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仍旧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对非遗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健全的体制机制、缺乏乏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资源库与平台等。本文为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进高职院校的推广实践方法,如开设恩施玉露选修课、开办学生社团、举办恩施玉露专题讲座等茶文化活动,分析高职院校中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的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蒸汽杀青针形绿茶。为解决目前市场上恩施玉露茶加工所用品种较为单一的问题,选用12个茶树品种采摘的鲜叶制成恩施玉露,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测定生化品质成分,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的恩施玉露茶适制性,筛选出鄂茶14号、鄂茶1号、鄂茶10号较为适制恩施玉露茶品种。  相似文献   

3.
资讯     
《中国茶叶》2010,32(1)
湖北恩施召开"恩施玉露"品牌建设座谈会1月10日,湖北恩施市召开"恩施玉露"品牌建设座谈会,邀请国家及省茶叶专家为进一步加快"恩施玉露"品牌建设支招。座谈会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银成表示,"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蒸青绿  相似文献   

4.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是清代改土归流以后恩施地区长期流传的一种茶叶制作技艺。该技艺通过蒸汽杀青、整形上光等步骤制成“形似松针、清香持久”的蒸青针形绿茶,保留了最原始的制茶痕迹,是我国茶叶制作技艺发展的活化石。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发展有别于我国传统制茶技术以明初为关键节点的分期方式,而是根据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清初改土归流为节点,分为改土归流前的奠基期、改土归流后的形成期、1949年以后的发展期,其发展过程具有工艺独树一帜、民族文化融合等显著特征,探析其发展流变及其价值可为传统工艺创新提供借鉴,为当地茶农生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恩施玉露"创制于清朝康熙年间约1680年,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当时称为"玉绿",1938年改名为"玉露"。196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是恩施州茶叶产业重点打造的一张"名片"。恩施玉露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品牌价值被权威机构评定为4.06亿元,在市场上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缺乏专用品种的支持,产品质量一直不稳定。本课题通过收集、挖掘传统的恩施玉露本地群体种资源,选育出早生、优质、高产、适制恩施玉露茶的专用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恩施玉露茶的品质现状与市场情况,研究团队调研市场销售的恩施玉露茶样48只,分别对茶树品种、感官品质和茶叶售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调研的48只恩施玉露茶样原料品种有龙井43、浙农117、茗山131、乌牛早、群体种,其中龙井43占83.3%;感官品质得分主要集中在87~88分之间,品质差异较小,得分超过90分的仅有4只;调研的茶样市场售价在680~11 660元/kg,售价情况与品质得分无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恩施玉露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和市场规范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18日,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省内外科研、教学、农业、工商、财政和流通等方面的知名茶叶及相关专家组成评审论证委员会,对恩施市人民政府和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共同申报的打造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进行了评审和论证。恩施玉露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加工工艺,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叶品质等得到专家们的高  相似文献   

8.
正恩施玉露内含成分丰富,具有外形紧圆挺直显毫、翠绿油润,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醇爽、汤色绿亮、叶底绿亮匀整的品质特征。恩施玉露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蒸青绿茶,以其独特的蒸汽杀青工艺和外形独树一帜,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在传统加工过程中,恩施玉露的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摊凉、铲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拣选等过程,其中以整形上光为形成其品质特征的重要工序。然而传统  相似文献   

9.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湖北恩施地区引种的中茗6号、中茗7号、中茶108、槠叶齐及本地品种鄂茶1号、玉露1号的栽培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指标及恩施玉露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茗6号成活率高,氨基酸含量高;鄂茶1号产量较高,耐寒、耐旱性强;玉露1号春季萌发时间早,芽头肥壮,3个茶树品种均有较佳的恩施玉露适制性,综合表现优,适宜在恩施地区作为恩施玉露适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恩施玉露茶连续化加工过程主要茶叶品质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精揉阶段达到最高;儿茶素中C、EC、EGC、EGCG和ECG含量随着加工的进行呈现降低的趋势。氨基酸、叶绿素及C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它内含成分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连续化加工有利于保持恩施玉露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恩施玉露是传统的针形名优茶,本文在对传统手工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机械的概念设计,分析了整形上光机的开发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和创新点,为这一新型针形做形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为恩施玉露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5月10~12日,农业部武陵山区定点扶贫暨行业扶贫工作会议在恩施召开。5月11日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余欣荣、总经济师杨绍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石燕泉、中国农科院王韧副院长及农业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恩施州州委书记肖旭明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恩施综合试验站检查指导工作,并亲临试验站育苗温室及恩施玉露加工示范厂考察指导,考察过  相似文献   

13.
茶情速览     
《茶世界》2018,(10)
正地方动态广东茶协助力2018首届全国红茶加工制作大赛暨英德红茶互联网文化节9月19日,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作为"2018首届全国红茶加工制作大赛暨英德红茶互联网文化节"的支持单位助力该活动。本活动以"赛红茶技艺铸国茶工匠"为主题,以传承我国红茶优秀加工制作技艺为出发点,以弘扬推广"工匠精神"为使命。广东省茶业协会在赛前配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16,(8)
正湖北8月7日立秋。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约100万亩茶园进入秋茶采摘期,茶农们正忙着抢采秋茶,生产出"伍家台贡茶""恩施玉露"等富含硒元素的茶叶向海内外销售。湖南7月南方持续多暴雨导致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多地茶叶产区受灾。茶农采茶、制茶的时间相应延后,茶商预计今年秋茶的上市时间将推迟一个月。  相似文献   

15.
周开相  胡贤春  费永俊 《茶叶通讯》2011,38(3):26-28,31
湖北恩施州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更是历史名茶宜红的重要产区,为了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实地走访、结合营销理论,运用战略分析模式SWOT法,对恩施州的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产业规模化,打造品牌;政策开放化,联合作战;技术先进化,加快改良;文化深入化,加强竞争;...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4日上午,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湖州素有"茶道之源"的美誉,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进一步传承、弘扬茶文化,更深更全地挖掘茶文化,更好更快地推进茶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茶文化博物馆,这是湖州市继丝绸文化博物馆、湖笔文化博物馆之后的又一力作,对完善湖州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三张湖州特色名片具有重要意义。陆羽茶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一圈两基地"作为布馆理念,即以陆羽为代表的茶文化圈的杰出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精揉机首次引入恩施玉露的生产,从单锅投叶量、投叶温度、加压方式及投叶含水量等四个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工艺参数的探索。结果表明以龙井43一芽一叶为原料最佳工艺参数为单锅投叶3.5kg~4kg,含水量28%~30%,投叶温度100℃,加压方式以轻压12min,中压15min,重压16min条件下精揉机制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讯     
正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馆开馆2015年12月27日,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馆在安徽黄山市屯溪正式开馆。展馆面积900多平方千米,由黄山六百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据了解,该馆呈现五大亮点,一是以直观实物展示太平猴魁柿大茶的优良品种;二是生动形象地展示太平猴魁加工制作技艺,以制茶器具加上图文说明的方式,真实地反映采摘、拣枝、杀青、烘焙、整形、储藏等9大程序20多道工艺流程:三是器具陈列展示,以实物反映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  相似文献   

19.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20.
<正>"观音韵,兰花香"。安溪铁观音以其独特的工艺、鲜明的韵味,独领风骚名噪天下。神秘的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被安溪人代代相传沿用至今,奉为瑰宝。可是,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讲究"传承"的安溪茶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2009年冬茶期间,安溪茶农和以长和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茶企业在总结清香型铁观音初、精制加工的基础上,致力于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创造了《铁观音制作新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