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9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及恩施玉露博物馆在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润邦茶业公司举行授牌、开馆仪式。据了解,恩施玉露博物馆是恩施州首家茶叶类专业博物馆,以恩施玉露的发展为线索,以恩施玉露茶生产加工的真实场景为主体,集中展示了恩施玉露加工制作从纯手工制作到现代化连续化生产的发展历程,融入了中华5000年历史中茶文化的发展、演变和传承,展现了古代、近代到现代农事活动的器具场景和民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蒸汽杀青针形绿茶。为解决目前市场上恩施玉露茶加工所用品种较为单一的问题,选用12个茶树品种采摘的鲜叶制成恩施玉露,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测定生化品质成分,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的恩施玉露茶适制性,筛选出鄂茶14号、鄂茶1号、鄂茶10号较为适制恩施玉露茶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恩施玉露"创制于清朝康熙年间约1680年,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当时称为"玉绿",1938年改名为"玉露"。196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是恩施州茶叶产业重点打造的一张"名片"。恩施玉露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品牌价值被权威机构评定为4.06亿元,在市场上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缺乏专用品种的支持,产品质量一直不稳定。本课题通过收集、挖掘传统的恩施玉露本地群体种资源,选育出早生、优质、高产、适制恩施玉露茶的专用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湖北恩施地区引种的中茗6号、中茗7号、中茶108、槠叶齐及本地品种鄂茶1号、玉露1号的栽培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指标及恩施玉露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茗6号成活率高,氨基酸含量高;鄂茶1号产量较高,耐寒、耐旱性强;玉露1号春季萌发时间早,芽头肥壮,3个茶树品种均有较佳的恩施玉露适制性,综合表现优,适宜在恩施地区作为恩施玉露适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中国茶叶》2010,32(1)
湖北恩施召开"恩施玉露"品牌建设座谈会1月10日,湖北恩施市召开"恩施玉露"品牌建设座谈会,邀请国家及省茶叶专家为进一步加快"恩施玉露"品牌建设支招。座谈会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银成表示,"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蒸青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恩施玉露茶的品质现状与市场情况,研究团队调研市场销售的恩施玉露茶样48只,分别对茶树品种、感官品质和茶叶售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调研的48只恩施玉露茶样原料品种有龙井43、浙农117、茗山131、乌牛早、群体种,其中龙井43占83.3%;感官品质得分主要集中在87~88分之间,品质差异较小,得分超过90分的仅有4只;调研的茶样市场售价在680~11 660元/kg,售价情况与品质得分无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恩施玉露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和市场规范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恩施玉露茶连续化加工过程主要茶叶品质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精揉阶段达到最高;儿茶素中C、EC、EGC、EGCG和ECG含量随着加工的进行呈现降低的趋势。氨基酸、叶绿素及C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它内含成分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连续化加工有利于保持恩施玉露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6,(8)
正湖北8月7日立秋。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约100万亩茶园进入秋茶采摘期,茶农们正忙着抢采秋茶,生产出"伍家台贡茶""恩施玉露"等富含硒元素的茶叶向海内外销售。湖南7月南方持续多暴雨导致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多地茶叶产区受灾。茶农采茶、制茶的时间相应延后,茶商预计今年秋茶的上市时间将推迟一个月。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18日,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省内外科研、教学、农业、工商、财政和流通等方面的知名茶叶及相关专家组成评审论证委员会,对恩施市人民政府和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共同申报的打造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进行了评审和论证。恩施玉露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加工工艺,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叶品质等得到专家们的高  相似文献   

11.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12.
正恩施玉露内含成分丰富,具有外形紧圆挺直显毫、翠绿油润,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醇爽、汤色绿亮、叶底绿亮匀整的品质特征。恩施玉露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蒸青绿茶,以其独特的蒸汽杀青工艺和外形独树一帜,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在传统加工过程中,恩施玉露的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摊凉、铲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拣选等过程,其中以整形上光为形成其品质特征的重要工序。然而传统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湖北省农牧业厅组织的“湖北名茶”暨1992年全省优质绿茶评比于6月中旬在武汉举行。首次评选出邓村云雾茶、鄂南剑春茶、恩施玉露、株山银峰茶、神农奇峰茶、武当针井、隆中白毫茶、挪园青峰茶等20只茶为“湖北名茶”,授予“名茶奖”。这次评比共送来了全省12个地、市、州,56个县(市)的247个茶样,是我省名优茶评比以来送样最多的一次。评审委员会由我省茶叶生产、科研、商检、经营等方面的知名茶叶专家组成,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陆启清高级农艺师担任主  相似文献   

14.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过程中须结合天气、茶青、制作场所、制茶工具、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灵活把控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掌握恰到好处,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武夷岩茶。文章详细阐述了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对其传承具重要意义,同时为深入认识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世界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茶叶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开始,我国发现利用野生茶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我国的种茶、制茶技术,以及饮茶技艺不断发展,逐渐普及,并向外传播。世界各国的种茶、制茶、饮茶技艺都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入,所以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誉。随着我国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对外交往,中国茶叶向世界各国的传播与扩散,首先传至周边国家,然后逐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国务院6月7日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溪乌龙茶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作为我国茶类中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走过了漫长的数百年,迎来了全面保护与弘扬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小罐茶是中国的一个全品类高端茶品牌,对外宣称联手了8位制茶大师共同打造大师级的中国茶,有西湖龙井制茶大师戚国伟、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谢四十、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中国的传统茶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兴高端品牌,近几年来最为火爆的就是小罐茶。从2014年成立以来,凭借互联网思维,成功在2020年营收达到25亿元。通过清晰的市场定位,明确的目标市场,广大的受众群体,受到了热烈追捧。本文侧重点在于分析小罐茶的营销策略,找出其能成功的原因。为其他茶饮行业从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袁乐学 《福建茶叶》2023,(1):140-142
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茶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并将其视为珍品。他们不仅将茶作为饮料,而且尝试性地将茶叶应用到烹饪当中,随着烹饪技术不断的发展,茶叶和烹饪逐渐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茶肴制作技艺。文章从茶叶入肴的作用、茶叶入肴的基本原则、茶叶入肴的具体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茶肴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手工技艺在乡村振兴、文化保护类村庄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有助于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但传统手工技艺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以手工制茶技艺为例,传承断代、认同度降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当下社会生产等问题频出。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手工制茶的优劣,对手工制茶技艺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定位,精准把握发展方向;重视人才,多渠道培养传承人;产业融合,茶旅康养融合发展;手机结合,共促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东茶业》2014,(1):40-40
在2014马年新春来临前夕,为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宣传健康饮茶,倡导“茶为国饮”,建设和谐社会,在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州振兴茶业有限公司在素有“广州绿心”之称的海珠湖开设了茶文化体验馆.体验馆周边设有河南茶市、茶园、劳农亭、独容夏、茶文化长廊等景点。在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馆内展出了大量的茶文化资料和实物,包括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广东茶文化发展简史,以及全国十大名茶、广东名优茶、茶书、茶邮票等实物,同时编印了茶叶科普知识手册,制作了茶文化知识长廊,展出乌龙茶制茶机械及普洱茶制作模具等,到了采茶季节,人们还可以现场体验采摘制作茶叶,内容十分丰富,可供市民在参观游玩的同时近距离了解和学习茶叶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