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少侧芽标准型切花菊精の一世为材料,比较了离体条件下不同部位侧芽的萌发特性,以及添加外源NAA、6-BA和不同温度处理对其侧芽萌发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茎段侧芽萌发速度快于上部和下部,长枝率从上部至下部逐步提高。上部侧芽IAA和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中下部;中部ZT/IAA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中下部ZT/ABA、GA/ABA均高于上部。外源NAA浓度的增加使侧芽萌发率和长枝率降低、侧芽的ZT含量显著下降、IAA含量显著上升,而GA和AB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导致ZT/ABA和ZT/IAA显著降低。0.5 mg/L和1.0 mg/L 6-BA处理均促进了侧芽的萌发,但长枝率明显下降,侧芽的ZT含量显著升高,GA和IAA含量显著下降,导致ZT/IAA显著升高。高温(30℃)引起侧芽中ZT含量极显著降低,ABA和GA含量显著升高,使ZT/ABA、IAA/ABA、ZT/IAA以及(GA+IAA+ZT)/ABA显著降低,抑制侧芽萌发生长,而25℃侧芽正常萌发生长。综上所述,外源激素和温度能对侧芽的萌发生长产生影响,其中内源激素ZT/IAA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大量扩繁时应选取萌发率、长枝率高的植株中部或者下部茎段,且在培养基中添加0.5 mg/L的6-BA,25℃的培养温度,有助于精の一世的快速扩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保温处理与喷施外源激素对大棚茶树新梢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激素处理能够提高茶芽头赤霉素(GA3)含量;喷施混合外源激素明显提高了茶树新梢吲哚乙酸(IAA)的含量;保温措施和喷施外源激素都能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茶新梢玉米素ZT含量与茶园保温措施密切相关,喷施混合外源激素对新梢ZT含量无明显影响;新梢内源激素平衡GA3/ABA、ZT/IAA比值与茶芽萌发存在密切关系;喷施外源激素能提高茶芽各类内源激素,明显催促进茶芽萌发.  相似文献   

3.
对白魔芋实生种子分别进行4℃层积、室内常温层积和25℃层积处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内源激素的质量比,并结合发芽试验,探讨种子中内源激素质量比的变化与其休眠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1)种子经层积处理后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以25℃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2)3种层积处理的种子中IAA,GA3,ZT质量比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层积末期其质量比均高于对照,而ABA与之相反,ABA质量比呈现"V"型变化趋势;所有激素均在层积40~60d时出现峰值.(3)3种处理的种子中ωIAA/ωABA,ωGA3/ωABA,ωZT/ωABA比值均呈倒"V"型变化趋势,可见,在层积处理40~60d时,促进萌发的激素质量比较高,而抑制萌发的激素ABA质量比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薄皮甜瓜内源激素对夜间不同温度的应答及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果实膨大期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分析不同夜温处理下内源激素含量与单果重增长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GA3和ZT含量均在果实膨大前期出现高峰,IAA在果实膨大后期出现高峰,ABA含量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明显。与其它处理相比,夜温9℃处理后,果实内源GA3、ZT、IAA含量均明显降低,GA3/ABA、ZT/ABA明显减小,ABA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明显升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夜温18℃处理后果实内源GA3、GA3/ABA含量明显低于夜温15℃和12℃处理。在薄皮甜瓜整个夜温处理过程中,夜温15℃和12℃间的内源激素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膨大的关系表明,GA3/ABA与单果重增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适宜夜温下其二者直线相关的斜率较小,其中9℃最小。ZT/ABA与单果重增长率间,除夜温15℃和18℃达到显著正相关外,其它夜温处理均不显著。【结论】不同夜间温度对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不同,GA3和GA3/ABA可能与薄皮甜瓜果实生长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与其它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水稻两优信粳1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外源ABA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和相关mi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检测种子发芽内源激素ABA,GA含量发现,质量浓度10 mg·L-1的外源ABA浸种能够降低内源ABA含量,促进种子发育相关OsmiR397的表达,同时,抑制种子发育相关OsmiR156的表达,最终促进了水稻种子的萌发。而质量浓度80 mg·L-1条件下,外源ABA浸种能够诱导内源ABA含量升高,并且降低GA含量,进而导致ABA/GA的比值显著升高,同时抑制OsmiR397和OsmiR156的表达,最终抑制水稻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滇重楼种子中存在着萌发抑制物;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结论】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高温诱导得到的水曲柳次生休眠种子为材料,探讨种子次生休眠解除过程中物质转化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次生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的脂肪酶活性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快速增加;β-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利用加快;种子内源ABA质量分数持续下降,GA3/ABA、IAA/ABA和ZT/ABA均显著升高,种子贮...  相似文献   

8.
西洋杜鹃组培苗生根培养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洋杜鹃组培苗进行生根培养,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培养过程中植物体内ZT、GA3、IAA、ABA4种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以及对比不同培养基组合对植物体生根效果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内源激素共同作用调控植物体生根过程.期间IAA、AB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A3、ZT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IAA/G...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白魔芋开花过程中激素与雌、雄蕊成熟时间的关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白魔芋从佛焰苞形成前期到开花后期6个不同时期雄蕊和雌蕊中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的质量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IAA,GA3,ABA和ZT 4种激素的质量比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IAA在雄蕊和雌蕊中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ABA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IAA的趋势相反;GA3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雄蕊在佛焰苞成形后期达到最大值,约为195ng/g,而雌蕊GA3的质量比晚于雄蕊达到最大值,雌蕊在开花前期才达到最大值,约为188ng/g;ZT质量比的变化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在花芽形态分化,即雌、雄蕊成熟的关键时期,雌蕊中内源IAA,GA3和ZT的质量比均高于雄蕊,且GA3表现明显,说明较高浓度的IAA,GA3和ZT在成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在同一过程中,雄蕊中ABA的质量比却高于雌蕊的,而雄蕊晚熟于雌蕊,表明较高浓度的ABA抑制雄蕊的成熟.ABA/IAA和ABA/ZT的比值呈现出与ABA相同的变化趋势,高浓度的ABA/IAA,ABA/ZT和ABA/GA3均不利于雄蕊的成熟,进一步证明高浓度ABA是抑制雄蕊成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郭继元  王俊  马芳  周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62-13365
[目的]研究伏毛铁棒锤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伏毛铁棒锤新老种子和种子层积过程内源激素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含量,并测定新老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在层积过程中,ABA含量总的趋势下降,GA3总的趋势是升高;不同的层积处理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作用。[结论]GA3对打破休眠和促进萌发起重要作用;ABA则是抑制萌发的重要因素;IAA对伏毛铁棒锤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Z含量与伏毛铁棒锤种子发芽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KMnO4对桔梗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成熟度的桔梗种子用0.396的KMnO4水溶液浸泡24h,对照用水浸泡24h,按常规方法进行发芽试验,并分析KMnO4对桔梗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4可明显降低对成熟度高的种子5d内的发芽率,但可明显提高6~7d内的种子发芽率,对8~9d内发芽的种子略有提高;对成熟度低的种子发芽率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边银霞  王辉  石玉璋  韩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71-17573
[目的]讨论温度和光照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不同条件下油松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恒温处理下,油松种子萌发的适合温度为25℃和30℃;变温处理下,油松种子在20℃/25℃发芽率较高,萌发速度较快;光照可以促进油松种子的萌发。[结论]该研究得出油松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为油松种群的人工繁育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任雅君  梅洛银  丁敢丽  黄亿  徐云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20-7721,7723
[目的]探讨2种水温浸种对蓝花楹鲜种和干种发芽指标的影响,为蓝花楹种子繁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经25和45℃温水浸种后,测定蓝花楹鲜种和干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及活力指数指标。[结果]蓝花楹鲜种的适宜浸种温度为25℃,其发芽率为62%,发芽指数为5.4,发芽势为57.33%,活力指数为124.47;而蓝花楹干种的适宜浸种温度为45℃,其种子的发芽率为32.67%,发芽指数为3.02,发芽势为29.00%,活力指数为80.33。[结论]蓝花楹鲜种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干种萌发的适宜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14.
以大庆草原干旱生境下采集的南玉带种子为试材,利用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及聚乙二醇-6000(PEG-6000)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构建南玉带种子育苗高质量的技术流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5~30℃条件下南玉带种子都能够萌发,种子萌发温度范围具有宽适性,其中25℃为种子萌发最适温度;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达92.78%,较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高59.45%,其差异显著,说明黑暗条件较光照更适于种子萌发;南玉带种子萌发过程中随PEG-6000质量分数的升高,其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在PEG-6000质量分数为5%、10%处理下种子仍分别有22.78%、51.11%的萌发率,说明南玉带种子萌发阶段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2,4-表芸苔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期淀粉代谢的影响,将新啤6号大麦种子用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浸种处理,在质量分数23%聚乙二醇-6000溶液中进行培养。在种子萌发72 h时,统计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并在12、24、36、48、60、72 h测定种子的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也会降低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提高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与单独干旱胁迫相比,适宜浓度(5、25 μg·L-1)的芸苔素内酯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和胚芽鞘长,使萌发种子内的淀粉酶活性不断增强,淀粉含量持续降低。25 μg·L-1芸苔素内酯处理的大麦种子可溶性总糖、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提高,而较高浓度(200 μg·L-1)芸苔素内酯对上述指标表现出抑制作用。综上,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的淀粉代谢速率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普洱姜花种子萌发特性及贮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秀  熊友华  刘念  寇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96-9497
[目的]为姜花属植物的引种驯化、杂交后代的培育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温度、基质、光暗条件对普洱姜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且对其适宜的贮藏温度和湿度作了初步探讨。[结果]普洱姜花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5~30℃;在珍珠岩、沙子、滤纸3种基质中,以珍珠岩为基质黑暗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且萌发整齐、迅速;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种皮也不存在抑制物质;贮藏时适宜保持干燥。[结论]影响普洱姜花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基质的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生种子萌发规律,对不同贮藏条件做出评价,并为花生种子贮藏条件及种子萌发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大果(豫花9326)和小果(远杂9102)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真空、低温和室温3种贮藏方式贮藏1年,以当年收获的种子为对照,测定供试种子的初始含水量、重量及体积。对不同处理种子的活力及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影响了种子萌发能力及生理特性;相比当年种子,不同贮藏方式均影响了种子的吸水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发芽能力;当年种子的发芽势为23.12%~25%、发芽率为98.37%~100%、发芽指数为13.93~14.28,表现出很强的萌发能力;真空贮藏1年的种子发芽指数为6.07~6.78,低温贮藏发芽指数为12.14~13.57,室温贮藏发芽指数为1.78左右;相比当年种子,室温贮藏、低温贮藏、真空贮藏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增加99.18%、31.50%、54.78%; MDA含量增加36.22%、81.94%、169.02%;经过不同方式贮藏后,2品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室温贮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较当年收获的种子下降了57.35%、30.47%;低温贮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了28.67%、16.94%,降幅较小;不同品种比较,小果品种的耐贮性要好于大果品种。不同贮藏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花生种子的生理活性和萌发能力,3种贮藏方式比较,低温贮藏条件对种子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影响相对较小,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金银忍冬种子变温催芽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泉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64-6765
[目的]提高金银忍冬种子的发芽率。[方法]设置高温15~25℃、中温5~15℃、低温1~5℃3种温度,对金银忍冬种子采用2段或3段变温处理进行催芽。[结果]金银忍冬种子在两段变温处理中,高温—中温处理的种子最早发芽,发芽势最强,发芽率最高,开始发芽时间是第16天,发芽势25%,发芽率83%;在3段变温处理中,高温—中温—高温处理的种子最早发芽,发芽势最强,发芽率最高,开始发芽时间是第13天,发芽势39%,发芽率86%。变温处理缩短了金银忍冬种子的催芽时间,提高了种子发芽率。[结论]生产中应适当考虑采用高温—中温和高温—中温—高温2种变温处理对金银忍冬种子进行催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赖草种群的自然更新率低、实生苗少的状况,研究了水分、盐分和埋深处理对大赖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赖草种子具有快速吸水的特性;较低浓度(5%~10%)的PEG处理对层积8周后大赖草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明显,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萌发抑制作用增强;盐分对其层积8周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2mol/LNaCl溶液中仅有17%的种子萌发,而将盐溶液中处理15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后,种子恢复萌发率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沙埋深度的增加使其种子的萌发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沙埋深度为4cm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30%。经综合分析,干旱少雨、盐碱及风蚀沙埋的自然环境是大赖草种子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困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种子萌发特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其出苗率和产量提高科学指导。[方法]对糜子种子进行不同温度(15、20、25、30、35℃)及不同浸种时间(6、12、24 h)处理,在田间条件下观测其生育期并测定其产量。[结果]内糜5号、内糜6号和伊选黄糜3个品种在30℃下处理24 h后发芽率和产量较高,在25℃下处理24 h后出苗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糜子的安全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