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时空变化的哈尔滨市瓦盆窑路段交通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时间变化特性和空间变化特性,研究哈尔滨市瓦盆窑路段的交通量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交通负荷分析。哈尔滨市瓦盆窑路段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均衡,该路段交通量日变化比较平稳,周变化呈现工作日交通量较小而休息日交通量较大的规律,月变化主要受春节探亲及哈尔滨市冰雪天气的影响。节假日对该路段的交通量时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且不同节日交通量时变化规律也不同。该路段平均车速的小时变化规律与该路段的交通量小时变化规律相反,1~5月份中,4月份的月平均小时车速最大,1月份和5月份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高速公路事故现场路段行车风险,并确定合理的车速管理方案,将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分为驾驶人、围观者和交通警察三类,基于驾驶行为理论分析驾驶人的信息处理和操作行为特征,基于心理特点和工作流程分析围观者和交通警察的行为特征。建立了双向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高速公路事故现场路段微观交通流仿真模型,根据速度检测器获得数据分析事故现场上游路段车速分布特征,绘制了车速空间分布图,并指出行车风险较高的路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高速公路瓶颈路段排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作武  朱守林  戚春华 《森林工程》2014,(1):134-136,173
近年来内蒙古煤炭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煤炭运输也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本文通过对G6高速公路呼和浩特至集宁段的交通量、车速等数据的统计,结合呼集高速公路线形结构,采用交通波理论对比分析重载车辆和标准车辆在瓶颈路段的集结——消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重载车辆排队消散时间和排队长度过长,平均分别为标准车辆的3.45倍和13.43倍,最大分别为标准车辆的3.97倍和15.26倍.因此,在今后设计重载车辆较多的道路时,要尽量减少大的线形突变.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施工围挡占道影响相应路段行车风险的问题,运用基于单车风险的路段行车风险评价方法,引入等效最小安全距离(MSDE)和平均每车潜在事故风险值(FX)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地铁施工围挡区路段行车风险评价模型。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征仪路车站施工工程为例,通过对施工围挡区路段道路与交通状况的调查,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模拟该路段的交通流状况,并以仿真输出的数据计算各道路断面的FX值,进而判断各断面的行车风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路段主要存在两处高行车风险区域,风险主要表现为跟驰行驶风险和换道行驶风险。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网由信号交叉口连接,平面信号交叉口在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本文根据《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以延误作为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的单一目标,采集并分析了哈尔滨市多个典型城市十字型、丁字型平面信号交叉口的相关数据,通过考察分析信号交叉口的交通现状,给出确定交叉口延误的方法,并用"点样本法"对其进行延误计算。经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给出了哈尔滨市典型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估结果,为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冯霞  孙凤英  胡薇 《森林工程》2014,(3):128-130
引进等效流量与等效车速的概念,对美国FHWA道路交通噪声模型进行修正,建立适合我国的交通流影响因子与道路交通噪声的线性对数关系模型。再选取哈尔滨市18条道路的42个监测点采样数据,运用软件SPSS13.0,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模型的参数,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F检验及拟合度分析。模型通过F检验,且拟合度较高。最后对哈尔滨市8个监测点噪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做对比分析,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值较小,此建立的模型可应用在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朱琳  强添纲  王春蕾 《森林工程》2010,26(6):66-68,91
通过对不同类型公交停靠站的分析,得到影响公交专用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因子。结合传统的道路通行能力理论公式,以哈尔滨市新阳路路段为例,在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相互交织影响的具体情况下,考虑到城市道路环境的自身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公交专用道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别设定相应于不同情况下的修正系数,改进传统计算公式,从而建立适用于哈尔滨市新阳路路段公交专用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提出一种较为新颖的城市慢行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为道路设计以及城市整体路网的构建提供依据.并以交通现状图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加载空间句法分析工具axwoman进行路网轴线图的绘制及空间分析变量值(连接度、控制值、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和平均深度)的计算.根据道路的连接度值,对现状部分道路慢行交通流量进行调查,根据慢行交通特性,进行流量和形态分析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建立慢行交通量和形态分析变量间的拟合关系,进行路网其他路段的交通流量预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即此方法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城市的慢行交通需求,为城市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清除道路冰雪,保持交通畅通,是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林区、农村道路冬季养护的常规作业。由于机械化程度低,不能及时清除路面冰雪,往往形成冰雪公害,阻塞交通,交通事故频生,车速降低,运输效率降低,油耗增高,城市道路尤为突出。仅以哈尔滨市为例,由于冬季路面冰雪公害,车速降低,车辆周转慢,使乘客留站时间延长,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平均延长20分钟左右,按每日上下班60万人次计算,整个冬季约损失工时600万个;路面冰雪公害,也使公共电汽车公司运营减少,电车公司相当于每日少出67台车;路面冰雪公害,也影响货运,据市交通局统计,1985年就少运货物90万吨;由于路面  相似文献   

10.
栾钊  胡永举 《森林工程》2009,25(2):84-87
以项目周边的交叉口为主要评价对象,路段评价为辅的研究思路,提出交通影响度的模型与相应的评价方法。结合哈尔滨市某住宅建设项目为研究实例,对其周边路网的交通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进行提出改善路网交通状况的措施,并使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汤天培  马健霄  廖晓强 《森林工程》2010,26(6):74-78,94
在分析城市住宅区道路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住宅区道路结构和空间布局特点,将道路分为主路、宅前路和毛细路三类,以交通稳静化实施原则为指导,对各类道路进行功能定位,将路拱、速度缓冲带、道路窄化、减速弯道等一系列交通稳静化措施融入路段、交叉口和住宅区出入口的交通组织中,提出各种设置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通过某住宅区交通稳静化改造项目为例,分析交通稳静化在我国城市住宅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交通流三段式模型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车流密度、行车速度和交通流量是反映交通流特征的三个基本参数,三者关系的确定和模型的建立是交通工程理论研究的基础。这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交通流的本质特征入手对车流密度与行车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三段式密度-速度理论关系模型,并由此进一步讨论了交通流量与行车速度、交通流量与车流密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建立了相关模型,各关系模型图示形状与实测结果的曲线有较好的吻合。这里明确指出了格林希尔茨模型缺陷的本质所在,对交通流三段模式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的监控系统进行交通流能力计算不仅耗时,而且投入成本较大,为节省时间成本和物资成本,基于实际调查的方法,对高速公路的道路情况、交通流情况等进行信息采集,收集实时数据,并对正常条件下和冰雪覆盖条件下的路面进行对比,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某高速公路特殊路段进行交通流仿真,并按真实路况进行设施参数.仿真结果显示,相同的出入口匝道在正常条件下和冰雪条件下的交通流量相差不多,冰雪条件下的平均行程时间略高于正常条件下的平均行程时间;冰雪条件下的平均行程时间略高于正常条件下的平均行程时间,冰雪条件下的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较正常条件下的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交专用道效益评价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交优先思想的逐渐被接受,作为实现公交优先的主要载体———公交专用道系统自然而然被提上议程。针对大中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公交运行缓慢等状况,应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TransModeler建立路网车辆运行模型。以哈尔滨市第5路公交为实例,提出优化方案,应用TransModeler对其进行优化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方案实施前后各路段的交通流运行状况进行评价,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实效性。同时表明应用TransModeler软件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各个优化方案的对比,节省繁琐数据输入的时间,仿真输出数据简单明了,对今后公交线网优化仿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交通设施现状、交通安全运营系统、交通安全保障系统3个准则,及道路条件评价、控制设施评价、道路环境评价等11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划分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等级。并结合柳州市实例进行评判计算,确定该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论可信,可以对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做出合理的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滨水带状公园中的慢行活动空间是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城市空间。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慢行路径、慢行设施、慢行景观3个方面和16个评价指标构建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空间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权重结果表明慢行路径对于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最为重要,出入口、道路连通性、无障碍设计、水岸与边坡防护设施对慢行活动影响较大。并以海口市西海岸带状公园为例,计算公园各区段综合得分和各指标得分,得到各区段在打造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方面的评价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