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抗真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抗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连云港海域采集海水、海泥、漂浮物、海洋动物样品,分离得到15株海洋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测定放线菌不同菌株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雪腐镰刀病菌(Fusarium nivale)、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细链格孢病菌(Alternaria tenui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BM-2、T-6、T-1-1、D-3、XS-X5-3、M-7、X-7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BM-2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其发酵液能明显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同时对细链格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大中型沼气工程猪沼和牛沼两种沼液原液及其离心上清液对大豆尖孢镰刀菌、大豆菌核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等7种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猪沼原液和牛沼原液对其中的大豆尖孢镰刀菌、大豆菌核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2%以上,但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基本没有抑制作用;相比之下,猪沼和牛沼离心上清液对以上5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减弱,除猪沼离心上清液对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70%以外,试验中猪沼和牛沼离心上清液对实验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基本都在60%以下。试验结果显示猪沼液和牛沼液对农作物病原真菌具有潜在的植物病害防治作用,为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应用新技术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抗植物病原真菌海洋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雪腐镰刀病菌(Fusarium nival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玉米小斑病菌(Biploaria maydis)、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小麦根腐霉病菌(Biploaris sorokinian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和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作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海洋细菌的抑菌作用,用打孔法测定海洋细菌的无菌发酵液对指示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及其发酵液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导致病原真菌菌丝扭曲、分生孢子芽管畸形.其中菌株L1-9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列当粗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向日葵列当粗提物作为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及小麦根腐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列当粗提物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达到87.80%)、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量的抑制率最高(为94.87%)、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强(达98.94%)。  相似文献   

5.
3株海洋细菌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斑枯病菌(Septario zeicola)、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镰刀菌(Fusarium sp.)、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培养法对不同来源的L1-9、HW1-2和XS1-4等3株海洋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L1-9菌株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菌株HW1-2和XS1-4对不同的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株海洋细菌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菌作用明显低于相应菌液.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离筛选出土壤中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以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诱导菌株,采用土壤颗粒撒布法,从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55株拮抗细菌菌株。测定了部分拮抗菌株及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对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菜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抑制率达60%以上的拮抗菌株,分别有1、12和8株。9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YS7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56.2mm。从抗菌谱上看,27株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对4种以上的拮抗对象表现有抑菌活性,表明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化学反应合成了蟛蜞菊烯酸(grandiflorenic acid,GA)的钠盐化合物,并对蟛蜞菊烯酸钠盐化合物进行了抑制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蟛蜞菊烯酸钠盐化合物在0.50 g·L-1质量浓度下,对油菜菌核菌、西瓜炭疽菌、烟草蛇眼菌、玉米穗腐菌、茄子茎枯菌、花生黑斑菌和番茄早疫菌等7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超过60%;在0.25 g·L-1质量浓度下对油菜菌核菌、烟草蛇眼菌和玉米穗腐菌等3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超过60%;在0.125 g·L-1质量浓度下仅对油菜菌核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60%。另外,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蟛蜞菊烯酸钠盐化合物在0.50 g·L-1质量浓度下对小麦赤霉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测定了5个粘帚霉(Gliocladiumspp.)菌株的发酵液对镰刀菌(Fusariumsp.)、链格孢菌(Alternariasp.)、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根腐叶枯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4种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粘帚霉菌株的发酵液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HL-1-1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SS-1-1和SH-1-1。供试菌株对4种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12h的抑制率均达到45%以上,最高可达88.39%。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菌生防菌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定4株小麦白粉病菌的杀菌广谱性,将其与5株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5株病原菌分别为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27、PE4对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菌株C26对5株病原真菌均没有生防作用,真菌菌株P17-1对小麦根腐病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连云港附近海域及市场采集的褐藻、绿藻、虾、三疣梭子蟹、日本鲟、文蛤以及海水和海泥等150个样品,分离到海洋细菌385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分离到的海洋细菌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斑枯病菌(Septario zeicola)、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腐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镰刀菌(Fusariumspp.)、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s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从中获得具抑菌作用的细菌3株,分别是分离自连岛死鱼样品的L1-9菌株、黄窝漂浮枯草样品的HW1-2菌株和分离自西墅虹益蛏样品的XS1-4菌株。菌株L1-9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麦赤腐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采用滤纸片培养法测定的结果表明:3个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抑菌作用低于菌株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杉木连栽根际土壤致害Fusarium oxysporum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SF2)及其分泌的毒素是造成杉木连栽土壤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笔者从106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23株具有拮抗SF2特性的菌株,在湖南会同杉木中心产区进行的室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海洋细菌3728菌株能够在杉木根际土壤中定殖,抑制杉木致害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杉木幼苗生长,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研究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组防治西瓜枯萎病的微生物菌种进行鉴定。[方法]以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从海洋海绵共生菌和土壤样品中筛选到6株具显著拮抗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活性菌株,并对该6株活性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分子鉴定显示该6株活性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的物种。[结论]试验结果为西瓜枯萎病类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及功能型生物肥料的创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45种放线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五指山热带原始林区的土壤中分离获到45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在对放线菌进行发酵后用旋转蒸发仪浓缩10倍,并制成带毒的培养基后,培养香蕉枯萎病菌6 d.试验结果表明,45株放线菌的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代号为162、378、217、38等4个菌株的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黄瓜枯萎病病株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集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保定、银川、西宁及杭州等8个地区黄瓜大棚内的43株枯萎病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478株镰孢菌。根据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属于7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7.62%,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占0.21%,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占3.97%,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占15.48%,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占1.46%,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占0.84%,以及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占0.42%。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致病性,发病率为71.43%;而其他菌株均未发病,表明其他菌株为非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国内外镰刀菌(Fusariumlink.)种类鉴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海南省3个市县4种作物上采集的4个镰刀菌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出4个种,分别为: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 f.sp.),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f.sp.),萎蔫座镰孢霉(Fusarium bulbigenum f.sp.),稻恶苗镰孢霉(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  相似文献   

16.
10株镰刀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镰刀菌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氯化苄法从分离的10株镰刀菌菌株中提取基因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Blast方法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采用邻接法构建其与相关菌株的ITS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供试菌株分别位于系统发育树的3个分支上,7株与腐皮镰刀菌为一个分支,序列相似性为98.61%~100%。菌株F94与尖孢镰刀菌为另一个分支,序列相似性为100%。菌株F83和F97与Fusarium incarnatum为另一个分支。各分枝内序列相似性均较高,为97.61%~100%,而不同分枝间菌株序列相似性较低。[结论]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可为镰刀菌属种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瓜类作物根茎部镰刀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西省瓜类作物上镰刀菌的种类,自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了具有萎蔫症状和健康的瓜类作物标本,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根茎部镰刀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共分离到353株镰刀菌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其分属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芬芳镰刀菌(F.redolens)、腐皮镰刀菌(F.solani)、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8个种,其中,尖孢镰刀菌为优势菌群,占镰刀菌总量的65.03%;并对这8个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采用CTAB法提取了真菌DNA,并对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I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候选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病原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晋城市和太谷县的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玉米穗腐病病样中共分离到53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其中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46.7%,属优势种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轮枝镰孢菌与禾谷镰孢菌为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且两者复合侵染对玉米造成的为害最严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