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筛选抗原性较好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经禽胚培养增殖细菌,灭活后加入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制成油乳剂强经苗,试验表明,每头份含抗原量100亿,左旋咪唑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用组免疫效果最佳。注射本苗后,鸡群第4天产生免疫应答,第7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试管凝集抗体效价达到1:86,攻毒保护率达83.3%,第14天即可达100%,免疫期6个月。免疫期内攻毒保护率为97.6%,当试  相似文献   

2.
兔三联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兔瘟的肝、脾、肾中采取含毒病料,从患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的病例中分离细菌,研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经试用,免疫后7d至8个月内不同时期均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对免疫兔进行免疫效力及免疫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7d,50d,100d和180d内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d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的攻击,经75d后也有100%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3.
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免疫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攻击后,免疫保护指数(VPI)为73.30%,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vMDV感染雏鸡和HVT疫苗免疫后vMDV攻击雏鸡显著增强(P<0.01,P<0.01和P<0.01,P<0.05),外周血液T辅助细胞(TH)和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5和P<0.05,P<0.05).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雏鸡vMDV攻击后,VPI为56.7%,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rMDV感染雏鸡显著增强(P<0.05,P<0.05)和外周血液TH数量显著增加(P<0.05),单核细胞数量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胚胎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IBDBJ836免疫接种18d龄鸡胚,雏鸡在1,3,6周龄用IBD强毒攻毒,获得显著保护,其保护率分别为66.7%,87.5%和100%,且早期免疫保护率高于雏鸡免疫。IBD胚胎免疫安全,不影响孵化率和健雏率,对新城疫苗的免疫应答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IBV-H120浓缩毒作血凝抗原,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未免疫鸡群及自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免疫鸡群血清的HI效价。结果表明,自制IB疫苗免疫后第7天抗体水平开始上升,免疫后30天抗体水平达12Log2,抗体水平维持10Log2时间为100天左右,免疫后180天抗体水平不低于6Log2。对未免疫过IB疫苗的20个鸡群进行免疫检测发现18个鸡群为阳性,阳性率达83%。研究表明,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为检测IB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使用SPF雏鸡进行鸡传染性囊病二价活疫苗毒株最佳配比试验,将BJ836毒株与BK912毒株按病毒含量分别配成a,b,c,d,e5种不同配比疫苗,免疫14日龄SPF雏鸡,免疫后14天进行IBDVI型强毒CJ801和变异株强毒1084A的攻击。结果表明:BJ836与BK912为e配比值疫苗对CJ801或1084A毒株的攻击保护率达90%以上,表现出最好的免疫攻击保护效果。该毒株配比可作为研制该二价活疫  相似文献   

7.
从吉林省3个地区接种过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H120、H52)后又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尸中采集了8份病料,经抗菌处理后接种鸡胚尿囊腔中进行病毒的分离与扩繁。并通过鸡胚发育观察、HA试验、干扰NDV试验、耐酸碱试验及电镜观察,证明其中2株是IBV。又对分离株(JN5、JN6)进行了琼脂扩散试验、回归试验及EID50测定。经上述试验后,采用标准T株与JN6株病毒等量混合液制成油佐剂灭活疫苗。该苗免疫试验鸡后,气管注射攻毒法保护指数(PI)为0931,滴鼻攻毒法保护指数(PI)为0963。免疫接种45万只鸡,免疫期为6个月,保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8.
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分泌特异性抗IBV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AC1、4AF1、6DH8及2DH10。4株单抗的亚类都属于IgG2b,在Westernblotting试验中,4AF1、6DH82株单抗特异性地识别IBV的核衣壳蛋白(N);经ELISA测定,各株单抗40h培养上清效价达10-2~10-4,第7天腹水效价达10-5~10-6,4AF1、6DH8与所试7个IBV标准株及2个IBV分离株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9.
用电镜技术对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AGPC法提取病毒的RNA,反转录后用PCR方法扩增到该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的300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鸡新城疫强毒Texas的同源性为87.7%,而与弱毒株D26/76及Lasota的同源性分别为91.7%和98%;证实其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Gly-Arg-Gln-Gly-Arg,属于新城疫弱毒。将分离毒株接种无新城疫母源抗体的9日龄鸡胚制成油乳苗,每只幼鸽接种0.25ml,成年鸽接种0.5ml,10天后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保护率达100%,免疫效力可维持6个月。  相似文献   

10.
用CV1988+HVT二价细胞结合苗分别以气雾、点眼、滴鼻、皮下注射4种不同途径免疫1日龄雏鸡,另设一组鸡作为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第8d,每组鸡均用MDVBJ-1强毒攻击,气雾、点眼、滴鼻和皮下注射免疫保护指数分别为7.89%、7.30%、9.19%和67.02%。皮下注射免疫组与其他免疫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气雾、点眼、滴鼻以及非免疫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皮下  相似文献   

11.
新城疫热稳定性天然弱毒株B95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NDV疫苗株和不同稀释度的B95G毒株,经不同免疫途径进行雏鸡的免疫,当雏鸡NDV母液抗体下降到较低水平时,B95病毒液50倍稀释组在免疫后5d即可见抗体滴度上升,到达高峰时抗体效经免疫前上升4.6个滴度,在攻毒试验中,除B9510000倍稀释组外,其余B95各组在免疫后15d、30d攻毒保护率均为5/5,即全部保护。当在雏鸡母源抗体较高时免疫,B95病毒液50倍稀释组抗体达高峰时其效价比对照组高2.5个滴度,结果表明,该组与Clone30疫苗组免疫效果相当,能使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  相似文献   

12.
广东兰花病毒病的鉴定和检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建立的DAC-ELISA法,检测了来自广东省7市18个场场或兰圃的20种兰共159个感病兰花样本,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以及CyMV和ORSV复合感染分别在40,26和6个样本中检测到,分别占所检测样品的25.2%,16.4%和3.8%,占所检测的20个兰种的50%(10/20),35%(7/10)和15%(3/20),感染CyMV的兰种有墨兰,文心兰,大花惠兰(组培  相似文献   

13.
兔鸡两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研制及野外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近200份兔源禽源巴氏杆菌中分离到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兔1株,其血清型抗式为07:A,可抗血清型05:A、07:A、08:、09:A菌株的攻击,将其作为制菌株制成的疫苗,对兔鸡均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兔3个月的保护率为90.38%,6个月为73.07%;鸡3个月的保护率为84.61%,4个月71.15%。疫苗在4-15℃保存期为1年。已在国内9个省,自治区野外应用200余万头剂,反馈资料证明疫苗  相似文献   

14.
MDV感染鸡羽毛根病毒抗原和DNA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羽14日龄鸡分别以马立克氏病毒(MDV)BJ-1株接毒,采集羽毛根作为MDV琼扩抗原和MDVDNAdot-blot杂交的动态检测样品。接毒后第10d至第8周的检测结果显示,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及MDVDNA可分别在接毒后第14d(37.5%,3/8)和第12d(33.3%,3/9)检出;接毒后第17d至第5周,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80%;第6,7和8周时,则分别降至66.7%(4/6),50%(3/6)和40%(2/5)。而MDVDNA的检测,除1只鸡直到第4周才呈阳性外,其余在接毒后第14d至第8周中均保持100%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将研制的禽霍乱强化苗与Intervet疫功进行免疫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强化苗在免疫早期抗体产生优于Intervet疫苗。免疫1个月后,两种疫苗试管凝集抗价曲线无明显差异,免疫期均达6个月。两种疫苗1至6个月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4.4%和86.7%,两种疫苗免疫接种产蛋鸡后2周内,分别使免疫鸡的平均日产蛋量下降2.6%和6.5%,以上试验表明,本课题组研制的禽霍乱强化苗在免疫性方面已经达到或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以 ND Lasota株、呼吸道型传支(RIB)H120株和肾型传支(KIB)SN9301株为制苗毒株,分别经鸡胚繁殖后甲醛灭活。灭活毒液依毒价按比例混合加入油佐剂中,乳化制成新城疫—传支二价油乳剂苗。对所研制疫苗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存期等进行测定,同时开展了免疫试验。结果表明:1.疫苗安全稳定,易于保存,物理性状良好。2.将该苗与相应弱毒苗配合用于雏鸡首免,免后 15 d可产生较高的抗体(HI抗体在 5. 7~7. 5 log2),第 30 d抗体达峰值并可持续到第80 d(HI抗体在 6. 2~8, 7 log2),之后抗体逐渐消减,至免后 100 d时仅为 5. 6~6, 4 log2。免后第 102 d用相应强毒攻击均获保护(100%)。 3.单用该苗给雏鸡首免,或用相应弱毒苗免疫雏鸡,免疫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接种10日龄鸡胚尿囊腔,收集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按一定的比例,以矿物油为佐剂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鸡30d后,保护率达100%,并呈现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血凝抑制抗体效价达2^H,病毒中和效价达1:10^6,疫苗在4℃保存7个月后用来免疫鸡,其对同源毒株的攻击仍呈现较好的保护作用,保护率达95%,该疫苗安全、可靠、稳定性高,4℃放置1年不分层,不破乳。  相似文献   

18.
热带兰花引入品种的病毒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植物病毒抗血清技术对引入的426个热带兰花品种进行两种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引入品种中蕙兰花叶病毒(ORSV)总感病率为38.0%,齿舌兰属环斑病毒(CYMV)总感病率为27.7%。其中蝴蝶兰、卡特利亚兰、文心兰两种病毒感病率均较高,而且较为接近,在40%~60%范围内;石斛兰感病率较低,对两种病毒具较强的抗性;大花蕙兰易感ORSV,感病率高达42.8%,较抗CYMV,感病率仅6.8%。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  相似文献   

20.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鸭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胶体金标记提纯后的兔抗鸭肝炎病毒(DHV)IgG,建立了一种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以红色胶体金为标记物的检测DHV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并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该法既可定性,亦可定量,对纯化DHV的最小检测量为4.12ng/点,其敏感性为抗原斑点试验(AST)的2倍。特异性阻断试验和交叉反应试验证明DIGFA检测DH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DHV鸡胚尿囊液DIGFA法检出率为100%。DIGFA和AST法对36份临床样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3.3%和75%,其阳性符合率为86.7%。随机抽样的6份DIGFA阳性肝脏样本经人工发病试验后电镜检查,均发现大量直径30~40nm的病毒粒子。实验结果表明,DIGFA法是一种微量、敏感、特异、快速、简便的检测DHV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