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位于中国江西省星子县城附近的庐山,东临鄱湖,北滨长江,丹崖翠壑,雄奇壮丽,飞瀑流泉,气象万千。不仅以其峻秀的自然风光吸引众多游客,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天下文化名山。庐山自汉代起就开始产茶,庐山云雾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至今享有盛誉。而庐山山南还有当年茶圣陆羽品评过的“天下第一泉(谷帘泉)”和“第六泉(方桥潭)”。陆羽当时曾说过:“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那么,在新世纪的初春,用出自庐山的“第一泉”水来泡新炒制的庐山云雾茶,岂不是众茶友人生的一大乐事乎。为此,星子县人民政府与…  相似文献   

2.
“水与茶串香”,“泉美茶香异”。古人为泡出好茶,不遗余力地寻觅甘泉活水。唐代茶圣陆羽,一生对泡茶之水作过仔细地研究比较后,在他的《茶经》一书中得出结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所说的“山水”,即山泉之水。因此,他将天下的山水名泉排定座次,共分20等,即:庐山康王谷谷帘泉第一,无锡惠山泉第二,蕲水县兰溪泉第三,宜昌石鼻山下蛤蟆泉第四,苏州虎丘山观音泉第五,庐山观音桥招隐泉第六,长江南零水第七,南昌西山东瀑布水第八,桐柏山淮河源泉第九,六安龙穴山龙池水第十,丹阳观音山玉乳泉第十一,扬州大…  相似文献   

3.
读1997年第4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中桂遇秋《庐岳茶踪》一文,觉其中有关庐山若干地点有误,1998年此刊第4期同一作者在《长江两岸访茶踪》一文又重复其中的一些错误,因涉及陆羽所品评的第一泉,且笔者是庐山南麓人,特提出以与作者商榷。一、桂氏一文中提及:“庐山南麓第一泉。‘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天下第一泉水帘水。’又‘谷帘泉’、‘玉帘泉’,位于庐山南麓石镜锋下的康王谷(现名庐山垄)中,主要发源于庐山汉阳峰。”按:作者将谷帘泉与玉帘泉混为一谈,石镜峰也不在康王谷中。谷帘泉在庐山西南康王谷…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谷帘泉水和庐山云雾茶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条件对谷帘泉冲泡庐山云雾茶品质的影响,为谷帘泉冲泡庐山云雾茶提供较优的方式。【方法】采用谷帘泉水以不同温度、茶水比、冲泡时间和次数等条件冲泡庐山云雾茶,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以及色差、氨基酸和儿茶素等成分检测,分析不同条件下茶汤品质的特点,以及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间的关系。【结果】85℃水温冲泡庐山云雾茶品质最好,冲泡5 min茶汤醇爽较鲜。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茶汤的L值和a值逐渐下降,b值逐渐上升;不同温度间比较,L值和a值表现为70℃80℃85℃90℃100℃,b值规律相反,不同处理条件下茶汤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儿茶素浓度变化规律与色差b值相似。优化了谷帘泉水冲泡庐山云雾茶的条件,建议杯泡法最优条件:水温85℃,茶水比1:50,冲泡3次,冲泡时间分别为1.5,1,2 min;盖碗泡法最优条件:茶水比1:30,冲泡5次,冲泡时间分别为30,20,20,25,30 s。【结论】谷帘泉水适合冲泡庐山云雾茶,配以较优的冲泡条件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5.
名人与名泉     
郑薪 《农业考古》2003,(2):153-154
“水是茶之母”。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甚至把“水”放在“茶”之上。他认为 :“茶性必薄于水 ,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 ,茶也十分矣 ;八分的水 ,试十分之茶 ,茶只八分耳。”唐代茶圣陆羽概观前人辨水的主张和经验 ,将水分出优次 ,即“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正因为陆羽“名人效应” ,古往今来 ,许多名人、茶人不辞辛苦地探访名山 ,寻找名泉 ,汲水烹茗 ,留下了许多描绘泉水美的佳话。“名山出名茶” ,但名山往往有“名泉”。用山里的泉水 ,烹当地产的茶 ,茶鲜水灵 ,其味更佳。…  相似文献   

6.
一 宋代诗人苏轼诗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类数秀峰。”就是这句名诗,把秀峰推上了庐山景观之巅。与此同时,座落于庐山最高处的汉阳峰西的康王谷,俗称庐山垄,为庐山三大峡谷之一。谷底,有一奇观,据有关史料记载:“泉水西行为枕石崖所阻,湍怒喷涌,散落纷云,数十百缕,斑驳如玉帘,悬注三百五十丈,故名谷帘泉。亦匡庐第一观也。”唐代茶圣陆羽曾寻访踏勘此地,在考察全国名茶和水质的基础上,曾说:“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而这里就是庐山优质云雾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在自然界,天下产名茶之地,不一定有名泉,而有名泉之处…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这充分说明茶与水的关系。自古以来,对于水的选择十分注意。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曰:选水以山水最佳,次江水,次井水。明代钱椿年在《茶谱》中又重述:“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清代饮茶用水更为讲究,正如梁章钜《归田琐谈·品泉》载:“品泉始于陆鸿渐(即陆羽),然不及我朝(清代)之精”。清代,以水的轻、重作为分类标准,列出泉水的品第者,为乾隆皇帝。据载,乾隆皇帝一生多次东视、南巡,塞外江南,无所不至。但是他每次出巡时,总带有一个特制的银质小方斗,命侍从“精量各地泉水”,然后再以精  相似文献   

8.
杨连正 《农业考古》2003,(4):177-183
茶圣陆羽26岁时,也就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在江西登临匡庐品尝谷帘泉之水,他认为此水“甘腴清冷,具备众美。”逐评为天下第一泉。  相似文献   

9.
一、和陈香白先生《庐山国际茶会即兴 ,兼谢冯英赠画》陆公品一泉 ,一泻飞流挂谷帘。喜结茶缘矣 ,水自清洌茶自甘。二、和陈香白先生《庐山行》远望牯岭识庐山 ,更喜山间看陆泉。茶友嘉宾欢聚日 ,桃源漫步自悠闲。注 :陆泉 :陆羽品题的庐山“天下第一泉”。三、和陈香白先生《庐山国际茶会始归 ,即偕深圳静颐茶馆同仁登凤凰山问茶得韵》山上峰回并路转 ,花明柳暗正芳春。问茶教授万千里 ,一颗昭昭圣洁心和陈香白教授诗三首!湖北@欧阳勋  相似文献   

10.
高高的庐山,阳光煦和,云雾飘渺,雨水湿润。高山有好水,高山产好茶。庐山土质优良,植被好,植物生长旺盛,享誉中外的庐山云雾茶,得天独厚的吸收这里的营养,成为一种独特的受人喜爱的饮料。“‘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世外桃源”的地方召开,以“天下第一泉”的水,沏上一杯新发芽的世界名茶──庐山云雾茶,喝上一口,沁人肺腑,心旷神怡,飘飘然,飘飘然,如进入了蓬莱仙境。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与茶神陆羽,月中吴刚,品茶论道,开上几天神仙会,过上几天神仙日子。 一、云里雾里几千年 庐山云雾茶,历史…  相似文献   

11.
品茶用水     
舌本留香念高泉,古今论水层出无穷。陆羽品第活泉好,乾隆量水北京玉泉,刘伯刍议定杨子江水,李季卿从笔庐山谷帘泉,朱熹字刻古山喝水岩水,蔡襄立碑福州龙腰苔泉。武夷水源不胜数:惠苑岩、流香涧、呼来泉。千泉万水数不尽,归纳为:三上等,八分类,二十二水。三上等:以活为贵,以清得香,以轻居上。八分类:水源、季节、动静、卫生、重量,味道、蒸解、化学。二十二水:论水源,天泉与地泉;论动静,活水和死水,论卫生,水清与水浊;论重量,水轻和水重;论  相似文献   

12.
吕维新 《农业考古》2001,(4):356-357
婺源古属徽州 ,后划归江西。地处赣东北 ,与浙江开化 ,安徽休宁为邻。境内峰峦重叠 ,古木参天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茶树遍山满野。“婺之壤则山踞八、九 ,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岁概田收入通邑十分之四 ,乃并力作于山。”(《婺源县志》)这是婺源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一、“婺绿”始自唐代唐·建中四年 (783) ,五十一岁的陆羽 ,曾移居上饶城北茶山寺 ,筑宅建亭 ,凿石得泉 ,环居植茶。他在《茶经·八之出》中写道 :茶“生婺源山谷”。唐代 ,婺源就是著名的产茶区。唐末 ,杨华《膳夫经手录》有“婺源方茶 ,置制精好 ,不杂木叶 ,自梁、…  相似文献   

13.
一泉云雾茶 甫霁新芽谷雨前,吞云汲雾包香妍。 应知天下无双品,且试庐山第一泉。 野生陆羽茶 悬崖峭壁拣灵芽,欲把烟岚锁万家。 信步流芳多彩路,钟情小啜悟神茶。 渊明菊花茶 霜天挺秀远嚣尘,茶酒相宜笔有神。 若论身居评次第,桃源一曲总娱人。 桃源川香茶 不求远市碧螺春,日煎川香喜自珍。 贵客临门茶当酒,华夷雅俗共相亲。 庐山云雾茶赠长春乡友 星子县政协 杨国凡 雾染云薰育,春风雨露滋。 劝君多啜饮,足可慰乡思。 满庭芳 欧阳勋 咏“天下第一泉”及其景区 散落纷纭, 飞流直下, 远望一泻如帘。 陆公题品①, 天下第一泉。…  相似文献   

14.
陆羽论水:“山水上、江水次、……”按这种理论标准评天下之水,当以“庐山康王谷谷帘泉”为第一,是于理不悖的。“杨子江中水”即中泠泉排位第七“也就不足为怪。唐张又新《煎茶水记》引当时高级官员刘伯驺之说,以“中治水为第一泉”。当然评分的标准主要是主观判断,标新立异,原无不可。但中泠是长江在金山附近的水域,并不是这一带的“水”都是“泉水”,据清人张潮永《中泠泉记》真正的中泠泉应在金山郭璞墓前“石窟中”,并且要用特制的汲水工具(形似葫芦的钢瓶)才能取得。因此“天下第一泉”确是难得。爱评泉者也只能“望江兴叹…  相似文献   

15.
王河  真理  龙晨红 《农业考古》2003,(4):164-176
天下第一泉,一云庐山谷帘,一云长江中泠,一云北京玉泉。千百年相讼互诘,虽为仁智各见,但天下第一泉的桂冠到底花落谁家,始终难以定夺,然而无锡的惠泉,自从唐代被品为天下二泉以来,其地位始终岿然不动。正如元代诗人张雨所说:“水品古来差第一,天下不易第二泉。”(《游惠山寺》)再加之惠泉所处二浙之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信息》2003,(8):40-40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顾渚山,因其芽形如笋,芽色带紫,品质上乘,故取名为紫笋。中国古代茶圣陆羽对紫笋茶十分推崇,至今这款名茶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紫笋茶的故乡长兴县为迎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饮食观念,将这一地方特产作为原料制成了独具匠心的“茶宴”,成为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地方物产珍品的特色宴席。  相似文献   

17.
湖北茶泉     
冯祖祥 《农业考古》2002,(4):160-164
茶之为饮 ,传说起自于随州厉山神农氏部落 ,饮茶历史固为悠久。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 ,已逐步认识到水质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茶汤的色、香、味的发挥 ,择水烹茶 ,尤为切要。陆羽在《茶经》中云 :“其水 ,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 ,拣乳泉 ,石池慢流者上。其瀑布湍漱 ,勿食之。久食 ,令人有颈疾。”“其江水 ,取去人远者。井水 ,取汲多者。”明·许次纾《茶疏》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古人其言虽简 ,而于论水备至。湖北地处长江中上游 ,境内崇山峻岭 ,峡谷幽邃 ,溶洞伏流 ,茶泉分布…  相似文献   

18.
杭州泉话     
杭州是名茶之乡,俗话说,“好茶需好水”。这是因为茶与水的关系至深,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质,中国人历来很讲究泡茶用水,尤其是古代文人雅士更是对佳水孜孜以求。古人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认为“清轻甘洁”的泉水最宜泡茶。作为“茶都”的杭州,同样名泉荟萃,宜茶之水很多。宋人耐德翁在《都城纪胜》书中说:从五代吴…  相似文献   

19.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3,(4):322-323
《农业考古》(1988年第一期)曾刊出“庐山云雾茶历史述略”一文,对于庐山云雾茶的来龙去脉作了阐述。笔者最近有事去九江、有幸游一下庐山,品茗“云雾茶”,暇想万千,原来庐山云雾茶的来历与五老峰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韩国茶道协会总务长、釜山女子大学教授金吉子女士在访问了浙江湖州陆羽墓、无锡惠山第二泉之后,于今年元月下旬专程来江西庐山脚下的康王谷考察曾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以及庐山栖贤寺前的“天下第六泉”。陪同前往考察的有本刊主编陈文华研究员和茶文化专家余悦研究员以及星子县文化局长刘希波等。金吉子教授在南昌其间还考察了南昌的茶艺馆,参观了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受到热情欢迎。金吉子教授还对数百名学习茶艺的女职学生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应聘为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专业的客座教授。韩国釜山女子大学金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