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义顺 《农业考古》2001,(4):166-166
清代戏曲家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 :“茶性必发于水 ,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 ,茶亦十分矣 ;八分之水 ,试十分之茶 ,茶只八分耳。”这充分说明茶与水的关系 ,水对茶的重要影响。谷帘招隐云雾茶 江西庐山康王谷中的谷帘泉 ,茶圣陆羽定为“天下第一泉” ,水质纯正 ,清凉澄澈 ,甘美醇厚 ,可谓“绝品”。庐山直照光短 ,气候凉爽 ,茶叶常年受云雾滋润 ,含单宁成份较多 ,叶质柔嫩 ,芽肥叶壮 ,郁香兼有清香。庐山云雾茶遇上谷帘泉甘露 ,如鱼儿得水 ,味醇、色秀、香馨、液清。招隐泉位于庐山观音桥东 ,陆羽评为“天下第六泉” ,其味甘芳 ,含有…  相似文献   

2.
读1997年第4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中桂遇秋《庐岳茶踪》一文,觉其中有关庐山若干地点有误,1998年此刊第4期同一作者在《长江两岸访茶踪》一文又重复其中的一些错误,因涉及陆羽所品评的第一泉,且笔者是庐山南麓人,特提出以与作者商榷。一、桂氏一文中提及:“庐山南麓第一泉。‘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天下第一泉水帘水。’又‘谷帘泉’、‘玉帘泉’,位于庐山南麓石镜锋下的康王谷(现名庐山垄)中,主要发源于庐山汉阳峰。”按:作者将谷帘泉与玉帘泉混为一谈,石镜峰也不在康王谷中。谷帘泉在庐山西南康王谷…  相似文献   

3.
位于中国江西省星子县城附近的庐山,东临鄱湖,北滨长江,丹崖翠壑,雄奇壮丽,飞瀑流泉,气象万千。不仅以其峻秀的自然风光吸引众多游客,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天下文化名山。庐山自汉代起就开始产茶,庐山云雾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至今享有盛誉。而庐山山南还有当年茶圣陆羽品评过的“天下第一泉(谷帘泉)”和“第六泉(方桥潭)”。陆羽当时曾说过:“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那么,在新世纪的初春,用出自庐山的“第一泉”水来泡新炒制的庐山云雾茶,岂不是众茶友人生的一大乐事乎。为此,星子县人民政府与…  相似文献   

4.
一 宋代诗人苏轼诗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类数秀峰。”就是这句名诗,把秀峰推上了庐山景观之巅。与此同时,座落于庐山最高处的汉阳峰西的康王谷,俗称庐山垄,为庐山三大峡谷之一。谷底,有一奇观,据有关史料记载:“泉水西行为枕石崖所阻,湍怒喷涌,散落纷云,数十百缕,斑驳如玉帘,悬注三百五十丈,故名谷帘泉。亦匡庐第一观也。”唐代茶圣陆羽曾寻访踏勘此地,在考察全国名茶和水质的基础上,曾说:“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而这里就是庐山优质云雾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在自然界,天下产名茶之地,不一定有名泉,而有名泉之处…  相似文献   

5.
陆羽论水:“山水上、江水次、……”按这种理论标准评天下之水,当以“庐山康王谷谷帘泉”为第一,是于理不悖的。“杨子江中水”即中泠泉排位第七“也就不足为怪。唐张又新《煎茶水记》引当时高级官员刘伯驺之说,以“中治水为第一泉”。当然评分的标准主要是主观判断,标新立异,原无不可。但中泠是长江在金山附近的水域,并不是这一带的“水”都是“泉水”,据清人张潮永《中泠泉记》真正的中泠泉应在金山郭璞墓前“石窟中”,并且要用特制的汲水工具(形似葫芦的钢瓶)才能取得。因此“天下第一泉”确是难得。爱评泉者也只能“望江兴叹…  相似文献   

6.
明人罗廪的《茶解》云:“煮茶须甘泉”。从唐代至今的茶叶专家、学者在论茶时,差不多都提到了泡茶的“择水”问题。茶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强调了好茶必须用好水来烹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山水中又特别注重了泉水:“其山水拣乳泉石池瀑流者上。……使新泉涓涓然酌之”。他在考察、研究、总结茶叶产地、栽培、采制、器具、煎煮等茶技时,登山涉水,沐雨栉风跑遍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长江两岸和浙江、陕西、广西部分地区,对所到之处的泉、江水进行煮茶品评。建国后,特别是七十、八十年代,笔者因用党史人…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这充分说明茶与水的关系。自古以来,对于水的选择十分注意。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曰:选水以山水最佳,次江水,次井水。明代钱椿年在《茶谱》中又重述:“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清代饮茶用水更为讲究,正如梁章钜《归田琐谈·品泉》载:“品泉始于陆鸿渐(即陆羽),然不及我朝(清代)之精”。清代,以水的轻、重作为分类标准,列出泉水的品第者,为乾隆皇帝。据载,乾隆皇帝一生多次东视、南巡,塞外江南,无所不至。但是他每次出巡时,总带有一个特制的银质小方斗,命侍从“精量各地泉水”,然后再以精  相似文献   

8.
一、和陈香白先生《庐山国际茶会即兴 ,兼谢冯英赠画》陆公品一泉 ,一泻飞流挂谷帘。喜结茶缘矣 ,水自清洌茶自甘。二、和陈香白先生《庐山行》远望牯岭识庐山 ,更喜山间看陆泉。茶友嘉宾欢聚日 ,桃源漫步自悠闲。注 :陆泉 :陆羽品题的庐山“天下第一泉”。三、和陈香白先生《庐山国际茶会始归 ,即偕深圳静颐茶馆同仁登凤凰山问茶得韵》山上峰回并路转 ,花明柳暗正芳春。问茶教授万千里 ,一颗昭昭圣洁心和陈香白教授诗三首!湖北@欧阳勋  相似文献   

9.
杨连正 《农业考古》2003,(4):177-183
茶圣陆羽26岁时,也就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在江西登临匡庐品尝谷帘泉之水,他认为此水“甘腴清冷,具备众美。”逐评为天下第一泉。  相似文献   

10.
名人与名泉     
郑薪 《农业考古》2003,(2):153-154
“水是茶之母”。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甚至把“水”放在“茶”之上。他认为 :“茶性必薄于水 ,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 ,茶也十分矣 ;八分的水 ,试十分之茶 ,茶只八分耳。”唐代茶圣陆羽概观前人辨水的主张和经验 ,将水分出优次 ,即“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正因为陆羽“名人效应” ,古往今来 ,许多名人、茶人不辞辛苦地探访名山 ,寻找名泉 ,汲水烹茗 ,留下了许多描绘泉水美的佳话。“名山出名茶” ,但名山往往有“名泉”。用山里的泉水 ,烹当地产的茶 ,茶鲜水灵 ,其味更佳。…  相似文献   

11.
庐山访泉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军 《农业考古》2000,(2):79-81
庐山以水而闻名天下,单是它的地理位置就占尽了江湖之利:山北,浩浩长江依山蜿蜒而去;山南,横无际涯的鄱阳湖奔来眼底。这种“襟江带湖”的山形地貌,构成了庐山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于是,庐山有了云有了雾,有了潭有了洞,有了令许仙李白惊叹的瀑布,有了被茶圣陆羽标举的山泉…… 对中国茶文化的偏嗜,使我很早就对庐山心向往之。这倒并不全是因为庐山所产的云雾茶名传遐迩,毕竟茶是可以买回家来慢慢品尝的,无须亲临茶园品评优劣。我对庐山的神往,更多的是缘于它的山泉──想想看,当年茶圣陆羽评点天下名泉,前十名中…  相似文献   

12.
湖北茶泉     
冯祖祥 《农业考古》2002,(4):160-164
茶之为饮 ,传说起自于随州厉山神农氏部落 ,饮茶历史固为悠久。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 ,已逐步认识到水质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茶汤的色、香、味的发挥 ,择水烹茶 ,尤为切要。陆羽在《茶经》中云 :“其水 ,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 ,拣乳泉 ,石池慢流者上。其瀑布湍漱 ,勿食之。久食 ,令人有颈疾。”“其江水 ,取去人远者。井水 ,取汲多者。”明·许次纾《茶疏》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古人其言虽简 ,而于论水备至。湖北地处长江中上游 ,境内崇山峻岭 ,峡谷幽邃 ,溶洞伏流 ,茶泉分布…  相似文献   

13.
茶圣陆羽不仅一生与茶结缘,嗜茶如命,用毕生精力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而且还遍尝名水,挖井品泉,至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名泉尚有遗存。陆羽的故乡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镇)北郊有古官池。池边高台上的陆羽亭下有一块八边形的巨石镶嵌于地,上刻品字形的三个井口,俗称三眼井。陆羽少时曾在此汲水煮茶,开始了他一生品泉、习茶的生涯。后因唐德宗李适曾诏拜他为“太子文学”而不就,所以人又称他“陆文学”,三眼井又名“文学泉”、“陆子泉”。泉水冬暖夏凉,晶莹洁净。更奇异的是泉水入杯,高出杯沿却不溢。用它泡茶,可使茶…  相似文献   

14.
吕维新 《农业考古》2001,(4):356-357
婺源古属徽州 ,后划归江西。地处赣东北 ,与浙江开化 ,安徽休宁为邻。境内峰峦重叠 ,古木参天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茶树遍山满野。“婺之壤则山踞八、九 ,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岁概田收入通邑十分之四 ,乃并力作于山。”(《婺源县志》)这是婺源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一、“婺绿”始自唐代唐·建中四年 (783) ,五十一岁的陆羽 ,曾移居上饶城北茶山寺 ,筑宅建亭 ,凿石得泉 ,环居植茶。他在《茶经·八之出》中写道 :茶“生婺源山谷”。唐代 ,婺源就是著名的产茶区。唐末 ,杨华《膳夫经手录》有“婺源方茶 ,置制精好 ,不杂木叶 ,自梁、…  相似文献   

15.
中唐上元初年,青年陆羽流寓江南湖州,他寄居杼山妙喜寺,结庐苕溪之湄,和山水清远的湖州结下平生之缘.期间,陆羽写有<杼山记>、<吴兴图经>等一系列著作,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从此,"茶道大行",茶成为风靡中华之"国饮",陆羽也被誉为"茶仙"、祀为"茶神"、尊为"茶圣".  相似文献   

16.
品茶,到了宋代,已日渐趋于工艺化,不仅讲究茶叶的品质、茶具,更讲究用水。“茶神”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煎茶用水,以“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他认为“江水以甘胜,井水以冽胜,山水则兼而有之”。天下第十八泉,在湖南省郴州市南面7.5公里处的“会胜寺”,该寺建于汉代,主殿早已坍塌;侧殿上有宋理学家朱熹写的“清风明月”四字,字迹已模糊不清。“圆泉”因泉水从石壁的圆孔中流出,汇为圆潭。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中说:“圆泉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暖处水白且浊”形成非常奇妙的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圆…  相似文献   

17.
赵大川 《农业考古》2002,(4):205-230
提 要一、古籍对陆羽在上元初的记载 ,有“结庐于苕溪之湄”、“更隐苕溪”、“隐苕溪”、“隐居苎山”、“隐居苕” ,和“闭关读书”、“阖门著书”、“著茶经其地”等说法 ,需考证清楚。二、陆羽著“茶记”、“茶经”考。古籍上对陆羽有著“茶记”一卷 ,“茶记”二卷 ,“茶经”三卷 ,“茶经”二卷 ,“茶论”三卷等说法 ,应以陆羽著“茶经”三卷又“茶记”一卷为妥。三、“余杭苎山考”。大量古籍、地图证实陆羽曾隐居余杭苎山并著“茶记”一卷。四、苕即余杭考。南宋嘉泰二年进士、兵部尚书、兼修国史洪咨夔之“余杭县治记” ,是“苕…  相似文献   

18.
江西的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至少从汉代开始,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陆羽曾在江西生活过几年,他的《茶经》就记载婺源山区生产茶叶。陆羽还品评过全国20处著名泉水,其中第一泉、第六泉在庐山,第八泉在南昌郊区。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商人赶去浮梁买茶,说明当时江西已形成茶叶贸易中心。唐代的诗人郑谷、宋代诗人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明代朱权的《茶谱》中所记载的茶道,对日本的茶道产生过深刻影响。明清时期在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尿是戏剧史上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朵…  相似文献   

19.
茶与泉水     
自古以来,茶与泉水结下不解之缘,宋代王安石曾诗曰:“水与茶串香”,李中又诗云:“泉美茶香异。”都道出了泉水对茶的重要影响。因此,有许多人为了品饮名茶的妙处,亲到各处寻觅甘泉活水。唐代刘伯刍,在品尝了各地茶水后,提出了鉴定:“水之与茶宜者凡上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苏州虎丘泉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唐代宗时,湖州刺史李香卿于赴任途中路经扬州,七遇茶圣陆羽。李说:久闻陆君善于饮茶,人皆仰慕,而这里的扬子江零水也是名扬天下,今日我和二者相遇,怎么能轻易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呢?于是命士兵操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韩国茶道协会总务长、釜山女子大学教授金吉子女士在访问了浙江湖州陆羽墓、无锡惠山第二泉之后,于今年元月下旬专程来江西庐山脚下的康王谷考察曾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以及庐山栖贤寺前的“天下第六泉”。陪同前往考察的有本刊主编陈文华研究员和茶文化专家余悦研究员以及星子县文化局长刘希波等。金吉子教授在南昌其间还考察了南昌的茶艺馆,参观了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受到热情欢迎。金吉子教授还对数百名学习茶艺的女职学生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应聘为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专业的客座教授。韩国釜山女子大学金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