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低温渗透系甜椒CL122为材料,采用其子叶节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甜椒遗传转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如卡那霉素选择压、农杆菌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激素浓度等,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甜椒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适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50 mg/L,乙酰丁香酮浓度在100μmol/L时可以明显提高外植体的抗性芽数,最适合的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为2 d,最佳侵染时间5 min,外植体在MS+0.2 mg/L IAA(吲哚乙酸)+400 mg/L特美汀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低温渗透系甜椒CL122为材料,采用其子叶节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甜椒遗传转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如卡那霉素选择压、农杆菌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激素浓度等,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甜椒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适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50 mg/L,乙酰丁香酮浓度在100μmol/L时可以明显提高外植体的抗性芽数,最适合的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为2 d,最佳侵染时间5 min,外植体在MS+0.2 mg/L IAA(吲哚乙酸)+400 mg/L特美汀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魔芋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及转化植株的筛选条件(抗生素浓度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对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在预培养2 d,用OD600为0.6的菌液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卡那霉素100 mg/L,羧苄青霉素250 mg/L,AS浓度100μmol/L的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转化效率。再生花魔芋植株经GUS染色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花魔芋基因组中。[结论]为魔芋抗病品种的转基因培育,丰富其种质资源,寻找抗病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上西早生柿ACC氧化酶的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耐贮藏的转基因柿,以上西早生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氧化酶的RNAi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壮观霉素浓度为30 mg/L,预培养时间为3 d,用OD600值为0.3的菌液侵染10 min、AS浓度100 mg/L、共培养4 d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与GUS组织化学染色,初步确定ACC氧化酶基因已转入上西早生柿组培苗中。  相似文献   

5.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丹598、郑58、昌7-2、掖478的茎尖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SAMS转入玉米,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共获得阳性植株35株,表明SAMS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同时对影响茎尖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侵染时间、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率影响显著.菌液OD600值为0.5~0.7,侵染15 min,共培养3d,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00 μmol/L时,有利于提高玉米茎尖转化率,其中昌7-2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拟青山海关杨的再生和高效遗传转化系统,以该杨树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适合叶片再生的最适培养基;并利用GUS瞬时表达法,研究了菌种、预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5个因素对拟青山海关杨叶片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拟青山海关杨叶片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添加0.5mg/L的6-BA和0.1mg/L的NAA,叶片再生频率为95%,平均不定芽数为10.07个;该杨树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叶片无预培养,菌种使用GV3101,侵染液OD600为0.4~0.6,侵染10min,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200μmol/L,在此条件下,GUS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叶片的GUS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农杆菌介导大豆萌动种子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仁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66-2667
[目的]提高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方法]以萌发1 d的半片大豆种子为目标组织,通过GUS瞬时表达检测,研究乙酰丁香酮、菌液的浓度及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在共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时,GUS瞬时表达效率最高。当农杆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D600 nm=0.5)时,转化效率最高,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出现9.4个蓝色斑点。农杆菌侵染时间不宜过长,以30~60 min较好。[结论]乙酰丁香酮浓度、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率主要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效率,以花生新品种丰花2号胚小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时期加入乙酰丁香酮(AS)和进行超声波处理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在农杆菌活化和与外植体共培养时分别加入浓度为0.50、100、150、200 靘ol/L的AS,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分别进行0、2、4、6、8、10、15 min的超声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活化或共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50和100 靘ol/L的AS对花生基因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明显,AS浓度为150和200 靘ol/L时,转化效率明显下降;超声波处理6 min对花生遗传转化有促进作用.对转化苗进行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花生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乙酰丁香酮(AS)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遗传转化率,本试验以菜农糯38的茎尖和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比较悬浮培养基的pH,乙酰丁香酮添加方式及浓度对糯玉米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基pH为5.2,在伤口处滴加2μl浓度为150 μmol/L的AS能显著提高糯玉米茎尖转化的效率.玉米愈伤转化中,在侵染液中添加5 mg/L的AS能显著提高抗性愈伤率.  相似文献   

10.
以剑麻无菌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潮霉素(Hyg)、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及羧苄青霉素(Car)等因素对剑麻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剑麻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为:Hyg选择浓度为25 mg/L,OD600=0.6左右的农杆菌菌液,侵染时间为10~15 min,As浓度为200μmol/L,Car浓度为400 mg/L。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半夏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种不同种植密度、3种不同种茎规格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收获后测产量和主要成分含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茎规格对半夏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和种茎规格对半夏产量和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5cm×3cm种植密度的产量和净增重明显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小规格种茎分别比大、中规格种茎作种的产量提高20.0%和35.0%。不同密度和不同种茎规格栽培的半夏质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生产上宜采用5cm×3cm种植密度、选择直径低于1.0cm规格的种茎作种栽培半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半夏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辉娟  魏定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41-19342,19345
[目的]研究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酶法提取半夏多糖的最佳条件;采用羟自由基体系对半夏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纤维素酶法提取半夏多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5 h,pH值为4.5,加酶量为4%。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1.75%。[结论]得到了纤维素酶法提取半夏多糖的最佳条件,探明了半夏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野生半夏不同生长期内γ- 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 Breit.]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半夏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γ-氨基丁酸含量在0~1.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RSD为4.12%。5月上旬生长的半夏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达0.143%。[结论]提取γ-氨基丁酸的野生半夏原料以5月上旬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能够降低半夏倒苗率、提高半夏产量的栽培措施。[方法]用珍珠岩和土壤为基质,分别设9个处理栽培半夏,分析施肥措施对其倒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以珍珠岩为基质的半夏产量极显著高于以土壤为基质的半夏;不同的施肥量对半夏的产量和倒苗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种植半夏以珍珠岩为基质,基本营养液浓度为1/5MS,施以浓度为100 mg/L的KH2PO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周霞  张小琳  赵杨  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87-4588
[目的]考察硫熏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熏和非硫熏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比较得出,硫熏后半夏的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半夏产地加工应抛弃硫熏法,探索无硫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微环境调控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夏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微环境控制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CK)相比其保水能力具明显优势。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具有发育较好、较厚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序,中脉发达,且叶表皮具有蜡质层;而半夏同龄有糖组培苗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发育较差,中脉及其维管束发育不完全。半夏无糖组培苗根部细胞排列紧密组织分区明显,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已分化;能明显观察到疏导组织、髓射线和凯氏带;半夏有糖组培苗根生长发育不良,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分化不明显,疏导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17.
半夏褐变及硫熏后氨基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军  严茂伟  张小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80-14180
[目的]研究鲜半夏、褐变后及硫熏加工后其所含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半夏中各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与未变色半夏相比,褐变及经过硫熏后的半夏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为进一步综合评价半夏褐变及硫熏对其品质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半夏不同采收期鸟苷、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娴  罗充  姚红艳  陈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67-4968
[目的]探讨半夏鸟苷、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半夏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半夏块茎中鸟苷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的半夏鸟苷含量存在差异,11月中旬的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的总生物碱含量也存在差异,10月中旬的含量最高。[结论]半夏最佳采收期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半夏常见病害种类调查与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贵州省部分半夏种植基地的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Breit.]病害进行调查,初步鉴定出立枯病、根腐病、叶斑病和褐斑病,病原菌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 、镰刀菌属(Fusarium . sp)、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同时发现了半夏病毒性缩叶病、白点斑病和紫斑病.  相似文献   

20.
外源ALA对半夏幼苗耐盐性及其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药用植物半夏二年生幼苗为材料,在100 mmol/LNaCl模拟盐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在不同浓度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半夏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并对半夏的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适宜浓度(50 mg/L)的AL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100 mmol/LNaCl)下半夏幼苗的耐盐能力及其主要药用成分-总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