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黄素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腺炎(SAP)时.血清TNF-α、IL-10水平和肺组织MDA含量、SOD活性的变化及大黄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去氧胆酸钠法制作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SAP组、大黄素治疗组(E组)。光镜观察大鼠肺组织学改变;检测并比较3组大鼠肺组织的DMA含量.SOD活性以及血清TNF-α与IL-10水平。结果:MDA及TNF-α含量:SAP组〉E组〉C组;SOD活性及IL-10水平:C组〉E组〉SAP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大黄素能降低肺组织MDA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保护SOD活性.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5例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肝病病情的加重,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递增,三项指标均以肝硬化患者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其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AA大鼠血清IL-1β、IL-2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组,d 28处死各组大鼠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IL-1β、IL-2和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致炎后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与空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组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能明显抑制细胞因子IL-1β、IL-2及TNF-α的分泌,从而产生抗风湿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19)和CRRT组(n=19),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并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72 h,传统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RRT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前,CRRT组的APACHEⅡ评分下降较传统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pH、HCO3-、PaO2和PaO2/FiO2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以CRRT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或0.01);CRRT组的机械通气、手术冲洗引流及死亡人数也比传统组少,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能降低SAP患者血清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可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氯化氯(NO)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另设32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蛆.结果:肝硬化备圾患者的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瞳着肝功能越差其值升高越明亚(P〈0.01);有腹水姐的TNF-α、IL-6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时TNF-α、IL-6过度分泌和NO合成增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有助于评估肝硬化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败血症患儿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6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和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并以29例单纯抗生素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各组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常规剂量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的体温稳定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常规剂量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大剂量与常规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显著.并能通过下调致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分析它们之间含量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血清SAP组和对照组的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57.13±5.03)(、68.41±6.14)、(36.13±3.87)ng/L和(53.05±5.12)、(64.71±6.01)、(35.5±3.02)ng/L,均明显高于MAP组[(5.69±1.61)、(27.91±3.13)、(7.71±1.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IL-15、IL-18在MAP和SAP组中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0.91,均P<0.01。结论血清IL-15、IL-1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均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显示这3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及治疗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银莱汤对发热大鼠体温和血清IL-1β、TNF-α、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连续测温3次,选取合格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10 mL/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银莱汤高剂量组、银莱汤中剂量组、银莱汤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0.5 h和造模后5 h两次灌胃给药,造模后每小时测温一次,于末次给药后3 h取血,通过ELISA和RIA方法检测血清中炎性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结果 银莱汤各剂量组体温均低于模型组(P<0.01),银莱汤各剂量组血清中IL-1β、TNF-α、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银莱汤对发热大鼠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IL-1β、TNF-α、IL-6的产生或加速降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6例白癜风患者为患者组,皮损分布局限型24例,其中进展期13例,稳定期11例;泛发型12例,其中进展期4例,稳定期8例。2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每人采静脉血3 mL,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TNF-α、IL-6含量。结果白癜风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局限型及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 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泛发型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 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癜风患者血清 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局限型及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 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P<0.01);局限型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 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泛发型白癜风患者中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 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TNF-α可能在白癜风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凉膈散、银翘散对早期脓毒症炎症因子IL-1β、TNF-α、IL-10的不同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银翘散治疗组、凉膈散治疗组、地塞米松对照组,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的方法建立脓毒症模型,造模0.5 h后药物干预,4 h后观察兔一般情况及体温,检测血浆内毒素、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结果 银翘散组兔全身情况好转,体温、血浆内毒素、IL-1β、TNF-α的水平均比模型组降低(P<0.01 or 0.05);凉膈散组兔全身症状加重,体温、血浆内毒素、IL-1β、TNF-α、IL-10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翘散能抑制早期脓毒症卫分证相关阶段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释放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症状,但凉膈散不能抑制IL-1β、TNF-α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使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胞磷胆碱。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TNF-、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TNF-、IL-6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剂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具有抗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MP-9、TNF-a、TGF-β1、IL-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吸烟组(S组)、单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组(I组)、吸烟加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组(E组)、对照组(C组)。16周后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肺脏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MP-9、TNF-a、TGF-?1、IL-10的水平。结果 E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S组和I组均较轻微。E、S、组的BALF中MMP-9、TNF-a、TGF-β1及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1),其中E组最明显;I组的BALF中MMP-9和TGF-β1水平高于S组(P<0.01)。E组的血清MMP-9水平高于S、I和C组,但TNF-a水平降低(P<0.01);E、S、I组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C组,但IL-10水平降低(P<0.01)。结论 MMP-9、TNF-a、TGF-β1及IL-10均参与COP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肝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四氯化碳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肝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0.4 mg/mL)、模型组(CCl4)、预防组(CCl4处理前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治疗组(CCl4处理后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和预防治疗组(枸杞多糖孵育后经CCl4处理再经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12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然后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等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Cl4处理后可以显著增加GPT、GOT、LDH、MDA、TNF-α、IL-1β、IgM及CYP2E1的含量,降低SOD活性和细胞活力;枸杞多糖处理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预防组及预防治疗组对于转氨酶(GPT、GOT)、LDH、MDA、细胞因子(TNF-α、IL-1β)、IgM及CYP2E1等活性的升高皆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显著提高SOD酶活性及细胞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而治疗组仅对LDH、TNF-α及CYP2E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再用PCR-SSP方法进行KIR分型.将分型的NK细胞与已知HLA分型的全血混合,37℃培养0、6、12、24h,ELISA法检测IL-2、IL-4、前列腺素E2(PGE2)、TNF-α、TNF-β、IFN-γ、粒细胞-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5F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建立荷S180肉瘤腹水瘤及实体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Fu组及低、中、高剂量5F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记录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检测实体瘤小鼠的抑瘤率、白细胞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及血清IL-1、IL-6、TNF-α和瘤内TNF-α水平。结果低、中、高剂量5F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4±0.5)、(21.4±1.3)和(28.2±0.7)d,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5F组瘤重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中、高剂量5F对胸腺指数、脾指数、IL-1、IL-6及TNF-α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对白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5F可有效抑制小鼠荷S180肉瘤的生长,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先天性免疫效应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体外对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调节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PBS(CT组,对照组)、Escherichia coli K88(EC组)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组)处理12 h,以及先用Lactobacillus rhamnosus预处理1 h,再用Escherichia coli K88处理12 h(LR-EC组)。试验结束时,收集各组的细胞培养液,用ELISA检测TNF-α、IFN-γ、IL-1β、IL-6、IL-12、IL-8、IL-10,以及PGE2和 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CT组(对照组)可产生TNF-α、IFN-γ、IL-8和IL-10,几乎不产生IL-1β、IL-6和IL-12。与对照组相比,EC组TNF-α、IFN-γ、IL-8、IL-10及PGE2和 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且可大量产生IL-1β、IL-6和IL-12;LR组TNF-α、IFN-γ、IL-10及PGE2和 也极显著提高(P<0.01),IL-8显著增加(P<0.05),同样不产生IL-1β和IL-6,但可产生微量的IL-12(P<0.01);LR-EC组所有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6、IL-12)、趋化因子IL-8和PGE2均极显著高于EC组(P<0.01),但IL-10和 含量都显著低于EC组(P<0.01)。【结论】在体外试验条件下,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对生理状态下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刺激作用远低于病原菌,不会产生炎症反应,但可极大增强受感染巨噬细胞的促炎免疫应答水平,且可能具有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择生长发育正常的绿壳蛋鸡15 000只,随机分成笼养高密度组、笼养低密度组和散养组,每组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 500只/组。对照组饲喂正常日粮,实验组饲喂添加0.1%的牛磺酸日粮。在实验期第90天,每组随机选取10只采集血液和肾脏,进行肾脏形态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饲养方式和日粮中添加0.1%牛磺酸对血清中SCr和U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笼养蛋鸡血清BUN含量无论在高密度组还是低密度组均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iNOs活性、TNF-α、IFN-γ、IL-4和IL-10等和炎症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在各饲养模式及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饲养方式对肾脏组织中MDA含量、SOD和T-AOC活性无显著影响。散养组肾脏T-AOC活性显著高于笼养高密度组(P0.05);日粮中添加0.1%牛磺酸可以显著升高散养组和笼养高密度组肾脏T-AOC活性(P0.05)。结果表明,散养、降低饲养密度和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可以提高肾脏组织抗氧化水平,调控机体的代谢,改善饲养应激造成的肾脏组织损伤,进而提高蛋鸡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脂多糖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脂多糖的浓度、刺激时间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和不同的刺激时间处理猪肺泡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脂多糖浓度(1~1000ng/mL)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刺激时间(1~24h)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且蛋白的表达水平迟于mRNA的表达水平。脂多糖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母草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11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益母草总黄酮组和雌二醇组,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益母草总黄酮组、雌二醇组分别用益母草总黄酮、雌二醇给药4个月,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雌二醇治疗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升高,下丘脑和海马β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益母草总黄酮治疗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子宫湿重无明显改变。结论益母草总黄酮对切除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有防治作用,对子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