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5年4-6月对该江段鱼类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36种,隶属于5目、11科、31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52.78%。按生态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总种数的88.89%,江湖洄游鱼类占总种数的11.11%;按栖息空间划分,底栖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0.00%;按摄食类型划分,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4.44%。鱼类优势种为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渔获物中小型鱼类占据较大比例,大型鱼类比例偏低、规格偏小。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2.114、3.476、0.248和0.670。与历史资料相比较,鱼类优势种的数量占比降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为稳定,但个体小型化现象依然存在,渔业资源仍有衰退趋势。建议强化禁渔措施,确保安庆江段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林青狮潭水库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按季度对青狮潭水库库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鱼类样本3 750尾(153.28kg),经鉴定有鱼类32种,隶属于5目12科27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的53.13%和61.92%。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表明,鲫(Carassius auratus)、■(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鲤(Cyprinus carpio)为优势种;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丰富度指数(D)为2.58~3.5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1.62~1.92,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53~0.63,其中夏季多样性最高、冬季相对较低;空间上,鱼类多样性呈现从河流入库口、近岛水区向湖心降低趋势。聚类及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鱼类群落组成时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向家坝坝下江段,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相继蓄水运行和“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可能会发生改变。为探究“十年禁渔”前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基于该江段2017—2019年渔获物监测数据,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物种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4种,隶属于7目21科83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27种,外来物种有12种,分别占总种类数20.15%和8.96%。鱼类群落以底层、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宜宾、泸州与合江可以聚为一组,巴南、江津分别独立成组。保护区干流优势种共有14种,其中瓦氏黄颡鱼是整个研究区域的优势种,在合江站点的优势度最高,IRI值为27.00%。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25~3.306、0.883~0.942、5.83...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饮用水水源地盐龙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对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盐龙湖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多网目复合刺网和电捕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盐龙湖现有鱼类6目9科36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为27种,占物种总数的75%。群落优势种均为小型鱼类,分别占总渔获量和渔获物个体总数的65.87%和76.67%。主要优势种为似鳊(Pseudobrama simony)、鲫(Carassius auratus)、■(Hemiculter leucisculu)、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代表物种多样性特征的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H_N)为2.08,Wilhm改进指数(H_W)为2.30,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21,Piesous均匀度指数(J)为0.59,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4.49;相对稀有种数(R)为63.89%。这些结果表明:盐龙湖鱼类群落结构简单、小型化形势严峻,且食鱼性鱼类鳜(Siniperca chuatsi)、翘嘴鲌(Channa argus)和乌鳢(Culter alburnus)等密度和生物量偏低,无法对小型鱼类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水源地湖泊中应采用提高食鱼性鱼类生物量的经典生物操纵手段对鱼类群落进行调控,以利于生态系统健康和水质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外来物种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鱼类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2013-2015年调查了黄河陕西段鱼类资源。结果显示:黄河陕西段有鱼类7目15科58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为36种,占总种类数的61.1%,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6种。优势种有4种,数量占渔获物总数量50.3%,生物量占65.8%。分析渔获物组成和群落多样性,黄河陕西段鱼类年龄、个体规格小型化趋势明显,不同河段鱼类群落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府谷段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稳定,港口段丰富度指数最高,资源种类较多,港口和壶口的鱼类群落结构没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王雪  吕振宇  曾圣  王伟  黄福江  闵文武  向燕  刘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0-029310
为了解乌江鱼类本底资源数据,实验对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7—2021年,先后在贵州省乌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12次。对收集到的5 065尾、约204kg渔获物进行统计,共鉴定出107种,隶属于6目22科73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3种,占采集总数的49.53%。乌江鱼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57,上、中、下游G-F指数分别为0.40、0.47和0.45,上游鱼类科属间的多样性小于中、下游。乌江中游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54、 9.63和0.81。渔获物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尼罗罗非鱼、蛇、鲫和?的重量和数量占比均位于渔获物前十。将IRI值大于500的列为乌江优势种,则有鲫、?、中华倒刺鲃和马口鱼。研究表明,乌江梯级水电的开发对流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渔获物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长江全面禁捕前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丰富了乌江鱼类资源本底数据,将对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功果桥—乌弄龙江段现有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我国境内澜沧江中上游不同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获鱼类39种,隶属于5目10科8亚科32属,其中鲤形目有26种,占总种数的66.67%;土著鱼类占调查总数的56.41%,外来种占总数的43.59%;鱼类食性结构较单一,大多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中杂食性鱼类24种,占调查总数的61.54%,肉食性鱼类10种,占调查总数的25.64%,其他食性不详的占调查总数的12.82%;在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56.41%。该江段鱼类的优势种是光唇裂腹鱼、长须纹胸鱼兆、大鳞副泥鳅和澜沧裂腹鱼,7个采集点的平均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48、0.41、2.69和0.80。总体看,处于中游(功果桥库区、腊马登村)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数要高于处于上游的5个采样点;乌弄龙库区与里底库区、里底库区与拉古村、腊马登村与功果桥库区的鱼类种类相似性指数(I...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黑龙江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9年9月6日-9月25日选取同江、萝北、逊克三个江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22种,隶属于6科、21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15种,约占调查总物种数的71.4%。同江、萝北、逊克江段平均密度分别为5.05、7.57、5.20 ind·k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11、2.85、1.91 kg·km-2;群落优势种怀头鲇、银鲴、蛇鮈、唇,优势种类中除怀头鲇外,其他种类均为小型鱼类;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除同江江段以外,萝北和逊克以生物量计算的指数比以个体数为单位计算的高,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2~3.27,总体偏低,三个江段的相似性指数较高。鲟鳇鱼资源有一定分布均为幼鱼。  相似文献   

10.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乐清湾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趋势和渔业资源现状,对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种类数、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出鱼类49种,隶属于10目26科39属。结果显示,春季物种数较秋季少,春季在瓯江口水域物种明显较少,秋季物种数空间分布大致为东西走向;春季种类重量多样性低于秋季,但尾数多样性高于秋季,鱼类种类数与多样性指数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乐清湾口海域的鱼类种类类型以近岸河口性鱼类为主,且大多为广温、广盐性种类;该海域位于河口,受瓯江径流影响较大;受地理位置和水文环境影响,该海域暖水性种类较多;种类数平面分布特征主要是春季受瓯江径流淡水水团影响,而秋季受交汇水团影响,物种丰富;两季鱼类多样性不同,是因为鱼类个体大小、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董芳  方冬冬  张辉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8-029318
长江是我国鱼类多样性最高的河流,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产区。然而,近几十年来受水域污染、水工程建设、湖泊围垦、航运发展、过度捕捞和外来种入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着逐渐衰退的困境,主要表现为鱼类种类数减少、鱼类濒危物种程度加剧、鱼类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和外来物种种类增多等。长江十年禁渔,对恢复长江水生态环境和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作者建议统筹协调长江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的关系,创新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根据长江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适时调整服务目标,其目的旨在实现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邓艳敏  王银平  胡敏琦  程鑫  黄中家  刘凯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4-029314
为掌握鄱阳湖鱼类群落特征,课题组于202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2021年冬季(1月)4个季度,在鄱阳湖10个区域5种生境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研究,同步采集水环境样品。研究共采集鉴定鱼类67种,隶属于8目14科47属,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41种),占比为61.19%。基于不同分组,鱼类生态类型分别以定居性鱼类(67.16%)、杂食性鱼类(44.78%)、中下层鱼类(35.82%)占据优势。该群落以小型鱼类为优势类群,数量占比为68.70%;鱼类优势种共有6种,第一优势种为似鳊。鱼类群落结构在季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春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冬季。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空间上鱼类可划分为2个类群,分别为湖口区类群和草型湖区-湖汊区-湖心区-沿岸带类群。冗余分析(RDA)显示,总磷、叶绿素a和透明度是影响鱼类物种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表明,鱼类群落受到严重干扰(W=-0.091)。本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禁渔效果评估和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笛 《河北渔业》2010,(8):59-61
由于重庆市现行关于禁渔期垂钓管理的法律条款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钓鱼者与渔政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禁渔期江边垂钓现象较为普遍,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危害,渔政执法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受到质疑。为有效减少禁渔期江边垂钓现象,保护产卵亲鱼,重庆市北碚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采取用铁丝、绳索拴上石头,做成"绊钩绳"置于河底等方式,对垂钓行为进行阻扰,效果明显,垂钓者要么因钩被牢牢挂住而折断鱼线,要么因渔获物被阻扰物突然阻挡一下而脱钩丢失,使禁渔期间江边垂钓者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价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在金沙江下游水库的初步实施效果,实验于2020年11月和2022年5月在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开展了渔获物调查和水声学调查,并分析了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渔获物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11月共采集到鱼类2科9种,其中?、瓦氏黄颡鱼占优势地位;2022年5月共采集到鱼类5科14种,其中蛇、瓦氏黄颡鱼占优势地位。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间、不同区域、不同水层间的鱼类目标强度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022年5月的鱼类密度(0.60尾/1 000 m3)高于2020年11月(0.46尾/1 000 m3),鱼类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不均匀性;不同调查时期的鱼群密集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2020年11月大部分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2022年5月则差异显著;2022年5月的上层鱼类密度(0.44±0.83尾/1 000 m3)显著大于2020年11月(0.06±0.15尾/1 000 m3);不同水层的鱼类分布差异显著,2次调查均表现为下层大于中、上层;估算得到向家坝水库鱼类资源尾数分别为3.2...  相似文献   

15.
董传举  赵镔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9-029319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中居于重心地位。但多种因素,尤其是法律规制的长期空位和缺失,导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长江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长江保护法》在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注重目标导向,并就搭建全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构筑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物资源监测以及深入推进禁渔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系统部署,为我国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需指出的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旧存在配套制度迟滞影响实效、迁地保护作用发挥不突出、多重执法主体造成状态混乱、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制度缺位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快配套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重视迁地与就地双重保护作用、完善长江流域综合执法体系、填补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漏洞等完善建议,以期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利用2000~2002年在长江口渔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运用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该水域的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域的渔业生物群落以鱼类为主要生物类群,占有绝对优势;甲壳类和头足类为其次要组成部分,处于生态劣势。群落生物量以秋季最大,春季最小。渔业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与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洄游有关。渔获物组成春冬季之间、夏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7.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到8种鱼类标本,分别为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鲫(Cyprinus auratu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Cyprinus carpio)、大眼鳜(Siniperca kneri)、鲇(Silurus asotus)。在该江段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5种鱼类标本,分别为鲤、鲫、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大眼鳜、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各种鱼的样本量为6~12尾。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及气相色谱法对各标本鱼体内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两个江段的各种鱼类标本体内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在所有鱼体样本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所采集到的8种鱼中圆筒吻鮈体内邻苯二甲酸酯的总量(∑PAEs)最高,为(1 818.32±190.88)μg/kg。在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的5种鱼中鲤体内∑PAEs最高,其含量为(790.60±76.04)μg/kg。在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两采集地的相同种类有3种,其中鲤和大眼鳜各自体内的∑PAEs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朱杨段鲫体内的∑PAEs含量显著高于富顺段鲫体内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江朱杨段及支流沱江富顺段的鱼体均受到了PAEs的污染,而长江干流朱杨段的污染程度要稍高于其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段。  相似文献   

18.
惠州市连续十三年实施了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全国首个设立"休渔放生节"的城市,休渔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相关专项调研和调查资料,总结了惠州市执行休渔制度的做法和效果,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金沙江下游现有鱼类资源可能发挥的替代生境保护作用,在对金沙江下游鱼类进行多次实地采样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梳理了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名录,并与“保护区”内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布于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共有194种,其中土著鱼类162种,隶属于5目15科79属;分布于“保护区”内的鱼类197种,其中土著鱼类187种,隶属于6目21科94属。进一步分析显示,既见于金沙江下游又见于“保护区”的土著鱼类129种,反映出两者在鱼类种类组成上有较大的相似性;“保护区”内未能包括的仅见于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多为金沙江下游支流或附属高原湖泊中生活的种类,“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金沙江下游替代生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轮虫群落纵向演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至重庆江段干支流设60个采样站,2003~2007年在重庆以下至三峡水库坝前水域设33个采样断面进行轮虫调查,结果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至重庆)江段共采集到138种(含亚种)轮虫,隶属于2纲、3目、22科、40属;重庆以下至三峡水库坝前共采集到167种轮虫,隶属于2纲、3目、23科、47属;三峡水库蓄水后的第1年、第2年,重庆以下至三峡水库坝前水域轮虫种类数迅速增长,到蓄水后的第3年开始下降.通过不同区域轮虫群落相似性比较,水电开发强度较大的金沙江下游与三峡库区轮虫群落相似性明显高于金沙江上中游江段,表明水电开发对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段轮虫群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