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贵州围绕确保水域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渔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将生态渔业作为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大力推进,通过湖库大水面增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冷水鱼健康养殖、绿色设施渔业建设等措施,推动生态渔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全省渔业经济总体呈现持续向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农地细碎化的杏园村、西魏村和农地规模经营的东刘庄村为例,采用实地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明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防护林的影响及其根源。结果表明,农地细碎化对村级农田林网结构和配置造成破坏。农地细碎化的林网网格增大,主带距是华北平原区推荐值的2.70倍。农地细碎化林网树种单一,配置不合理。杏园村和西魏村约53.8%的干道北侧无林木,干道北侧林带林木数量平均比南侧显著减少60.8%;其紧邻农田行树木密度为0~26株·50m-1,比次邻行的数量显著减少25.8%(P0.05),比东刘庄减少47.3%。据林带面积与林木数量关系的拟合曲线,东刘庄村林木最高密度为23.2株·100m-2,比其余两村高56.5%。多数农户反对田边地头栽树,经营林网技术匮乏。人多地少矛盾是林网毁坏的深层原因,林木胁地是其直接原因,农地细碎化激化了这些矛盾。土地整理规划是解决现状的根本途径,同时不可忽视社会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波束科学回声探测仪于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对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金溪航电工程干流江段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并辅以常规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科38种,其中蛇鮈、鲫、银飘鱼、黄尾鲴等中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优;鱼类密度分别为春季(0.8296±0.43)、夏季(0.8705±0.38 )、秋季(0.5082±0.25)、冬季(0.3939±0.13)尾/m3;鱼体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春季(-63.15±5.03)、夏季(-52.85±14.45)、秋季(-46.42±15.85)、冬季(-44.77±15.28 )dB;鱼体平均重量分别为春季0.03、夏季1.08 、秋季11.19 、冬季20.40 g/尾;鱼类资源量分别为春季0.4096、夏季0.2907 、秋季0.3919 、冬季0.5622 kg/m3;坝下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坝上(F=12.67,P<0.05);坝上(F=7.02,P<0.05)和坝下(F=19.99,P<0.05)3个水层之间的鱼类密度差异显著,中层鱼类密度显著高于上层和下层(P<0.05),且总体上夏季各水层的鱼类密度要高于其他季节。后续研究应加强对该江段鱼类资源的动态监测,并重点探讨引起鱼类资源动态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两茬蚯蚓粪田间肥力试验。结果表明,第二茬结束时,与试前相比,土壤有机质与全N 全P含量,单施蚯蚓粪分别增加78.7%、47.9%、40.8%,施蚯蚓粪 化肥分别增加38.4%、21.9%、 28.2%;三大微生物总量,单施蚯蚓粪、施蚯蚓粪 化肥分别增加108.2%、51.8%。施用蚯蚓粪能增加土 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叶面积增长与干物质积累。一、二茬结束时,与不施肥相比,单施蚯蚓粪增产 45.5%、77.5%,施蚯蚓粪 无机肥增产76.1%、103.9%,均达极显著水平。施用蚯蚓粪可改善甘蓝品质, 降低甘蓝硝酸盐含量,提高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配施缓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基于一个长期定位的裂区试验,其中两个主区为秸秆还田区和秸秆不还田区,每个主区设7个处理,分别为施用180、375和600 kg ha-1控释肥和相应的化肥以及对照,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秸秆还田和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变化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比不还田区增加了10.65%、全氮含量增加了18.68%;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由不还田区的9.17 mg kg~(-1),152.29 mg kg~(-1)提高到秸秆还田区的10.83 mg kg~(-1)和253.66 mg kg~(-1);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都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施用控释肥对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从2009年到2016年,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控释肥的各处理小麦产量高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处理,也高于秸秆不还田的控释肥处理和化肥处理,增加幅度为1.61%~23.59%。秸秆还田配施控释肥的各处理较化肥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也较秸秆不还田下控释肥处理和不还田配施化肥处理高,增加幅度为2.22%~15.06%。秸秆还田配施180 kg ha~(-1)缓控释肥的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熟规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上游、中游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大于下游蛇鮈;上、中、下游的蛇鮈繁殖期分别为2-6月、2-5月、2-4月;蛇鮈绝对生殖力和相对体长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下游中游,相对体重生殖力的变化趋势为下游上游中游,卵径大小变化趋势为:中游上游下游。  相似文献   
7.
蚯蚓粪有机肥对土壤肥力与甘蓝生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进行了两茬蚯蚓粪田间肥力试验。结果表明,第二茬结束时,与试前相比,土壤有机质与全N全P含量,单施蚯蚓粪分别增加78.7%、47.9%、40.8%,施蚯蚓粪+化肥分别增加38.4%、21.9%、28.2%;三大微生物总量,单施蚯蚓粪、施蚯蚓粪+化肥分别增加108.2%、51.8%。施用蚯蚓粪能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叶面积增长与干物质积累。一、二茬结束时,与不施肥相比,单施蚯蚓粪增产45.5%、77.5%,施蚯蚓粪+无机肥增产76.1%、103.9%,均达极显著水平。施用蚯蚓粪可改善甘蓝品质,降低甘蓝硝酸盐含量,提高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用144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长白×大白),平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S)、CS+2×109cfu/kg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cs)、CS+0.45%的蚯蚓粉、CS+2×109cfu/kg乳酸链球菌+0.45%的蚯蚓粉,测定了仔猪生产性能、粪的pH、大肠杆菌、乳酸菌、梭菌和优杆菌的数量、铵态氮、总氮、挥发性氨氮和主要的臭气化合物含量以及血清中的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降低了粪便的pH、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以及粪便中异戊酸、对甲酚等臭气化合物的含量(P<0.05),提高了粪便中乙酸、丙酸的含量(P<0.05);蚯蚓粉能降低粪便pH值、干物质和粪便中吲哚的含量(P<0.05),但同时能增加乙酸、丙酸和3-甲基吲哚的浓度(P<0.05);与单独添加乳酸链球菌或蚯蚓粉相比,在仔猪日粮中同时添加乳酸链球菌和蚯蚓粉能提高排泄物中挥发性氨和血清中尿素的含量(P<0.05),但也明显降低了粪便中的对甲酚、吲哚的含量(P<0.05),而对粪便pH、挥发性脂肪酸和3-甲基吲哚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嘉陵江下游江段蛇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和研究其种群资源开发现状,于2015和2016年在嘉陵江下游江段共收集256尾蛇,运用FistaⅡ软件对蛇的生长参数及种群的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嘉陵江下游蛇体长(L)和体质量(W)的关系式为W=7.5×10~(-5)×L~(2.58)(R~2=0.731 1,n=256),通过体长变换渔获曲线法,计算出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渐进体长L_∞=173.81 mm,生长系数K=0.73,起点年龄t_0=-0.23;生长方程的表达式为L=173.81[1-e~(-0.73(t+0.23))]。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分析结果显示,2015和2016年蛇种群的实际开发率(68%和69%)均超过理论最大开发率(42%),种群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嘉陵江下游江段蛇偏向r选择类型,为负异速生长型鱼类,其种群为单峰补充,补充高峰在4—6月;当前蛇种群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过度捕捞和种群自然补充量减少是蛇资源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144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215;长白&#215;大白),平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S)、CS+2&#215;10^9cfu/kg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cS)、CS+0.45%的蚯蚓粉、CS+2&#215;10^9cfu/kg乳酸链球菌+0.45%的蚯蚓粉,测定了仔猪生产性能、粪的pH、大肠杆菌、乳酸菊、梭菌和优杆菌的数量、铵态氮、总氮、挥发性氨氮和主要的臭气化合物含量以及血清中的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降低了粪便的pH、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以及粪便中异戊酸、对甲酚等臭气化合物的含量(P〈0.05),提高了粪便中乙酸、丙酸的含量(P〈0.05);蚯蚓粉能降低粪便pH值、干物质和粪便中吲哚的含量(P〈0.05),但同时能增加乙酸、丙酸和3-甲基吲哚的浓度(P〈0.05);与单独添加乳酸链球菌或蚯蚓粉相比,在仔猪日粮中同时添加乳酸链球菌和蚯蚓粉能提高排泄物中挥发性氨和血清中尿素的含量(P〈0.05),但也明显降低了粪便中的对甲酚、吲哚的含量(P〈0.05),而对粪便pH、挥发性脂肪酸和3-甲基吲哚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