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不同温度对蔷薇红景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温度调控提高野生蔷薇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种子发芽率。[方法]对野生蔷薇红景天种子进行不同时间4℃低温预处理,采用不同温度梯度进行恒温培养和变温培养,研究不同温度对野生蔷薇红景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种子最大发芽率出现在4℃低温预处理35d,30℃恒温培养条件下,为58.89%;而CK发芽率最低,仅为10.00%。[结论]在红景天种子萌发前采用低温预处理种子,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和促进种子萌发;红景天种子萌发对温度非常敏感,培养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野生蔷薇红景天种子萌发;而变温条件更有利于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以紫葳科梓属植物黄金树、梓、楸为试材,研究3个种种子的千粒重、长度、宽度、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及不同贮藏条件、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发芽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金树种子的平均长度(37.340 mm)、宽度(2.680 mm)、千粒重(15.263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不同贮藏条件、发芽温度、浸种时间对黄金树、梓树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按种子发芽率高低排序为冷藏贮藏>室温贮藏>冷冻贮藏,25 ℃>30 ℃>20 ℃,浸种48 h>24 h>12 h;楸树种子冷藏和冷冻贮藏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常温贮藏发芽率最低,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差异也不显著,30 ℃种子发芽率显著优于20 ℃、25 ℃。黄金树、梓树和楸树种子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梓树和黄金树种子最佳发芽条件为冷藏贮藏,浸种48 h,25 ℃下培养,楸树种子最佳发芽条件为冷冻或冷藏贮藏,浸种12 h,30 ℃下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层积联合赤霉素(GA3)处理对石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石香薷的大规模人工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将石香薷种子分别在5~10℃变温和15、20℃温度下用河沙、木屑及滤纸作基质层积,分别浸泡在400、600、800 mg/L的GA3中18、24、30 h,置于25℃种子发芽箱中发芽。[结果]发芽温度为25℃,在5~10℃变温下用河沙层积处理后用800 mg/LGA3浸泡石香薷种子30 h,种子平均发芽率最高,为96.25%。[结论]层积处理后用GA浸种能明显促进石香薷种子发芽,这为石香薷的大规模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紫丹参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萌发特性。[方法]观测紫丹参种子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测定千粒重、吸水率;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条件下测定了紫丹参种子的发芽率。[结果]紫丹参种子较小,呈卵球形,背腹均具网纹,千粒重为0.911 g,前4 h为吸胀期,吸水率可达230%;紫丹参种子在25℃的条件下发芽率较高,且萌发时需光照。[结论]该研究为紫丹参的扩繁和大量栽培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20个产地滇重楼种子的形态和发芽特性进行研究并聚类分析,为划分种子质量和确定优良种源的引种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份滇重楼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千粒质量分别为6.373 mm、4.271 mm、44.54 g,种子质量与大小显著相关;新鲜种子8个月的发芽率仅为11.4%,低温层积种子在15℃/25℃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为69.8%,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P 0.05)。聚类分析表明,20个产地的滇重楼种子划分为3类,第1类来源于贵州六盘水和云南文山,特点是籽粒小、发芽率低;第2类主要来源于广西百色、云南文山,特点是籽粒大、发芽率中等水平;第3类产地包括云南西北部和中部,特点是籽粒中等大小、种子发芽率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新疆鼠尾草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新疆鼠尾草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贮藏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其发芽率。[结果]在光照和贮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为20℃时,各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最高;在最佳温度20℃条件下,新疆鼠尾草种子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变化不大;在温度20℃及黑暗条件下,经过冷藏处理的种子其平均发芽率为89%,对照种子发芽率为90%,两者相差不大。[结论]温度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对不同品种的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5%和61%;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57%和65%;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63%和50%;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5%和21%;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和3%。[结论]中麻黄和草麻黄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不同品种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勇  李鹏  成玉怀  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365-2367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甘草的适宜播种期并为甘草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研究在10、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甘草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种子在1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77%、43%、30%,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2%、34%,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70%、68%、30%,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4%、21%,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91%、81%、16%,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5%、35%,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94%、55%、21%。[结论]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15-40、35℃。  相似文献   

9.
青叶胆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青叶胆种子的保存及人工驯化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从云南弥勒山采集青叶胆种子,自然风干20 d后测其千粒重;在不同温度(15、20、25、30、35、40℃)及光照(红、黄、蓝、绿、白光及黑暗)条件下培养30 d后,记录发芽种子数;分别将种子在GA3(100和200 mg/L)溶液、3%KNO3溶液及蒸馏水(CK)中浸泡3 h,在(25±1)℃、自然光照下培养30 d,计算种子发芽率。[结果]青叶胆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30℃;光照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在自然状态下贮藏4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种子寿命约为7个月,4℃低温冷藏可延长种子寿命;GA3、KNO3浸种可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结论]该试验结果与大多数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及浸种条件对高山杜鹃(Rhododendron)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商洛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美容杜鹃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种子形态的观察,以及长度、宽度、千粒重的测定,明确高山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pH值、赤霉素、浓硫酸浸种等处理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从种子贮藏温度来看,低温贮藏的高山杜鹃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室温贮藏的种子,-20℃贮藏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56%、64%;从浸种条件来看,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400 mg/L赤霉素处理的效果最佳,高达90%;根据pH值梯度处理,其发芽势、发芽率也呈现不同,以pH值为5.4时发芽势最高,pH值为6.2时发芽率最高,为68.67%。综合比较,以400 mg/L赤霉素处理时种子的最终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栽培高山红景天的经济价值,研究了采收前短期红膜遮阴处理对高山红景天根生物量、红景天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对高山红景天分别进行了10、20、30和40 d的红膜遮阴处理,测定了雌株和雄株高山红景天根中红景天苷的含量和产量。[结果]红膜遮阴处理显著提高了高山红景天根中红景天苷的含量和产量,并且无论是雌株还是雄株,高山红景天根中红景天苷的产量均表现为在红膜遮阴处理20 d时最高,增幅分别达到21.21%和32.91%。[结论]从生产实际出发,在收获前20 d对高山红景天进行遮红膜处理,有利于提高红景天苷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了解栽培高山红景天花器的形态结构。[方法]对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植株的花器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是多型的性别类型,有雌株、雄株、雌雄同株。雌雄同株是雄花、两性花同株类型,即一个植株的不同茎上着生雄花和两性花两种花序,两性花的花序中也有不同比例的雄花和两性花;高山红景天雌蕊心皮数目4为基本型,雄蕊花药数目8为基本型,两性花的雌蕊心皮和雄蕊花药数目都比单性花少的变异类型多。[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进行高山红景天性别分化机理、性别利用、生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白山野生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联合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影响。[方法]选取30只昆明种小鼠,其中24只造成糖尿病模型,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四氧嘧啶模型组、高山红景天组、长白山野生蒲公英组和联合剂量组。采用自制的水煎液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5 d,测定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值。[结果]给药5 d后,各试验组小鼠血糖浓度均明显降低,与四氧嘧啶模型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山红景天、长白山野生蒲公英、高山红景天与蒲公英联合对糖尿病小鼠都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戴建华  乔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59-21060
[目的]探讨红景天多糖(Rhodiola sachalinensis polysaccaride,RSP)体外抑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rusal disease virus,IB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 Embryo Fibroblast,CEF)活性,为筛选抗IBDV活性物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RSP对IBDV感染CEF的抑制作用。[结果]RSP抑制IBDV感染CEF的半数抑制浓度(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为0.38 mg/ml,治疗指数(Treatment Index,TI)为4.34。[结论]红景天多糖体外有较显著的抑制IBDV感染CEF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高山红景天的RAPD-PCR反应体系。[方法]以药用植物高山红景天雌株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影响RAPD扩增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适合高山红景天的RAPD反应体系为:25μl总体积中含DNA模板20 ng,Mg2+1.5 mmol/L,引物10 pmol,dNTP 100μmol/L,Taq DNA聚合酶1.0 U。[结论]CTAB法在高山红景天可获得质量较好的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6.
高山红景天不同器官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高山红景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了高山红景天不同器官的氨基酸含量。[结果]高山红景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不同,地上部分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地下部分,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叶片中最多,为55.75~87.21mg/g;其次是茎,为36.13~37.39mg/g;根中最少,仅13.17~14.30mg/g。半必需氨基酸以根中最多,叶次之,茎中最少。不同器官的氨基酸含量因发育时期而变化,茎、叶中的氨基酸含量从营养生长期到果熟期呈由高变低的趋势,根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大。[结论]高山红景天不同器官中的氨基酸含量与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了解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间的形态特点。[方法]以栽培高山红景天和野生高山红景天为材料,进行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植株形态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间形态有一定的差异,株高雌株略高于雄株,主茎叶片数雄株多于雌株.叶片形态雄株比雌株狭长且薄、两性植株叶片较宽,茎粗雄株比雌株细,茎数雄株明显多于雌株,地下部根茎粗、根茎长和根茎数等性状雄株均大于雌株。[结论]该研究为高山红景天的性别分化机理、组织培养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缨杜鹃种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旭  陈训  赵洋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99-9200
[目的]为马缨杜鹃的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贮存方法、温水浸种处理等的萌发试验并测定其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结果]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且以30℃为最高。15、25和30℃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0%、80%和95%。浸种24 h发芽率为70%,48 h发芽率为88%,而干播种子发芽率仅为68%。风干脱粒-30℃低温贮存的萌发率为84%,脱粒室温贮存的萌发率为77%,不脱粒室温贮存的萌发率为67%。[结论]马缨杜鹃的萌发适宜温度约为25℃。浸种时间48 h比24 h的种子发芽率高,20℃水浸种发芽率比干播种子发芽率稍高些。风干脱粒低温贮存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营养液配方浓度比为91∶时最适合马缨杜鹃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狼尾草种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狼尾草在园林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崂山的狼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水分、温度、光照、基质及覆土深度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供试狼尾草种子的千粒重为2.34 g;18 h后吸水率达到最大,为45.6%;随着温度的升高,狼尾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上升趋势,光照对其萌发的影响不大;草炭+珍珠岩(1∶1)最利于种子萌发,出苗率达70.0%;随着覆土深度的增加,出苗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覆土深度为5 mm时,出苗率最高,达76.7%。[结论]狼尾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草炭+珍珠岩(1∶1)为最佳基质,播种以浅埋为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构建UGT72B14-2的原核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高山红景天茎叶中分离获取UGT72B14-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经Ni2+亲和柱纯化、PD-10柱脱盐处理,利用SDS-PAGE检测目标蛋白.[结果]测序结果表明UGT72B14-2基因长度为1 422 bp,预测其编码473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量(Mr)为51.49 kDa,等电点(pI)为6.30;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当初始菌液OD600约0.6时,诱导4h后目标蛋白即可大量表达,纯化、脱盐和浓缩处理后可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蛋白.[结论]UGT72B14-2属于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家族的一员,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