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提高啤酒糟中纤维素的利用率,以啤酒糟作为原料,利用从蘑菇下脚料中提取的木霉在不同添加量、发酵时间、温度及p H条件下分解纤维素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木霉分别在27℃,p H 5.0,发酵时间2 d,木霉添加量0.030 g(每5 g干啤酒糟)时分解率最高。正交试验的最佳条件是:在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3 d、发酵p H 5.0和木霉添加量为0.005 g(每5 g干啤酒糟)的组合条件下,分解纤维素的量为7.13%,影响顺序为发酵p 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木霉添加量。试验说明,从蘑菇下脚料中提取的木霉能够较好地分解啤酒糟中的纤维素。  相似文献   

2.
啤酒糟微生态发酵制备高蛋白饲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桂香  严金龙  方波 《饲料工业》2012,33(11):34-36
以市售微生物饲料发酵剂为菌种对啤酒糟进行了发酵试验,以发酵饲料中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氮源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蛋白饲料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氮源硫酸铵添加量为0.4%、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2.0%、发酵时间为4~5 d。  相似文献   

3.
更深层的开发利用啤酒糟资源,提高其饲喂效价,是缓解我国蛋白质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并能实现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文章以啤酒糟为原料,酵母菌、乳酸菌及其混合菌作为微生物发酵剂,考察发酵前后啤酒糟中的粗蛋白、真蛋白、粗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详细探讨了混合菌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接种量的不同对啤酒糟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温度为28℃、pH为4的条件下,发酵3d后,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的啤酒糟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啤酒糟的最佳比例2:3,最佳接种量为4%,此时发酵效果最好。最佳条件下,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比原料分别提高了68.29%和35.66%,粗纤维的含量则下降27.63%。  相似文献   

4.
发酵啤酒糟营养价值评定及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两部分,首先应用套算法评定肉鸡对发酵啤酒糟的干物质、能量、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再通过饲养试验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经套算法测出发酵啤酒糟的干物质、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2.28%、63.68%、80.76%;各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在41.41%~87.68%。饲养试验选用222只7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即对照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和分别添加发酵啤酒糟5%、10%、15%的试验组,各组日粮营养水平一致。饲养结果表明:日粮添加10%发酵啤酒糟组肉鸡、料重比最低(P<0.05),但15%发酵啤酒糟降低了肉鸡平均日增重、提高了料重比(P<0.05)。结论:发酵啤酒糟的营养价值较好,日粮中添加不超过10%的发酵啤酒糟对肉鸡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发酵前后啤酒糟的成分分析和饲养试验表明,啤酒糟经真菌发酵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成分均有一定提高.饲养试验表明,添加10%的发酵啤酒糟,生长猪比啤酒糟日增重提高7.68%,比麸皮的日增重提高9.1%.结果表明,啤酒糟经发酵处理后,能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杏饮料残渣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新的饲料资源,试验对杏饮料残渣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进行了研究。试验分为对照组(Ⅰ)、乳酸菌处理组(Ⅱ)、干啤酒糟处理组(Ⅲ)、干啤酒糟+乳酸菌处理组(Ⅳ),分别于青贮后第0、7、14、28和40d开封分析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贮藏时间以及处理方法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添加乳酸菌和干啤酒糟能够改善杏饮料残渣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其中,以同时添加乳酸菌和干啤酒糟混合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啤酒糟的饲喂价值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本试验以低聚木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预处理方法和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低聚木糖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碳酸钠添加量0.7%,双氧水添加量0.1%,固液比1∶5,预处理温度115℃,预处理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低聚木糖产量为19.4693 mg/g。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增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可及性,提高啤酒糟中低聚木糖的产量,从而实现啤酒糟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黑曲霉A-1固态发酵生产富酶蛋白饲料的培养基及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啤酒糟:棉粕比例为5:5,KH2PO40.2%,最适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为1:1.0,接种量为含4.0×106个孢子的孢子悬液,发酵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54h~60h,纤维素酶达到1991u/g,木聚糖酶达到1998u/g,酸性蛋白酶达到4559u/g,粗蛋白为37.4%。  相似文献   

9.
林捷  郑佳  王风青  刘军  舒林  李丽 《中国饲料》2024,(9):118-124
丢糟和底锅水作为白酒酿造的副产物产量巨大,利用丢糟和底锅水生产发酵饲料能有效提高其资源的二次利用率。本研究以白酒酿造副产物为主要原料,辅助添加棉籽粕、豆粕和麸皮,共同生产发酵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以酸溶蛋白/粗蛋白质(ASP/CP)为指标,探究原料组合、蛋白酶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丢糟和底锅水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粕、豆粕和麸皮,生产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丢糟添加量37%(m/m),棉籽粕26%(m/m),豆粕22%(m/m),麸皮15%(m/m),酸性蛋白酶添加量1%(m/m),菌液接种量2.5%(V/m),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 d。与优化前相比,ASP/CP提高了125.46%。本研究为白酒酿造副产物的综合再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而且改善了丢糟饲料的蛋白质品质,提高了发酵饲料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索发酵啤酒糟对尼温一代奶水牛泌乳量及奶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生产性能相近的健康尼温一代奶水牛27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试验I组用5kg发酵啤酒糟(替代0.5kg精料)与精料搭配饲喂,试验Ⅱ组用5kg发酵啤酒糟(替代1kg精料)与精料搭配饲喂,对照组直接饲喂精料。[结果]表明,在120d的试验期内:①鲜啤酒糟经发酵酶解,菌体蛋白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达9.1%,提高了32.65%,粗纤维含量达9.1%,下降7.14%,pH值从4.2降至4.02;②奶水牛的平均产奶量:试验I组比对照组、试验II组分别提高10.01%和7.50%,均差异显著(P〈0.05),而试验II组比对照组提高2.33%,但差异不显著(P〉0.05)。③发酵啤酒糟与精料合理搭配饲喂可提高水牛奶的乳脂和乳蛋白含量,并可使水牛较快进入高产奶期,而且产奶高峰后产奶量下降比较平稳[1]。[结论]发酵啤酒糟与精料合理搭配饲喂有利于提高泌乳奶水牛的产奶量及其乳脂、乳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曾莹  王伟平  黄维  邱思 《饲料工业》2006,27(10):17-20
为了开发利用油菜籽壳这一油脂工业副产品,从60株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发酵油菜籽壳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木霉T5。通过实验初步研究其适宜产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霉T5在m(油菜籽壳):m(啤酒糟):m(麸皮)=5:2:3、NH4NO32%、CaCl20.1%、Tween800.1%的基质上,加水量为120%,接种量为10%,置30℃下培养60h,产酶量可达80.116IU/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并通过菌种的配伍实验对发酵产蛋白饲料菌种的组合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挑选的8株菌都能在以啤酒糟为唯一底物的平板上生长,并且菌种最佳组合为固氮菌、白地霉、绿色木霉、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等5株菌,其发酵后的蛋白质含量为31.45%,粗蛋白为39.22%,无机氮转化率为56.42%。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啤酒生产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麦糟和废酵母,而屠宰行业也会产生大量的禽畜血液副产物,两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适合作为发酵饲料的原料加以利用。以麦糟为主料,加入血粉辅料,混合接种不同益生菌,通过测定发酵产物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指标,分别评价不同主辅料配料比、发酵时间、酵母菌及乳酸菌接种方式及接种量等因素对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生产发酵蛋白质饲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血粉辅料添加量为15.00%、发酵温度为30 ℃、接种酵母菌单一菌种且接种量为2.00%、发酵时间为5 d的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产物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达到50.36%,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升幅度达到75.53%;利用酵母菌及乳酸菌混合发酵时,先接入1.00%乳酸菌发酵2 d后,再接入1.00%酵母菌继续发酵至7 d时,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到59.27%,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高幅度达到106.59%。利用上述2种发酵方式得到的产品可作为良好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开发新型环保型高蛋白饲料,主要以饲用产β-甘露聚糖酶酵母发酵后剩下的废酵母泥为原料,利用其蛋白含量高的特点,采用自溶方式增加其溶出蛋白,并添加豆粕作为膨化干燥剂制备高蛋白饲料。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自溶时间、温度以及加水量进行优化,同时获得该酵母的最佳自溶时间23 h、自溶温度49℃,加水量59%,该条件下,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该废酵母自溶产生的溶出蛋白质含量可达0.431 mg/mL,溶出蛋白占酵母泥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13.70%。自溶后的酵母泥再添加不同比例的豆粕进行干燥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00%的豆粕,在25℃下烘箱干燥,产品风味、色泽和硬度最佳,最终饲料产品的总蛋白质含量为49.10%,酵母溶出蛋白量为3.10%,含水量为5.70%,本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工业化生产的高蛋白饲料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潜力,以固体方式进行黑曲霉和啤酒酵母的发酵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发酵产物营养价值,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在质量分数为80%的玉米芯和20%的麸皮混合物中,加入含(NH4)2SO4质量分数2%,MgSO4.7H2O质量分数0.05%,KH2PO4质量分数0.01%的营养液,初始水分含量为48%,pH值为5.5,接种黑曲霉,接种量为10%,30℃培养48 h后接种啤酒酵母,接种量为10%,黑曲霉培养72 h后添加啤酒糟,添加量为玉米芯量的50%,再发酵72 h,产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达14.42%和2.29%,净增量分别为10.21和1.50个百分点,粗纤维含量从31.12%降至23.02%。  相似文献   

16.
Sows were fed one of three diets varying in level and type of dietary fibre (DF). A low DF diet (LF; 17% DF) based on wheat and barley and two generic high DF diets (HF1, high in soluble DF and HF2, high in insoluble DF;  41% DF) where the cereals were substituted with co-products (sugar beet pulp, potato pulp, pectin residue, pea hull, brewer's spent grain and seed residue (ray grass)) from the vegetable food and agro industries. Six sows were fitted with a catheter in the portal vein and the mesenteric artery and a flow probe around the portal vein. The sows were fed 2 kg/d of the three experimental diets in a repeated 3 × 3 crossover design.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last day in each period at − 120, − 60, 0, 15, 30, 45, 60, 90, 120 and then at 60-min intervals up to 600 min after feeding. Although lactic acid (LA) is formed by microbial fermentation, the absorption profile of LA was more comparable with the absorption profile of glucose than with that of other SCFA.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n制备发酵饲料的合适参数及发酵后饲料品质。试验以酵母活菌数为检测指标,对发酵原料添加量、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和发酵温度等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确定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的最优条件,同时评价最优固态发酵条件下发酵饲料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配方为玉米粉50%,豆粕20%;酵母菌Yn最佳的发酵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20 U/g、接种量1.4%(w/w)、料水比1:0.8(w/v),优化后的酵母菌数(折算干重)达到1.30×10~(10) CFU/g;粗蛋白、总酚、维生素B_2和低分子量肽含量在发酵后显著提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发酵条件在饲料发酵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拟在大豆分离蛋白培养基上筛选出一株生长良好、对大豆蛋白水解能力较强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F01。本文研究了KF01对豆粕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固态豆粕物料初始含水量49%、KF01菌种接种量10%、料层厚度20cm、发酵时间48h、翻料次数4次的条件下,酸溶蛋白含量由3.5%提高到8%以上。该菌株可以用于豆粕原料蛋白的发酵生产富含小肽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9.
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葡萄皮渣生物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探讨以产朊假丝酵母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葡萄皮渣制备生物饲料的最佳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为指标,筛选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确定的产朊假丝酵母菌与嗜酸乳杆菌最佳接种比例为1.5∶1.0,接种量为10.0%;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皮渣75%,辅料25%(玉米∶麸皮=1∶1),尿素1.5%,硫酸铵1.5%,硫酸镁0.4%,磷酸二氢钾1.5%;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料投放量100g/500mL,料水比1.0∶1.0,自然条件下pH值,32℃发酵72h。在该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的真蛋白含量为14.45%(干基),比发酵前提高4.35%。研究结果为葡萄皮渣的饲料化利用以及新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