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联用技术.首次研究了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柏木脑(cedrol)24.8%,α-蒎烯(α-pinene)17.5%,柏木烯(α-cedrene)13.25%,γ-荜澄茄烯(γ-cedinene)7.5%,柠檬烯(limonene)3.55%,榄香烯(elemene)3.2%.其次是α-檀香烯(α-santalene),β-檀香醇(β-santnlol),月桂烯酸(myrcenol),1.8-桉叶素(1.8-cineole)等化合物.此外,本文还报道了在杉木精油中首次发现的2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蓝桉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蓝桉(Eucalyptus globuhus)离体芽器官诱导培养,分化形成丛生芽、年繁殖系数3^12。0.1-0.5mg/L的6-BA或0.5-0.8mg/L的KT诱导外植体(带节茎段)腋芽萌动的效果最佳,诱导率分别达80.3和81.5%。1.5-2.0mg/L的6-BA或2.0-2.5mg/L的KT分别与0.5-1.0mg/L的NAA组合于促进腋芽分化形成丛生芽及继代培养中芽的增殖具有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蓝桉(Eucalyptusglobulus)离体芽器官诱导培养,分化形成丛生芽,年繁殖系数3 ̄(12)。0.1~0.5mg/L的6-BA或0.5~0.8mg/L的KT诱导外植体(带节茎段)腋芽萌动的效果最佳,诱导率分别达80.3%和81.5%。1.5~20mg/L的6~BA或20~2.5mg/L的KT分别与0.5~1.0mg/L的NAA组合,对于促进腋芽分化形成丛生芽及继代培养中芽的增殖具有最佳效果。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浓度、蔗糖含量对蓝桉试管苗的生根具有显著影响;IBA促进蓝桉试管苗的生根。至目前为止,在1/2MS无机盐培养基+IBA1.2~1.4mg/L+S5g/L中诱导生根,生根率最高可达26.4%。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乡级林业地理信息系统(GIS)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设计并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使用通用GIS软件(PCARC/INFO)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LOTUs1-2-3)设计森林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5个步骤:(1)将用户的观点模型化;(2)定义实体及其关系;(3)实体表示;(4)匹配成ARC/INFO的数据模型;(5)组织成地理数据集.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型木材防腐剂百菌清(chlorothalonil)制剂防止木材霉菌、变色菌、木腐菌、土栖白蚁的研究近况,并对我国将来开展百菌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好的有以下几种制剂:0.50%百菌清+0.50%DDAC、1.0%百菌清乳剂,0.50%百菌清+0.10%IPBC等,防变色菌效果与1.0%五氯酚钠(NaPCP)相当[5]。2防止木腐菌2.1单一百菌清制剂对木腐菌(P.gigantea,A.vailanti等)防止效果较好的是1.0%百菌清乳剂,其次是1.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50%百菌清乳剂、0.50%百菌清+0.50%DDAC、0.50%百菌清+0.10%DITS[5]。百菌清防止木材6种褐腐菌及5种白腐菌的效果与PCP及CCA-C进行了比较;对Neolentinuslepi-deus,Trametesverscolor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不及PCP;对Irpexlacteus,Trameteshispida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较PCP好;对其它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与PCP相当。对Gloeophylumtrabeum、Postiaplacenta、Coniophoraputeana、Se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以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采用H优1.3+b1SIb2(1-e-b3At)b4SIb5+ε、SI=b1H优b2(1-e-b3At)b4H优-b5+ε和增加密度指标的Y=b1SIb2(1-e-b3Nb4t)b5;收获预估采用布伦德和科拉特的logCV=b1+b2SI+b3(1/A2)+b4(1-A1/A2)+b5(logB)(A1/A2),建立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精度验证该组模型基本满足要求。同时又据辽宁省栽培的日本落叶松早期生长受冻干危害的特点,引入了胸高年龄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水生昆虫(Aquaticinsects)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成员,参与构成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经对昆明市郊山林水环境设8个样点调查,共获水生昆虫5目15科30种。其中半翅目(Hem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为两大优势类群。样点S一V和S一Ⅵ水生昆虫种类较多,物种丰富度(Speciesabundanec)依次为21和19;样点S一Ⅶ和S一Ⅵ的半翅类昆虫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一Wiener指数较大,分别是1.5300和1.5122。  相似文献   

8.
1995年3月下旬从广东省广宁县引种5412株青皮竹(Bambusatextilis),采用ABT生根粉1~5号5种剂型,25×10(-6)、50×10(-6)、100×10(-6)的3种浓度处理,与清水对照,产苗量普遍增加,其中ABT-1号50×10(-6)、ABT-5号50×10(-6)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抗虫转基因欧美杨的培育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后,获得杀虫率分别为55—80%的抗虫转基因植株共3株(R-135,R-123和R-140),经组培苗和苗圃移栽植株的PCR分析,苗圃移栽植株PCR产物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B.t毒蛋白基因已整合到上述抗虫植株的细胞DNA中,并表达出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金花茶(Camel-liahuanaT.LMingetW.J.Zhang)和离蕊金花茶(C.LbesistaminaChangetYangSp.nov.待发表)的扦插试验,前者用生根粉(ABT)1号200ppm处理,1年生插条在珍珠岩基质上,不带叶扦插的成活率为0,带1片叶的成活率在75.0%~77.8%之间,对比为72.0%;2年生的成活率为20.5%。后者在珍珠岩、黄心土和腐殖土的基质上,用生根粉1号150ppm处理,1年生插条在黄心土上的成活率最高,为87.5%;通过方差分析,生根粉1号处理对成活率具有极显著影响,基质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番茄ACC氧化酶基因LEETHYBR编码区0.9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氧化酶反义RNA的二元载体。用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筛选到16株转基因杨树植株,Southernblot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植株的28%。  相似文献   

12.
以桢楠(Phoebe zhennan)新鲜叶片、硅胶干燥叶片为材料,研究了DNA的提取方法,并对影响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桢楠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适合桢楠RAPD反应的体系总体积为25μL,DNA模板2μL,Taq DNA聚合酶用量0.3μL,引物用量1μL,Mg2+用量5μL,dNTPs用量0.5μL,ddH2O16.2μL;适合桢楠RAPD扩增的程序是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min,36℃复性1 min,72℃延伸2 min,42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产物于4℃保存,同时结果表明硅胶保存的样品完全可以与传统的新鲜叶片得到同样的PCR扩增结果,完全可以满足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3.
4 香豆酸 :CoA连接酶 (4CL)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酶 .该文利用简并寡核苷酸PCR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PCR法直接获得了紫穗槐 4CLAcDNA全长序列 ,避免了复杂的构建、筛选cDNA文库的过程 .先用简并PCR得到了 4CLA1片段 ,又据此片段设计反向嵌套引物 ,用RACE方法获得未知的 5′和 3′端序列 .所获得的全长 4CLAcDNA ,编码 5 40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4CLA是典型的 4CL蛋白 ,含有预计的AMP binding位点、催化反应区和保守的Cys .  相似文献   

14.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辉蛾科(Hieroxestidae)扁蛾属(Opogona)(杨集昆等,1997),是近年来从境外传人我国的一种重要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程桂芳等,1997).该虫寄主广泛,据资料报道(商晗武等,2003),目前已发现寄主植物28科87种8变种,其中,国外报道24科6种4变种,国内14科55种2变种,主要危害巴西木(Dracaena fragrans)、发财树(Pachira macrocarpa)、风梨(Ananas comosus)、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朱顶兰(Amaryllis vittata)、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等观赏植物,我省新发现还能危害柳树(Salix sp.)、紫藤(Wisteria sinensis)、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pendula)等本地绿化树种.它已对我国花卉苗木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国家林业局将其列入了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相似文献   

15.
从拟谷盗虫尸中分离到一株对鞘翅目害虫光肩星天牛幼虫毒杀作用明显的Bt菌株Bt886。幼虫死亡率高达 6 0 % ,存活者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经过晶体形态特征和杀虫谱分析 ,初步确认该菌株属于cry3类。比较cry3类基因的保守序列 ,利用一对cry3特异引物成功地从Bt886菌株中克隆到了一段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上。测序分析发现该片段与cry3Aa1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确定来自毒蛋白编码基因。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该菌株的质粒上。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毛果杨全序列(AC185363.2)中唯一具有转移酶功能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以正在分化的2年生欧美杨107次生木质部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出hct基因片段,与pMD20-T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特异引物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片段长度为709bp,包含一个708bp的开放阅读框,与毛果杨全序列及HCT2(EU603314)的同源性均为98%,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HCT2氨基酸(ACC63883.1)的同源性为98%,断定我们克隆的cDNA为hct,属于转移酶超家族,GenBank登录号为FM202091,该重组质粒命名为pMD20-T-hct。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粗皮桉 ISSR-PCR 优化反应体系,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粗皮桉 ISSR-PCR 5个因素(Mg2+、dNTP、Taq DNA 聚合酶、DNA 模板、引物)的较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5个因素4个水平进行优化,并用 DPS 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粗皮桉 ISSR-PCR 的优反应体系为:在25μL 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μL、MgCl 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 DNA 聚合酶1.25 U、DNA 模板60 ng、引物0.8μmol·L-1。通过梯度试验确定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按94℃变性1 min,51℃退火3 min,72℃延伸2 min,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浦竹仔红秆变异个体基因组DNA的提取、rDNA ITS片段的扩增、回收及测序,分析了其rDNA 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竹种与Genbank中记录的浦竹仔ITS全长序列相似度为99%,与同属的中华大节竹、酸竹属的酸竹、少穗竹属的少穗竹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距离为0.007和0.010。RNA二级结构模拟分析显示,各参试竹种之间5.8s RNA变异极微小,主要的遗传变异均集中在ITS1-ITS2非编码序列中。由此可以推论该竹种产花色苷性状并非种属差异导致,为样本收集地环境因子诱发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9.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使用偏爱性,对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成熟肽基因进行全面密码子优化,以提高RML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的水平,并对重组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运用重叠延伸PCR合成优化后的RML成熟肽基因,并进一步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C9K-RML,通过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经G418抗性和PCR筛选获得高拷贝转化重组子。重组酵母菌用0.5%甲醇诱导异源基因表达,在28℃摇瓶培养168 h后酶活力达到122 U/m L,较未优化的原始菌株的表达酶活提高了10倍。重组脂肪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值为7,甲醇体积分数为40%以下时重组RML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2009—2010年,在贵州遵义、罗甸(苗圃)枇杷树叶片上发现疑似炭疽病害,且有暴发之势。为了确诊该病害,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纯化培养后用菌碟回接到健康枇杷树叶片上,10 d后叶片出现典型病斑,自发病组织再分离所得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初分离一致;以枇杷炭疽病菌总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通过PCR扩增到约550 bp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片段长为538个核苷酸,通过GenBank上BLAST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