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甲磺隆和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的作用机理,探索其最佳的使用技术,采用有效成分为30 g/hm2和60 g/hm2 的甲磺隆处理空心莲子草,能明显抑制其茎和根乙酰乳酸合酶的比活性;有效成分为1537.5g/ hm2和3075g/ hm2 的草甘膦处理则能明显抑制空心莲子草莽草酸含量的积累;施用甲磺隆和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生长的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大.二次施用草甘膦(间隔30天)的结果表明,低剂量处理对抑制空心莲子草根组织莽草酸含量的积累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理化性质:嘧苯胺磺隆属于胺磺酰脲类除草剂.嘧苯胺磺隆纯品外观为无味白色细粉末:熔点:157℃;分解温度:185℃;蒸气压(25℃):1.4x10-4Pa;溶解度(20℃):水中(mg/L):26.2(pH4),629(pH7),38 900(pH8.5);有机溶剂中(20℃):正庚烷0.21mg/L,二甲苯中126.8mg/L,丙酮中19.2g/L,乙酸乙酯中3.5g/L,1,2-二氯甲烷中59.7g/L,甲醇中8.2g/L.  相似文献   

3.
光化学荧光分析法测定水样中的甲嘧磺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紫外线照射不具荧光特性的甲嘧磺隆,通过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研究了甲嘧磺隆在不同介质——水、二甲基亚砜、甲醇,以及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胶体分散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并对包括溶剂体系、pH值和照射时间在内的影响分析方法灵敏度的物理化学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在CTAC胶体分散体系中测定水样中甲嘧磺隆的光化学荧光分析(PCF)法。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10-3 mol/L 、pH值为9的CTAC胶体分散体系中,用紫外线照射150 s是PCF法测定甲嘧磺隆的最佳条件,此条件下的检测限(LOD)为7 μ 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对自然水体样品中甲嘧磺隆的平均回收率为96.9% ±2.2%。所建立的PCF法可有效测定水中残留的低剂量甲嘧磺隆。  相似文献   

4.
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活性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线虫卵寄生真菌。采用DEAE-2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c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到一种淡紫拟青霉胞外几丁质酶,经7.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检测为单一条酶带,Rf值等于0.43。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为45℃。热稳定性测定表明它在40℃下放置10min可保持原有活力,60℃下10min,完全失活。该酶的最适pH值为5。其pH值稳定性与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关。20℃、20min,在pH3~9范围内稳定;37℃、1h,则只在pH5~7范围内较稳定。金属离子如Mg2+、Ca2+、Zn2+、Li+和Fe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中Mg2+的激活作用最强。相反,Cu2+对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泰安郊区大白菜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拮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 )R15菌株。采用固体发酵、粗酶液 (NH4)2SO4分级沉淀、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等步骤从链霉菌(Streptomyce spp.)R15中分离纯化获得β-葡萄糖苷酶。结果表明, 纯化倍数16.28, 回收率为14.59%, SDS-PAGE电泳测得相对分子量为63.89 kDa。经TLC分析酶解产物, β-葡萄糖苷酶与水杨苷反应生成D-葡萄糖和水杨醇。以水杨苷为底物时, 该酶的Km值为10.644 mmol/L, Vmax为0.525 μmol·L-1·min-1。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5℃, 70℃以下相对稳定;最适pH为5, pH 3~7之间相对酶活在75%以上。Cu2+、Hg2+和Fe2+对酶有抑制作用, 其中Hg2+和Cu2+的抑制作用最强, 酶活力完全丧失;而Ca2+, Mn2+对酶均有激活作用, 相对酶活分别高达137.18%和119.52%。  相似文献   

6.
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耐药性差异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水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比活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比较其对甲磺隆的敏感性水平,探讨了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的耐药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ALS对甲磺隆均较敏感,当甲磺隆浓度为100 μg/L时,对ALS比活力抑制率达60%以上,且活力百分比与甲磺隆浓度对数成直线负相关关系,相关程度显著或极显著;活体条件下ALS活力均受到甲磺隆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同一品种ALS活力不随甲磺隆浓度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甲磺隆浓度相同时,活体条件下所有供试水稻品种ALS活力均显著高于离体条件下的ALS活力,影响程度与植株耐药性差异基本一致,说明甲磺隆在水稻体内存在较强代谢失活作用,代谢失活差异是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的耐药性差异机制。  相似文献   

7.
粪产碱杆菌ZWS11菌株对烟嘧磺隆的酶促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ZWS11菌株对烟嘧磺隆的酶促降解特性,采用丙酮沉淀、超声波破碎和高速离心等方法,提取制备了ZWS11菌株的胞外和胞内粗酶液以及菌体碎片悬浮液,并分别测定了其酶活力。结果表明:当V(菌体发酵液):V(丙酮)=1:3时提取到的胞外粗酶液具有较高的酶活力;胞外粗酶液、胞内粗酶液和菌体碎片悬浮液对24.9 μmol/L烟嘧磺隆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87.4%、16.9%和17.4%,胞外粗酶液的降解能力与胞内粗酶液或菌体碎片悬浮液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确定对烟嘧磺隆起降解作用的酶属于胞外酶。最适降解条件研究表明:该降解酶的酶促反应适宜温度为35℃,较适pH值为6.0,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其对烟嘧磺隆的降解率在80%以上。此外,该降解酶在35~70℃、pH值4.0~9.0范围内均能够保持较高的酶活力,对烟嘧磺隆的降解率均在60%以上,表明该降解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加入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该降解酶的活力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烟嘧磺隆降解酶制剂的规模化生产及被烟嘧磺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单嘧磺隆对后茬玉米的药害、评估单嘧磺隆原药中存在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栽培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单嘧磺隆对玉米的毒力及其高浓度协迫下1,8-萘二甲酸酐(NA)对玉米的解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对玉米掖单13和农大 3138的IC50值分别为6.42和84.38 μg/kg,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原药中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小,其IC50值均大于619 μg/kg。单嘧磺隆对玉米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I50值在15.15~66.73 nmol/L之间,高浓度单嘧磺隆对玉米活体ALS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 000 μg/mL 的NA对171.44 μg/kg单嘧磺隆协迫下的玉米掖单13和农大3138有解毒作用;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NA对自身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3138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生物合成影响不显著,但能明显提高单嘧磺隆协迫下自身抗逆性较差的玉米品种掖单13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因此,NA对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与NA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生长在工业区的地肤连续几年施用绿磺隆,地肤对该种及其它几种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除草剂明显产生抗性。在室内用抑制幼苗干重积累50%的药剂剂量比率(GR 50R/s)计:抗性植株对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和一种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抗性是敏感植株的2~180倍以上。同样,ALS酶活性分析表明,抑制抗性植株ALS酶所需药量是敏感植株的3~30多倍。ALS酶活性分析还表明,抗性地肤对甲磺隆、醚苯磺隆和噻磺隆的抗性极其相似,但对苯磺隆的抗性是对噻磺隆的2.5倍。然而生长在春小麦地中的抗性地肤对除草剂的反应却与ALS酶分析的结果不一致。在田间,每公顷使用32g噻磺隆,对抗性地肤几乎不起作用,相反,用甲磺隆、醚苯磺隆、苯磺隆各8克/公顷处理时,地肤幼苗密度虽不减少,但其生长十分缓慢,药后2个月,不施药处理区地肤幼苗生物量是施药区的4倍。其它几种作用方式的除草剂,如氟草烟、溴苯睛/二甲四氯、2,4—D丙酸/2,4D酯以及2,4D酯对田间抗性地肤有较好防效。二氯喹啉酸虽不降低地肤密度,但残存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为延缓和控制对ALS酶抑制剂产生抗性的地肤种群的发展,可以轮换或混合使用以上几种不同作用方式 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0.
麦田不同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麦田常见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测定了苯磺隆对4种杂草活性及对杂草体内靶标酶(ALS)和代谢酶(GSTs)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泽漆对苯磺隆的敏感性最低,IC50为123.16gai/hm2;猪殃殃和荠菜次之,分别为8.47、1.07gai/hm2;播娘蒿最敏感,为0.29gai/hm2。离体条件下,苯磺隆对播娘蒿、泽漆ALS的IC50值分别为6.40、54.90mgai/L。活体条件下,苯磺隆处理后,播娘蒿体内ALS活力低于对照,第9天降为对照的31.20%,而敏感性低的泽漆处理后1~2天ALS活力虽略有下降,但第3天明显提高,第4天达到峰值,为对照的2.90倍,此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4种杂草本身所含GSTs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泽漆GSTs活性最高。经苯磺隆处理后,泽漆与猪殃殃GSTs活性明显提高,第4天时达到峰值,相对活性分别为1.23和1.25,并持续在较高水平;而荠菜、播娘蒿GSTs活性虽分别在第3、5天达到峰值,但多数时间相对活性低于1。结果表明,麦田不同杂草体内ALS的敏感性差异和GSTs的代谢差异是对苯磺隆敏感性不同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不同培养条件对枯草芽孢杆菌G8抗菌蛋白含量的影响,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了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装液量和培养时间下获得的发酵液中的抗菌粗蛋白,测定了其浓度和对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Luria Bertani培养基条件下,适宜发酵产生抗菌蛋白的pH值、温度、装液量、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分别为7.0、37℃、75 mL/250 mL(250 mL容器中装75 mL液体)、36 h和18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1 L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后的蛋白量达 48.4 mg。对在上述条件下获得的G8抗菌粗蛋白进行了温室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5 μg/mL的G8对黄瓜菌核病的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为 76.14%和 69.30%;G8抗菌粗蛋白与高岭土1∶ 2(V ∶ W)制成的膏剂对田间黄瓜茎部菌核病斑的治愈率为65.07%。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利用链霉菌3-10的代谢产物,本研究采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提取链霉菌3-10发酵液中的抗真菌物质并得到发酵液的提取物.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温度、紫外线辐射、酸碱度和贮存条件对3-10抗真菌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为最佳提取溶剂,链霉菌3-10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提取后余...  相似文献   

13.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FX1是从新疆库尔勒香梨生产区果蔬天然酵素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的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为提高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和防病效果,本研究以平板抑菌活性和发酵液活菌浓度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摇瓶发酵条件(温度、转速以及初始pH)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FX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FX1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淀粉10.0 g/L,酵母膏25.1 g/L,KH2PO40.5 g/L,MnSO40.001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转速150 r/min,温度30.9 ℃,装液量100 mL/500 mL,培养时间48 h。优化后FX1菌株活菌数可达1.53×109 CFU/mL,抑菌圈直径可达26.6 mm,相比优化前分别增加了3.10倍和1.32倍。苹果离体花序的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喷施FX1菌体发酵液、无菌发酵滤液和脂肽类物质粗提取液能显著降低花腐率(P<0.05),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性防效分别可达68.53%、71.47%和76.30%,均高于优化前。研究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FX1菌剂的开发及其在梨火疫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添加增效剂、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CR反应体系、联合采用多种PCR程序等措施,建立并优化了PCR扩增体系,成功地从高GC青枯菌基因组中扩增出了长度为2 434 bp且GC含量高达70.9%的aac基因。PCR反应体系为20 μL包括5%DMSO、2.5 mmol/L MgCl2、500 μmol/L dNTP、10 pmol/L引物、1.25 U Taq酶、50 ng模板DNA。首先采用热启动PCR:95 ℃5 min,保持80 ℃,加入Taq酶;然后采用二步PCR:5个循环包括变性95 ℃1 min,65 ℃1 min;最后采用降落PCR:30个循环为95 ℃1 min,78 ℃1 min,每个循环降低0.5 ℃,72 ℃3 min;补充10个循环为95 ℃ 1 min,63 ℃1 min,72 ℃3 min;72 ℃10 min。该试验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为研究高GC含量生物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胞杆菌GB519是从土壤中分离对稻瘟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菌株。为了明确菌株GB519抗菌粗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了光照、紫外线、温度、pH和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蛋白对光照、紫外线和3种酶作用稳定;40℃~100℃处理1 h抑菌活性稳定,121℃处理30 min活性仅降低了7.4%,具有较好的耐高温特性;在pH 2.0~10.0活性稳定,但pH 11.0~12.0活性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14.9%和18.1%。抗菌蛋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茄子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为72.7%。在温室条件下对水稻叶瘟的防效达到80.1%。因此,菌株GB519可作为防控稻瘟病生防潜力菌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SDS法从无水乙醇浸泡美国白蛾幼虫标本中提取到高分子量的可用于RAPD扩增的基因组DNA。用正交试验对影响RAPD扩增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体系: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浓度1.25 ng/μL、引物浓度1.2 ng/μL、dNTP浓度 0.2 mmol/L、Mg2+浓度 3.0 mmol/L、TaqDNA聚合酶用量2.5 U。确定最佳退火温度为38 ℃。PCR反应条件:94 ℃ 30 s、38 ℃ 60 s、72 ℃ 60 s 35个循环后,72 ℃延伸5 min。为在分子水平上讨论美国白蛾种群的遗传分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腐食酪螨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逐个参数优化法,探讨腐食酪螨ISSR实验的最佳反应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腐食酪螨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其中Mg2+1.5 mM;10×Buffer 2.5 mM;dNTPs 0.2 mM;ISSR引物0.2μM;模板DNA 50 ng;Taq DNA聚合酶0.75 U。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 min,(48℃、50℃、52℃)复性1 min,72℃延伸1.5 min,循环35次,结束后72℃延伸5 min,4℃保存。同时通过梯度退火实验,确定不同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18.
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氟虫腈是我国稻桑混栽地区水稻上普遍使用的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口器注入法与药 膜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氟虫腈对2龄、3龄、4龄、5龄家蚕的摄入LC50值 (48 h,下同)分别为4.89、6.46、9.47、11.59 mg/L;对5龄家蚕的LD50值为1.38 μg/蚕;在25、30、35 ℃ 3个温度下,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4.81、4.59、2.05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in、10 min、1 h时,氟虫腈对3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9.12、6.46、4.39、3.68、2.80 mg/L;家蚕在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10、30、60 min后, 对4龄家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2.82、2.35、2.05、1.57 μg/cm2。研究表明,胃毒是氟虫腈对家蚕的主要作用方式,氟虫腈在桑园附近水稻上使用对家蚕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小串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enulae XG40对琯溪蜜柚黑斑病的生防效果,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优化,以菌浓度和抑菌带宽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一步用乙酸乙酯提取菌株XG40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并测定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菌株XG40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0 g/L,黄豆粉9 g/L,酵母粉6 g/L,NaCl 0.5 g/L,K2HPO4 0.5 g/L,MgSO4.7H2O 0.5 g/L,FeSO4.7H2O 0.01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温度28 ℃,装液量100 mL/500 mL,接种量7%,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6 d。菌株XG40发酵液的活性物质对蜜柚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活性物质较耐酸碱和短时间(180 min)紫外线照射,耐贮性高,但高温对其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小串链霉菌XG40可为开发针对蜜柚黑斑病的生物农药提供新的原材料,其活性物质抑菌效果良好,稳定易保存,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