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带动了观光农业园的兴起。但由于观光农业园兴起时间较晚,且规划定义尚未统一,导致各地观光农业园景观内容单一,缺乏特色,原始生态环境损毁严重,使得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园区内生物多样性稀少。以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为出发点,以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九龙湾观光度假农业园为案例,经过查阅景观生态设计相关的文献,比较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相关原则与理念,包括中国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历程和生态设计的相关技术等,以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系统整合原则、适度开发原则为规划基础,试图寻找出生态规划模式并具有可操作性;从项目整体生态规划到单项生态设计,探讨了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了多个观光农业园和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分析了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特质和目前观光农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基本方法、原则以及景观分区。观光农业园是一个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规划对观光农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采用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方法确定总体发展方向,采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法确定立地功能,采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法确定景观结构。遵循适用的景观规划原则,景观分区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突出自身特色。图1表1参21  相似文献   

3.
观光农业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融农业产业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景观生态学主要诞生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研究内容日益丰富。随着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景观生态学与农业景观规划的关系日益密切。对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做了界定,系统分析了观光农业的景观功能,重点讨论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区中的本底、斑块、廊道和景观最优格局,以保证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静  李珏 《农技服务》2009,26(7):157-159
观光农业是正在迅速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园林相结合的新型产业。针对目前我国观光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生态、社会、景观四个角度出发,探讨观光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徐州城北生态农业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推行生态造园理念,精心构思农业项目,在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格局重建、城郊观光农业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将城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观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美丽乡村和生态环保的大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缩短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为迎合现在人的乡情诉求,优化整合乡村资源。以低成本景观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前提,阐述六合马鞍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的原则、目标和结构。为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乡村景观,促进乡村旅游的开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载体,探寻一条现代观光农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休闲观光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现代农业中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特色农业。它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国内农林产业园规划设计缺乏创意这一现象,以灞桥区泰尔农林生态产业园规划为例,立足项目中低山区和洪庆黄土台塬的实际,从生态、产业、文化、景观、旅游"五位一体"角度进行创意构建,探讨了农林产业园的总体思路与主题命名、功能定位与风格把握、景区划分和景观序列,探索洪庆山林区农林产业园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的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本文以兴化现代观光农业园为例,提出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特色定位、科技引领的规划原则,并将园区结构划分为"一心、二环、五板块、八景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观光农业园的生态立体化网络景观结构。将园区建成集科技研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园,最终实现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金娥  张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56-10557
阐述了观光农业茵的研究与发展历程,将观光农业园分类,按开发内容的不同分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按开发模式的不同分为改造型和新建型;按地域性质的不同分为平原型和山地型。从地形、植被、水文、生态4方面分析了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资源特征;提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单元关联、空间结构协调,系统性,保护传统文化的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山地观光农业园建筑、景观小品、交通道路、植物绿化、给排水工程等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1.
谭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69-2771
从林业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等方面,调查了河南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与间接作用。2005、2006、2007年,林业为农民带来的人均直接收入分别为532.82、596.92、694.58元,分别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56%、18.30%、18.03%;林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给农民带来的间接收入分别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7.04%、6.75%、6.05%。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生态型农林复合经营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江苏省林业发展现状入手,在分析2001~2010年造林面积情况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江苏省森林资源中人造林比重过大、品种单一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森林的生态作用未得以有效实现。在对江苏省2001~2010年农林牧渔业各项产值的研究后发现,江苏省林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对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原理研究的基础上,从江苏省地形条件、自然资源、主要林产品、森林资源等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几种对江苏省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现实意义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中梁山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璐璐  陈晓德  何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78-5280
在重庆中梁山海石公园示范基地,根据植物本底生长情况及其他自然环境,建立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包括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以及各种生态相互结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杨洪晓  潘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9013-19014
介绍了我国当前的主要生态问题与农林院校生态学教育的定位,从人才表现和结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几方面分析了农林院校生态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农林院校生态学教育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江西生态农业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刘秀英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07-111,143
应用系统聚类法对江西生态农业进行了分类及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省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可将江西省80个县(市)分成9个生态农业类型,即:平原农渔牧型、丘陵牧农渔型、丘陵农林牧渔型、丘陵低山立体农林果牧型、中低山农林牧型、丘陵农牧型、丘陵山区庭院经济型、山区农牧型、丘陵山区农牧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模式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珂  黄维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23-16125
总结了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和特点,拓展了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在重视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的同时,深入探讨了完善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具体对策,以期全面提高农林高层次人才素质的教育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林业之路—营林生态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森林资源不断下降的驱使,世界林业正处于十字路口。“生态林业”和所谓“新林业”应运而生。只有运用林业生态工程和营林生态工程才能保证生态林业的实现。本文着重阐明构筑林业生态工程和营林生态工程的生态、经济原理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认为只有按现代生态学及“新经济学”观点,才能指导林业生产,达到生态林业的目的。走生态林业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发展现状分析,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分类定型的标准和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实际,分析其发展分类定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分类定型评定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确定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分类定型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石嘴山市惠农区生态林业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生态林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对各种林业生态效益进行了选择和重新组合,重点计算了涵养水源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净化环境效益、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氧气效益、改善小气候和减轻水旱灾害效益等主要森林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河南省林业2006年生态效益总价值为708.298亿元,是同年河南省林业总产值的2倍多。由于林业生态效益的共享性,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林业作为公益性行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