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选丹皮酚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红  张晓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07-570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皮中的丹皮酚,选定加水量、加硫酸钠量和温浸时间作为考察的3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时,加一定量的硫酸钠和延长温浸时间可以提高丹皮酚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
李玉贤  王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1-12132
[目的]优选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丹皮酚的提取量/率为指标,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提取溶剂浓度(氯化钠溶液)、料液比对提取量/率的影响。[结果]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20 min、氯化钠溶液浓度3%和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丹皮酚的提取量和提取率分别为0.964 0 g和85.69%。[结论]超声波提取对丹皮酚的提取量/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丹皮粉粒径(A)、浸润时间(B)、氯化钠用量(C)和馏出物量(D)对丹皮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丹皮酚提取量的主次因素为A>D>B>C;最佳工艺条件为丹皮粉粒径0.45mm,氯化钠用量60g/kg,浸润时间3h,收集馏出物量300mL。按筛选的最优工艺重复提取2次,结果表明,第1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达23.72g/kg,第2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为1.69g/kg,说明第1次蒸馏基本代表了样品内丹皮酚量。  相似文献   

4.
郜新莲  李原生  李玉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77-7078,7092
[目的]优化提取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工艺参数。[方法]以丹皮酚产量为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和蒸馏液体积为考察因素,采用design expert7.05数据处理系统对工艺参数进行预测分析和优化。[结果]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94 ml,浸泡时间为165min,收集蒸馏液体积为300 ml;在此条件下,丹皮酚的产量为16.42 mg/g。[结论]星点试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简便、预测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浸酸关键要素(浓度、液温、时间)的变化对蚕种实用孵化率有一定的影响,盐酸的刺激量受盐酸浓度、浸酸液温及浸酸时间3个关键要素综合影响,3个关键要素间相互制约且各有其安全范围.本试验研究了3个关键要素对即时浸酸种的使用安全范围,分析得出3个关键要素中.蚕种对液温最为敏感,浸渍时间和盐酸浓度对蚕种的安全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6.
牡丹种皮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优化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乙醇匀浆法优选牡丹种皮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匀浆时间、提取次数对芍药苷和丹皮酚提取得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匀浆时间4 min、提取1次。[结论]采用乙醇匀浆正交试验法优化的提取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牡丹种皮中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培试验,通过提高土壤生物有效性铜含量,研究不同含量(0、150、500、1 000、1 500 mg.kg-1)铜处理对‘凤丹’根系中铜和丹皮酚的含量、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g.kg-1铜处理对‘凤丹’根系中丹皮酚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而当铜处理浓度过高时,则抑制丹皮酚在根系的积累。铜处理后,‘凤丹’根系中丹皮酚主要分布在韧皮部,栓皮层和木质部含量较少;而铜主要分布在栓皮层。采用逐级提取法,对根系内不同形态铜进行逐步提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铜处理下铜在‘凤丹’根中存在的化学形态以NaCl提取态铜为主,其次是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HCl提取态铜;而丹皮酚主要存在于80%乙醇提取液中。  相似文献   

8.
人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温浸法、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波法等3种方法提取人参总皂苷的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人参总皂苷方法最佳,快速,安全,成本低且可以有效保护皂苷不被破坏.在此基础上,以标准品人参皂苷Re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选择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时间、溶剂量和提取温度;通过分析研究,温度对人参总皂苷的提取率影响最显著,溶剂量和提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确定:采用超声波法,在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为40 min,溶剂量为10倍的工艺参数条件下提取人参总皂苷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牡丹皮中丹皮酚进行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平均检出量为6.142 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0.75%).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中药丹皮中提取活性成分丹皮酚,通过溴代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NO释放作用的新型丹皮酚衍生物,以期通过NO与丹皮酚的协同作用,增强衍生物在心血管方面的活性,产物结构经1H-NMR、元素分析及MS表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重庆市垫江县药用牡丹规范化种植基地中川丹皮药材的质量变化规律,以确定牡丹的最佳生长周期与采收期,指导丹皮GAP生产,同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川丹皮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指纹图,并测定各样品的化学成分色谱图,通过相似性计算,分析川丹皮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川丹皮以四年生到五年生十月份采收的样品色谱图与川丹皮特征性化学成分指纹图相似度最高;同时也表明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控制中药质量方法可以更有效的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川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志川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97-1003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川丹皮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川丹皮最佳生长期与采收期,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符合中医理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HPLC法在273 nm测量各样品中丹皮酚含量;在242 nm建立各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以丹皮酚成分峰为参照计算其它成分的相对含量,图表分析展现牡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垫江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平均含量为1.25%,10月份川丹皮样品丹皮酚平均含量最高;(2)川丹皮中多组分化学成分在第5年11月份达到最高,其变化规律与丹皮酚不呈正相关。【结论】中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面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流通领域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中总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龙  张红梅  徐秀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5-19297
[目的]利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CortexMoutan)中总酚的提取工艺。[方法]固定提取时间30 min,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为响应因子,以总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总酚的醇提工艺参数。[结果]牡丹皮中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1。在此优化条件下,牡丹皮总酚的提取得率为40.95mg/g,这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牡丹皮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制一种有效的中草药型饲料防霉剂,选用几种天然中草药与丙酸钙同时进行饲料防霉效果的实验,通过对贮藏15d和40d的饲料分别进行霉菌数检测,土槿皮组、黄柏组、白鲜皮组和黄芩组在贮藏的前期饲料中的霉菌基本得到控制,霉菌总数10万个/g以下。贮藏后期,霉菌总数升高幅度也不大,尤以土槿皮效果最佳,与丙酸钙效果相当。表明中草药用于饲料防霉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张玲秀  崔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31-15233
[目的]探讨抑制黄瓜黑斑病菌效果较好的中药复方和中药复配方法。[方法]首先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来筛选效果较好的抑菌中药,然后采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了中药复配,并比较了所得配方与化学农药多菌灵的抑菌效果。[结果]通过正交设计得知,丁香抑菌效果最显著,所做两单药交互作用不明显;通过均匀设计得知,单顶贡献率依次为丁香、肉桂、高良姜。在交互作用正项中,土槿皮与菖蒲、丁香与牡丹皮、黄连与牡丹皮具有协同作用,可复配增强药效。优化配方中,土槿皮、肉桂、丁香、黄连、菖蒲、牡丹皮、高良姜比例为2.305∶2.703∶3.422∶4.089∶0.914∶5.880∶0.684,所得复方同浓度抑菌率优于化学农药多菌灵,其中1.25 mg/ml复方抑菌率达到100%。[结论]该复方和中药复配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筛选了乌梅、金银花、蒲公英、紫草、牡丹皮等12种可用于食品的中草药,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制备中药提取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艾叶、牡丹皮以及乌梅对4种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正交试验对上述3种中草药进行复配,分析得出最佳配比为乌梅∶艾叶∶牡丹皮=8∶1∶1,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复配抑菌剂对4种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3.91 mg/mL、15.62 mg/mL、7.81 mg/mL。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中草药复配抑菌剂能够破坏大肠埃希氏菌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7.
一叶萩原植物为大戟科植物一叶萩,Securinega suffruticosa(Pall.)Rehd.以干燥叶、嫩枝及花入药。其分布范围广,主要有效成分一叶萩碱具有广泛的医疗作用。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组织特征(附图4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铁棒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满  许强  康建宏  王俊 《农业科学研究》2007,28(1):49-51,88
铁棒锤为陕、甘、宁等地应用较广的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湿的一种民间草药,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铁棒锤和伏毛铁棒锤的块根,含有乌头碱等生物碱,其中,乌头碱类生物碱既是药用成分,又是毒性成分.目前,铁棒锤已从自采自用上升为大宗商品药材,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全文阐述了铁棒锤的生物学特性、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和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铁棒锤的开发利用和人工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丹皮提取物和丹皮酚对几种中药材害虫的毒杀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熏蒸法和点滴法测定丹皮提取物和丹皮酚对几种中药材害虫的熏蒸及触杀毒力试验结果表明,丹皮提取物对4种仓虫成虫的熏蒸活性大小顺序为:赤拟谷盗>谷蠹≥药材甲>玉米象,对药材甲成虫的熏蒸活性丹皮酚明显高于丹皮提取物,随着药物浓度或熏蒸时间的增加,试虫的死亡率明显增加丹皮提取物对药材甲成虫的触杀作用高于赤拟谷盗;对药材甲成虫的触杀作用丹皮提取物高于丹皮酚;随着药物点滴剂量或点滴处理后时间的增加,试虫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并利用毒力回归式Y=A+BX中B值及由此求出的LC50或LD30值大小比较不同药物对不同虫种的毒力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