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土壤外源铜形态的动态变化:5年定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铜污染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总量,还与其在土壤中的形态有关。选用未受污染的粘质壤土,设置对照(32mg·kg-1)、200、400mg·kg-1铜处理模拟土壤铜污染,进行持续5年(2006—2010年)的稻/麦轮作土培试验。参照Tessier的方法测定小麦和水稻成熟期土壤中不同形态铜含量,研究耕作层土壤中各种形态铜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清洁土壤中总铜以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铜含量变化均很小,铜处理使上述参数均大幅增加。(2)污染土壤各形态铜含量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其中可交换态浓度持续下降最为显著,5年分别累计下降66%(200mg·kg-1)、67%(400mg·kg-1)。(3)土壤处于旱作条件有利于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铜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淹水条件下转化方向相反。(4)铜处理改变了土壤中铜元素的形态分布,清洁土壤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平均占57%),污染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合计平均占58%)。本研究表明,外源铜进入土壤后,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交换态浓度持续大幅降低,其他形态则因不同年度和不同耕作方式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月季对Cd、Zn的富集特征和耐性机制,以‘光谱’月季(Rosa ‘Spectr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污染模拟试验,研究不同Cd含量(0、25、50、100、200 mg·kg-1)和Zn含量(0、500、1 000、1 500、2 000 mg·kg-1)单一胁迫下‘光谱’月季的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变化,以及重金属积累转运机制。结果表明:低含量Cd、Zn处理促进‘光谱’月季的生长,随着处理含量的增加‘,光谱’月季生长受到抑制,但都未致死。‘光谱’月季体内吸收的Cd、Zn主要积累在根系,含量分别为68.48、918.74 mg·kg-1,其中Cd主要以NaCl提取态存在,占比为25.19%~60.80%,Zn主要以HAc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存在,占比分别为20.20%~46.65%和12.69%~29.33%。随处理含量的增加,Cd、Zn处理组都提高了毒性较低的提取态占比,以减弱Cd、Zn对植物根系的毒害。根系中的Cd、Zn均主要富集在细胞碎屑组分,占比分别为55.01%~77.38%、52.35%~63.1...  相似文献   

3.
侧柏和国槐叶片中铅的化学形态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铅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盆栽试验,结合细胞组分分离和化学形态提取技术,研究了不同外源铅浓度处理下(CK 0 mg·kg-1,A 300 mg·kg-1,B 500 mg·kg-1,C 1000 mg·kg-1,D 2000 mg· kg-1)侧柏和国槐不同器官的铅含量及其在两种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侧柏和国槐的生物量均发生显著变化;两种植物体内的铅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主要分布在根部.侧柏和国槐叶片亚细胞中铅的含量分布及结合形态存在差异.细胞壁是铅在侧柏和国槐叶片细胞内的主要分布位点,其次是细胞核部分和叶绿体线粒体部分,可溶性部分最少,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细胞核部分的分配增加,可溶性部分减少,但侧柏叶片中细胞壁部分所占比例大于国槐叶片中细胞壁部分的百分率.两种植物叶片内均以NaC1提取态、HAc提取态和HC1提取态铅为主导形态,水和乙醇两种提取态铅的分配很少;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侧柏叶片中NaC1提取态铅先增加后减少,国槐叶片中NaC1提取态铅所占百分率不断增加.侧柏对铅的耐受能力强于国槐.  相似文献   

4.
不同铜水平下玉米细胞内铜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铜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和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含量上看.细胞壁和细胞溶质部分是铜在玉米细胞内分布的主要位点,细胞核、叶绿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中铜的含量较低.对照和1μmol·L-1Cu处理的玉米根部中,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区域,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随着铜浓度的升高,铜向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向细胞溶质部分的分配增加.在茎中,就不同铜浓度处理来说,亚细胞组分中铜的含量均以细胞溶质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壁部分.而在叶中,均以细胞壁部分的值最高,其次为细胞溶质部分.就铜的存在形态而言,对照处理的根部主要以HCI提取态铜为主,茎和叶中铜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I Ixmol·L-1Cu处理时,根部铜仍以HCl提取态为主,而茎和叶中以NaCl提取态占优势.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根部和叶部的铜均主要以乙醇提取态为主.而茎中20和50 μmol·L-1铜处理主要以NaCI提取态铜为主,80 μmol·L-1Cu处理时主要以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NaCl提取态铜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造纸废水灌溉下芦苇体内铜化学形态的分布,采用模拟湿地试验,研究了不同造纸废水浓度灌溉下芦苇各部位(根、茎、叶、穗)中铜化学形态(乙醇、水、氯化钠、醋酸、盐酸提取态)分布特征以及芦苇生长期(发芽期、展叶期、快速生长期、抽穗期、成熟期)对铜化学形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芦苇对铜元素含量受废水浓度影响,受芦苇生长时期的影响。废水浓度为300mg·L~(-1)时,芦苇体内铜含量最高(12.65mg·kg~(-1)),主要分布在根部(10.67mg·kg~(-1)),茎中含量最低(6.02mg·kg~(-1));展叶期内铜含量最高(14.52mg·kg~(-1)),成熟期最低(5.57mg·kg~(-1));芦苇体内铜形态分布受生长期影响较大,且各部位间有较大差异。芦苇体内铜以乙醇(3.43mg·kg~(-1))和水(3.00mg·kg~(-1))提取态为主,其中根部乙醇(32.02%)和水(24.77%)提取态含量最高,而穗中铜HCl提取态含量最高(42.33%)。芦苇生长期中,展叶期HAC提取态所占比例最高(30.83%),乙醇(18.97%)和水(21.54%)提取态次之,其余生长期,铜均以乙醇和水提取态为主,二者合计分别占总量的67.31%,54.34%,52.49%,49.23%;芦苇体内铜主要来源于土壤中弱酸态铜。废水浓度升高提高了芦苇对土壤中铜的吸收率,废水浓度为300mg·L~(-1)时,芦苇对土壤中铜的吸收率最高(9.62%),在展叶期,芦苇对土壤中铜的吸收率最高(3.46%),高于土壤中弱酸态铜总量。造纸废水灌溉促进了芦苇对铜的吸收,在试验的废水浓度灌溉下,芦苇体内铜的各形态含量所占比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铜处理下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对铜的吸收、转运和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低于600 mg·kg-1的铜处理下,马缨丹根、茎、叶的生物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6%~23%、4%~29%、6%~19%;而高于此浓度时,根系生物量无显著降低,但茎和叶的生物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26%~39%和19%~37%。铜处理下,其体内铜含量仅为12.45~59.17 mg·kg-1,且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地上部,根系抑制了铜的吸收和转运;亚细胞分布研究表明,铜主要固定于根的可溶性部分(37%~64%)和茎、叶的细胞壁(40%~43%、29%~38%),具有保护细胞器的分布特征。此外,低于600 mg·kg-1的铜处理下,其根系和叶片中SOD、CAT、APX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能够缓解低于600 mg·kg-1铜处理诱导的氧化胁迫;而高于此浓度时,叶片中POD、CAT、APX活性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减弱,叶片受到氧化胁迫伤害,但根系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马缨丹是一种铜耐性植物,且根部的耐性强于地上部,其主要耐性机制是根系对铜的限制、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对铜的固定及抗氧化酶对活性氧物质的清除。  相似文献   

7.
铜对小青菜生长和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青菜为供试材料,利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对小青菜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青菜地上部和根系中铜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铜(<25 nag·kg-1)对青菜生长起到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铜(>20 mg·kg-1)对青菜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施铜浓度>20 mg·kg-1时,严重限制了小青菜叶绿素的合成;铜浓度>10 mg·kgM-1时,青菜体内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开始升高,铜浓度为50 mg·kg-1时青菜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86和1.85倍;随铜浓度的增大.小青菜地上部和根系中的铜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且主要在小青菜根系中累积.随铜浓度的增加,青菜地上部含铜量占植株总铜量的百分率逐渐降低,而根系中含铜量占植株总铜量的百分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
过磷酸钙对土壤中铅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施入过磷酸钙磷肥对土壤中外源铅的形态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加入过磷酸钙可使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铅含量下降,残渣态铅含量增加,供试作物小白菜体内铅浓度明显降低;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和处理Ⅴ分别为20.29,16.00,12.66,10.31mg·kg-1,与处理Ⅰ(26.68mg.kg-1)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39mg·kg-1、10.08mg·kg-1、14.02mg.kg-1和16.37mg·kg-1。不同过磷酸钙用量处理间土壤中铅形态含量、供试作物小白菜铅浓度差异达到了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条件下汞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求汞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途径,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外源汞进入到土壤中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进行汞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态汞含量在培养初期迅速下降,后来逐渐变慢并趋于平稳,在20%、70%的含水量处理下随培养时间的增加,水溶态汞含量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96-0.12mg·kg-1和1.09-0.05mg·kg-1;淹水处理下水溶态汞下降较快,变化幅度为0.77-0.02mg·kg-1.酸溶态汞含量在20%、70%含水量下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0.94~1.18mg·kg-1和0.98-1.36mg·kg-1,而在淹水下含量逐渐降低,由原来的1.34mg kg-1减少到0.96mg·kg-1.碱溶态汞在30d内较快增加,而后趋于平衡,3种含水量处理下的变化幅度为1.28-2.23mg·kg-1、1.69-2.43mg·kg-1和1.76-2.25mg·kg-1.惰性汞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3种含水量处理下的变化幅度为3.47-5.70mg·kg-1、4.34-6.14mg·kg-1和4.53-6.47mg·kg-1.可见,外源汞进入土壤后的不同形态汞含量为惰性汞>碱溶态汞>酸溶态汞>水溶性汞,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后3种形态的汞逐渐向惰性汞转化.  相似文献   

10.
收集烟草木质部伤流液,分析添加钙锌抑制剂后镉的赋存形态及运输机制。结果表明:Ca/Zn复合处理对烟草各部位Cd的吸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烟株木质部液中不同提取态的镉含量表现为水溶态>NaCl态>盐酸态>乙醇态,加入钙/锌后,木质部液中水溶态Cd的含量增加。在1 mg·kg-1 Cd浓度处理条件下,只加入钙的处理韧皮部液中各提取态的镉含量均大幅降低;在5 mg·kg-1Cd浓度处理条件下,只加入锌的时候韧皮部液中各提取态的镉含量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拟湿地盆栽试验,研究了姜花在Cu胁迫下的积累、分布、化学形态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1)姜花对Cu的积累能力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各部位对Cu的积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当Cu处理浓度≤150mg·kg~(-1)时,其积累能力表现为根>叶>茎;当Cu处理浓度≥200 mg·kg~(-1)时,其积累能力表现为叶>根>茎.(2)Cu在姜花叶片细胞中的分布具有选择性,其主要分布位点为细胞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部分,而在细胞器中Cu的含量较低.(3)Cu在姜花根、茎和叶中赋存的化学形态有明显差异.在根部,Cu的化学形态主要以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为主;在茎部,Cu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而叶部Cu主要以活性较低的氯化钠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存在.(4)姜花对Cu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但富集能力不强,当Cu浓度达到400mg·kg~(-1)以上时,姜花植株便出现了较明显的毒害症状并随之死亡,因而姜花尚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可见,姜花在Cu胁迫下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分布选择性和富集能力,将其运用于湿地Cu污染修复中,将极大地缓解重金属Cu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施硒对花生镉吸收与抗性及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低镉(Cadmium,Cd)浓度与高Cd浓度条件下,施硒(Selenium,Se)对花生生长、抗逆生理、Cd吸收积累及Cd在花生植株中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d条件下施Se均显著影响花生生物量。施Se可以缓解细胞膜的损害,降低丙二醛的积累。Cd胁迫抑制了花生的光合作用,随Se浓度增大,花生叶片光合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d污染条件下,随施Se浓度增大,花生叶片及根系C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且在Se浓度为0.25 mg·kg~(-1)时效果最显著。在低Cd处理(3 mg·kg~(-1))和高Cd处理(30 mg·kg~(-1))条件下,施加0.25 mg·kg~(-1)Se使花生地上部分及根系Cd含量分别下降了12.71%、46.13%和21.29%、36.00%。花生植株中Cd形态以氯化钠提取态(FNaCl)、醋酸提取态(FHAc)和水提取态(FW)为主要形态。施Se处理可提高花生根部FHAc和FW提取态Cd的分配比例。研究结果显示,适量施Se可有效降低花生植株体内活性态Cd的比例,减少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硅对镉胁迫下水稻生物量及镉的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外源添加硅对水稻生物量及镉的化学形态的影响.选取对镉积累不同的水稻品种:‘沈稻18’和‘沈农315’,外源添加0、0.5 mg/kg镉及0、0.1、0.5g/kg硅,灌浆期收获.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硅对2种水稻根和茎叶的干物质重均有影响,茎叶的干物质重随着硅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镉含量为0.5 mg/kg时,随硅含量的增大根干物质量先增大后降低;供试水稻根和茎叶中,氯化钠提取态镉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是醋酸提取态镉、离子水提取态镉、乙醇提取态镉,盐酸提取态镉含量最低.与‘沈农315’相比,‘沈稻18’中迁移性较强的去离子水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镉的比例较高,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比例较低;硅使水稻中迁移性较强的乙醇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的镉的含量降低,使难迁移的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的镉的含量升高,因此降低了水稻中镉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高砷红壤中施用碳酸氢铵、尿素和硝酸钙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及小白菜吸收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5、350mg·kg-1两种施氮水平下,不同形态氮肥的施用均显著(P<0.05)促进了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植株的生长,生物量的增加幅度为104.5%~224.3%;氮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和植物对砷的吸收(P<0.05),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处理下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增加了30.5~49.4倍,其中,以施氮量为350mg·kg-1Ca(NO3)2处理增幅最大,NH4HCO3的350mg·kg-1施氮处理的增幅较小;在3种氮肥形态的2种施氮量处理下,植物地上部砷吸收量比对照增加0.75~4.32倍,且以175mg·kg-1NH4HCO3和350mg·kg-1Ca(NO3)2的施氮处理较高,而350mg·kg-1CO(NH2)2和175mg·kg-1Ca(NO3)2施氮处理的植物砷浓度及吸收量均相对较低。随着化学氮肥的施用,发生了土壤残渣态的砷向易溶态等其他形态砷的转化和释放,导致作物吸收砷及相应的环境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硫硅配施对土壤铜形态和水稻吸收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铜是江西省农田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为减轻和控制铜对水稻生长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硫肥(0、30、60、90 kg·hm-2,以S计)与硅肥(0、0.5、1.0、1.5 g·kg-1,以Si计)配施对水稻吸收铜及土壤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铜污染的农田中施用硫、硅肥都能降低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u含量,提高残渣态Cu的含量,但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和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Cu含量因硫、硅用量不同而存在差异;(2)硫、硅各处理可通过促进铜在水稻根部累积或减少土壤有效态Cu的含量,减少铜在茎、叶、糙米中的吸收累积。从对糙米中铜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可知,硫用量30 kg·hm-2和硅用量1.0 g·kg-1互作效果最佳,在生产上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对粤东凤凰山茶区12个大型茶园共60份土壤样品中Cu和Cr的5种化学形态分布和茶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土壤中Cu的5种化学形态的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束缚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交换态,而Cr的化学形态分布为残渣态>有机束缚态>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Cu和有机束缚态Cu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p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u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碳酸盐态Cu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束缚态Cu和铁锰氧化态Cu呈显著正相关。可交换态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p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r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碳酸盐态Cr呈极显著正相关。凤凰山茶叶Cu含量的范围在41.20~118.93mg·kg-1之间,平均为52.92mg·kg-1。茶叶中Cu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Cu、有机束缚态Cu、有机质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土壤pH值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茶叶Cr含量的范围在2.73~6.29mg·kg-1之间,平均为4.13mg·kg-1。茶叶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pH值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锌对长柔毛委陵菜体内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Zn对长柔毛委陵菜耐受Cd的影响,通过营养液培养并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了zn对长柔毛委陵菜(Potentilla griffithii var.velutina)体内Cd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柔毛委陵菜体内72%-95%的Cd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组分中,这表明Cd主要分布在长柔毛委陵菜体内的细胞壁和可溶组分中,而在叶绿体、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分布较少。同时,随Cd或Zn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壁对Cd的固持作用增强。长柔毛委陵菜体内的Cd以不同化学形态存在:对照中73%~93%的Cd以水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存在,在其他处理中主要以氯化钠提取态、水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三者占总量的86%~96%:其中在Zn/Cd复合处理中氯化钠提取态是含量最高的形态,所占比例为42%-78%;而醋酸提取态、盐酸提取态和残留态的含量在所有处理中分布都较低,只占总量的3%~14%。另外,随Cd或Zn处理浓度的增加,活性较强的水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的分配比例总和减少,而氯化钠提取态所占比例却增加,这表明Cd向活性较弱的化学形态转移。因此,细胞壁固持、可溶组分的液泡区隔化和向活性较弱的结合形态转移可能是长柔毛委陵菜耐Cd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二氢茉莉酸丙酯(prohydrojasmon,PDJ)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初期分别用不同浓度(T1:500 mg/L、T2:1 000 mg/L、T3:1 500 mg/L) PDJ对穗轴进行涂抹处理,定期检测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粒重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DJ处理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促进了果实着色; PDJ处理有利于果实颜色指数CIRG值的提高,而对果面亮度L*值无影响。不同浓度PDJ处理均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3种PDJ浓度处理均能提高‘巨玫瑰’葡萄果实品质,促进着色,且以1 000 mg/L PDJ处理效果最佳。结果为合理利用PDJ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在不利条件下培育黄瓜幼苗易产生的徒长、根系细弱发育不良等问题,采用穴盘育苗试验,以早春‘新发现’黄瓜品种为试材,底水灌溉质量分数为10、50、100mg·kg-1缩节胺(DPC)及30、60、90mg·kg-1复硝酚钠,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缩节胺和复硝酚钠对黄瓜穴盘苗壮苗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0mg·kg-1的缩节胺和30、60mg·kg-1的复硝酚钠对黄瓜穴盘苗的壮苗指标及生理指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29.03%、12.13%和6.14%。但高质量分数的缩节胺及复硝酚钠对黄瓜穴盘苗有抑制或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100mg·kg-1的缩节胺处理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降低37.26%和41.36%。缩节胺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0mg·kg-1左右,而复硝酚钠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30~60mg·kg-1。  相似文献   

20.
选择体重、胎次、产犊日期与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5头,随机分成7组,补饲不同水平的铜、铁、锌,分别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日粮中铁和锌浓度分别为336.30和50.15mg·kg-1、日粮铜含量为31.50mg·kg-1时可以提高奶牛血铜、血铁含量、血清CPL和Cu-Zn-SOD的活性、血红蛋白含量。在日粮铜和锌浓度分别为21.50和50.15mg·kg-1时,日粮中铁含量达到336.30mg·kg-1时,奶牛血铜、血铁、血锌浓度、血清CPL和Cu-Zn-SOD的活性、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日粮中铜、镁含量分别为21.50、336.30mg·kg-1时,血锌浓度随日粮中锌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基础日粮铁(336.30mg·kg-1)、锌(50.15mg·kg-1)含量已经满足营养需求,生产中不宜再添加铁、锌制剂;在基础日粮铁锌水平较高时,铜浓度应提高到31.50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