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球虫病是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最为常见、多发肠道寄生性原虫病,主要侵害10~30日龄的雏鸡、35~60日龄的青年鸡。防治困难,发病率为50%~70%,死亡率严重时可高达80%,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鸡球虫病是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最为常见、多发肠道寄生性原虫病,主要侵害10~30日龄的雏鸡、35~60日龄的青年鸡。防治困难,发病率为50%~70%,死亡率严重时可高达80%,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幼龄鸡发病较多,发病日龄25~50日龄,死亡率50%~55%,病程15天左右。鸡球虫病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季洪波  张是 《新农村》2013,(5):29-29
鸡球虫病是规模化养鸡业中最常见、多发的肠道寄生虫病,主要侵害10~30日龄雏鸡和35~60日龄的青年鸡,发病率为50%~70%,死亡率严重时可高达80%,常给养鸡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1.病原球虫病的病原为艾美耳球虫,致病力较强的有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5.
鸡球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目前危害规模化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鸡球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急性流行性肠道寄生虫病.这种病分布广,发生普遍,对雏鸡危害最大,是养鸡场最为多发、防治较困难的疾病之一.本病以15~ 50日龄的鸡最易感染,气温在20℃~ 30℃和雨水较多的季节最为流行.球虫病发病率高达70%,死亡率20%~ 50%不等.患鸡多愈后生长缓慢,经济效益差.为避免和减少因球虫病给养殖户造成损失,下面浅谈一下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与致病因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M D)是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之一.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1流行特点 初生雏鸡最易感,特别是出壳24小时之内的鸡易感性最高,40~60日龄肉用鸡最易发生急性马立克氏病,9~150日龄的蛋鸡最易发内脏型的马立克氏病,死亡率极高,1年以上的鸡很少发生此病,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①种蛋蛋壳带毒,孵出的初生雏鸡即有此病毒存在;②病鸡终身带毒排毒,病鸡的羽囊上皮细胞内、皮屑、体垢等大量带毒,通过空气散布病毒;③病鸡排泄分泌物和吸血昆虫都可传染本病.  相似文献   

7.
我国药物防治鸡球虫病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多发于3月龄以内的仔鸡,尤以15日龄~5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其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为20%~30%.严重者可高达80%。  相似文献   

8.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为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常引起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死亡率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严重滞后,抵抗力降低,易患其他疫病。目前,鸡球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其它辅助疗法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的球虫病是危害现代化养鸡业的重大疫病。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是球虫病爆发中致病性最强的虫种之一,它由Tyzzer于1927年命名为Eimeria tenella的。它具有严格的寄生部位,主要在鸡的盲肠,通过裂殖体在盲肠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破坏肠粘膜,引发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鸡表现为排血便,严重的导致死亡。年龄在10~40日龄左右的雏鸡最容易感染,受害严重,死亡率可达80%以  相似文献   

10.
唐小平 《农业与技术》2013,(10):161-161
2013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天气以高温、多雨为主,鸡球虫病发病率很高。持续时间长,还有着极强的反复性。鸡球虫病是由多种鸡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以10日龄以上的雏鸡最为易感,,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性肠炎、便血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可高达50%~70%,死亡率达20%~30%,对养鸡业的危害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惊人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鸡病的预防接种越来越受到养鸡户的重视,然而大多数人认为鸡痘病大约在70日龄至开产前后发病最多,所以鸡痘疫苗接种大多安排在50~70日龄进行.但从笔者所接触的病例中发现,因鸡痘疫苗接种太迟而造成损失的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2.
鸡球虫病是以病鸡排出带血粪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鸡业为害很大。本病通常在5.6月份多发(因降雨量增多,空气温度加大,适宜球虫卵囊孢子化,从而引起球虫病流行),各品种鸡均可感染。从发病日龄来看,最小发病日龄为14天,最大为105天左右,一般以30.60日龄居多。成鸡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带虫者却较普遍,成为主要传染源。防治鸡球虫病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部分地方品种鸡胸肌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7个地方品种鸡(含2个杂种)84日龄胸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磷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胸肌中各常量化学成分含量范围为:水分73.00%~73.91%,蛋白质24.19%~25.20%,脂肪0.257%~0.547%,灰分1.131%~1.181%,磷2329~2447mg/kg,钙111.2~129.5mg/kg。除肌间脂肪外,胸肌中各常量化学成分含量在部分品种间存在差异,就其常量养分营养价值,5个地方鸡品种顺序为乌骨鸡>肖山鸡>狼山鸡>油鸡>白耳鸡;肌肉的多汁性、风味和嫩度,其顺序为乌骨鸡>油鸡>白耳鸡>肖山鸡>狼山鸡。性别仅对84日龄肌肉水分有明显影响,对其他常量化学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最重要的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该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普遍发生,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一般以局部皮肤发炎和全身败血症为特征,该病的发生给养鸡业生产带来危害。1.流行特点各品种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通常肉用鸡比蛋用鸡多发,笼养鸡比平养鸡多发,而以1.5~3月龄的仔鸡多见,常以败血症多见,育成鸡和成龄鸡常以慢性、局灶性感染为主。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鸡的羽毛、皮肤、黏膜、  相似文献   

16.
选用80羽,1日龄丝毛乌骨鸡分前期(1~37日龄),后期(38~67日龄)研究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对其蛋白质,氨基酸表观率,氨氮,尿氮含量及茯机体内源性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分别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蛋白质表现消化率7.68%(P〈0.05),9.82%(P〈0.05),(2)能不同程度地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大部分氨基酸的粪表现消化率,(3)能显著降低67日龄试  相似文献   

17.
曾超 《中国畜禽种业》2009,5(6):133-135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养鸡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鸡的呼吸道疾病在养鸡生产中日益引起重视。一方面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另一方面发病率高.且易引起其它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使雏鸡生长发育受阻,蛋鸡产蛋率下降.甚至造成各日龄的鸡死亡。在日常工作中,养鸡人员作出诊断和鉴别时往往感到困难,防治中也很难对症下药。现就常见的各种鸡呼吸道病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原壳体外培养和抽蛋清的方法,研究了胚龄、蛋清抽取量对鸡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X期鸡胚抽取1mL、3mL和6mL蛋清后,其孵化率分别为38.6%、30.35%和8.6%。抽取蛋清1mL组(P〈0.01)和3mL组种蛋(P〈0.05)的孵化率明显优于抽取6mL组。对、3日龄鸡胚,抽取9mL蛋清后,鸡胚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其孵化率仅为33.3%,明显低于3mL和6mL组(P〈0.01);而抽取3mL和6mL蛋清对3日龄鸡胚的影响较小,其孵化率仍高达74.3%和76.5%。抽取6mL蛋清并在大头顶端开直径为110cm的圆孔进行鸡胚原壳体外培养获得成功,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为18.5%。  相似文献   

19.
选用80羽1日龄丝毛乌骨鸡分前期(1~37日龄)、后期(38~67日龄),研究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对其蛋白质、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氨氮、尿氮含量及其机体内源性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分别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蛋白质表观消化率7.68%(p<0.05)、9.82%(p<0.05),(2)能不同程度地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大部分氨基酸的粪表观消化率,(3)能显著降低67日龄(p<0.05)试验鸡粪中氨氮、尿氮的含量,(4)能分别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的体内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的酶活性.这说明,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可提高丝毛乌骨鸡对日粮中氮的利用率,提高机体内主要蛋白质类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GC02鸡球虫病疫苗免疫雏鸡,研究其对鸡红白细胞数的影响。选择100只1日龄肉杂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试验组,饲喂同种日粮。Ⅱ组分别在7日龄、14日龄给每只鸡免疫8000个GC02鸡球虫病疫苗孢子化卵囊。Ⅰ组和Ⅱ组分别在21、28、35和42日龄采血,进行红、白细胞计数。结果表明在21日龄,Ⅱ组红、白细胞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28、35和42日龄Ⅱ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白细胞数百分比[(E/C)%]来看,免疫后试验组红细胞数先减少,21日龄最低(为对照组的93.89%),随后慢慢升高,超过对照组,最大值出现在35日龄(为对照组的100.36%),42日龄又下降;试验组白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21日龄最高(为对照组的106.64%),随后慢慢降低,最低值出现在35日龄(为对照组的100.85%),42日龄稍稍上升。说明GC02鸡球虫病疫苗免疫雏鸡后,对鸡的红白细胞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