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每24h换液式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1~2.56mg/L)的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carp的急性毒性,并对暴露在0(对照)、0.01、0.04mg/L阿维菌素溶液中养殖21d后异育银鲫的鳃、肾、肝、脾和脑组织器官的病理切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24、48、72h和96h LC50分别为0.21、0.14、0.08、0.06mg/L,安全浓度为0.019mg/L;对照组鱼元组织病理变化。0.01mg/L浓度组鱼只在鳃、肝脏和脾脏的部分细胞中出现颗粒变性或空泡变性轻度病理变化。0.04mg/L浓度组鱼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1)鳃小片尖端膨胀,基部上皮细胞脱落,部分鳃小片发生融合等;2)肾脏中肾小球充血,肾小管透明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核溶解消失;3)肝脏中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核膜破裂、核仁溶解消失,病变严重的肝细胞坏死;4)脾脏中出现网状组织增生和铁血黄素沉淀;5)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核移位到边缘。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氰戊菊酯对鲤进行21d半静置染毒,测定不同时间血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染毒后氰戊菊酯对鲤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氰戊菊酯中的鲤,肝脏及血清中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血清中SOD活性变化先于肝脏中的变化,暴露21d后活性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MDA含量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上升时间主要集中在暴露后的第3~14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鲤肝血窦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及溶解并形成局部坏死病灶等,0.8μg/L染毒第21天、4.05μg/L和20.25μg/L染毒3d后上述损伤明显;鲤肾间质细胞增多,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与基底膜分离,管壁细胞水样变性,高剂量组染毒21d还兼有肾小球萎缩,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等。超显微观察发现,高剂量染毒21d肝细胞核萎缩,核内异形染色体边集化、粗面内质网水肿、松散甚至断裂,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大量增多等。以上损伤不仅具有剂量相关性,还具有时间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3.
264尾体重为(7.78±0.02)g(P>0.05)的健康幼建鲤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饲喂以正常对照饵料(维生素E100 mg/kg)和缺乏饵料(维生素E 0 mg/kg)70 d,观察幼健鲤维生素E缺乏症和器官组织病理变化。缺乏组建鲤出现体色变浅,眼球突出,背肌减少,腹部干瘪松弛等症状。剖检见内脏器官色泽暗淡,颜色蜡黄,肝脏表面透明。组织学观察,肝胰脏、头肾、脾脏细胞变性、坏死,组织淤血,淋巴细胞减少,肌纤维变性坏死,肌肉组织出血。  相似文献   

4.
添加1O%、15%、20%、25%的“双低”菜子饼混合料饲喂荷兰红羽海佩科商品肉鸡和狄高肉鸡,饲喂60天后,每组扑杀6只进行组织学观察。从镜检可以发现,试验组甲状腺、心脏、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变化,特别是甲状腺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甲状腺肿大,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疏松。但没有粘蛋白反应,提议添加15%“双低”菜子饼或加减毒剂20%的“双低”菜子饼为好。  相似文献   

5.
用质量分数为10%的狗舌草饲料喂猪144 d,病理组织学特征变化为,肝脏出现巨肝细胞;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陷;大脑神经细胞出现卫星化和噬神经现象,小脑浦肯野氏细胞肿胀,尼氏小体不清;心肌纤维颗粒变性,有的核变圆,淡染。透射电镜检查可见肝细胞核常染色质数量增加,异染色质边集,胞质内充满嵴溶解的线粒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消失;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核膜破裂;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增多,嗜锇性板层小体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摄入镉在罗非鱼中的累积效应及其对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的影响,为罗非鱼及其他水产品种的养殖及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罗非鱼饵料中分别添加0、50、100和200 mg/kg的氯化镉,按鱼体重3.0%~3.5%的量投喂2月龄健康吉富罗非鱼,饲养60d后测定罗非鱼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镉含量,并取样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至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间的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中镉含量均随食物相镉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投喂含镉饵料可引起罗非鱼肠道、肾脏和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发生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肠绒毛排列紊乱、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肾小管排列结构紊乱程度加重、肾小球出现轻度萎缩甚至坏死;肝窦增宽、结构紊乱,少数肝细胞核浓缩变小甚至溶解,肝细胞界限模糊不清.[结论]食物相镉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富集于肠道、肝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并引起这些组织细胞凋亡及破坏关键组织形态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1只人工饲养朱鹮死亡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只死亡的人工饲养朱 四哀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病理学检查 ,除发现肝细胞变性 ,肺淤血、出血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出血 ,肾炎 ,肠炎外 ,还可见肝脏和肺脏有多量结核结节。病理学诊断为朱四哀鸟结核病 ,表明朱四哀鸟结核病可能是影响朱四哀鸟种群扩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摄食蚕豆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脂肪蓄积情况以及形成原因,采集了摄食蚕豆的草鱼(试验组)和摄食配合饲料的草鱼(对照组)的肝脏样本后,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两组草鱼肝脏进行病理学特征、脂质蓄积情况和肝细胞的超显微结构观察,同时检测与脂肪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分析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草鱼相比,试验组草鱼肝脏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线粒体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试验组草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草鱼肝脏中TG、TC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增加,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草鱼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acc和fas)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长期摄食蚕豆的草鱼肝脏会发生脂肪变性,其可能与脂肪酸从头合成(DNL)增加、氧化应激增强及线粒体结构破坏等有关。研究结果将为脆肉鲩营养调控和预防鱼类肝脏脂肪变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环境中Ni~(2+)对鲤鱼鳃和肝脏的组织损伤,将鲤鱼(Cyprinuscarpio)暴露在Ni~(2+)浓度为0、0.55、0.62、0.72、0.83、0.96、1.09、1.25mmol/L的水环境中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鳃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Ni~(2+)对鲤鱼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0.72 mmol/L,安全浓度(SC)为0.007 2 mmol/L。高浓度Ni~(2+)(1.25 mmol/L)试验组鲤鱼的鳃小片呼吸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肝血窦淤血,肝细胞核固缩;中低浓度Ni~(2+)(0.72~1.09mmol/L)试验组鲤鱼的鳃小片呼吸上皮水肿浮离、细胞增生,血窦充血,肝细胞胞浆空泡化。表明水环境中的Ni~(2+)浓度高于0.007 2mmol/L时会对鲤鱼的鳃和肝脏造成急性毒性,导致鳃和肝脏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巴西龟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进行组织病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发病龟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发炎、口鼻皮肤溃烂,解剖可见肺部发黑,肠道淡黄色,无内容物、水样黏液增多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眼睑上皮组织色素细胞增多,胃和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心脏心肌纤维间隙变宽、坏死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脏肺泡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界限不清、肺泡壁毛细血管淤血,肝脏肝细胞坏死、中央静脉淤血、肝细胞索紊乱,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出血,肌肉肌纤维间隙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上结果为阐明龟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孔丽  张伟  叶元土  戴修赢  王文娟  蔡春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10-3612,3623
[目的]研究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氨基酸吸收、体成分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的基础饲料饲喂平均初重为17.3 g的异育银鲫80 d。分别测定各组异育银鲫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血清及饲料中氨基酸含量;肌肉和肝脏体成分指标;以及肝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提高(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血清赖氨酸的浓度高于对照组,且4种必需氨基酸的吸收在投饲后2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一致。各试验组异育银鲫体成分和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用3%氨基酸粉、6%发酵棉粕和6%发酵菜粕分别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以及对氨基酸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浮萍Lemna minor对黄金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抗氧化和消化能力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2.99±1.95)g的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为38.5%~38.6%)、等能(12.2 MJ/kg)的饲料,分别记为D1(对照)、D2、D3、D4、D5、D6饲料组,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养殖时间为8周。结果表明:D6饲料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添加水平为3%的饲料组(P0.05),而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D6饲料组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饲料组间淀粉酶活力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D4与D6饲料组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且D6饲料组丙二醛(MDA)活力显著最低(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浮萍的添加水平在14%时,有利于黄金锦鲤的生长,并能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与消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3.
喹乙醇对鲤鱼蓄积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剂量定期递增法 ,测定了喹乙醇对鲤鱼的蓄积毒性 ,结果表明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蓄积系数为 1 4 5~1 9,根据蓄积作用的评价标准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病鱼鳍条基部、嘴角和腹部充血、出血、发红 ,排出具有特征性的乳白色半透明黏液便 ,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肝脂肪变性或水泡变性 ,肠呈卡他性肠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14.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鱼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大康"草鱼颗粒饲料配方为基础日粮,将1%的复合微生物制荆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草鱼,30 d后分别测定草鱼的生长性能指标与肝胰脏、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实验组草鱼的体重和体长分别比对照增长8.93%(P<0.01)和3.93%(P<0.01);肝胰脏和肠道的淀粉酶的活性分别提高227.36%(P<0.01)和239.56%(P<0.01),脂肪酶的活力分别提高22.51%(P<0.01)和7.16%(P<0.01).从而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能有效促进草鱼的生长与提高消化能力,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旭敏  李长慧  侯生珍  李文豪  吕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32-1033,1050
[目的]探讨断奶仔猪日粮中双低菜籽粕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取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与长白(♂)杂交所产三元杂交仔猪48头,随机分为4组,12头/组,预饲期5 d,然后进行28 d饲喂试验。第1、第2和第3组饲粮中双低菜籽粕的添加量分别为5%,7%和9%,第4组为对照组,不添加双低菜籽粕,平衡日粮中的消化能。[结果]Ⅱ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最高;第7天与Ⅲ组,第14天和第21天与Ⅲ、Ⅳ组,第28天与其他3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低菜籽粕含量为7%时增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双低菜籽饼在育肥羔羊精料中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择120只50日龄藏羔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双低菜籽饼添加量为50、100、150和200 g/kg且能量和蛋白水平一致的混合精饲料。试验期为120 d。[结果]精料中添加150 g/kg双低菜籽饼能显著提高羔羊的日增重(P〈0.01)、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精料中添加200 g/kg双低菜籽饼则明显降低羔羊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各组间血清转氨酶活性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育肥羔羊精料中双低菜籽饼的适宜添加量为150 g/kg。  相似文献   

17.
从池养鲤为主到四大家鱼的形成,是我国渔业史与我国渔业科技史上的重要突破。对于突破的原因,从本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唐代禁捕、禁食鲤的法律,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养殖种类,从而草、青、鲢、鳙养殖业逐渐兴起与形成。本文从历史文献记载,从大量史料分析与科学论证,否定了上述论断,认为这一重大突破是我国生产力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渔业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推动的结果,唐代一度颁布的禁捕、禁食鲤律并非这一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锰未添加组的草鱼生长和饲料效率降低,畸形率增加,随着饲料中锰含量的增加,椎骨中锰含量也逐渐增加。当饲料中锰添加量到15mg/kg饲料以上时,椎骨锰含量达到最大并趋于相对稳定。锰未添加组草鱼的比肝重,肝脂量明显高于锰添加组,锰未添加组血浆中破性磷酸酶活性比锰添加组高,而草鱼血浆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浆总蛋白,血浆葡萄糖等,不受饲料中锰含量的影响。综合本试验结果,草鱼时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为15mg/kg饲料为宜。  相似文献   

19.
侯生珍  吕凯  赵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34-1035,1039
[目的]研究应用双低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三元仔猪共60头,随机分4组,即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日粮中分别用0、6%、10%和14%的双低菜籽粕取代日粮中的豆粕。[结果]试验Ⅳ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日增重(P〈0.01),而试验Ⅰ、Ⅱ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选用10%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粮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选用120尾当年鱼种(初始体重47.8g左右),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I组、II组、III组,每组30尾)在水族箱中进行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I组饲喂基础日粮 0.05%纤维素酶,II组饲喂基础饲料 0.1%纤维素酶,III组饲喂基础日粮 0.2%纤维素酶,每天投喂4次,试验期共饲养49d,探讨外源性纤维素酶对草鱼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草鱼增重率提高,饵料系数降低;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都提高;体成分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