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以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a (TNFα)的关系.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3.3%DNCB涂腹致敏,再以0.1%DNCB、0.2%DNCB、0.4%DNCB(对照组以60%乙醇)灌肠,1次/d,连续4d.观察疾病活动指数、结肠大体和镜下改变.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生物素链亲和素ELISA法测定血清NO和TNFα. 结果: 0.2%DNCB、0.4%DNCB 组与对照组相比,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NO、TNFα活性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DNCB能够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NO、TNFα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旨在为该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新生HIBD大鼠模型后给予丹参、aFGF和丹参 aFGF,观察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变化;计数病变大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新生血管和脑皮层的凋亡细胞数。结果(1)空白对照组中NO和iNOS含量明显增多,使用丹参后NO和iNOS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新生血管数和VEGF阳性细胞数少,使用aFGF后两者明显增多,丹参 aFGF组两者数量增多,与丹参组及aFG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使用丹参或aFGF后脑皮层的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 aFGF组脑皮层的细胞凋亡细胞数减少更明显。与丹参组、aFG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aFGF治疗新生HIBD大鼠在保护脑功能、促进血管增生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牯附分子P-选择素(P-sel)、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了解C反应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和牯附分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28例活动期和13例缓解期UC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CRP、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的CRP、IL-6、TNF—α、P—sel、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缓解组患者CRP、IL-6、TNF—α、P—sel和ICAM—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UC患者CRP含量与炎性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UC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和CRP水平升高,在UC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检测CRP可作为UC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3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治疗组),取常规西药治疗的35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治疗对照组)作为对比观察,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粘附分子P-选择素(P-sel)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治疗对照组(P<0.05或0.01),临床疗效也优于治疗对照组(H c=5.7902,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的P-sel、ICAM-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sel下降较明显,与治疗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ICAM-1水平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疗效,可能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调节免疫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抑制炎症细胞聚集,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加味乌梅丸与柳氮磺吡啶(SA SP)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该难治病症提供简便、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将10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分别接受中药加味乌梅丸、SA SP连续系统治疗2个月,以临床表现、大便常规、结肠镜或钡灌肠等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半年后复发率。结果:中药组痊愈39例(70.9%),显效8例(14.5%),有效6例(10.9%),无效2例(3.6%),总有效53例(96.4%),复发2/39例(5.1%);对照组分别为17(32.1%)、11(20.8%)、8(15.1%)、17(32.1%)、36(67.9%)、7/17(41.2%)。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无副作用,优于SA SP;且组方固定,无须辨证分型,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4个施氮肥水平NO(0 kg N·hm-2),N200(200 kg N·hm-2),N400(400 kg N·hm-2),N600(600 kg N·hm-2)的夏玉米-冬小麦季CH4、N2O排放进行了研究,同时估算了其年季净固碳量及其O2气体调节价值,计算了年综合气体调节价值.结果表明,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为CH4吸收汇和N2O排放源,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其对CH4吸收能力减弱,其N2O排放量增加.夏玉米季N400和N600的CH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NO和N200(P<0.05);冬小麦季NO处理CH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低于N600处理(P<0.05),冬小麦季N600的N2O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NO处理(P<0.05).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O、N200、N400和N600处理CH4排放总量分别为-2.55、-1.99、-0.94和-0.47 kg·hm-2·a-1;其N2O排放总量分别为1.05、1.45、1.67和2.22 kg·hm-2·a-2.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转化为NPP的碳量和净固碳量均增加;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O、N200,N400和N600处理年季净固碳量分别为6 224.29,13 885.05,14 554.35和14 521.10 kg·hm-2·a-1;其中N200,N400和N600分别比NO处理增加了123.08%、133.83%和133.30%.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O,N200,N400和N600处理综合气体调节价值分别为10 560.19、23 602.64、24 727.78和24 634.24 yuan·hm-2·a-1;N200、N400和N600分别比NO处理增加了123.51%、134.16%和133.27%,以N400处理年固碳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鸡柔嫩艾美尔球虫体外刺激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活力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目的是了解球虫对免疫细胞增殖及产生的免疫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分离鸡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和HD11巨噬细胞分别与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子孢子体外共培养,采用MTT、Griess、ELISA、RT-PCR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相关分子水平。【结果】子孢子组鸡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NO和iNOS的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NO和iNOS分泌量升高,但统计差异不显著,脾淋巴细胞iNOS分泌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子孢子组免疫细胞上iNOS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IL-2分泌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IL-2mRNA表达下调;HD11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IFN-γ量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分泌量明显降低,IFN-γ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差异;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其表达MHC-Ⅱ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上表达KUL01表面分子阳性百分率显著降低,但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都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NO和iNOS的分泌量明显增加及iNOS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但IL-2分泌量下降其mRNA表达下调,免疫相关分子(MHC-II)表达量增加,结果表明鸡柔嫩艾美尔球虫能不同程度影响免疫细胞增殖及产生免疫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8.
氮肥对西双版纳地区稻田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单季稻田N2O排放及氮肥、水热因子等对N2O排放的影响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处理:NO(0 kgN·hm-2)、N150(150 kgN·hm-2)和N300(300 kgN·hm-2).结果表明,氮肥的施入显著促进了稻田N,2O的排放,其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74.63 μg·m-2·h-1(NO)、156.10 μg·m-1·h-1(N150)和131.79 μg·m-2·h-1(N300).N150和N300处理N2O排放损失的氮量分别占施入肥料N的1.28%和0.45%.N 300处理N2O排放通量同5 cm土壤温度和地表温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N2O排放通量与稻田水深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在长时间尺度内N2O的GWP将逐步超过CH4;而且随着施用氮肥量的提高,N,2O的GWP逐步增加;未来氮肥的施用量会逐步提高,N2O对环境的影响会加剧,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身状态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身状态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心身状态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根据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各项SCL-90统计指标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80例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者有67例(占83.8%),余13例好转,均痊愈出院。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指导,可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松花粉多糖硫酸酯化前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松花粉多糖及其硫酸酯体外清除O2-·和·OH的作用.结果:松花粉多糖硫酸酯化前后对活性氧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酯化后对O2-·的清除能力增强(P<0.01),对·OH的清除能力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1.
可食涂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成熟衰老和果肉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地球葡萄采后经过整理,再用可食性膜处理,研究不同可食性膜对红地球葡萄O2-.和酶活性与衰老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食涂膜处理可显著降低呼吸作用,抑制O2-.和MDA的生成速率,延缓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和SOD活性的降低,抑制PPO和POD活性的升高,从而延缓果实褐变和衰老进程,并且复合膜比单一膜有更好的效果。相关分析表明,MDA、O2-.生成速率和膜透性的变化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PPO和POD活性变化调控着酚类物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NT)及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NPY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者作对照,观察CCP患者常规治疗及在其基础上加用丹参静脉滴注后NT和NPY的水平变化。结果:CCP患者血浆NT和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及加用丹参治疗后NT、NPY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丹参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丹参可明显降低CCP患者血浆NT、NPY水平,对改善患者缺氧及心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血浆P-sel、LN和NO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层粘连蛋白(LN)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69例不同肿瘤患者血浆中P-sel和LN含量,比色法检测NO的含量。结果:除鼻咽癌组LN与正常人间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肿瘤组血浆P-sel、LN和NO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且P-sel和LN的升高与NO呈正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腹水 72例分为SBP组 (n =4 0例 )和漏出液组 (n =32例 ) ,采用Gress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腹水的NO的变化。结果 :SBP组血清和腹水的NO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组 (P <0 .0 1 ) ;SBP组腹水NO水平又明显高于血清中的NO水平 ,且随着感染的控制 ,腹水中NO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腹水NO的检测有助于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陈晓峰  谢君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0):1074-1077
目的 研究不同芍药甘草配伍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纳入90只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各30只。观察1组和观察2组采用乙酸法建立UC小鼠模型,分别以3:1和1:1比例配伍芍药甘草,以芍药甘草汤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饲养,未行其他干预。记录3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结肠组织核因子-kBp65(NF-kBp65),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小鼠结肠收缩频率、扭体次数、炎性细胞数、炎性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及平均黑度总和。结果 观察1组给药30 min和1 h后结肠收缩频率和扭体次数显著低于观察2组和给药前(P<0.05)。观察1组胸腺和脾脏指数均高于观察2组,结肠组织NF-kBp65低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炎性细胞数、炎性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及平均黑度总和均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5)。结论 3:1比例配伍芍药甘草较1:1比例配伍的芍药甘草汤用于治疗UC,其止痛止泻效果更佳,这可能与控制炎性浸润、刺激免疫器官分泌免疫细胞,抑制NF-kBp65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冬春干旱频发和氮的过度施用限制了西南丘陵旱地雨养农业区小麦的产量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秋闲期秸秆覆盖与氮肥减施对旱地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优化四川旱地小麦耕作制度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2018年在四川省仁寿县四川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采用裂区设计,在夏玉米收获后,以秋闲期秸秆粉碎覆盖(SM)和不覆盖(NM)为主区,以不施氮(N0:0)、减氮(RN:120 kg N·hm-2)和常规施氮(CN:180 kg N·hm-2)为裂区,研究分析土壤含水量、根长、根系分布、小麦产量、耗水量(ET)、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情况。【结果】与不覆盖相比,秋闲期秸秆覆盖显著提高播种至孕穗期0—10 cm和10—20 cm土层含水量及播种时与拔节期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秸秆覆盖的保墒效应可持续至孕穗开花阶段;覆盖显著促进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耕层根系生长,尤其是0—10 cm土层根系直径增加、根长密度显著提高;覆盖下小麦总耗水量、WUE、氮素吸收量、播种至拔节期氮素积累速率、拔节至开花期氮素积累速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氮肥农学效率(AEN)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两年均值较不覆盖分别提高11.4%、71.8%、73.1%、119.0%、100.0%、3.6%、264.7%和78.2%;覆盖下氮肥回收效率(REN)较不覆盖增加44.4个百分点。覆盖后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两年均值较不覆盖分别提高31.8%、44.4%和92.9%。秸秆覆盖效应大于施氮量效应。与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氮处理未显著降低0—10 cm土层根长密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籽粒产量;覆盖结合减氮显著提高群体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回收效率。【结论】秋闲期秸秆覆盖提高播种至拔节期土壤水分含量和储量,促进拔节期小麦根系在表层土壤中的生长,进而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提高冬小麦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秋闲期覆盖结合120 kg·hm-2施氮量是适宜四川旱地冬小麦的减氮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化肥以及化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土壤采自湖南省望城无机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田小区,各施肥处理为: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和稻草)和NPK+RS(施氮磷钾肥和稻草)。【结果】氮磷钾长期平衡施用和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2~5 mm和0.5~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与CK处理相比,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处理能提高2~5 mm和0.5~2 mm水稳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可矿化氮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二者在较大粒径(2~5 mm,0.5~2 mm)水稳性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和可矿化氮储量。与CK处理相比,NPK长期平衡施用的处理,也能提高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2~5 mm,0.5~2 mm)内的有机碳、全氮、可矿化氮的含量和储量,但提高的幅度小于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处理。【结论】水稳性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氮具有强富集和物理保护作用;化肥和稻草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大团聚体内有机碳、氮的含量和储量,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红壤水稻土肥力的有效措施。2~5 mm和0.5~2 mm粒径团聚体是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全氮和可矿化氮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原土土壤水分和油葵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地膜+秸秆覆盖(PSM)、地膜覆盖(PM)、秸秆覆盖(SM)和无覆盖常规种植(CK)4个处理,探讨不同覆盖条件下油葵种植地土壤水分时空特征及对其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PSM处理在苗期0~30 cm土壤水分显著低于PM、SM和CK处理(P0.05),而在现蕾期,PSM处理在该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PSM处理最大株高和叶片数为112.3 cm和27.0片,显著大于PM、CK和SM处理(P0.05),产量比其他3种处理分别提高了35.45%、120.15%、87.80%(P0.05),PS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SM和CK处理提高了10.80%、32.72%。[结论]在盐碱原土种植油葵采用地膜+秸秆覆盖能提高天然降水的生产潜力,促进节水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同步测定创伤性休克患者43例(创伤性休克组)及正常对照30例(对照组)外周血中NO及VEGF含量。结果:(1)创伤性休克组血清NO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2)NO及VEGF含量随休克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且因创伤性休克死亡者的NO及VEGF浓度明显高于存活者(P均<0.01);(3)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NO含量与VEG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结论:NO和VEGF均参与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并与休克程度相关。检测NO及VEGF对判断创伤性休克的严重程度与估计其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