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不同香型烤烟C3F烟叶为材科,采用GC/MS方法,分析比较了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烤烟的类胡萝卜素降解形成的各种香气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中同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但是金合欢基丙酮A、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β-紫罗兰酮等物质在三者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对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与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清香型烤烟中二氢猕猴桃内酯与香韵呈显著正相关,芳樟醇、金合欢基丙酮和类胡萝卜素总量与香气量呈显著正相关;中间型烤烟中,浓度与芳樟醇、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浓香型烤烟中,多数物质与各评吸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氯甲烷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结合毛细管GC及GC-MS技术,对许昌襄城烤烟不同叶位(8~12叶位)中性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适熟烟叶从第8到12叶位大部分香味物质,如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Ⅰ、金合欢基丙酮、苯甲醇、苯乙醇、2-乙酰基吡咯、糠醛、茄酮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到第10叶位达到最高;第10叶位各类香气物质总量最高,新植二烯、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2-乙酰基吡咯、茄酮等物质含量明显偏高;第12叶位中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Ⅲ、香叶基丙酮、3-氧化-α-紫罗兰醇、苯甲醛含量明显偏高;第11叶位中除美拉德反应产物类香气物质总量、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总量外,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的含量、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芳香族氨基酸类香气物质总量仅次于第10叶位;第8叶位中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Ⅱ含量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烤烟烟叶在复烤过程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GC-MS对烟叶中致香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初烤烟叶中3-羟基-2-丁酮、β-大马酮、沉香醇-1等7种物质部位间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青叶醛、芳樟醇、α-松油醇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复烤后,部位间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显著的有18种,其中含量显著增加的物质有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2-甲基四氢呋喃-3-酮、2-环戊烯-1,4-二酮等12种物质,显著降低的有金合欢基丙酮A、2,6-壬二烯醛、异戊醇3种物质。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了脱落酸、水杨酸、赤霉素、乙烯利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最优,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新植二烯含量,以及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均最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糠醛、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法尼基丙酮和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高浓度的脱落酸处理能提高上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泰宁、云南祥云、河南宜阳生态区烤烟K326主要质量特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为清香型,宜阳生态区烤烟为浓香型.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高大,而宜阳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较小.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藏花醛、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以及烤烟还原糖和总糖等指标含量高于宜阳生态区烤烟.宜阳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相关降解产物(茄酮、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等)、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苯甲醛、苯乙醛)及其总量,以及烤烟总碱和氯等指标含量高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可见,不同生态区烤烟K326外观形态、常规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香型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中部和上部茄衣为材料,研究了海南茄衣JH–1在成熟过程中叶片内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茄衣在成熟过程中,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下降31.8%,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8.5%;上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了31.6%和24%,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先升后降,中、上部烟叶分别在打顶后32 d和44 d采收最高;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含量较高的是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和法尼基丙酮,中部叶类胡萝卜素主要降解产物含量均以打顶后32 d最高,上部烟叶除β–大马酮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含量在打顶后50 d采收最高外,均在打顶后44 d采收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对烟叶香气特性的影响,以河南2011-2013年的165份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逐步回归、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与香气特性(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β-大马酮和巨豆三烯酮2与香气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正面影响较大,类胡萝卜素与香气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正面影响较大。2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香气特性指标与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利用回归方程来预测香气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江西不同土壤条件下烟叶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差异,在江西省抚州广昌烟区典型的旱地紫色土和水田砂壤土条件下,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c L cv.K326)叶片类胡萝卜素积累规律、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RT-PCR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PSY、PDS、LCYb、ZEP)及降解相关基因(CCD1)转录水平的表达在水田沙壤土烟叶中更为活跃;但LC/MS检测结果显示,旱地紫色土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积累水平较高,尤其是在烟叶成熟后期,β-胡萝卜素、叶黄素、新黄质等含量明显高于水田沙壤土烟叶。虽然烤后烟叶中,旱地紫色土和水田砂壤土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相近,但巨豆三烯酮、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等物质在旱地紫色土烟叶中含量较高,这可能是形成紫色土烟叶风格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肋烟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氯甲烷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结合毛细管GC及GC-MS技术,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湖北恩施白肋烟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16 667~25 000株/hm2时,中性香味物质总量较高;随着密度的增加,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有降低趋势,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量有增加趋势,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和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先增加后降低;6-甲基-5-庚烯-2-酮、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苯乙醛、六氢法尼基丙酮、茄酮和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等物质的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Ⅲ、4,8,13-西柏三烯-1-醇和4,8,13-西柏三烯-1,3-二醇的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外烤烟烟叶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河南、湖南、云南、贵州、吉林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为材料,采用美国HP5890Ⅱ-5972气质联用仪定性、内标定量法对国内不同香气风格烤烟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出的29种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中,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12种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其中11种明显高于国内烟叶,如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2-乙酰基吡咯、巨豆三烯酮(A、B、C、D)、2-壬烯醛、螺岩兰草酮等,其烤烟烟叶质量和风格表现出显著的焦甜香气息,香气浓郁。国内河南、湖南等浓香风格烤烟内茄酮、糠醛、糠醇、乙酰基呋喃、2-乙酰基吡咯等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高;云南等清香型烤烟中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等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不同生态区烤烟云烟85烟叶为材料,采用气质联用仪对烤烟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烤烟种植区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中仅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新植二烯含量不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挥发性香气成分均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滇东北地区烤烟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滇西南地区西柏烷类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研究有机酸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酸对烤后烟样的蛋白质、总氮、烟碱和钾氯比增加,还原糖、总糖和糖碱比均降低;6-甲基-5-庚烯-2-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Ⅰ、巨豆三烯酮Ⅱ、藏花醛5-甲基糠醛、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苯甲醛和苯乙醛等致香物质含量增加;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总量增加,新植二烯含量均降低。综合烟叶化学成分分析,喷施50 mg/L柠檬酸与100 mg/L苹果酸可促进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有利于中性致香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以平顶山6个产烟县(市)调制后烟叶为材料,研究其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6个产烟县(市)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值分别为23.45%和19.37%,还原糖、总糖、糖氮比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5.89%、24.18%、25.51%;烟碱、总氮、钾、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35%、2.59%、2.03%和0.65%;蛋白质含量为7.89%;淀粉含量偏高,平均值为6.60%。除氯和淀粉含量外,其余常规化学指标及比值处于适宜范围之内,各指标有一定差异,但差距不大。(2)中性致香成分总量以叶县烟区最高,达到1 102.8μg/g,舞钢最低,为905.27μg/g,且各产区烤烟中性致香成分总量间差异显著。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的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香叶基丙酮、法尼基丙酮、β-二氢大马酮,棕色化反应产物中的糠醛,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中的苯甲醇,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中的茄酮和叶绿素降解产物中的新植二烯的含量,较同类降解产物所占的比重较高,且各产区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给高香气雪茄烟叶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以主栽雪茄烟品种德雪1号为材料,以生产上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计6个不同中微量元素配施处理(CK+Mg、CK+S、CK+Mg+S+Zn、CK+Mg+S+Mn、CK+Mg+S+B和CK+Mg+S+Zn+Mn+B),研究其对发酵后雪茄烟叶中性致香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发酵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配施显著提高发酵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提高中性致香物质及非挥发有机酸总量。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2-乙酰基吡咯、新植二烯呈显著正相关,与β-大马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苯甲醇、苯乙醇、5-甲基糠醛和巨豆三烯酮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芳樟醇、2,6-壬二烯醛、芳香族氨基酸类代谢产物及其它类香气成分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处理间综合比较,T2处理(CK+S)发酵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螺岩兰草酮、藏花醛、愈创木酚含量最高,其它类香气成分及中性致香成分总量也最高,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适宜,2-乙酰基呋喃、新植二烯、β-大马酮和其它类香气等致香成分含量积累俱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烟叶成熟度对香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了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关系。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不同成熟度烟叶样品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烟叶中主要香味成分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中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醇类和酮类香味成分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2)糠醇、5-甲基糠醛、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醇、芳樟醇、β-苯乙醇、异佛尔酮、茄酮、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等香味成分等香气成分含量则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完熟阶段;(3)糠醛、苯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香味成分在烟叶成熟时含量最高,之后其含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6.
恩施与国外白肋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恩施白肋烟中性致香成分组分和含量及与国外白肋烟的异同,以恩施不同产区及美国、马拉维白肋烟样品为材料,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样品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恩施白肋烟中性致香成分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在产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香叶基丙酮、苯甲醛、糠醇等单一致香成分含量的变异较大。以巨豆三烯酮为代表的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以美国烟叶最高,恩施次之,马拉维最低;恩施白肋烟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均高于美国和马拉维,而西柏三烯的主要降解产物茄酮则低于国外烟叶。聚类分析将供试样品分为3类,80%的恩施样点与美国同属一类,表明恩施白肋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与美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恩施白肋烟中性致香成分组分和含量及与国外白肋烟的异同,以恩施不同产区及美国、马拉维白肋烟样品为材料,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样品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恩施白肋烟中性致香成分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在产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香叶基丙酮、苯甲醛、糠醇等单一致香成分含量的变异较大。以巨豆三烯酮为代表的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以美国烟叶最高,恩施次之,马拉维最低;恩施白肋烟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均高于美国和马拉维,而西柏三烯的主要降解产物茄酮则低于国外烟叶。聚类分析将供试样品分为3类,80%的恩施样点与美国同属一类,表明恩施白肋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与美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烤烟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对四川攀西地区烤烟下部和中部叶片发育过程中中性香气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新植二烯、大马酮、香叶基丙酮和芳樟醇的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二氢猕猴桃内酯、苯乙醇、苯乙醛、糠醇、糠醛在烤烟发育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部位烟叶中巨豆三烯酮和茄酮的变化规律不同.苯甲醇和甲苯含量变化呈现为双峰曲线.苯甲醛和5-甲基糠醛在幼叶中有较低的含量,但45 d叶龄以后即检测不到含量.调制过程会使烟叶中新植二烯、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糠醛、巨豆三烯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的含量上升,而苯乙醇、苯甲醛、茄酮、糠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芳樟醇、戊酸含量在烤后烟叶中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评吸结果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测验及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评吸结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香气量、香气质和评吸总分的3个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测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烟叶中的6类25种中性致香成分对香气量、香气质和评吸总分的直接影响各不相同。香气量受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6-甲基-5-庚烯-2-酮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苯丙氨酸代谢产物苯乙醇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香气质受棕化反应产物2-乙酰基呋喃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新植二烯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评吸总分受棕化反应产物2-乙酰基呋喃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6-甲基-5庚烯-2-酮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仅有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香叶基丙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对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均有直接正面影响,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2,4-庚二烯醛和6-甲基-2-庚酮对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均有直接负面影响。说明可以通过调节烟叶调制条件提高对评吸结果有益的香气成分,尽量降低对评吸结果不利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0.
以烤烟品种K326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组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施氮增加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施氮(3g/盆)提高新植二烯、糠醛、糠醇、茄酮、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和法尼基丙酮含量;施氮较多(6g/盆)明显降低新植二烯、茄酮和糠醇含量,同时会降低糠醛、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和法尼基丙酮含量。施氮(3g/盆)明显提高烟叶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含量,提高烟叶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含量、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施氮较多(6g/盆)则不同程度地降低这四大类致香物质含量。3g/盆的施氮量对提高烟草中性致香物质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