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他2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啶虫脒和噻虫胺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为 0.262、0.268 mg·L-1, 属剧毒级,而噻虫啉、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582、1.68、2.60、2.16 mg·L-1,均属高毒级。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马拉硫磷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009 09、0.785、1 072 mg·L-1,分别属于剧毒级、高毒级和低毒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除马拉硫磷对家蚕的风险可接受外,其余8种杀虫剂均为不可接受。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以避免对家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为14.2~14.5 ℃,pH 7.75,溶氧量为5.8~6.9 mg·L-1的条件下,设置了151.36、173.36、199.53、229.09、263.03、301.99、346.74 mg·L-17个等对数间距的氨氮浓度梯度组,采用96 h静水式毒性试验,对鲈鲤幼鱼进行氨氮的急性毒性研究。研究发现,24、48、72、96 h时氨氮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7.49、197.55、184.27、176.81 mg·L-1,安全浓度为17.68 mg·L-1;非离子氨的LC50分别为2.99、2.84、2.65、2.54 mg·L-1,安全浓度为0.25 mg·L-1。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评价纳米二氧化钛(nTiO2)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以及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nTiO2对斜生栅列藻、大型溞、斑马鱼和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毒性分别为0.140 mg·L-1(72 h-EC50)、1.26 mg·L-1(48 h-EC50)、22.0 mg·L-1(96 h-LC50)和5.02 mg·L-1(96 h-LC50),毒性级别分别为高毒、中毒、低毒和中毒。  相似文献   

4.
随着天敌产品的大量推广应用,农药对天敌昆虫的安全性备受关注。采用药膜法测定了7种农田常用杀菌剂对丽蚜小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杀菌剂的田间推荐剂量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期为田间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嘧菌酯对丽蚜小蜂成蜂的毒力最大,其LC50分别为0.07、7.82 mg·L-1;吗胍·辛菌胺、咪鲜胺和春雷霉素对丽蚜小蜂的毒力次之,其LC50分别为36.60、38.16、89.49 mg·L-1;乙蒜素和咪鲜胺锰盐对丽蚜小蜂的毒性较低,其LC50分别为362.93、1 006.76 mg·L-1。因此,在开展丽蚜小蜂对粉虱类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建议减少或停止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嘧菌酯,吗胍·辛菌胺、咪鲜胺、春雷霉素、乙蒜素等杀菌剂可在施药后间隔一定时间再释放丽蚜小蜂控害;咪鲜胺锰盐对丽蚜小蜂较为安全,可在施药当天放蜂控制虫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鱼藤酮、印栋素、苦参碱、苦皮藤素、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吡丙醚等8种常用杀虫剂对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和螨卵的室内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检测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印栋素、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藜芦碱对朱砂叶螨成螨毒杀活性较高,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13、0.659、1.621、13.014、16.548 mg·L-1;苦皮藤素、印栋素、藜芦碱、鱼藤酮和苦参碱对朱砂叶螨螨卵毒杀活性较高,LC50值分别为0.254、3.497、13.564、21.936、35.030 mg·L-1。3龄起蚕取食添加8种杀虫剂的桑叶48 h后,均出现吐液、拒食、体缩等中毒症状,除吡丙醚属于中等毒性外,其余杀虫剂对家蚕为高毒或剧毒。印栋素、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藜芦碱等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控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及螨卵,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其对家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毒死蜱和百菌清的单剂毒性和联合毒性,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毒死蜱和百菌清单剂,以及二元组合时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对斑马鱼幼鱼性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胚胎分别表现为中等和高等毒性,96 h-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39 mg·L-1和0.353 mg·L-1。毒死蜱和百菌清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联合暴露时,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50分别为0.38 mg·L-1和 0.063 mg·L-1。中浓度(26.7 μg·L-1)和高浓度(106.7 μg·L-1)的毒死蜱可以诱导斑马鱼幼鱼体内芳香化酶基因(CYP19α)、卵黄蛋白原基因(VTG1、VTG2)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ERβ1、ERβ2)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低浓度(1.1 μg·L-1)百菌清诱导斑马鱼体内VTG1、VTG2、ERβ1和ERβ2基因的上调表达;低浓度(6.7 μg·L-1毒死蜱+1.1 μg·L-1百菌清)二元组合会引起斑马鱼体内VTG1、ERβ1、ERβ2和ERα基因下调。说明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幼鱼具有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毒死蜱和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的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降低。在评估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时,应充分考虑复合污染时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红火箭、红火球和百日红3个紫薇栽培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A、IBA和GA3外源激素对紫薇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时间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均可正向调控红火箭的发芽率,红火球和百日红的发芽率主要受IBA正向调控,10 mg·L-1 IBA显著提高3个紫薇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20~100 mg·L-1 GA3均能显著提高3个紫薇品种种子发芽势;1 mg·L-1 NAA、10 mg·L-1 IBA、20~50 mg·L-1 GA3浸泡红火箭种子后,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10 mg·L-1 IBA浸泡红火球种子后,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及1、5、20 mg·L-1 IBA处理。5和10 mg·L-1 IBA浸泡百日红种子后,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其中,1 mg·L-1 NAA、10 mg·L-1 IBA、5 mg·L-1 IBA分别浸泡红火箭、红火球、百日红后,发芽率最高为88.0%、85.3%、87.3%;此外,各处理与对照组起始萌发时间相差不大,1 mg·L-1 NAA、10 mg·L-1 IBA、5~10 mg·L-1 IBA分别使红火箭、红火球、百日红的萌发时间缩短5、3、4 d。试验结果对紫薇栽培品种的苗木快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生产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吉塞拉6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体系优化。结果表明:以75%乙醇灭菌30 s,0.1% HgCl2灭菌10 min效果较优,MS+0.2 mg·L-1 IBA+0.5 mg·L-1 6-BA+30 g·L-1蔗糖为初代培养基,MS+0.1 mg·L-1 NAA+0.5 mg·L-1 6-BA+30 g·L-1蔗糖为最佳增殖培养基,1/2 MS+0.3 mg·L-1 IBA+0.3 mg·L-1 NAA+30 g·L-1蔗糖为最佳生根培养基。其中,活性炭含量是影响生根的关键因素。以椰糠和草炭为介质,能增强根系韧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用浓度激素配比对一叶萩组培快繁进行研究果表明,一叶萩最适外植体为茎段,接种成活率为96%,最佳初代培养基为6-BA 0.50 mg·L-1+IBA 0.20 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6-BA 0.50 mg·L-1+IAA 0.20 mg·L-1+GA30.10 mg·L-1,增殖系数达8.7;生根率最高的培养基为1/2MS+NAA 0.10 mg·L-1,培养30 d左右,生根率达88%,平均根长1.7 cm;最佳移栽基质是蛭石,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多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测定了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对6种非靶标生物(日本鹌鹑、意大利工蜂、家蚕、斑马鱼、大型溞、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对日本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为高毒,噻虫嗪为中毒,烯啶虫胺、呋虫胺为低毒;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均为高毒;吡虫啉、噻虫嗪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为剧毒,烯啶虫胺、呋虫胺为高毒;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毒性均为低毒;吡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为中毒,噻虫嗪为低毒。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河南省漯河市8个不同地点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8株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多菌灵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在0.412 8~0.745 9 mg·L-1,氰烯菌酯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78 8~0.260 0 mg·L-1,戊唑醇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81 4~1.242 4 mg·L-1,咪鲜胺对8株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在0.007 1~0.217 7 mg·L-1,不同禾谷镰刀菌菌株对同一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建议交替使用EC50低于均值的杀菌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延缓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了100、150、200 mg·L-1外源Se和50、100、150 mg·L-1外源VC对水稻200 mg·L-1锌锰复合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Se和VC均能对锌锰复合胁迫起到缓解作用,且在测试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缓解效应越好,其中以150 mg·L-1 VC的效果最佳。可能是Se和VC通过增强植株的抗氧化能力来减少锌锰复合胁迫带给植物的损伤,VC的效果强于Se。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柑橘中嘧菌酯、啶虫脒、吡虫啉、丙溴磷、多菌灵5种高风险农药的残留。结果显示,1)在UPLC-MS/MS下,嘧菌酯、吡虫啉、啶虫脒和丙溴磷的检出限均为0.000 5 mg·L-1,多菌灵为0.001 mg·L-1;多菌灵定量限为0.1 mg·kg-1,其余4种农药定量限均为0.01 mg·kg-1。在胶体金法下,嘧菌酯、啶虫脒、吡虫啉、丙溴磷、多菌灵的检出限分别为0.2、0.5、0.3、0.2、0.3 mg·L-1。2)UPLC-MS/MS回收率试验中,嘧菌酯、啶虫脒、吡虫啉、丙溴磷农药在柑橘中的添加水平均为0.010~1.0 mg·kg-1时,嘧菌酯平均回收率为78%~91%,相对标准差均小于7.0%;啶虫脒平均回收率为97%~103%,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2%;吡虫啉平均回收率为88%~95%,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3%;丙溴磷平均回收率为73%~78%,相对标准差小于3.1%;多菌灵在柑橘中的添加水平为0.10~1.0 mg·kg-1时,多菌灵平均回收率为87%~95%,相对标准差均小于5.0%。3)免疫层析法精密度良好;假阳性率均为0%,假阴性率为0~10%,与UPLC-MS/MS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余杭区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r14.6~39.5mg·kg-1,Ni8.9~30.4mg·kg-1,Pb18.9~29.5mg·kg-1,As5.38~9.67mg·kg-1,Hg0.060~0.330mg·kg-1,Cd0.12~0.52mg·kg-1。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i)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Ni>Hg>Cr>As>Pb。总体来看,余杭区蔬菜基地部分土壤污染程度尚好。  相似文献   

15.
以梵净山石斛成熟的蒴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处理对梵净山石斛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不定芽分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梵净山石斛无菌播种最佳的培养基为KN+6-BA 0.5 mg·L-1+NAA 0.5 mg·L-1+10%CM+AC 1.0 g·L-1,萌发率达到95.5%;原球茎增殖最优培养基为B5+6-BA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筛选出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1+NAA 0.2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1+NAA 0.2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小苗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类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和生根条件的探索,建立了浙江金线莲(ZJJ)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类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条件为TDZ 0.6 mg·L-1+NAA 0.4 mg·L-1,诱导率为62.5%;在固体培养基中,类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条件为TDZ 0.6 mg·L-1+NAA 0.2 mg·L-1+6-BA 2.0 mg·L-1,诱导率为59.3%;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条件为稀效唑1.5 mg·L-1+6-BA 2.0 mg·L-1+NAA 0.2 mg·L-1,增殖系数为8.4,其中稀效唑是类原球茎增殖的主要因子;类原球茎分化的最佳条件为6-BA 0.5 mg·L-1+NAA 0.1 mg·L-1,分化率为87.3%;植株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2 MS+NAA 1.0 mg·L-1+IBA 1.0 mg·L-1,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对稀有鮈鲫胚胎和仔鱼的毒性,利用静水暴露染毒法对稀有鮈鲫胚胎及仔鱼进行急性暴露。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BPA对稀有鮈鲫胚胎和仔鱼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胚胎暴露96 h后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0.096 mg·L-1;仔鱼暴露96 h后LC50为4.237 mg·L-1。BPA对稀有鮈鲫胚胎的毒性效应表现为孵化延迟、死亡率增加、心率下降,对仔鱼的毒性效应表现死亡率升高、心包囊水肿、心率下降、鱼鳔充气率下降。稀有鮈鲫胚胎和仔鱼对BPA毒性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仔鱼对BPA暴露更为敏感。本研究旨在为BPA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4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试验采用孔板法进行毒力试验,在使用药剂处理后24、48 h记录线虫死亡数,并计算LC50。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最高,24和48 h的毒力分别为0.327和0.282 mg·L-1,其次为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再次为75%噻唑膦乳油,200 g·L-1丁硫克百威乳油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明显低于上述药剂。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梨火疫病防治用药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生态风险,参照GB/T 31270.10—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0部分:蜜蜂急性毒性试验》在室内采用连续摄入法和接触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并引入危害熵值(HQ)就其生态风险作初步评价。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5%中生菌素原药、85%春雷霉素原药和4%春雷霉素水剂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致死中浓度(LC50,以有效成分计,下同)和半致死剂量(LD50,以单只蜜蜂、有效成分计,下同)分别为208、253、247 mg·L-1和412、2 434、223μg,毒性等级为低毒;0.3%四霉素水剂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 LC50和LD50分别为45 mg·L-1和2.86μg,毒性等级为中毒;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 LC50分别为110、65、107 mg·...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浓度6-BA和NAA对费菜嫩叶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费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2 mg·L-1,丛生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6 mg·L-1,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1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1,幼苗移栽到经灭菌处理的等体积混合的草炭土、蛭石、珍珠岩基质中,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