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部分新疆杏品种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是杏干制备的一项重要指标。以14个华北杏为对照,研究了33个新疆杏品种的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两大品种群的杏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总体上差异不明显,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在新疆杏中,赛来克佳娜丽、卡巴克胡安娜、托户地库都、卡巴克西米西的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是2.5%,是比较理想的制干品种。不同成熟期的杏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从中熟品种群中选择高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品种最为有效。另外,采摘期也明显影响水不溶性固形物含量,制备杏干宜在八成熟时采摘。  相似文献   

2.
新疆主栽油杏品种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DTOPSIS法,根据平均单果重、仁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水不溶性固形物、脂肪、蛋白质、可食率、出仁率、肉干鲜比、核重、总酸14个指标,从商品性的角度出发,对新疆主栽的10个油杏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赛买提杏值最高(0.69),综合评价最好,居第一位;莎车洪待克值最低(0.27),综合评价居最后一位.各品种综合评价排序为:赛买提杏>阿克达拉孜>佳娜丽>乔尔胖>库买提>皮乃孜>阿克牙格勒克>卡拉阿藏>索格佳娜丽>莎车洪待克.综合评价结果与生产实践中各品种实际表现相一致.用DTOPSIS法对杏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比用单一性状(如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方差分析更为合理,并就此法在杏品种综合评价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疆杏果品质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12个杏品种的品质进行调查,通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比较,筛选出含量较高的7个品种测定其维生素C、总酸、固酸比、果胶、还原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轮台小白杏固酸比、果胶含量较高。赛买提杏的可食率较大,为89.60%,贮藏期长,还原糖含量较低。巴仁杏的单果和杏仁重量也较大,分别为34.60 g和1.04 g。  相似文献   

4.
引种到河北地区的新疆杏果实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7个优良新疆杏品种引种到河北,以河北地方优良品种串枝红为对照,研究了新疆杏在河北地区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地区种植的新疆杏果实单果质量、可食率、色泽明显低于河北地方品种串枝红,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河北地方品种;新疆杏品种间的单核质量和风味差异较大,但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新疆杏最终聚为一类,河北地方品种串枝红为一类,说明不同品种群的品种即使在同一栽培水平条件下,仍保持了明显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南疆29个杏品种的种仁氨基酸组分与含量,筛选出品质好的仁用杏品种。结果显示:新疆南疆29个杏品种的种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150~13.276 g/100 g,总氨基酸量含量11.840~42.868 g/100 g,其比值系数分(SRC值)为23.168~67.013;主成分分析表明丝氨酸、半胱氨酸为南疆杏种仁的特征性氨基酸。苦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药用氨基酸含量,均以‘旦杏’含量最高,‘轮台甜仁杏’含量最低;而酸味氨基酸含量以‘胡安娜’最高;在29个杏品种中,‘旦杏’种仁氨基酸含量高,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新疆轮台县和乌什县不同杏品种果实性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掌握新疆不同地区杏品种果实性状的差异和特点.[方法]对新疆乌什县176个和轮台县104个杏品种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轮台县杏品种的单果重主要分布在20~30 g级次,乌什县主要分布在31~40 g级次;两地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均集中在16.0~18.9级次,但乌什县要高于轮台县;果实硬度轮台县主要集中在1.0~1.1 g/cm2,乌什县集中在<0.9 g/cm2.同一品种的单果重乌什县比轮台县大;可溶性固形物是乌什县高于轮台县;果实硬度是轮台县大于乌什县.[结论]轮台县和乌什县不同杏品种果实性状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番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配比的2种复合肥作基肥,测定5个番茄品种的产量和主要营养品质。结果表明:2种复合肥对番茄果实的总酸度、蛋白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小区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对番茄果实的VC含量影响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之间小区产量、总酸度、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差异显著;番茄品种小叮当的品质整体较好,其VC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货架期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成熟度杏果在货架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方法]以青熟期和转色期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于0 ℃条件下贮藏18 d后,取出放在室温(20±2)℃的条件下,模拟货架期,分别对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在整个货架期青熟期杏果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较转色期杏果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VC较转色期杏果低,货架前期青熟期杏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转色期杏果,后期青熟期杏果的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两者相互接近0.[结论]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品质变化不同,转色期杏果更适合食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快新疆杏资源的分类优选.[方法]对35份新疆杏的11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异情况、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对不同品质类型的杏资源进行聚类和类型评价.[结果]杏果实的11个品质性状除了可食率均存在15;以上的变异系数,其中糖酸比最大,总酸次之;单果质量与果实大小、杏核大小、核仁大小、果肉厚、核壳厚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将35个杏品种依据11个品质指标聚为五类.[结论]明确了35份新疆杏的品质类型和初步的加工用途,为新疆杏品种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加工品种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杏果实发育进程中乙烯合成规律,为乙烯调控杏果实成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台白杏、库车白杏和库买提3个品种杏果实为材料,检测分析杏果实发育期间的乙烯释放量、呼吸速率、乙烯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乙烯合成中相关酶活性、果实硬度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分析比较新疆杏果实乙烯合成的变化规律及对果实成熟指标的影响。【结果】3个品种杏果实在花后42~56 d乙烯代谢系统Ⅰ产生少量乙烯,花后63~77 d果实乙烯代谢系统Ⅱ在少量乙烯自我催化作用下产生大量乙烯;轮台白杏成熟期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且少量乙烯产生时间早于其他2个品种。杏果实发育期间的呼吸速率呈双峰曲线,果实硬度随着乙烯释放量的增加显著下降,其中轮台白杏硬度较其他2个品种下降更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3个品种杏果实乙烯合成前体物质整体呈增加趋势。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花后49 d后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酶活性和前体物质含量在不同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乙烯和酶活性及前体代谢物质含量间呈显著和及显著相关。【结论】新疆杏果实在整个生长发育期中乙烯合成规律和乙烯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均分为2个阶段。杏果实在发育中乙烯合成中相关酶活性的逐渐增大与乙烯释放量的不断增加相一致。乙烯的合成使硬度显著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并出现呼吸跃变以调控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主栽杏品种经济性状主成分分析及优良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简便、快捷的主成分指标对杏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新疆13个主栽杏品系的经济性状(单果重、纤维含量、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含酸量、VC含量、核鲜重、出仁率、水分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果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确定了反映杏主要经济性状的5个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方程.[结论]通过计算品质的主成分值,对供试的品系进行比较,进而选择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实际相接近,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杏品种的选择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为今后优良杏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16个地方杏品种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新疆的杏资源开发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鲜食兼加工优良品种轮台小白杏为对照,对15个新疆地方杏品种的物候期、单果重、出仁率、果实VC含量、总糖、糖酸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测定了轮台小白杏和15个新疆杏地方品种的物候期、单果重、果实营养品质等各项指标,发现新疆杏各地方品种花期较集中,但是果实成熟期、单果重以及营养品质相差较大,开发潜力大.[结论]毛拉肖和贾格达玛伊桑都是甜仁,出仁率高、核壳薄,适合加工;堪及玉吕克的极晚熟性可配合其他优良品种尝试培育一些中晚熟杏新品种;除堪及玉吕克、莎车黑叶杏、洛浦2号外,其余品种鲜食性都较好,其中贾格达玛伊桑鲜食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的杏制干品种并对其制干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对大胡安娜、佳娜丽、库买提、赛买提等46个杏品种的鲜杏自然晾晒制干,通过对46个品种的杏干果肉的总糖、总酸、制干比等指标测定及感官评价,筛选出适宜的杏制干品种.以库买提为原料,通过采用促干剂、蒸汽漂烫、NaHSO_3溶液浸泡、漂烫结合NaHSO_3溶液浸泡等处理方法,经过自然晾晒得到杏干,并对杏干的总糖、总酸、制干比、水分、残留SO_2量进行测定以确定最佳制干工艺.[结果]适宜的制干品种为大胡安娜、黑叶杏、库买提、佳娜丽等.最佳制干工艺条件为整果经90℃热水漂烫3 min,再浸泡于浓度为3.75 g/L的NaHSO_3溶液中1 h后晾晒.[结论]采用该工艺提高了制干速率,制干时间缩短2 d,且杏干感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及花粉微观特征差异,分析新疆杏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亲缘关系,为新疆杏资源的评价、鉴定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3个亚群(喀什亚群、和田亚群、库车亚群)中41个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用扫描电镜观测花粉微观形态特征.计算2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  相似文献   

15.
不同留果量对大丰杏果实裂果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丰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疏果处理对果实裂果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间距的增大,大丰杏果实的裂果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不疏果处理(对照)的裂果率最低。此外,疏果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钙含量。  相似文献   

16.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仅占总糖含量的4.6%—10.6%和6.5%—10.7%。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各种糖的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不断减少,果皮中葡萄糖占总糖比例从79.4%降至13.5%,果肉中从74.1%降至8.2%;而蔗糖的比例不断增加,果皮中从11.0%增加到79.1%,果肉中从11.0%增加到82.4%,成为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富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94.6%—98.3%。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草酸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奎宁酸和富马酸呈上升趋势,酒石酸无明显变化规律。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至膨大期),总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期至完熟期)迅速下降。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尽管苹果酸占主导地位,但各品种在有机酸的积累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依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2种模式:由苹果酸和奎宁酸或苹果酸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共积累。果实成熟时,3种共积累酸的比例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库尔勒托拥’(KE)、‘阿克牙勒克’(AK)和‘克孜佳娜丽’(KZ)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索格佳娜丽’(SG)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苏联2号’(SL)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的比例相当。果皮和果肉在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和积累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糖的积累模式由葡萄糖积累型向蔗糖积累型转变,有机酸由苹果酸和奎宁酸积累型或苹果酸积累型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酸共积累的模式转变,糖、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新疆杏果实甜度和酸度以及风味品质决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条件对杏花粉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新疆杏品种花粉离体培养条件,以新疆3个杏品种库买提、树上干和卡巴克胡安为试材,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pH值和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量随蔗糖和硼酸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蔗糖浓度为15%和硼酸浓度为0.01%时出现峰值;随培养温度和培养基pH值的增大也呈先升后降趋势,温度为25℃和pH值为6.0时出现峰值。3个杏品种花粉离体培养的最适培养条件均为:培养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25℃。但不同品种花粉生长的适宜培养基组分、pH值和培养温度范围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