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礼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正>【品种来源】大通牦牛的父本是野牦牛,母本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的体壮、口轻、毛色为黑色的母牦牛。大通种牛场牦牛按地域分类,属青海高原型牦牛。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共同开展利用野牦牛改良家牦牛的研究工作,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大通牦牛就是双方在此期间利用野牦牛资源,连续执  相似文献   

3.
2009年大通县引进纯种野牦牛冻精4 000支和1/2血型野牦牛种公牛2头与当地牦牛进行杂交,在同等饲养条件下1/2血型野牦牛和1/4血型野牦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均高于当地牦牛,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野牦牛(Bos Mutus)在分类学上属于偶蹄目、牛科、野牛属,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是家牦牛(Bos Grunions)的最近祖先,为濒危灭绝品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分布在世界上最高地带的有蹄类动物。野牦牛身躯高大硕壮、性情凶猛,全身呈黑色或乌褐色,鼻脸部及背线的毛色稍淡.似灰白色,全身被毛密长,对青藏高原恶劣环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野牦牛长年生活在海拔4500 ̄6000米的高寒地带,由于严酷的自然选择和特殊的闭锁繁育,野牦牛身高、体重、生长速度、抗逆性、生活力等性状的平均遗传水平远高于家牦牛,成年野牦牛体重800 ̄1200公斤,3月龄体重90公斤。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利用野牦牛作父本,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家牦牛作母本,经过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2005年3月8日国…  相似文献   

6.
黄河牦牛的血统来源于野牦牛,野牦牛是中国仅有的世界珍稀宝贵的优良野生绿色动物食品资源。野牦牛体形高大,身腰长,比世界上所有的牛属(Bos)都多二对肋骨。成年野公牛身高二米以上,体重一吨以上,牛角基部周径50—90公分,藏族同胞经常将捡到的牛角掏空当做挤奶桶。野牦牛终年生活在青藏高原3000—5000米以上的高寒野岭。特殊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人文生态背景,造就了牦牛和野牦牛特有的高原景观物种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牦牛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牦牛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现状,以"牦牛、基因组、转录组和高通量测序"为关键词,对2012—2018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检索。研究发现:在牦牛基因组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对牦牛基因组进行了首次测序和重测序分析,构建了基因组"草图"和变异图谱,比较了家、野牦牛及与其他物种间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异同,阐释了牦牛高原适应的遗传学机制,探究了牦牛的驯化和群体历史发展动态,初步揭示了牦牛与普通牛种间杂交渐渗状况,并对部分性状(如角、多肋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遗传机理揭示;在牦牛转录组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对牦牛睾丸、卵巢、心脏等多个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和胚胎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发掘出一批潜在的与牦牛经济性状及一些生物学变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推动牦牛分子育种进程,应进一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牦牛大数据,继续完善牦牛全基因组结构。  相似文献   

8.
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研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牦牛线粒体DNA(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基因序列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和特性,并根据基因序列和密码子的偏好性对牦牛与其他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偏爱使用碱基A以及以A结尾的密码子,UUC、UAC、CAC、CAA等28个密码子为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基因的偏好性密码子。家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依次与其他牛、山羊、绵羊等物种相聚。  相似文献   

9.
对复壮牦牛与家牦牛进行了生长发育和屠宰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野血牦牛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测定值均高于家牦牛,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在不改变现有牦牛饲养条件的情况下,以导入野血牦牛血液来更新复壮家牦牛群是提高其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半血野牦牛系含1/2野牦牛基因(纯野牦牛♂×家牦牛♀)的杂交牛。据报道曾有猎获和圈养等试验,但驯化调教、诱导人工采精,试制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尚属初次。 野牦牛代表着牛属(Bos)亚属(Poephagus)中一个独立的畜种,至今仍存在于青藏高原,沿唐古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海拔存5,000-6,000米以上的高峻山岳地区。它具有比家牦牛更强的耐寒、抗逆的生活习性,不受人为不利因素的影响,成年公牛体高可达2米,体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帕里牦牛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对帕里牦牛的体型外貌特征、保护现状、饲养管理、生产性能、日常防疫、草场资源、品种保护与推广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帕里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困难,提出了帕里牦牛种质资源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挖掘川西北优质牦牛遗传资源,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与甘孜州畜牧站等单位合作开展了昌台牦牛和亚丁牦牛的资源挖掘,并分别于2019、 2022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该文主要对亚丁牦牛、昌台牦牛遗传资源的群体结构、生产性能、产奶性能和遗传背景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川西北优质牦牛遗传资源的进一步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团队以金丝野牦牛故乡-仲巴县吉拉乡为主要调查对象,联合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文献资料统计,总结分析吉拉牦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吉拉牦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总体调研明确仲巴县应在充分发挥吉拉牦牛种质资源产业优势基础上,加大探索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道路,为仲巴县高原特色经济产业发展增添新经济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牦牛,藏语"雅克",是中国青藏高原高山高寒荒漠地区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特产牛种,属珍奇稀有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畜种资源,这种青藏高原独有的景观动物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西北部、云南、新疆南部等省(自治区)。牦牛起源于中国,主产于中国。在中国华北和内蒙古等地发现了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距今300万年)牦牛化石;在青海省柴达木地区诺洪木遗址发掘出了牦牛的毛和皮;在四川省康定地区挖掘出了古代牦牛化石,据考证是新石器时代的牦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7.
天祝白牦牛是我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牦牛品种,是经过长期自然选育和人工选育而成的特有畜种。它不仅是甘肃省宝贵的畜种资源,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珍稀的牦牛种质资源,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  相似文献   

18.
甘南牦牛是我国一种非常典型的自然品种,其形成过程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地区牧民的人工选育,是我国牦牛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品种。笔者结合甘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相关畜牧业知识,对甘南牦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进行详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鉴定吉拉牦牛血清学特征,及不同种群栖息地分布对该资源的血清学影响。研究选取来自吉拉牦牛主产区(隆格尔乡、吉拉乡)40头成年雌性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全部个体的39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隆格尔乡牦牛群体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Y)、肌酐(Cr)、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阴离子间隙(AG)等17项指标显著(P<0.05)高于吉拉乡牦牛;相反,隆格尔乡牦牛群体的总胆红素(TBIL)、尿素(BUN)和尿素氮/肌酐(BUN/Cr)显著低于(P<0.05)吉拉乡牦牛群体。另外,构建完成主产区吉拉牦牛所检血清学指标的95%置信区间。本研究通过明确吉拉牦牛血清学指标特征为该资源品种遗传特性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鉴定吉拉牦牛血清学特征,分析不同种群栖息地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39项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胆汁酸含量和尿素氮/肌酐2项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其余37项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有17项指标隆噶尔乡牦牛显著高于吉拉乡牦牛(P<0.05),有2项指标显著低于吉拉乡牦牛(P<0.05),表明不同栖息地的生境条件可能对牦牛的血清学指标造成影响。本研究可为该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