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半血野牦牛系含1/2野牦牛基因(纯野牦牛♂×家牦牛♀)的杂交牛。据报道曾有猎获和圈养等试验,但驯化调教、诱导人工采精,试制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尚属初次。 野牦牛代表着牛属(Bos)亚属(Poephagus)中一个独立的畜种,至今仍存在于青藏高原,沿唐古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海拔存5,000-6,000米以上的高峻山岳地区。它具有比家牦牛更强的耐寒、抗逆的生活习性,不受人为不利因素的影响,成年公牛体高可达2米,体重  相似文献   

2.
野牦牛长年生活在海拔4500 ̄6000米的高寒地带,由于严酷的自然选择和特殊的闭锁繁育,野牦牛身高、体重、生长速度、抗逆性、生活力等性状的平均遗传水平远高于家牦牛,成年野牦牛体重800 ̄1200公斤,3月龄体重90公斤。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利用野牦牛作父本,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家牦牛作母本,经过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2005年3月8日国…  相似文献   

3.
<正>【品种来源】大通牦牛的父本是野牦牛,母本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的体壮、口轻、毛色为黑色的母牦牛。大通种牛场牦牛按地域分类,属青海高原型牦牛。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共同开展利用野牦牛改良家牦牛的研究工作,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大通牦牛就是双方在此期间利用野牦牛资源,连续执  相似文献   

4.
对昆仑山野牦牛活动区域、生存状况以及野牦牛对家牦牛配种进行了调查,发现人类活动是野牦牛活动区域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而数量得到大量恢复是野牦牛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后代体格高大,体质健壮,抗逆性强,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并对野牦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和家牦牛改良提出保护资源、扩繁提高、发展产业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礼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2009年大通县引进纯种野牦牛冻精4 000支和1/2血型野牦牛种公牛2头与当地牦牛进行杂交,在同等饲养条件下1/2血型野牦牛和1/4血型野牦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均高于当地牦牛,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说起高原上的牦牛,你是不是会想起动物世界里,高大的牦牛用巨大的牛角互相冲撞顶角的场景?但今后,这种新品种牦牛可能会颠覆你的印象。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会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经过20年的艰辛努力,培育出了世界上首个无角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不长牛角,性格温顺。4月28日,"阿什旦"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动物育种领域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上一个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同样出自兰州牧药所和大通种牛场的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8.
青海德令哈市伊克拉地区气候寒冷.草场资源丰富.适宜规模化高原牦牛养殖.2004年以来,在州科技局引导下.德令哈市蓄集乡伊克拉村高原牦牛繁育养殖协会成立,该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0户。协会通过引进野牦牛种公牛改良当地牦牛种群.繁育出高原牦牛优良品种.逐步实现了对该地区牦牛的改良,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脑红蛋白(NGB)在西藏牦牛高原低氧适应机制中的作用,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西藏牦牛NGB基因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疏水性、二级结构等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发现,NGB基因全长为2 993 bp,编码12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西藏牦牛NGB与野牦牛、牛、绵羊等物种的遗传距离较近,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工布江达牦牛POMC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工布江达牦牛POMC基因全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工布江达牦牛POMC基因包含1个79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以POMC基因构建的邻接系统发育树表明,工布江达牦牛POMC与野牦牛、普通黄牛、水牛和羊等品种的POMC遗传距离较近,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对复壮牦牛与家牦牛进行了生长发育和屠宰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野血牦牛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测定值均高于家牦牛,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在不改变现有牦牛饲养条件的情况下,以导入野血牦牛血液来更新复壮家牦牛群是提高其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牦牛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牦牛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现状,以"牦牛、基因组、转录组和高通量测序"为关键词,对2012—2018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检索。研究发现:在牦牛基因组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对牦牛基因组进行了首次测序和重测序分析,构建了基因组"草图"和变异图谱,比较了家、野牦牛及与其他物种间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异同,阐释了牦牛高原适应的遗传学机制,探究了牦牛的驯化和群体历史发展动态,初步揭示了牦牛与普通牛种间杂交渐渗状况,并对部分性状(如角、多肋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遗传机理揭示;在牦牛转录组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对牦牛睾丸、卵巢、心脏等多个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和胚胎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发掘出一批潜在的与牦牛经济性状及一些生物学变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推动牦牛分子育种进程,应进一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牦牛大数据,继续完善牦牛全基因组结构。  相似文献   

15.
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研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牦牛线粒体DNA(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基因序列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和特性,并根据基因序列和密码子的偏好性对牦牛与其他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偏爱使用碱基A以及以A结尾的密码子,UUC、UAC、CAC、CAA等28个密码子为牦牛mtDNA编码蛋白质基因的偏好性密码子。家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依次与其他牛、山羊、绵羊等物种相聚。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团队以金丝野牦牛故乡-仲巴县吉拉乡为主要调查对象,联合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文献资料统计,总结分析吉拉牦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吉拉牦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总体调研明确仲巴县应在充分发挥吉拉牦牛种质资源产业优势基础上,加大探索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道路,为仲巴县高原特色经济产业发展增添新经济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7.
牦牛是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草原上的特产家畜。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青海省牦牛数量较大,约有四百余万头。牦牛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良特性,它在其他牛种难以适应的高海拔,气候寒冷和枯草期长的高山草原上,不仅能很好地生长、繁殖,而且生产肉、乳、皮等畜产品。解放以来,青海省牦牛数量有很大的增长,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牦牛成熟晚、生产性能低,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商品肉类的需要。为了提高牦牛的产肉性能,大通牛场从1975年开始,用肉用牛品种海福特(属普通牛种)与牦牛(包括犏牛)进行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18.
西藏牦牛由野生牦牛驯养而成,据出土的卡诺遗址的动物骨骸来判断,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它世世代代繁衍和栖息在这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上,是适应高原生态条件的特有家畜。有关西藏牦牛的科学考察,最早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73—1976年进行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详尽地记录在《西藏家畜》一书中。之后,西藏家畜品种资源调查工作开始,由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的调查工作于1982—1983年进行,完成了《西藏牦牛》调查报告,这是最为详尽而系统的一份科技文献。此外,有关报  相似文献   

19.
<正>牦牛(Bos gruniens)是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的高山、亚高山地区为栖息地的牛属(Bos)动物,属于独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的珍稀畜种资源。全世界现有牦牛1470多万头,其中我国就有1400多万头,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牦牛总数占到了世界牦牛总数的95%以上。但目前牦牛生产中,较低的繁殖力一直严重影响着牦牛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初,祁丰乡黄草坝村后山地区牧户包xx,放牧的成年母牦牛发生以咀嚼吞咽及运动中枢神经麻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牧户位于祁丰乡后山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连日来气候寒冷、骤变、营养缺乏,致使牦牛抗病能力下降。12月3日,放牧员发现自己的3头成年母牦牛死亡在草场上,还有几头成年母牦牛出现异常情况。至12月20日,该牧户饲养牦牛110头,其中成年母牦牛58头,相继发病9头,发病率8.18%,陆续死亡9头,致死率100%,症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