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格尔木地区规模养鸡场疫病发生情况的调查,进行环境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疫病防治方案,设计免疫程序。结果成活率92%,出栏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2.
牲畜口蹄疫是一类动物疫病,因其高传染性、高发病率、高危害性而被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以预防控制,严格执行综合性防治措施。免疫抗体水平测定及是否发病是评价防治效果的最主要的方法。2006年、2007年格尔木市用O、Asia-1灭活苗免疫存栏牛,虽然春秋两季免疫后在冬季再次进行强化免疫,但是免疫效果不佳,抗体检测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海西自治州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以西。海拔在2600~4600m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mm,年平均蒸发量1353.9~3526.1mm。海西州总面积32.58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5.17%。土地面积51160.3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1万亩,有宜农荒地455.3万亩。现有德令哈、希里沟、察汗乌苏、香日德、格尔木等10多个绿洲农业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引进高寒地区仔猪疫苗注射,强化饲养管理,采取了高锰酸钾饮水,健胃散、健脾散拌料饲喂,维持体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对环境、饲料、饮水的适应性,使仔猪发病率降到5%以下,成活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草原养鸡试验,将原生态与现代养鸡理论相结合,在草原牧场自由放养,发现草原养鸡节约饲料、发病率低,且肉质鲜美,与内地山地养鸡有着同样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仔猪引进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筛选出适应高寒干燥气候特点的技术措施,达到了死亡率低、适应过程快、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要求,对解决地区生猪市场缺口、帮助农民增收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一个分子质量为54 kb的糖蛋白,其活性受营养因素、激素水平等调节,因牦牛生存环境的特殊性,试验拟从分子水平研究天峻县牦牛脂蛋白脂酶外显子7(LPL-Exon7)基因的多态性,并与生长发育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为牦牛营养调控、品种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试验采集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牦牛抗凝血106份,提取血样DNA,并利用PCR技术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对候选基因LPL-Exon7进行多态性分析,并于采血的同时对牦牛体重、体斜长、体高、胸围和管围等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牦牛LPL-Exon7基因在高原牦牛和野血牦牛中都表现为多态,存在3种基因型,即AA、AB和BB,由1对等位基因A和B控制,A等位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经χ2检验,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处于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在高原牦牛和野血牦牛群体中公、母牦牛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3588和0.2103、0.3219和0.3343,高原牦牛母牛的多态信息含量PIC<0.25,处于低度多态,高原牦牛公牛和野血牦牛公、母牛的多态信息含量均在0.250.05)。因此,初步推断牦牛LPL-Exon7可以作为牦牛标记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保护和利用青海省唐古拉藏羊品种资源,在此介绍了唐古拉藏羊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生长繁育、肉质品质等生物学特征,从自然生态环境、地理气候、特定饲养管理及生产方式等方面就其生物学特征相对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古拉藏羊保持生物学特征取决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气候、独特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对昆仑山野牦牛活动区域、生存状况以及野牦牛对家牦牛配种进行了调查,发现人类活动是野牦牛活动区域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而数量得到大量恢复是野牦牛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后代体格高大,体质健壮,抗逆性强,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并对野牦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和家牦牛改良提出保护资源、扩繁提高、发展产业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羊黑疫与肝片吸虫病的混合感染是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羊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导致羊群损亡的最主要因素。在多年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改进和完善了防治措施,此后羊发病率降至5.72%,致死率降至7.90%,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