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结合近20亩玉米空白试验,通过不同抽样方法,进行了玉米大面积田间测产的研究与探讨。本文引述了已故谭启栋教授提出的典型众数抽样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步骤。这一方法不仅在林业上适用,而且在农业方面起到同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典型众数抽样较同时同地进行的随机抽样平均亩产量更接近空白试验所测得的每亩平均产量。从亩产总体平均值95%的置信范围看,典型众数抽样亦较之随机抽样为精确。即使两种抽样方法结果相近似,但典型众数抽样在布点、经费、人力及时间等方面比随机抽样为少,仅及随机抽样的3/5与3/20。本文通过统计估计与分析阐述了典型抽样的误差小于同大小的随机抽样,且是最能代表总体的抽样。最后论述了典型抽样的必要性,并且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改进这一方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一、测土 1.田间采样①采样时间。一般在作物收获后至播种前进行。②采样方法。根据田块形状及面积大小,选择棋盘法、蛇形法、梅花法等方法于田间采样,每个采样单元采集10~15个小样点,然后混合均匀,采取四分法将多余土除去,最后保留1千克左右作为待测样品。③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④采样原则。随机、均匀、典型、有代表性。⑤注意事项。田间采样时应尽量避开地头、田埂、肥堆等地方,为求样品的客观真实性,同时还应剔除样品内的根茬、茎秆、碎石、玻璃等杂物。化验微量元素的样品采样时应避免使用金属材质类器具,宜用竹木类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当前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调查在空间自相关研究方面存在不足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方法】文章简要概括了空间自相关的科学内涵与研究方法,并根据其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应用对空间自相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进展的评述,指出目前考虑空间自相关的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方法仅从抽样精度、抽样费用、抽样单元设计和分层效率方面对空间抽样效率进行评价,并未考虑农作物面积单元间空间自相关性的存在会对其空间抽样造成影响的发展现状。【结果 /结论】国内外学者在抽样单元间空间自相关性的理论研究与综合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涉及空间自相关性对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效率影响方面的研究则鲜有报道,缺乏空间自相关性对农业资源空间抽样效率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和指标,影响了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案的优化与实施。可进一步开展关于抽样单元空间自相关性对农作物抽样效率影响的定量研究,为进一步改善农作物空间抽样调查方法在不同地区应用适宜性评价和抽样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树尺蠖类(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害虫是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大。该文结合历史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了众数法在茶树尺蠖类害虫预测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众数法对茶树尺蠖类害虫中期预测运用简单,预测准确,能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杨树细菌溃疡病严重发生的吉林省抚余市,分别不同林龄和立地条件,选设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对高度感病的树种美×青,采用野外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得20块样地60株解析木的调查数据,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率的相关效率。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发展类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观光农业园的类型划分,通过对以往观光农业园分类方式的归纳、比较、总结,结合北京市观光农业园的全面调查和详细分析,对其发展类型进行了探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获得的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基础数据,提出了观光农业园"二六五"类型划分方法——以形成原因及存在状态为基础的2种分类模式,综合发展阶段、占地规模、经营主体、地域模式、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6种分类方法,将都市农业园区分为5种典型类型,并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特点。结果表明:在观光农业园的形成原因和存在状态2种分类模式基础下,其形成原因可以分析园区的经营主体、地域模式和功能定位,其存在状态可以分析发展阶段、占地规模和产业结构,综合这6种分类方法对观光农业园进行类型划分,将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划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市民农园、综合性休闲观光农园和农业公园5种典型类型。该研究可为观光农业园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为农业部门对不同类型园区进行分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次试验选取了豆瓣绿、文竹、海棠三种典型的室内观叶植物作为水培研究对象,在同一种栽培方式中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营养液:日本园试配方(1/1)、日本园试配方(1/2)、观叶植物配方(1/1)。目的是获取最佳的栽培方式和最经济的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8.
单元内相关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估计遗传参数过程中,将不同畜群、不同年度的资料合并使用,扩大了样本含量,但增加了资料处理的复杂性.为解决扩大样本含量带来系统误差增加的矛盾,同时又不使资料处理过于复杂,盛志廉(1980)提出了单元内同胞相关法.该法的单元间通常为同一形式资料.或者半同胞资料。或者全同胞资料.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用不同来源且形式不同资料合并估计遗传参数的方法.将单元内同胞相关法拓广为单元相关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为对寄生于云南油杉上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s kikuchii Mats)幼虫的平均每株虫数作出准确估计,同时又能降低抽样调查的难度和节省人力和时间,本文采用云南油杉最下一个主枝的幼虫数作为辅助因子x,用回归方法求算出云南油杉的整株幼虫数,得最下一个主枝的平均虫数x^-与整株平均虫数y^-之间的回归方程:y^-=1.94 10.51x^-.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并经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证明上述回归关系极显著,可用于指导实践。文中还给出了最适抽样单元数。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迪  陈仲新  周清波  刘佳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545-3556
【目的】样本布局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优化设计样本布局对于提高抽样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降低抽样调查成本、改善抽样外推总体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技术体系中存在样本布局设计合理性不足的问题(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样本布局设计时,无法保证各样本单元间相互独立、彼此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而以往系统等距布样方式又存在样本间隔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现行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方法】选取安徽省蒙城县和冬小麦种植面积2009年和2010年的冬小麦空间分布数据(分别源自ALOS AVNIR-2 和Landsat5 TM影像提取结果),通过地统计学理论与“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及传统抽样方法相结合,首先,设计8种抽样单元尺寸水平,利用不同种尺寸水平的抽样单元离散抽样区、构建抽样框;其次,选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初选样本单元,利用初选样本构建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抽样单元间空间关联性和异质性,定量确定抽样单元空间关联阈值;然后,遵循传统抽样理论要求样本间相互独立原则,以抽样单元空间关联阈值为抽样间隔,采用空间系统等距的布局方式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为对照,选取抽样外推总体相对误差、总体总值估计量的变异系数(CV)及样本容量为评价指标,对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精度、稳定性(通过变异系数反映)及抽样成本(通过样本容量反映)进行定量评价试验研究。【结果】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性随单元尺度的增大而增大,8种单元尺度下的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2.75%—43.46%,属中等变异;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该空间相关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决定。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空间关联阈值随抽样单元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当抽样单元尺寸较小时(500 m×500 m—2 000 m×2 000 m),在样本容量相同条件下,经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明显低于简单随机抽样;当抽样单元尺寸较大时(2 500 m×2 500 m—4 000 m×4 000 m),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虽未明显降低,但样本容量却显著减小。【结论】该文可为改善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提供试验依据。为研究区和研究对象,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基础单元,基于蒙城县  相似文献   

11.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损失估测及防治指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东北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重发区和发生区,分别不同树种,林龄和立地条件,选设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野外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得120块样地,270株解析木的调查数据,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率相关数律,建立了东北地区杨树冰核菌溃疡病材积损失估测的模型,并以此推算出了东北地区相应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模型和防治指标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2.
全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年度出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国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1.5万个地面样地数据和全国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的"一张图"成果数据,采用全国20×20 km2抽样框架设计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探讨全国森林资源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年度出数的基本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采用系统抽样计算得到全国森林面积抽样精度为97.5%,在精度要求之内,但对于各省来说,森林面积的抽样精度较差;(2)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式结果,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全国森林蓄积量出数的抽样精度均在95%以上,与第8次清查实际数相差低于3%以下,森林资源分布稀少或行政面积小的省精度相对较差。(3)满足国家出数并兼顾省级总体要求,在全国统一框架基础上,优化设计各省地面样地体系,全国共布设24 760个地面样地,约为现行体系样地数量的1/17,每省约为800个样地,大大减少现行体系的地面调查样地,能实现由5年出数向每年出数的转变。(4)全国森林蓄积分层抽样方法,与基于高分辨遥感影像的样地判读方式获取森林面积方法结合,可以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年度出数,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年度出数,能有效解决全国森林资源数据的时效性问题,是目前值得推荐使用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种群水平分析2种生境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构件的生产力特征,为牧草的管理和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典型生境样地,采用单位面积法进行取样。[结果]无芒雀麦种群在2个生境均为营养分蘖株生物量>生殖分蘖株生物量。分蘖株总生物量和营养分蘖株生物量为生境1>生境2,而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为生境1<生境2。各龄营养分蘖株和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为1龄>2龄>3龄,以1龄分蘖株占绝对优势。2种生境无芒雀麦种群根茎总生物量大体相等,各龄根茎生物量也为1龄>2龄>3龄。[结论]2种生境无芒雀麦种群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东枣庄地区蔬菜种植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及植物杀菌剂代森锌的残留情况。[方法]选取山东枣庄地区3个较为典型的蔬菜种植区为调查对象,采用土壤系统布点法,对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氯丹、七氯及代森锌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六六六、DDT、氯丹、七氯全部被检出,残留量为低浓度水平,代森锌未检出。DDT、六六六、七氯、氯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值分别为0.648 0、0.269 0、0.044 0、0.000 4,属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Ⅰ级,为无污染级别。采样区1、2、3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14 7、0.191 8、0.122 7,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结论]3个典型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特征。以广西都安澄江小流域为例,选取4个植物演替阶段,即乔木、灌丛、灌草丛、草丛的典型样地,对该地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植被演替对土壤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生长情况、土壤养分积累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典型林区主要植物点格局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小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2,(9):194-196,198
以大兴安岭山区一块典型林样地内的几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分别在不同生境条件下设立研究样方,并测量相关数据,运用Ripley函数进行点格局分析,研究几种主要植物种的种群结构、空间关联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等,以期为对寒温带森林植物进行保护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样地内中龄树个体数最多,占绝对优势,小树和老树在样地内各有分布且二者在量上的区别不明显;几个主要植物种在样地内均呈聚集分布,其中白桦和赤杨在样地内的聚集分布较为明显;样地内植物的分布与空间尺度的相关性较明显,部分植物种在小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状态,但是随着尺度的增大植物种趋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7.
确定监测区域建立森林郁闭度估测方程最优样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监测区域样地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需抽取一定数量能代表监测区域森林资源分布状况的最优样地,根据所抽样地对应影响郁闭度估测的主要遥感和GIS因子,可建立以样地为单位的郁闭度估测方程. 最优样地是指能代表监测区域森林种类及分布状况的样地,它包含样地的数量及样地的代表性两个方面的含义. 如何抽取最优样地属多目标优化问题. 该文在理论描述特定监测区域最优样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有效解决了最优样地的抽样问题,所得结果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田间取土的代表性、均匀性非常关键。将地块按地力分为几个单元,每单元多点取样、混匀,按对角线法取其部分,土样每袋0.5~1.0kg,写好标签,放入室内风干。风干后研细过筛,直至化验阶段。  相似文献   

19.
高山草原不同生境蝗虫生态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天祝高山草原采用综合顺序分类法进行分类,选择了5亚类、10种不同型的草地作为样地;采用无底样框法,对各样地的蝗虫进行无放回取样。通过聚类分析、存在度分析等方法对取样结果进行处理,从蝗虫种类、数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之间蝗虫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蝗虫种类相似性的大小,是由蝗虫对栖境的选择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植被类型决定的;(2)蝗虫在各生境中种群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各生境对蝗虫适宜度的大小,而适宜度是通过物种存在度来衡量的;(3)蝗虫种群数量随着牧草生育期的变化而消长,其阶地上的动态由小翅雏蝗种群数量变化决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典型抽样建立了甘肃省小陇山党川林场的40块典型样地,利用GPS测量、后差分平差处理获取了每块样地的坐标,调查了每块样地的树种.对这一区域的TM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读取了每块样地对应的影像灰度值并计算了其派生数据.该研究通过实验区13个树种的TM影像灰度值及其派生数据分析,发现油松、华山松、落叶松、云冷杉、栎类、桦类、杂木的波段灰度及植被指数的差异;探讨了遥感影像基于光谱分类对树种的可分性、树种分类应选择的波段和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