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裂果是影响枣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明确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特性,为筛选抗裂种质及生产提供依据。通过连续多年观察发现,安徽地方枣品种存在3种裂果方式(纵裂、纵裂+横裂、不规则裂)和4个裂果等级(极抗裂、抗裂、中等和易裂)。在极抗裂和抗裂类型中,加工及制干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中等及易裂类型中鲜食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且多为优良鲜食品种。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皮结构差异明显,加工类品种的蜡质层厚,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多(6~7层)、细胞厚度均匀,多表现为抗裂性强;鲜食类品种的蜡质层薄,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少(3~4层),表现为抗裂性弱。蜡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作为评价枣果抗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裂果性不同的中阳木枣、稷山板枣、赞皇大枣、冬枣、梨枣、壶瓶枣等枣品种,进行了成熟期果实果皮及果肉解剖结构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枣外果皮由外向内由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组成,但表皮和亚表皮细胞不易区分,共有细胞3 ̄6层。角质层厚度及其是否发生龟裂与裂果性没有密切的相关性,而表皮的厚度与裂果密切相关,表现为“耐裂品种”比“较耐裂品种”和“不耐裂品种的表皮”要厚。此外,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果肉细胞排列较紧密且果肉细胞间空腔较少的枣品种果实较耐裂果。  相似文献   

3.
枣抗裂果种质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赞  卢艳清  赵锦  刘孟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68-4976
【目的】筛选评价出抗裂果种质,直接为枣的栽培生产与育种应用提供品种材料。【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169个枣品种的果实裂果方式、裂果率、裂果程度比较,进行抗裂果评价;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不同抗裂程度品种果皮及果肉内部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综合裂口数量、裂口长度及裂口面积等因素,建立了枣裂果病情分级体系;通过4种裂果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枣的裂果方式以纵裂为主;筛选出一批抗裂品种,如葫芦长红、官滩枣、河北龙须枣、茶壶枣、雪枣、尖枣、串铃枣、成武冬枣、中阳团枣、洪赵脆枣、棉絮枣、冷枣、晒枣、皖牛奶枣、南京大木枣和磨盘枣等;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实结构差异明显,抗裂品种果皮的表皮层厚度均匀、细胞排列整齐紧密;随着抗裂果能力的下降,果实表皮层不均一程度加重,且细胞排列趋向散乱无序。【结论】筛选出一批抗裂果的枣品种,明确了抗裂果能力与枣果表皮细胞均一性和紧密程度正相关,而与果肉细胞致密程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北京鲜食品种枣果开裂的原因,本文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北京地区4个鲜食枣品种(‘京枣31’、‘马牙枣’、‘京枣39’、‘京枣60’)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并结合枣果的开裂性状,探索枣果开裂与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不同鲜食品种枣果的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果实开裂性与果皮、果肉的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枣果角质层厚度和表皮细胞大小与裂果率正相关,表皮厚度、亚表皮细胞大小、中果皮细胞大小和果肉细胞空腔大小等与裂果率负相关。‘马牙枣’角质层薄、表皮细胞小,裂果率低,其抗裂能力强,属不易裂果型;‘京枣39’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大,裂果率高,抗裂能力差,属易裂果型。  相似文献   

5.
枣主栽品种的抗裂性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室内果实浸泡法,对枣主栽品种进行抗裂性测定。根据枣果的抗裂程度可把枣品种分为极抗裂、抗裂、较抗裂、易裂和极易裂5个类型;根据抗裂性与果实着色程度的关系,可分为花红果程度大于全红果的品种,花红果裂果程度小于全红果,花红果与全红果裂程度无差异3个类型。枣果抗裂性还与果实用途有关,制干品种抗裂性强,鲜食品种抗裂性差,鲜干兼用品种抗裂性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诱裂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95个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裂果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裂果指数大小把95个枣品种分为抗裂、较抗裂和易裂三个类型,其中抗裂品种47个,较抗裂品种7个,易裂品种41个;自然条件下,45个品种出现裂果,占供试品种的47.4%,其中裂果率小于10%品种34个,占供试品种35.8%,金丝1号裂果率最大64%。对影响裂果的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室内诱裂试验裂果率和自然裂果率与裂果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自然裂果率与室内诱裂试验裂果率呈显著正相关;枣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含量、总糖、维生素C、果实密度与自然裂果率、室内诱裂试验裂果率、室内诱裂试验裂果指数不相关。抗裂品种相枣在浸水过程中吸水率低,变化趋势平缓;极易裂品种京39浸水24小时后吸水率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枣品种果实性状与裂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裂果性不同的9个枣品种为研究材料,测定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单果质量、果实形状及果形指数相关指标,分析了枣品种果实性状与裂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极易裂品种及易裂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抗裂品种;抗裂品种的果实硬度比易裂品种高;不同枣果的果实形状、果形指数、果实的单果质量与裂果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寻求枣裂果防控、裂果机理和抗裂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从花后15d开始采样,每10 d采样1次,调查易裂品种‘京枣39’(Ziziphus jujube Mill.‘Jing39’)和抗裂品种‘郎家园枣’(Ziziphus jujube Mill.‘Langjiayuanzao’)生长发育规律与裂果的关系,在果园中和室内统计裂果率,制作石蜡切片,观测正常果和裂果的果皮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以及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京枣39’生长比较迅速,细胞膨大期长,单果重在每个时期均大于‘郎家园枣’.‘郎家园枣’的横纵经均小于‘京枣39’.(2)‘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均显著大于裂果,同时显著大于‘郎家园枣’正常果和裂果,‘京枣39’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裂果/正常果的比值均分别小于‘郎家园枣’,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比裂果的排列紧密,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大多呈方形、长方形或长柱形,裂果的大多呈长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3)花后40~70 d‘京枣39’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变化较大,细胞体积增长比较迅速,花后40 d之后,‘京枣39’果肉细胞中空腔大小和数量多于‘郎家园枣’.[结论]‘京枣39’比‘郎家园枣’膨大期长、细胞体积增长迅速,同一品种,表皮厚度是主要导致裂果的因素,与角质层无显著规律,‘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和角质层比裂果的厚,当降到一定值时将变为裂果,裂果表皮厚度/正常果表皮厚度和裂果角质层厚度/正常果角质层厚度的比值可以作为衡量枣果裂果的重要依据,其比值小将易裂果,果实发育后期果肉空腔数量越多、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裂果.  相似文献   

9.
以裂果性不同的20个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成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果皮硬度、果皮切裂长度、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缘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形指数等相关数据,分析成熟期果实性状与裂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瓜果皮切裂长度与裂果性存在明显相关性,易裂品种的果皮切裂长度均大于抗裂品种。单果质量、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缘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与裂果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果皮硬度与果皮切裂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474,表明果皮硬度与裂果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果皮硬度越大,抗裂果性越强。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枣树生产上裂果发生严重的问题,以抗裂品种99-1及易裂品种婆枣、赞皇大枣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对叶片及果实内的矿质元素及裂果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树体矿质营养含量对枣裂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三个品种9月9日达到裂果高峰,婆枣、赞皇大枣、抗裂品种99-1裂果率分别为64.6%,52.3%,5.1%。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叶片中Ca元素含量抗裂品种99-1均高于其它两个易裂品种;叶片和果实中K元素含量抗裂品种99-1均低于其它两个易裂品种。在花后30~90天果实P元素含量抗裂品种99-1高于其它两个易裂品种,在花后70天叶片内P元素含量和果实中的N元素含量抗裂品种99-1高于其它两个易裂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蜀脆枣为材料,德阳市罗江区当地主栽品种罗江调元枣为对照品种,对枣果实的发育动态、外观品质(单果质量、纵横径、着色指数等)和营养品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蜀脆枣的单果质量和可食率均优于罗江调元枣,且适宜的糖酸比形成了酸甜的口感;通过对蜀脆枣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发现大棚栽培蜀脆枣成熟期的单果质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蜀脆枣,成熟期比露地栽培蜀脆枣提前了7~14 d,且落果率和裂果率均低于露地栽培蜀脆枣,但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蜀脆枣在可食率、糖酸比和果实口感方面差异不大。综上所述,蜀脆枣的果实单果质量高、可食率高、风味酸甜爽口,在罗江区表现引种良好,为罗江区提供了良好的南方鲜食枣新品系引进材料。  相似文献   

12.
柚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品种特性、果实生长发育特点和果实细胞组织结构等内部因素,以及气象因子、土壤条件、栽培措施等外部因素综述了柚裂果的影响因素,并从品种选择、适地栽培、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柚裂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红玫瑰”是从香港市场获得的一个杂种中,用系统选择法育成的番茄新品种,其果形美观、大小均匀、色泽鲜红、果肉厚、坚硬不裂、水份少、甜酸适口,是广东出口番茄的主栽品种。本文介绍其选育过程,主要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金顶侧耳新品种旗金2号属中温中熟品种,菌丝生长势强,子实体金黄色、丛生、喇叭形,抗杂能力较强,商品性好,适应性强。两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每100 kg干料鲜菇产量为87.5 kg,比对照品种蕈谷2号增产6.8%,生产试验平均每100 kg干料鲜菇产量为84.3 kg,比对照增产5.2%。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核桃产区普遍存在采收时间过早、过晚,造成核桃品质参差不齐现象。本文以核桃青果开裂率为标准研究不同采收时期温185和新新2核桃外在品质和内在变化,确定不同青果开裂率下其较适宜的采收期。温185于2020年8月16日至9月5日,新新2于2020年9月15日至10月5日,每隔5 d进行采样,每次采样以青果开裂率为准(温185:0%、5%、20%、50%、95%;新新2:0%、5%、50%、70%、90%),并测定两种样品的鲜果三径、干果三径、鲜果重、干果重、壳厚、出仁率、含水率、黑斑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单宁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温185和新新2的鲜果三径、干果三径、鲜果重、干果重、出仁率均呈增加趋势,壳厚、含水率和果壳黑斑率均呈下降趋势。温185的坚果外观品质于8月31日至9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新新2的坚果外观品质于9月30日至10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随着采收期延后,温185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状态,单宁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这4项指标于9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矿质元素含量P、Ca、Zn、Na、K、Fe总体呈上升趋势,Cu呈下降状态,且峰值均在9月5日。新新2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矿质元素含量(除Cu)呈增加趋势,单宁含量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峰值均在9月25日至10月5日。核桃过早采收会显著降低核桃坚果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所以当温185青果开裂率达到50%至95%(8月31日至9月5日),新新2青果开裂率达到70%至90%(9月30日至10月5日),为两种核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评价鲜食枣品种果实品质特征,为筛选适合新疆生产且有推广价值的优良鲜枣品种选择和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5个鲜食枣品种脆熟期的果实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枣果皮解剖结构,测定枣品种果实品质,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各品种综合得分。【结果】不同鲜食枣果实品质指标中总酸、蜡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亚表皮层厚度,而其他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品质性状因子间有24个达到显著性相关,其中淀粉与原果胶的相关性系数为0.970。彼此不相关的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96.606%,综合评价排序为蟠枣>冬枣>乳脆蜜>伏脆蜜>赛蜜酥。【结论】5个鲜食枣品种中蟠枣的综合得分分值最高,且综合品质性状表现比其他品种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主栽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和引起裂果生理原因,分析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为生产过程中降低裂果发生率生产调控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核白、无核紫、无核白鸡心、新郁等12个鲜食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期浸水诱导裂果,对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裂果特性,通过石蜡切片测定果皮细胞结构特征,测定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辣椒(Capsicum annuum)新品种皖椒18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皖椒18和对照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指标,探讨了皖椒18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皖椒18中早熟;果实羊角形,果长17~20 cm、果肩1.6~1.8 cm;鲜椒单果重20~25 g,干椒单果重3.0~4.5 g;果面光滑,果指10.9,肉厚0.23 cm,心室数2~3个;嫩果颜色深绿,干椒暗红、光亮。皖椒18持续坐果力强,一般单产3万kg/hm2以上,显著高于对照8819。皖椒18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和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湘辣2号,但红色素色价及VC、辣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湘辣2号,总体品质优于对照。皖椒18抗病毒病,高抗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抗病性强。[结论]皖椒18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是绿椒、红椒和加工干椒多用型品种,适宜在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等地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