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北京鲜食品种枣果开裂的原因,本文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北京地区4个鲜食枣品种(‘京枣31’、‘马牙枣’、‘京枣39’、‘京枣60’)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并结合枣果的开裂性状,探索枣果开裂与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不同鲜食品种枣果的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果实开裂性与果皮、果肉的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枣果角质层厚度和表皮细胞大小与裂果率正相关,表皮厚度、亚表皮细胞大小、中果皮细胞大小和果肉细胞空腔大小等与裂果率负相关。‘马牙枣’角质层薄、表皮细胞小,裂果率低,其抗裂能力强,属不易裂果型;‘京枣39’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大,裂果率高,抗裂能力差,属易裂果型。  相似文献   

2.
枣果实组织结构影响裂果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7):916-918
综述了红枣裂果的发生时期、方式和原因,以及裂果的调查方法和量化指标,枣果品种、果实组织结构的角质层、表皮层、果肉细胞等影响因素与裂果之间的关系。表皮层厚度与裂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角质层厚度和果肉细胞大小与裂果无关,但其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却与裂果有关。并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裂果性不同的中阳木枣、稷山板枣、赞皇大枣、冬枣、梨枣、壶瓶枣等枣品种,进行了成熟期果实果皮及果肉解剖结构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枣外果皮由外向内由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组成,但表皮和亚表皮细胞不易区分,共有细胞3 ̄6层。角质层厚度及其是否发生龟裂与裂果性没有密切的相关性,而表皮的厚度与裂果密切相关,表现为“耐裂品种”比“较耐裂品种”和“不耐裂品种的表皮”要厚。此外,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果肉细胞排列较紧密且果肉细胞间空腔较少的枣品种果实较耐裂果。  相似文献   

4.
枣抗裂果种质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赞  卢艳清  赵锦  刘孟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68-4976
【目的】筛选评价出抗裂果种质,直接为枣的栽培生产与育种应用提供品种材料。【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169个枣品种的果实裂果方式、裂果率、裂果程度比较,进行抗裂果评价;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不同抗裂程度品种果皮及果肉内部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综合裂口数量、裂口长度及裂口面积等因素,建立了枣裂果病情分级体系;通过4种裂果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枣的裂果方式以纵裂为主;筛选出一批抗裂品种,如葫芦长红、官滩枣、河北龙须枣、茶壶枣、雪枣、尖枣、串铃枣、成武冬枣、中阳团枣、洪赵脆枣、棉絮枣、冷枣、晒枣、皖牛奶枣、南京大木枣和磨盘枣等;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实结构差异明显,抗裂品种果皮的表皮层厚度均匀、细胞排列整齐紧密;随着抗裂果能力的下降,果实表皮层不均一程度加重,且细胞排列趋向散乱无序。【结论】筛选出一批抗裂果的枣品种,明确了抗裂果能力与枣果表皮细胞均一性和紧密程度正相关,而与果肉细胞致密程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枣果实裂果的组织结构及水势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阐明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组织结构和水势变化,完善枣裂果机理研究。【方法】以易裂品种——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 cv. Huping)为试材,跟踪果实发育进程,分别采用石蜡切片、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探讨果皮中细胞壁组成成分和解剖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与裂果的关系。【结果】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至全红期,而幼果期和膨大期不发生裂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果皮解剖结构随果实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半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明显皱缩。TUNEL检测表明,半红期和全红期果皮细胞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壶瓶枣果肉吸水能力明显强于果皮,且在不同部位果肉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形成了“外界—果皮—果肉”水分渗透系统。【结论】半红期壶瓶枣果皮细胞发生凋亡甚至死亡,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果皮外部自由水分在水势梯度的驱动下,大量进入果肉中,引起果肉细胞膨胀而导致裂果。  相似文献   

6.
裂果是影响枣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明确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特性,为筛选抗裂种质及生产提供依据。通过连续多年观察发现,安徽地方枣品种存在3种裂果方式(纵裂、纵裂+横裂、不规则裂)和4个裂果等级(极抗裂、抗裂、中等和易裂)。在极抗裂和抗裂类型中,加工及制干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中等及易裂类型中鲜食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且多为优良鲜食品种。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皮结构差异明显,加工类品种的蜡质层厚,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多(6~7层)、细胞厚度均匀,多表现为抗裂性强;鲜食类品种的蜡质层薄,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少(3~4层),表现为抗裂性弱。蜡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作为评价枣果抗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木纳格葡萄进行不同方式的试验处理,比较各处理对裂果的影响;分析裂果的解剖结构特点,研究木纳格葡萄裂果机制,为防治裂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不同浓度GA3和CaCl2喷布、果实套袋及人工降雨处理,在果实成熟期调查各处理的裂果率,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裂果的果皮等组织的解剖结构.[结果]喷施CaCl2和农用钙剂都可以有效降低裂果率,果皮厚度、果皮和果肉细胞大小及排列紧密程度增大.喷施100 mg/L GA3、0.05; CaCl2及人工降雨12 h时,果皮、果肉细胞排列、果肉与果皮结合变松散,维管束细小而稀疏,裂果率也升高.喷施30 mg/L GA3、0.2; CaCl2和流体金钙对降低裂果率效果较好.木纳格葡萄裂果的角质层厚度明显小于正常果,细胞排列不平整,有断裂.裂果的表皮、亚表皮的细胞排列整齐度和紧凑程度很低.裂果的果肉细胞较小,果皮与果肉结合松散,正常果的维管束要粗大且分布均匀,维管束的粗、密.套蓝色和白色无纺布袋的果穗都无裂果发生,其角质层增厚且平整光滑,果皮厚度、果皮和果肉细胞大小变化不显著,但细胞排列紧密、规则.[结论]30 mg/L GA3、0.2; CaCl2和流体金钙及无纺布套袋可以有效降低裂果率,连续降雨会促发裂果.角质层、表皮和亚表皮越厚且细胞排列越紧密,果肉细胞排列和果皮与果肉结合越紧密,维管束越粗越密的果实不易裂果.  相似文献   

8.
影响枣裂果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室内果实浸泡法与雨后田间调查相结合,研究探讨了影响枣裂果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裂果敏感性与坡向、坡度、品种、果实成熟期和用途以及果实表皮厚度有关,阳坡地果实裂果较阴坡地的轻,平地果实较荒坡地的轻;不同品种抗裂性差异极大;制干品种较鲜食和鲜干兼用品种抗裂;晚熟品种较中熟品种抗裂;果实表皮越厚越抗裂。而裂果敏感性与果实大小、形状、含糖量及角质层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钙处理对脐橙裂果及其细胞壁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钙对脐橙裂果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抗裂果的‘纽荷尔’Citrus sinensis cv.Newhall和易裂果的‘朋娜’Citrus sinensis cv.Skagg’s Bonanza为试材,进行外源补钙和钙吸收抑制剂处理,在不同时期记录果实裂果率,测定果皮钙含量和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的酶活性.【结果和结论】抗裂的‘纽荷尔’的果皮钙含量高于易裂的‘朋娜’,同一品种正常果的果皮钙含量高于裂果;花后150 d,质量分数为2%Ca(OH)2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皮钙含量,提高果皮硬度,降低裂果率;质量分数为2%Ca(OH)2处理与CX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钙能通过影响细胞壁酶活性影响裂果,其中对‘朋娜’影响显著,对‘纽荷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品种从转色期至成熟期裂果特性的调控因子,为易裂果品种在新疆高效栽培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红地球、里扎玛特、新郁、无核紫、木纳格5个葡萄品种为材料,在转色期至成熟期,测定细胞壁结构性物质水溶性果胶、原果胶、半纤维素含量及代谢水解酶PG、PEP、PL、CE活性,分析采收期细胞壁结构及细胞凋亡情况,研究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细胞凋亡与裂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红地球为不易裂果品种,里扎玛特为极易裂果品种,其他3个品种为易裂果品种。红地球原果胶采收期含量最高,花后80~90 d原果胶含量增幅最高达到31.6%,里扎玛特的增幅最小为1.1%;花后70~90 d新郁和里扎玛特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幅分别为80.8%和67.2%,红地球水溶性果胶增幅最低,增幅为26.1%,采收期果胶裂解酶酶活性下降;花后80~90 d里扎玛特半纤维素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4.7%,红地球成熟期含量下降,增幅为-5.9%。里扎玛特角质层不平整有断口与缺链,表皮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有间隙;新郁亚细胞间由于胞间质降解出现空腔;红地球角质层平整光滑,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无明显间隙。采收期里扎玛特细胞凋亡现象严重,新郁、木纳格、无核紫有不同程度凋亡现象,红地球无明显凋亡现象。【结论】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不易裂果品种原果胶含量及增速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水溶性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变化规律相反;这3个指标与裂果相关。随着果实的成熟易裂品种在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作用下降解细胞壁结构多糖,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纤维素转化为半纤维素,致使角质层不平整出现断口与缺链,细胞出现凋亡,降低了果皮的强度及细胞壁的延伸性,诱导了裂果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约束条件:即生产力水平、消费需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供给、科学技术,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从土地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和土地空间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土地结构。探讨了丘陵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针对土地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许多《数据结构》教材只讨论了从表尾到表头逆向生成单链表的算法,而没有讨论从表头到表尾正向生成单链表的算法。本文对单链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从表头到表尾正向生成单链表的算法。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品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内容,我国当前农产品总量矛盾基本化解,结构性矛盾凸现,表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调整农产品结构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着手:从生产力层面,需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发展名牌农产品等。从生关系层面,要转变农民观念,下决心调整农产品结构;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的职能,包括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政府为经济服务的职能,政府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15.
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标对太原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高,多样性指数较大,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空间分布比较集中,为集中连片开发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土地利用斑块的形状不规则,为土地利用实现机械作业、建设配套设施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对今后的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它是遗传信息由DNA到蛋白质的中间传递体.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热力学的预测方法和基于系统发生学的预测方法两大类.本文就RNA二级结构预测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最低自由能预测法、配分函数预测法、协同变异预测法、随机上下文无关语法预测法等4种预测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倩 《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38-141
我国是一个水产大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了我国水产品出口结构的历史和现今情况,指出在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地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力求为我国的水产出口业得到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群落的组成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3个方面,系统阐述分析转基因741杨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组成结构上,高抗Pb29和CK节肢动物群落主要组成类群均是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蜘蛛目、膜翅目;营养结构中,与CK相比高抗Pb29节肢动物群落中顶位物种中寄生性天敌数量下降其他则无显著变化,中位物种比例上升,基位物种个体数量下降,主要为食叶害虫中目标害虫的减少,功能团组成类似;时间结构中,高抗Pb29和CK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变化相似;功能团和各个营养层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均表现出了相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研究了索穹顶结构的受力情况,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 SY S建立了某农用仓库的索穹顶结构模型,探讨了其在不同预应力水平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分析了索和杆在不同荷载下的内力变化情况及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受力合理,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0.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ial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s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health. By introducing indicators such as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iation,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as well as employment elasticity, the paper further probed into intricate causes for the imbalance between industrial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s in this specific region from a new angle which based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alyses of both industrial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s in Liaoning, Jilin and Heilongjiang in Northeast China. The paper also suggested policy measures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 and to facilitate the balance between industrial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