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鲮鱼鱼蛋白,对酶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分析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鲮鱼蛋白水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水解鲮鱼蛋白的最佳条件为:酶浓度1.5%,底物浓度2.5%,酶解温度60℃,pH值6.0,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木瓜蛋白酶酶解鲮鱼蛋白所得酶解液中游离氨基态氮含量为585.20 mg/L。  相似文献   

2.
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制备多肽水解液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的影响,并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的最佳水解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在酶解时间约5h、底物浓度为4%、加酶量约5500U/g、pH值为7.0~7.5范围内,温度为50℃时,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效果较好。正交试验表明,3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加酶量>底物浓度>水解时间;最佳水解工艺为:水解液pH值7.5,加酶量为5500U/g,底物浓度为4%,温度50℃,水解6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到37.89%。[结论]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水解可获得较高水解度的酶解液,且鱼香浓郁,颜色正常,可用于制作调味品、口服液等。  相似文献   

3.
复合酶水解鸡肉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二刚  童群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83-6085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鸡胸肉的加工工艺奠定基础。[方法]以蛋白水解度、水解液的鸡香和苦味为指标,比较P+N复合酶、胰蛋白酶、Alcalase、木瓜蛋白酶和精制中性蛋白酶在各自适宜条件下对鸡肉的水解效果。研究液固比、初始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N复合酶水解度的影响,探索P+N复合酶水解鸡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P+N复合酶为水解鸡肉的最佳酶,其水解效果明显优于单酶。各因素对水解度影响程度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初始pH值,而反应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显著。P+N复合酶水解鸡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2%、反应温度50℃、液固比31:、初始pH值7.0、反应时间8 h。[结论]在该条件下,鸡肉水解蛋白液的水解度达51%~54%,且鸡香浓郁、无苦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化酶与α-淀粉酶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淀粉水解率和油脂吸附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温度、酶配比[糖化酶∶α-淀粉酶(W/W)]、加酶量、底物量浓度[淀粉∶溶液(W/V)]、缓冲液pH和反应时间6个因素对马铃薯淀粉微孔化的影响。[结果]马铃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酶配比6∶1,加酶量1.0%,底物量浓度0.14g/ml,缓冲液pH 4,反应时间8 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孔淀粉的油脂吸附率为70.2%,淀粉水解率为34.16%。[结论]该研究为微孔淀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碱性蛋白酶水解文冠果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取底物浓度、pH、温度、酶用量和水解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文冠果蛋白的水解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确定碱性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然后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碱性蛋白酶水解文冠果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5%,加酶量4%,pH 9.0;在此优化条件下,水解度为19.75%。[结论]为文冠果蛋白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合  张强  赵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36-9137,9139
[目的]为了寻找玉米秸秆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5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复合酶进行玉米秸秆的酶解,研究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秸秆在降解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影响该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的因素为:pH值>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反应温度。该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20%,底物浓度5.0%,反应时间3.0 h,反应温度50℃,pH值5.0。此时,降解率最高(达27.6%)。电镜观察表明:玉米秸秆经酶解作用后表面蜡质结构被降解,内部的致密结构变得松散,出现空洞。[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生物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鲤鱼鱼磷蛋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分析所得的鱼磷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性能。[方法]以鲤鱼鱼鳞为原料,选用胰蛋白酶考察其加酶量、反应温度、酶解时间、pH、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鱼鳞蛋白水解程度的影响,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优选出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试验得到鲤鱼鱼磷抗氧化肽酶法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8.4、酶解温度45℃、加酶量4000 U/g、酶解时间3 h、底物浓度15%,此条件下得到的鱼磷抗氧化肽水解度较佳(29.97%),抗氧化能力较好。[结论]胰蛋白酶有溶解鲤鱼鱼鳞蛋白的能力,并且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水解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Alcalase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作用及水解物的性质。[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等因素对Alcalase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Alcalase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结果]Alcalase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是pH值8.0、温度60℃、酶浓度1000U/g、底物浓度3%,水解时间2h,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度为46.13%。[结论]酶解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达到了制备大豆多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植酸酶由一系列酶组成,是肌醇六磷酸酸化酶,可水解植酸使无机正磷酸逐步释放。植酸酶的活力单位(FTU)定义为:37℃,pH值=5.5条件下,1min内从0.0051mol/L的植酸钠溶液中水解释放1μmol/L无机正磷酸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1]。植酸酶广泛存在于谷物、豆类、油料作物及动物胃肠道中,但在正常情况下,其含量微小,无法将日粮中的植酸盐消化达到显著水平[2]。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已被证明对于植酸降解非常有效。国内外对于在水产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已有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植酸及植酸盐植酸即肌醇六磷酸,是由6个含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反应特性。[方法]以纳豆菌为供试菌株发酵大豆,从发酵液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糖苷酶,以大豆异黄酮为酶作用底物进行反应,研究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pH值对酶反应的影响。[结果]底物浓度为2%时,生成的产物(苷元)量最多;反应时间为20h时生成的产物量最多,当反应时间超过20h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量无明显变化;反应温度为40℃时产物量最多,当反应温度超过40℃时,产物量减少;pH值为5.0时生成的产物量最多。[结论]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2%,反应温度40℃,pH值5.0,反应时间20h。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获得高活性植物小黑麦植酸酶最适提取条件.[方法]研究饲食两用小黑麦209,探究最适提取条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总蛋白含量,按照国标新标准钒钼酸铵法测定植酸酶活性.[结果]最适提取条件为:pH 5.0的提取缓冲液,固液比10,室温,200r/mim振荡1h,不添加活性剂.[结论]该研究完善了麦类提取植酸酶技术手段,适于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12.
从黑龙江大豆根部土壤中分离一株穗霉属菌株,对其诱变菌株26-13-4所产植酸酶进行研究。该植酸酶对植酸钠的适宜水解温度为45℃、适宜pH为5.0,在4、25和45℃下热稳定性好,在pH4.0~7.0时植酸酶比较稳定;低浓度的Fe2+、Mn2+、Ca2+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Cu2+、Mg2+、Zn2+、Al3+以及高浓度Mn2+、Ca2+、Fe3+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K+、低浓度的Fe3+对酶活没有任何影响。结果表明,该植酸酶以植酸钠为底物时的米氏常数Km为4.4×10-5mol·L-1。  相似文献   

13.
植酸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植酸抗油脂过氧化和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方法]以BHT为对比,采用烘箱法测定植酸的抗油脂过氧化能力。通过Fenton反应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由连苯三酚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植酸对.OH和O2-.的作用。[结果]植酸能有效地减缓由烘箱法引发的油脂过氧化反应,效果较BHT好,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大,POV值的减少,其抗氧化效果越明显。植酸对.OH和O2-.都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OH和O2-.清除活性IC50值分别为2.54和9.28 mg/ml,对.OH的清除作用强于O2-.。[结论]植酸是一种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酸酶的来源、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大豆蛋白复合酶解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豆蛋白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大豆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解法研究了大豆蛋白水解度随酶解时间、加酶量、复合酶加酶间隔时间等的变化规律。[结果]大豆蛋白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pH7.5,液固比7∶1,加酶量各0.2 g,反应时间8 h,间隔加酶时间3 h。[结论]此工艺对大豆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利用中性蛋白酶将绿豆蛋白质水解成肽和氨基酸,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得到水解度较高的绿豆肽。[方法]选用中性蛋白酶对绿豆分离蛋白进行酶法水解以制备寡肽。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酶解条件。[结果]试验得出,最适的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值6.5、底物浓度7%、酶浓度6000 U/g、水解时间240 min。[结论]绿豆分离蛋白在此条件下酶解,水解度的平均值可达28.82%。  相似文献   

18.
项巍  朱建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60-12561,12580
[目的]研究固体酸催化玉米秸秆半纤维素水解的基础动力学。[方法]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固体酸种类、固固比、固液比,然后在以上最优条件下,综合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半纤维素水解产率的影响。[结果]固体酸催化玉米秸秆半纤维素水解的最适反应条件:2号固体酸为催化剂,固固比1∶1,固液比1∶1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10 h。在该最适条件下,可溶性总糖浓度为34.7 g/L,半纤维素水解产率为93.8%。[结论]该研究为固体酸降解玉米秸秆工艺的优化和放大设计提供了基础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乙醇浸提法,以熊果酸作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作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考察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及固液比对剑麻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显示,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对提取率影响较大,固液比的影响较小。L9(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在选定的因素水平中,对剑麻总皂苷提取率影响程度为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质量浓度。方差分析pH、酶解温度对提取率影响显著,酶解时间影响较显著。最佳工艺条件是:pH=5.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00 min,酶质量浓度0.18 mg/m L,固液比1∶20,在此工艺条件下,剑麻总皂苷提取率为19.20%。[结论]该研究为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酸水解竹加工剩余物制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素梅  王敬文  杜孟浩  张金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91-10892,10897
[目的]实现竹加工剩余物的高效利用,研究其酸水解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酸水解竹粉的影响因素。以总还原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分析得出稀硫酸水解竹粉生产还原糖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5~1∶7时,还原糖得率随浓酸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料液比为1∶5和1∶8时,还原糖得率分别为44.0%和41.6%;第1次水解温度为60℃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5.3%;当硫酸浓度为15%~30%时,还原糖得率变化很小;还原糖得率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2次水解时间为1.0h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6.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水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2次水解时间,竹粉/浓硫酸比的影响最小;最佳反应条件为:竹粉与浓酸比(W/V)为1∶6,第1次水解温度为50℃,第2次水解温度为100℃,稀硫酸浓度为20%,水解时间为1h。[结论]该研究为竹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