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不同规格红螯螯虾在17℃和26℃条件下的耗氧率以及17℃、20℃、22℃、24℃、26℃的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下降;在大小相近的个体中,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7℃时,体重0.11~2.34g的个体,耗氧率0.090~0.198mg/(g·h);26℃时,体重0.030~48.900g的个体,耗氧率0.081~0.883mg/(g·h);体重0.031~2.3408的红螯螯虾窒息点的范围在0.152~0.663mg/L之间。同时,红螯螯虾夜间的耗氧率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2.
红螯螯虾虾苗对四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重金属对各种虾类影响的研究约始于70年代初,Chinnayya(1971)报道了铅、锌、铜、汞可降低淡水虾(Caridinarajadhari)的耗氧速度[1];Mandelli(1971)指出铜对桃红对虾(Penaeusduorarum)和褐对虾(P.aztecus)的各期幼体阶段的致死浓度为0.05mg/L,并会影响对虾的渗透能力[2];Nimmo(1977)、Couch(1977)报道了镉对桃红对虾的影响,指出其半致死浓度为0.0065mg/L[3,4]。吴彰宪等(1988)报道了23种有…  相似文献   

3.
红螯螯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和漂白粉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红螯螯虾虾苗对主锰酸钾。,敌百虫,漂白粉的耐受性和幼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3-24℃时,虾苗对高锰酸钾,敌百虫,漂白粉在48h的LC50分别为2.38,g/L,0.11mg/L,106.41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79mg/L,0.016mg/L,28.39mg/L;幼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在48h的LC50分别为15.77mg/L和0.12mg/L,安全浓度分别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红螯虾幼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红螯虾幼体体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可用W=-0.1666+0.0316t来模拟,日增重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体长与时间的相关形式为L=1.0743+0.0578t,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形式为W=-0.0879+0.3642L。红螯虾幼体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对饵料具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对同一苗种来源、同样饵料投喂的红螯螯虾,分别采用池塘和稻虾综合种养2种模式进行养殖,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异亮氨酸和组氨酸、精氨酸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红螯螯虾,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2种养殖模式的红螯螯虾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K、Zn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Mg、Se和Cu矿物元素含量,池塘组红螯螯虾均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2种模式养殖的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池塘养殖和稻虾共作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温度、体重及摄食状态对克氏原螯虾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对均重为1.78g、5.63g和9.55g3种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在15℃、20℃、25℃和30℃4种温度条件下的代谢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体重、温度变化及摄食状态对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耗氧率(Ro)和NH4^--N排泄率(RN)与温度正相关,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可分别表示为:Ro=O.1382e^0.0435t和Ro=O.5706W^-0.2013;RN=0.8127e^0.0223t和RN=0.9243W^-0.1242。不同体重试验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代谢率差异显著,代谢率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少,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同时,体重和温度对能源物质的供能比有较大影响,随着体重的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增大,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逐步减小:随着温度的提高,蛋白质提供的能量逐步减少。克氏原螯虾(5.06土O.87)g摄食水贩6I和配合饲料后,在饱食状态下耗氧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47.69%和76.81%,NH4^ -N排泄率分别增加了142.37%和204.33%,表明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团头鲂肌肉营养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鄱阳湖团头鲂肌肉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测定,其结果为:鄱阳湖团头鲂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9.36%,脂肪含量0.71%,水分含量78.64%,灰分1.13%,无氮浸出物0.16%。其中含氨基酸18种,总量139.69mg/g,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7.9mg/g。同时含有大量微量元素,说明团头鲂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种。  相似文献   

8.
大眼Si鲈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池塘养地大眼Si鲈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眼Si钙含肉率为68.41%;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9.80%,脂肪为0.93%,水分为77.04%,灰分为1.0%。  相似文献   

9.
用2种配合饲料和大豆作为营养来源投喂克氏原螯虾,研究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繁育期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指标的变化,从而为克氏原螯虾养殖饲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投喂3种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体内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影响,而对其脂肪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月份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对克氏原螯虾肌肉内的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中子刺激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抗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甲壳类动物不具备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特点,采用小剂量中子刺激的物理方法启动和调节中华绒螯蟹的生化非特异性免疫,提高其抗逆能力。研究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后,中华绒螯蟹体内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中的巯基含量、谷胱甘肽含量、自由基水平的变化,以期探索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对中华绒螯蟹抗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体内蛋白质含量比对照提高4.99%~22.69%,蛋白质中的巯基(-SH)含量提高23.40%~69.59%,谷胱甘肽提高8.77%~28.58%,自由基水平降低7.67%~32.86%。在试验过程中,对照蟹发生颤抖病,处理蟹未发生蟹病。在处理塘中中华绒螯蟹扣蟹生长快,规格整齐,抗逆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螯蜂科Dryinidae,常足螯蜂亚科Aphelopinae,常足螯蜂属Aphelopus一新种:何氏常足螯蜂Aphelopusheisp.nov,本新种与常足螯峰A.orentalisOlimi1984相似,主要区别是后者:唇基、脸和额全部黑色;触角第1节褐黄色,第2~10节褐色.模式标本藏于浙江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合浦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对其性腺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体质健康的合浦绒螯蟹雌雄各30只,测定其形体指数,性腺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合浦绒螯蟹雌蟹的总可食率和性腺指数显著高于雄蟹(P<0.05,下同),较雄蟹分别增加20.16%和244.56%;而肝胰腺指数、肌肉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雌蟹性腺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雄蟹分别显著增加57.60%和1546.30%,肌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较雄蟹分别显著增加3.90%和22.81%。雌蟹性腺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显著高于雄蟹,分别增加85.99%、21.61%、41.24%和13.74%;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62.09 mg/g)显著高于雌蟹(60.27 mg/g),增加3.02%,而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依据氨基酸评分(AAS)标准和化学评分(CS)标准分值,以AAS进行评价时,合浦绒螯蟹肌肉和性腺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以CS进行评价时,肌肉和性腺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85.12)高于雌蟹(79.13),而雌蟹性腺必需氨基酸指数(89.35)高于雄蟹(77.01)。雄蟹性腺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雌蟹,分别增加26.25%和11.93%,而肌肉中二者无显著差异;雌蟹性腺和肌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雄蟹,分别增加23.01%和9.38%;雄蟹性腺和肌肉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含量(15.15%和13.08%)均显著高于雌蟹(13.18%和10.97%),雄蟹肌肉不饱和脂肪酸∑n-3/∑n-6比值(1.06)显著高于雌蟹(0.86)。【结论】合浦绒螯蟹雌蟹的总可食率、肌肉和性腺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性腺氨基酸营养价值优于雄蟹,而雄蟹肌肉的必需脂肪酸营养价值优于雌蟹。因此,合浦绒螯蟹是富含优质脂肪酸和均衡氨基酸的大型食用蟹类。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主要呈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华绒螫蟹可食部分(肌肉、肝脏、性腺)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分抽提液中主要有19种氨基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脯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这12种氨基酸在各可食部分中的含量均超过10mg/100g,而其中又以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牛磺酸为主,这5种氨基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此种游离氨基酸组成模式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中的游离氨基酸分布基本相似。而中华绒螯蟹区另4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肌肉抽提液中的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它们,是它们的3倍。相反的是中华绒螫蟹肌肉抽提液中的牛磺酸含量(80mg/100g以下)明显低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中的含量(150—400mg/100g)。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在一龄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对两种群群各生长月份的体重、壳长和壳宽等数据进行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2)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各月份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月份间的生长差异均极显著(P〈0.01);两种群雄性月平均体重均高于雌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两种群个体生长差异明显,变异系数达40以上,长江种群的系数高于辽河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主要呈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华绒螫蟹可食部分(肌肉、肝脏、性腺)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分抽提液中主要有19种氨基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脯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这12种氨基酸在各可食部分中的含量均超过10mg/100g,而其中又以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牛磺酸为主,这5种氨基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此种游离氨基酸组成模式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中的游离氨基酸分布基本相似。而中华绒螯蟹区另4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肌肉抽提液中的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它们,是它们的3倍。相反的是中华绒螫蟹肌肉抽提液中的牛磺酸含量(80mg/100g以下)明显低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中的含量(150—400mg/100g)。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在一龄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对两种群群各生长月份的体重、壳长和壳宽等数据进行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2)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各月份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月份间的生长差异均极显著(P〈0.01);两种群雄性月平均体重均高于雌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两种群个体生长差异明显,变异系数达40以上,长江种群的系数高于辽河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番鸭产蛋期日粮蛋白质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相同料量,测定3种相同代谢能(11.077MJ·kg^-1)不同蛋白质水平(19.5%、18.0%、16.5%)的日粮对种番鸭第一产蛋期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的3组种鸭,其产蛋率分别为45.10%、48.4%和51.2%;高峰期平均蛋重分别为78.7、81.0和79.8g;经方差分析,3组的产蛋率、蛋重及蛋品质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见日  相似文献   

18.
200头仔猪分成4组,分别饲喂含制霉菌素活性单位为0,0.7×105,1.4×105,2.1×105U/t4种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饲料中粗蛋白及干物质消化率进行测定,并对饲后动物体内的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制霉菌素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P<0.01);1.4×105U/t剂量添加效果最佳,日增重为545g,比对照组提高12.8%(P<0.01),料重比为2.21∶1,比对照组低12.3%(P<0.01).适量制霉菌素能提高日粮中蛋白质和干物质消化率(P<0.05);并在肝脏、心脏、脾脏、肾脏及肌肉中均不残留.  相似文献   

19.
古代竹笋的培育和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传友 《农业考古》1995,(3):197-201
竹笋味鲜而嫩,清脆可口,据分析,竹笋含蛋白质2.5-18.6%,糖类2.0-4.0%,脂肪类0.2-1.7%,每百克笋中含维生素13毫克,胡萝卜素2.3毫克,还含有磷、铁、钙、镁等12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丰富,为人喜食的重要食品。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4×3双因子试验,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生长、饵料系数、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833.67%~1091.38%)、饵料系数(1.53~1.96);在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28%和6%的饲料组中,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差异均显著(P<0.05);饲料中必需氨基酸随饲料蛋白水平提高而增加,克氏原螯虾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4%蛋白质和6%脂肪的饲料组的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32%蛋白质和4%脂肪的饲料组最低,28%蛋白质和6%脂肪的饲料组中4种呈味氨基酸(Asp,Glu,Gly,Ala)含量均较高。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饲料最适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24%~28%和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