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达V901草菇菌丝在不同营养条件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碳源有葡萄糖、纤维素、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但对草菇菌丝生长最有利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碳氮比是10∶1;最佳可溶性淀粉浓度是5.0%;钾对草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5。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大球盖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研究了碳氮源不同添加量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葡萄糖1%,米糠3%,KH_2PO_40.20%;最适培养条件为pH6.5,接种量8%,摇床转速130r·min~(-1),培养周期为7d。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筛选出最适合灵芝51427菌丝生长的碳源、氮源。结果表明:在所试5种碳源、5种氮源中,灵芝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给草菇液体菌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具体的参考配方,明确草菇液体菌种生产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要求,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摇瓶装液量、接种量、pH及培养时间对草菇V37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液体菌种适宜的培养条件是:液体培养基为配方B,摇瓶装液量80mL,接种量为10%,pH6~9,培养温度在30~32℃之间,培养时间是6~8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平菇菌丝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平菇为试材,以菌丝干重为检测指标,筛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供试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供试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淀粉4%、酵母粉0.100%、硫酸镁0.15%、磷酸氢二钾0.2%。[结论]供试菌株在优化培养基配方条件下,菌丝干重有显著提高,为平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和规模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鸡腿菌Cc168品种摇瓶培养的培养条件和对固体方法与和液体的方法制作的原种在栽培袋中的生长天数和长速进行计载和测定,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条件为摇瓶培养振荡频率为70次/min;光照强度影响不大,但以无光为宜;含糖度在1.0%~3.5%范围内,数值越大菌丝干重越重,但糖消耗率在3%上下;最适pH值在5~6之间;用液体菌种作种比固体菌种作种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8.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用菌.通过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研究了松乳菇的深层液体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等营养因素,以及发酵的pH值.试验表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膏.喜中性的生长环境,即最适pH值为7.0.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尾孢属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液体振荡培养法,对影响玉簪尾孢叶斑病菌菌株 Ch10菌丝生长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光照条件外,其他培养条件对 Ch10菌丝生长均有显著影响;Ch1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 pH 为6,对乳糖、麦芽糖、酵母膏和硝酸钾利用最好,在 MEA 培养基上的生长略快于其他培养基,但培养21 d 最大菌落直径仅2.37 cm,生长非常缓慢,而且极少产孢。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影响黑牛肝菌新菌株Np0193菌丝生长的关键因素,缩短菌种培养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为其液体菌种的研发及高效栽培提供依据,试验研究了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条件(温度、pH、含水量)等6个关键因素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牛肝菌新菌株Np0193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生长速度为2.92 mm/d;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生长速度分别为2.56 mm/d和2.50 mm/d;温度对黑牛肝菌Np0193菌丝生长作用十分明显,在24~32℃温度下菌丝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3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2.61 mm/d;适宜pH为4.5~5.5,最适为4.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2.72 mm/d;添加1 g/L无机盐均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易出现菌丝老化、菌落褐色,菌丝生长速度均比对照慢;适宜含水量为55%~65%,最适为60%,低于50%或高于70%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稀疏、抗逆性差。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桑园生态建设重点在于稳定蚕桑产业,增加农户收益。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三峡库区桑园间作草菇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寻求经济价值较高的三峡库区优质桑园复合利用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桑园间作草菇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库区桑园为草菇生长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使其与桑树生长形成互利共生的充分性以及库区桑园借助草菇消纳农业废弃物,减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桑生长,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耐低温草菇菌株,以草菇V23、V3552为亲本,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两种方法对草菇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到耐低温的突变株;然后利用紫外灭活(20 W,30 cm,110 s)和热灭活(50℃ 3 min)的双亲灭活标记法对突变株进行化学融合,结果表明在400 g/L的PEG6000、pH 8.0、融合时间30 min和融合温度32℃的条件下融合率最高,达到0.517%, 共获得200个融合子。经过0℃低温筛选,最终获得15株草菇耐低温菌株,菌丝在0℃的耐冻能力提高了4.5倍。经出菇实验证明其子实体与出发菌株相比具有明显的耐低温性,液化现象明显推迟,说明该方法筛选出的菌株具有进一步应用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杰  林俊芳  郭丽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78-16780
从草菇基因组中克隆内源强启动子,为草菇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启动子元件材料。[方法]采用PCR技术从草菇基因组DNA中克隆gpd启动子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序列特征和调控元件进行分析,并构建表达载体。[结果]从草菇基因组中克隆出2条特异gpd启动子片段,大小分别为1056和614bp;成功构建了分别以这2条启动子片段驱动的、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的2个表达载体。[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品质优良的草菇新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草菇菌株在木薯渣栽培基质中的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和生物效率及其相关性,为筛选和培育适宜的草菇菌株及提高木薯渣栽培草菇的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木薯渣为主要原料的熟料基质,进行17个草菇菌株的栽培,测定针头期基质内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木聚糖酶(Xylanase)和漆酶(Laccase)活性,统计草菇的生物学效率,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酶活性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3种木质纤维素酶在不同草菇菌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有V9、V26、V10、V112、Vh和V木-2,木聚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有V9、V112和Vh,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有V9、V112、VL和V木-2.不同草菇菌株在木薯渣栽培基质上的生物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V112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29.5%;其次是V9和V木-2,两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20.0%.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活性与生物学效率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2650、0.2545和0.4729.[结论]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都是草菇高效转化木薯渣基质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中漆酶是关键的限制性因子.17个草菇菌株中,V9、V112和V木-2的生物学转化效率较高,是适宜木薯渣配方基质栽培的草菇菌株.  相似文献   

15.
用石灰法造纸沉降物部分代替棉籽皮进行草菇栽培,结果显示:沉降物20%+麦麸10%+棉籽皮70%培养基的发菌速度最快,生物转化率最高,与麦麸10%+棉籽皮90%(对照)相近。表明用石灰法造纸沉降物部分代替棉籽皮栽培草菇,不会影响草菇产量,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草菇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碱浸提法提取草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研究了料液比、NaOH浓度、处理温度及浸提时间等因素对草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1,NaOH浓度为0.25 mol/L,提取温度为55℃,浸提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草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大产率可达59.6%;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膨胀力为2.153 g/g,溶胀度为4.1 ml/g.研究证实草菇是提取膳食纤维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17.
高效利用木质素·半纤维素的草菇菌株初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筛选出可高效利用木质素、半纤维素的草菇菌株,以促进草菇生产。[方法]以V9、V11、V广、V展1、V展2、V信丰6个草菇菌株进行透明圈法测定,愈创木酚氧化显色观测,过氧化酶显色观测。[结果]6个菌株均能利用木质素、半纤维素,但其能力有差异。V展1、V信丰能高效利用木质素、半纤维素。[结论]从草菇品种中筛选了可高效利用木质素、半纤维素的菌株V展1和V信丰,对促进草菇生产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草菇低产问题,参考同是草腐菌的双孢蘑菇文献,对造成草菇低产因素之一的抑制物采用液体培养,并逐步排除。有目的地将培养料分为A、B、C 3组,经过一个栽培周期后,将3组培养料制备成提取液,并将提取液分为T1、T2、T3、T4处理,分别接草菇菌种,观察生长情况和记录生物质量。结果显示:各组以20 g/L的T1、T2、T3处理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各组不处理的提取液(T4)均抑制草菇生长,其中BT4和CT4有未知物生长,各组的生物量均以T3处理的最高;将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100、250、500 g/L)CT1处理提取液加到液体培养基中,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生物量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将1 000 g/L CT1和CT2处理加到液体培养基中,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生物量以CT1处理的最高;进一步对BT4和CT4的未知物进行分子检测,得到肉座菌属和烟曲霉。说明界定在本栽培环境中影响草菇生长或产量的抑制物为肉座菌属和烟曲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