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氟烷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江苏省泰兴种猪场长大(长白猪×约克夏)二元杂交初产母猪及经产母猪的氟烷(H al)基因型,分析氟烷基因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等9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产母猪的繁殖性状各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而经产母猪N N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和初生窝重与N n型、nn型差异均显著,个体初生重上氟烷阴性与氟烷阳性间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氟烷敏感基因可导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下降,初生窝重和个体断奶重降低,并使生长速度减慢,即H aln对繁殖性能有较显著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PCR扩增检测FSHβ基因多态性,分析FSHβ各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白、长白及长大杂种母猪FSHβ基因座A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分别为0.213 3、0.161 5和0.140 5,B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分别为0.786 7、0.838 5和0.859 5。该位点多态性与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总产仔数和断奶成活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成活数都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宗地花猪ESR、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对贵州宗地花猪保种选育基础群母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宗地花猪的ESR基因B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ESR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还是产活仔数均为BB型>AB型>AA型,BB型比AA型多产仔1.02头/胎,比AB型多产仔0.82头/胎,3种基因型平均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FSHβ基因A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FSHβ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产活仔数还是初生窝重均为AA型>AB型,平均初生重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AA型比AB型多产仔0.98头/胎.应重点保留基础群中ESR基因BB、AB型母猪和FSHβ基因AA型母猪进入选育核心群,以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加快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4.
氟烷基因对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氟烷基因型为NN和Nn的母猪间8个繁殖性状指标,即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8日龄断奶窝重、28日龄断奶头断、60日龄成活数以及60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NN和Nn型母猪间上述所有母性繁殖性状均无显性差异(P〉0.05),但Nn型母猪的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60日龄成活头数以及60日龄窝重比NN型要略高,而NN型的初生个体重、28日龄断奶窝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DNA水平上为苏姜猪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93头苏姜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多态性间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的差异,探讨将ESR基因和FSHβ基因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用于苏姜猪核心群选育的可行性。[结果]苏姜猪ESR基因位点上的3个基因型AA型、AB型、BB型的频率分别为38.25%5、7.54%和4.21%,而FSHβ基因位点上AA型、AB型和BB型的频率分别为21.33%、37.2%和60.07%。在ESR基因位点上BB型和AB型苏姜猪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而BB型苏姜猪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FSHβ基因位点上3个基因型苏姜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差异均不显著。[结论]ESR基因可作为辅助标记选择用于苏姜猪核心群的选育,以提高其繁殖性状。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BMPR-I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宗地花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宗地花猪繁殖性能,提供有价值的分子辅助标记,推进宗地花猪的选育进程,以贵州宗地花猪经产母猪为试验材料,利用DNA池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对各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质量和母猪泌乳力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在受试群体中发现,基因BMPR-IB有2个突变位点,G595C、C643T均位于第6外显子,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各基因型均表现为AAAGGG、BBBTTT,产活仔数为7头的母猪泌乳力表现为AA基因型个体与AG、GG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基因型仔猪平均初生质量表现为TTBBBT,但差异不显著;母猪AA基因型总产仔数多于AG与GG基因型,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繁殖性状中多于BT、TT基因型,BB为优势基因型,B为优势等位基因。推测等位基因A和等位基因B可能为宗地花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有利等位基因,且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揭示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基因变异位点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了405头大白母猪LIF基因C4950G和C6988T位点的多态性,结合1 716窝母猪繁殖性能记录,分析了单个位点基因型及两位点合并基因型对5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大白猪C4950G和C6988T位点分别以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最高,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杂合度较高。C4950G位点GG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及21日龄成活数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基因型(P0.05或P0.01),C6988T位点CT基因型母猪上述4个性状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两个位点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协同作用,合并基因型为GGCT的母猪,可较其他基因型显著提高总产仔数0.90~1.05头(P0.05或P0.01)、产活仔数0.54~0.88头(P0.05或P0.01)、仔猪21日龄成活数1.02~1.95头(P0.05或P0.01),仔猪初生窝重与21日龄窝重也更大(P0.05或P0.01)。【结论】进一步证实LIF基因与母猪繁殖性状间存在显著关联,但在不同品种(猪群)中,该基因的具体效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母猪FSHβ亚基基因多态与产仔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CR-SSCPs法检测试验母猪群FSHβ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座位与产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全部胎次平均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型间最高产仔数比较结果发现,nn基因型母猪显著高于NN基因型母猪(P<0.05),3种基因型母猪相对比较,加性替代效应的每年n等位基因1.2586头和1.1954头,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3801头和0.1950头,显性度为0.3222和0.1689,表明FSHβ基因主要以加性遗传方式影响最高产仔数。β  相似文献   

9.
松辽黑猪雌激素受体基因对部分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s方法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SR)基因的PvuⅡ多态性,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及其他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差异显著(P<0.05),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2.395和2.250头;各基因型在初生窝重、20日龄重、60日龄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GDF9基因SNP位点与宗地花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从而为提高宗地花猪繁殖性能提供有价值的分子辅助标记,推进选育进程进行试验。以贵州宗地花猪经产母猪为试验素材,利用DNA池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GDF9基因的多态性,对各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质量和母猪泌乳力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在受试群体中,发现基因GDF9有2个突变位点,C1009T和T1014C均位于exon2;且都与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差异显著(P0.05);基因型分别为BBABAA、DDCDCC,母猪泌乳力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平均初生质量的基因型表现为BBABAA、DDCDCC,差异显著(P0.05);母猪总产仔数DD基因型多于DC与CC基因型,DD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D为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繁殖性状中多于基因型AB、AA,BB为优势基因型,B为优势等位基因。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推测等位基因D和等位基因B可能为宗地花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有利等位基因,且DD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PCR-RFLPs法检测90头姜曲海、梅山、二花脸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ESR)的多态性,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差异极显(P<0.01)。BB基因型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AA基因型多3.03和3.01头;经产胎次比AA基因型多1.80和1.82头。ESR基因型间乳头数差异不显(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骨调素基因对大河乌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二产活仔数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初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89/171/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50之间差异显著,二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89/166之间差异显著;而初产的总产仔数、乳头数、初生仔重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骨调素基因型189/171/166/150和基因型166/150是有利基因型,骨调素可能是影响大河乌猪繁殖性状的侯选基因,可以作为提高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和二产活仔数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测定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种猪场健康、繁殖正常的92头大约克夏母猪的窝产活仔猪数、母猪有效乳头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按照窝产活仔猪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窝产活仔猪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0.01),初生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10头和11头、9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断奶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9、10、11、12、13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窝产活仔猪数、母猪有效乳头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进行相关分析,母猪有效乳头数和其余各指标相关不显著(P>0.05),其余各指标相关均达到极显著(P<0.01).经分析得出窝产活仔猪数在10~12头之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猪ES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长白猪、大白猪以及长大杂种的ES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分析ESR各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群在该位点均存在多态性,A等位基因频率占有优势均在0.75以上,而B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均小于0.25。不同基因型与初产胎次、经产胎次母猪的各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成活数)呈AA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白母猪利用年限相关性状的遗传结构,实现早期选种,本研究采用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华南种猪遗传评估网1998年1月至2014年8月收集的大白猪繁殖性状数据,使用DMU(V6)分析计算母猪第1胎分娩日龄、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第3胎稳定性、第5胎稳定性、终生总产仔数、终生产活仔数和终生日龄间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大白母猪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终生总产子数、终生产活仔数、第5胎稳定性遗传力为0.132~0.198,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第3胎稳定性遗传力为0.230~0.271,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第1胎分娩日龄、终生日龄遗传力为0.492~0.642,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大白母猪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终生总产仔数和终生产活仔数间有较强的正遗传相关,与终生日龄有较弱的正遗传相关,与第3胎和第5胎稳定性有较弱的正遗传相关。母猪初产日龄与终生总产仔数和终生产活仔数间呈一定的负遗传相关,而初产日龄与终生日龄呈强的正遗传相关。通过对母猪利用年限的遗传参数估计有望通过选育提高利用年限,通过母猪利用年限有关性状与其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有助于早期选种加快延长母猪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6.
泛农花猪繁殖性状遗传参数的初步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泛农花猪8头公猪及其44窝后代的若干繁殖性状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估计,其结果如下:1.1982年的平均乳头数13.68个,总产仔数11.14头,产活仔数10.42头,初生个体重1.18公斤,初生窝重12.17公斤,断奶个体重18.15公斤,断奶窝重156.49公斤,断奶仔数8.57头。2.乳头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仔数的遗传力各为0.23、0.18、0.34、0.87、0.75、0.11、0.69。3.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呈强正相关;初生个体重与断奶个体重和初生窝重与断奶仔数呈中等正相关;初生个体重与初生窝重和断奶仔数,以及产活仔数与断奶仔数均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量遗传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大约克夏母系,效果较为显著。核心群内已淘汰氟烷应激敏感基因;与零世代相比,Ⅱ世代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增加0.88头,产活仔数增加0.80头,初生窝重提高2.67kg,差异极显著(P<0.01);21日龄平均窝重增加12.70k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猪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缩短17.14d和14.62d,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张新银  孔敬礼  武磊  刘贤侠  李大全  黄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03+3617-3603,3617
[目的]研究氟烷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技术,检测经产母猪的基因型,分析基因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携带型基因的母猪的总产仔数与携带型基因母猪差异不显著。携带型、型基因母猪产活仔数与携带型基因的母猪差异显著。携带不同基因型基因母猪间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表现出的趋势。[结论]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465头母猪、1064胎次的繁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10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胎次(P<0.05).夏季高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表现为产仔数的减少(P<0.05)和仔猪的初生重降低(P<0.05).母猪的乳头数与其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和仔猪乳头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仔猪乳头数不受母猪胎次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正>2.6.2 淮南猪乳头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1)乳头数与繁殖性状间的关系 由图1可知,当母猪的总乳头数在15枚到19枚间变化时,随着总乳头数的增加,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头数和断奶窝重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由图2可知,当母猪的有效乳头数在13枚至19枚间变化时,随着有效数的增加,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现增加趋势,而断奶头数和断奶窝重则有下降的趋势。 (2)遗传力及性状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