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进行分析,研究炮制对五味子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影响。五味子生品、醋五味子、酒五味子和蜜炒五味子的挥发油得率分别是1.66%、1.50%、1.40%和1.34%;从各挥发油中分别检出46种、49种、48种和50种成分;对其中34种成分进行了鉴定。本研究为五味子炮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炮制方法对草果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果的不同炮制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含量及成分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草果依法炮制处理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其中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草果生品、炒制品和姜炙品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是0.0251~0.0268、0.0217~0.0220和0.0158~0.0189 mL/g,并分别鉴定出了52、46、47个组分,其中,以1,8-桉油素、香叶醇等5个成分含量较高,占峰面积总和的50%以上;与炮制品相比,生品中1,8-桉油素相对含量较高,而香叶醇在姜炙品的相对含量则明显高于其他2个样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草果挥发油提取率及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吕杨  潘德芳  陈伟民  任凤莲  陈龙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19-20620,20622
[目的]考察并比较黄精根部和茎部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异同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精根和茎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并比较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黄精根挥发油成分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0.87%;黄精茎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化合物有37种,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4.58%。其中,有13种挥发油成分化合物同时存在于黄精根和茎中,其中只有2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相差不大,小于5.0%;其他11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相差均大于5.0%。[结论]黄精根部和茎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何忠梅  王慧  包海鹰  白冰  刘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46-10648
[目的]研究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期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即从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从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13种化合物是相同的。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17种萜类化合物,6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9种萜类化合物,12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2种千里光挥发油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即栽培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11.60%)、α-石竹烯(13.49%)、石竹烯氧化物(8.57%)、棕榈酸(10.86%)和亚油酸(9.00%);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8.10%)、α-石竹烯(19.50%)、石竹烯氧化物(14.22%)、棕榈酸(21.45%)和亚油酸(13.66%)。[结论]该法测定出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这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炮制对姜挥发油中致香成分的影响,为姜及其炮制品在香料行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姜挥发油和炮姜挥发油致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干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桧烯、莰烯、桉叶油醇、龙脑、α-姜烯、丙酸芳樟醇和α-蒎烯等,而炮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莰烯、桧烯、α-姜黄烯、龙脑、桉叶油醇和α-蒎烯等,新增加了对伞花烃和榄香醇2种成分,同时α-姜黄烯、α-蒎烯、莰烯、α-没药烯、6-甲基-5-庚烯-2-酮、三环烯、桉叶醇、橙花叔醇和α-倍半水芹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而α-姜烯、α-水芹烯、桉叶油醇、(E)-柠檬醛、(Z)-柠檬醛、丙酸芳樟醇、α-松油醇和乙酸香叶酯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干姜经加热炮制成炮姜后,其理化性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其致香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开发利用荷花,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荷花不同花期、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整个荷花花朵在盛开期共含有的化合物种类为73种,其中烃类占74.04%;花蕾期含有84种,烃类占77.50%。对荷花的不同部位而言,花丝的挥发油组成成分最复杂,盛开期和花蕾期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最大,盛开期花丝挥发油含有28种化合物,花蕾期花丝挥发油含有38种化合物。花丝的最佳药用时期在花蕾期,而花瓣和花托在不同花期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β-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B-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分离和分析2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8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3.79%;采用SD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7.22%。[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很大,为小叶女贞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延胡索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莉  郭新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18-20420
[目的]研究陕西和江苏产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用GC-MS法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陕西和江苏产药材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5种和30种化合物,各占延胡索挥发油总峰面积的70.57%和66.41%。其中,共有30种化合物相同,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丹皮酚(24.52%1、8.43%)、棕榈酸(5.35%、6.39%)、2-β-甲氧基-5-α-胆甾烷酸(7.37%5、.76%)等。[结论]产地是影响延胡索挥发油的种类及含量不同的一个因素,这为不同地区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成分,为厚朴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5种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0个化学成分,有18种成分为5个产地共有。[结论]不同产地厚朴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香蜂花叶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香蜂花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GC-TOFMS仪分析测定,由同时蒸馏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的香蜂花叶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93种成分,鉴定出4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9.79%;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香叶醛(24.54%);从超声波辅助提取物中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2.26%;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0.80%)。[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毛竹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毛竹叶为实材,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器、超临界萃取和索氏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毛竹叶挥发油,用气质联用仪测试竹叶挥发油,共检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库检索及人工图谱解析,确定了68种化合物结构。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的化合物以醇、羧酸、烷烃类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69.10%和62.11%;采用超临界萃取提取方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羧酸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2.91%,C17~C25为27.98%,C26~C38为22.78%;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类为主,C26~C38化合物相对含量为58.55%。研究表明,提取方法不同,竹叶挥发油成分在化合物种类、个数及相对含量方面差异很大;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技术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竹叶挥发油组分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对湖南省和安徽省两产地石菖蒲挥发油中主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两产地石菖蒲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17种和30种成分,鉴定出11个和21个化合物,分别占分离总量的91.419%和93.029%。2种石菖蒲挥发油的主成分及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超临界萃取条件及其化学组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将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经柱色层族组成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种馏分,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斑唇马先蒿挥发油最优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5℃,CO2流量16mL/min.斑唇马先蒿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极性馏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烷烃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在其挥发油成分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总相对含量为62.698%;其中亚麻酸(18.497%)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正十六烷酸(15.698%)和亚油酸(7.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温和,效率高,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明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辣椒品种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经乙醇-水体系提取后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对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不同辣椒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所差异。4种辣椒共6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但含量有所不同。4种辣椒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找出辣椒特征挥发性物质并区分不同品种的辣椒。[结论]该研究为辣椒品种的鉴别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含采肉和果皮)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以挖掘山黄皮桂研15号的利用价值,为山黄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山黄皮果实和叶片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山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标准质谱图库分别鉴定各化学组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山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中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28种、醇类4种、醛类6种、酮类2种、酯类4种、碳氢化合物类6种、醚类5种.从山黄皮果肉、果皮及叶片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31和34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76.97%、95.11%和83.85%.山黄皮果肉、果皮及叶片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单萜类化合物β-蒎烯、月桂烯和萜品油烯.因此,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和醚类化合物为主.[结论]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独特的挥发油成分.综合成本因素,山黄皮桂研15号叶片挥发油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路路通清炒法、砂烫法对路路通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路路通生品及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并鉴定其挥发性成分,经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路路通生品、清炒品和砂烫品中分别鉴定出65、71和80种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74.08%、71.45%和74.14%。与生品相比,清炒品、砂烫品中烯类成分种类及相对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清炒品、砂烫品中酮类相对质量分数显著减少。清炒后挥发油中烯类成分种类从22种增加到29种,相对质量分数从19.15%增加到40.61%;砂烫后挥发油中烯类成分种类从22种增加到36种,相对质量分数从19.15%增加到43.62%。清炒后挥发油中酮类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从22.27%减少到9.10%,砂烫后挥发油中酮类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从22.27%减少到6.51%。清炒路路通新产生了7种萜烯类成分,砂烫路路通新产生了14种萜烯类成分,砂烫法较清炒法多增加7种萜烯类成分。[结论]清炒法、砂烫法炮制后,路路通挥发油中烯类成分的种类及相对质量分数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姜华  韩建国  蒋长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84-4985
[目的]比较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总皂苷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柴胡及其不同炮制品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柴胡不同炮制品,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35 nm波长下测定总皂苷的含量,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在3种炮制品中,柴胡醋炙品中总皂苷和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最低,酒炙品中总皂苷和Fe、Mg、Zn含量最高。[结论]柴胡炮制前后总皂苷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和分析玉竹药材不同品系、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吉林省种植的大玉竹、圆叶玉竹及吉竹1号1、2、3年生根状茎及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简称GC-MS)技术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大玉竹1、2年生根茎及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化合物7种,其中共有成分5种;从圆叶玉竹1、2、3年生根茎及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化合物5种,其中共有成分2种;从吉竹1号1、2年生根茎及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化合物19种,其中共有成分1种;确定了丹皮酚为大玉竹挥发油区别于另2个品系玉竹挥发油的特有成分,六甲基环三硅氧烷为3个品系玉竹挥发油中共有成分。研究结果为玉竹品种选育、质量评价及后续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