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在徐庄村采访,说起铅污染无论老少人皆尽知。但是,面对铅污染他们选择了沉默。采访中一位村民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选择沉默的原因"我们普通人是敢怒不敢言。"在江苏省沭阳县徐庄村,记者了解到这么一幕:"4周岁的小儿子越来越不爱吃饭,并且更加爱动,记忆力也大不如以前。更为严重的是,孩子非常瘦小,没有长到这个年龄段孩子应有的身高。"村民周秀雅(化名)说。有着同样担忧的并不止周秀雅一人。村里好多人都发现,自己家的孩子出现了发育缓慢的症状。许多人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测后发现,孩子无一例外都存在血铅超标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普洱咖农来说,今年的咖啡豆让他们无法入眠。"往年都是人来找豆,今年是豆找人。年初来收购的人多,我们不愿意卖,现在来收购的人少,我们想卖又找不到买家了"。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空广村村民李晓治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村90%的村民都种植咖啡豆,种植面积近0.33万hm2。咖啡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村里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5000-6000元,今年恐怕3000元都成问题"。李晓治的话语中透着一股焦躁。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也一直影响着茶叶的安全饮用。当前我国茶叶存在铅超标现象,这是影响茶叶安全的因素之一。综述了当前我国茶园铅污染现状和污染产生的来源,总结了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等已有的多种降铅方法与措施,提出了茶园降低铅污染的努力方向,可为无公害茶园的建设和茶叶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测定,研究了重金属铅污染土壤对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找出土壤铅污染与酶活性的关系,为土壤酶活性对土壤铅污染的指示作用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在Pb加入500 mg/kg时,对土壤蔗糖酶与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起到激活作用;Pb加入达到1 000 mg/kg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都出现抑制作用.施入蝇蛆生物有机肥后,对铅污染土壤的酶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测定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可以作为铅污染土壤的主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铅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重金属铅污染的来源,主要是铅的开采、冶炼和精炼,工业"三废",蓄电池,汽油添加剂,含铅肥料等,综述了重金属铅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土壤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土壤环境中铅的形态、铅污染的来源及其对生物的危害,阐述了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土壤中的铅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吸附、转化等作用降低土壤中有效铅的含量,从而降低其对植物的毒性,达到修复土壤铅污染的目的。叙述了微生物修复土壤的弊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及生物工程改良菌的应用等,并对土壤铅污染微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土壤及作物铅污染特征和热电厂、五金电镀厂等分布情况的对比,发现绍兴市土壤和作物铅污染的程度和分布特征与对应的工矿企业的地理位置十分吻合,认为绍兴市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参照不同的国家标准对绍兴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发现工矿企业的污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铅对人体的危害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介绍了土壤铅的环境质量标准,剖析了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土壤公路源铅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土壤中铅元素的来源进行探讨,根据近年来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报告,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现状、来源、生物利用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一步分析了铅污染控制的可能途径,提出了利用生物利用度模拟土壤中重金属铅污染的方法,有助于评价土壤中铅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今后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含有不同铅离子浓度的土壤在种植冰草后,土壤p H和水溶性盐含量都明显下降,说明冰草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可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而且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都有所降低,特别是Pb2+含量降低了99%以上,说明冰草可以用来改良修复铅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文献调研,研究了茶树对铅的吸收积累特性,构建了土壤-茶叶铅转运模型,利用污染源清单法和普查数据,分析并预测了浙江省茶园的铅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茶树各部位铅含量随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中铅含量达到500 mg·kg-1时,嫩叶中铅含量最高可达22.83 mg·kg-1。铅在茶树各部位的积累量总体表现为新叶<老叶<茎<根。当土壤铅含量低于100 mg·kg-1时,茶叶铅含量能符合我国标准要求;如果土壤铅含量高于150 mg·kg-1,茶叶铅含量超标的风险明显增加。浙江省1990—2018年的铅人为排放量展示出较大的时空差异,铅排放量在2009—2014年快速增长后仍处于相对高位,各地应因地制宜削减铅排放。基于相关数据预测,在现有产业模式驱动下,2030年浙江省茶叶铅污染风险将进一步提高,茶园铅污染风险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黄云英 《现代农业》2010,(12):30-31
铅几乎对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均会产生毒害,茶叶铅污染已引起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众多学者对茶叶铅污染原因的研究成果,总结出茶叶铅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土壤、大气、加工过程、采摘方式等,并针对以上途径提出控制茶叶铅含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田土壤铅污染的固定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重金属铅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其中农田土壤的铅污染面积广,威胁农作物安全生产,已不容忽视。通过综述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农艺修复等几种农田铅污染的固定修复技术,以期为修复铅污染农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铅金属等通过浇灌等方式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引起土壤铅污染。本文通过对地下水土壤铅污染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对铅污染进行修复技术探讨,以解决土壤与地下水铅污染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50-51
记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农户在采摘咖啡,吃咖啡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记者:"吃过这个吗?"村民:"吃过,平时都吃,自己还会摘了吃。"记者:"吃这个和喝咖啡的味道一样吗?"村民:"不一样。"记者:"生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村民:"甜甜的味道,经过加工以后是苦的,有点苦的。"当地有3万多户农户种植咖啡,他们一年卖咖啡的收入有2000多万元。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这里的咖啡树还是不值钱的野生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黄河三角洲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重金属铅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运用样地调查法采集土壤样品,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路域土壤铅污染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G205国道和S312省道两侧土壤铅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并且土壤中铅含量随与公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距公路干道1~50 m内所采土壤样品的含铅量在32.46~86.04 mg/kg,是该区域土壤铅背景值的1.2~3.3倍,污染状况较为明显。经进一步研究,道路两侧绿化带可有效降低土壤铅污染水平。[结论]该研究为查明黄河三角洲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重金属铅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煤矿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家亿吨煤建设基地、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淮南矿区为例,介绍了煤矿区铅污染土壤的现状与危害,并介绍了解决煤矿区土壤铅污染问题的最新技术——植物修复的机理、技术特点以及在煤矿区土壤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铅锌矿区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考察当地自然经济概况,对尤溪县铅锌矿产分布特征及土壤、水体铅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以梅仙镇坪寨村为重点研究区域,评价其土壤、作物、水体中铅污染现状,分析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原因,并提出尤溪县铅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选用观赏植物吊兰进行漂浮栽培实验,研究吊兰对水体铅污染的耐性和吸收特性,以期为铅污染废水修复过程中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2个测定期内(21、42d)吊兰的鲜重增量、株高、新增根数、最长根长、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水平变化不显著;叶的富集系数逐渐减小;在水体铅污染物浓度达到50mg/L时,吊兰根部对铅的富集系数最大。总体上,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吊兰的鲜重、株高、根数和最长根长、CAT活性略微升高,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根部富集系数减小,叶富集系数增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吊兰是一种对铅具有极大耐性的植物,可以用于高浓度铅污染水体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在静态模拟自然状况下的小型水体中设置3个铅污染水平,研究花叶芦竹、石菖蒲、水生鸢尾对不同浓度铅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及其抗性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铅污染水体中,石菖蒲的长势最好,其株长和茎长均达到最高,可达61.17 cm和41.23 cm;花叶芦竹的根长则表现为最好,为21.23 cm。3种水生植物的根系活力表现为花叶芦竹石菖蒲水生鸢尾。在低浓度和高浓度铅污染水体中,石菖蒲的叶绿素a含量高于水生鸢尾和花叶芦竹,水生鸢尾的叶绿素b含量高于石菖蒲和花叶芦竹;在CK和低浓度铅污染水体中,3种水生植物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最高。花叶芦竹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最强,净化能力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也发生了下降。因此,花叶芦竹、石菖蒲和水生鸢尾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浓度铅污染水体均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净化效果,表现为石菖蒲的适应性较强,花叶芦竹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