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玉米耐密育种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耐密育种就是从基础材料开始,在自交系的不同世代以至对杂交种的评价鉴定都要在预先设计好的高密度下进行,目的是对抗倒伏、结实性好等优良性状的鉴别和严格筛选,以期选育出耐密玉米自交系,并组配出耐密高产玉米品种,变个体增产为  相似文献   

2.
耐密型玉米自交系选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密型育种已经成为当前育种界的主流,耐密型玉米自交系选育的主要方法有:增大选择密度;注重选择农艺性状;增大选择压力,提高自交系的抗逆性;目测选择外观性状,田间测定配合力:耐密育种材料的改良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植密度逐步提高不仅是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途径,也是育种中提高选择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国玉米生产和育种的实际情况,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育种目标、种质选择、自交系选育技术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发展情况,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50年在农家品种、综合种、品种间杂交种的鉴选与应用,杂交种的选育和应用,自交系的选育和基础材料的创造,基础理论研究,专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育种技术进步,育种目标的变化发展,育种技术方法的变化与进步;在杂交种的选育推广、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加强育种基础材料创新研究,抗病,抗逆性育种研究,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耐密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玉米耐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玉米生产中耐密的重要性,并以郑单958为例,分析了耐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密植增产的机理.提出选系基础群体起点要高,群体要大;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高密度种植,增加选择压力,选择合理的耐密株型;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组配杂交种,实现定向组配;多地点、多年份、高密度地进行品种鉴定试验.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耐密型玉米育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选育耐密品种的原则及方法,指出耐密型玉米应当具备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高抗种植区域的主要玉米病害等诸多优良性状,为玉米耐密型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聊玉系列玉米种的选育方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中早熟、紧凑、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为育种目标和思路,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出一系列玉米新品种。本文从4个方面阐述了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途径。提出了多点鉴定,加速育种进程;早代测定,测用结合;高密度育种及选择结实性好、出籽率高的品种4个创新选育方法,最后从6个方面指出了聊玉系列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玉米材料的耐密性鉴定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当前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杂交种的耐密性。以夏玉米育种上常用的4个基本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耐密自交系130为对照,在种植密度7.5万~15.0万株/hm^2范围内设计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穗部性状、倒伏倒折率和产量的影响,旨为耐密型玉米育种提供合理的选系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4个参试玉米材料的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秃尖长度增大,当密度超过某一个范围后倒伏倒折率明显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2.0万~13.5万株/hm^2;而耐密自交系130(对照)的穗部性状变化幅度较小,倒伏倒折率明显较低,产量一直呈增加趋势。在试验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对同一玉米材料的主要生育期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影响。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种植密度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选择耐密型自交系时低代选系材料的种植密度应〉13.5万株/hm^2,在选择耐密型杂交种时还要保证穗粒数和穗粒重不能降低得太多,对耐密型杂交种进行鉴定时设立一年多点异地鉴定并适当加大鉴定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选育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为降低育种试验误差、减少低水平重复、节约工时提高育种效率以实现育种目标,我们提出在自交系选育实践中应坚持耐密选育途径,规范育种试验地管理,注重田间目测和测交选育结合,利用好各项科学技术措施,并在田间地头细心观察记载,通过不断发现和筛选,才能选育出优良自交系,组配出高产、高抗、广适、耐密植的新优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耐密型玉米育种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种植密度逐步提高不仅是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途径,也是育种中提高选择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基础单薄的实际情况,对耐密型玉米品种的内涵、选育目标、选育根源、种质基础、自交系选育技术和杂交种鉴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玉米发展趋势和河西地区玉米育种成就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河西地区玉米育种应以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耐)逆境能力强,投资回报率高,自交系和制种田高产稳产,具有高效的种子生产潜力为总体目标.工作重点是选育株型适中、结实性好的中大穗抗病杂交种;在方法上采用系谱法与轮回选择相结合,选育高起点、多类型的自交系;开展异地抗性鉴定,引进高抗自交系;积极开展南繁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玉米理想株型育种与超级玉米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想株型育种和超级玉米育种,阐述超级玉米育种是理想株型育种的概况和总结,强调育种手段不能太单一,应该采用综合措施提高玉米产量和其它性状。理想株型育种是超级玉米的基础。并且应该重视耐密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3.
高密育种及自交系的选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高密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状况及玉米在高密的下的表现,并对高密育种中自交系的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择20个玉米自交系,设置低密度6.75万株/hm2和高密度11.25万株/hm2两个处理,对群体籽粒产量和单株平均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自交系的单株平均籽粒产量,低密度处理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有16个玉米自交系的群体籽粒产量与相应的单株平均籽粒产量呈负相关性;各自交系在对应的两个密度条件下,单株平均籽粒产量间差异显著;11.25万株/hm2密度可作为当前开展耐密种质鉴定、耐密育种和耐密生理研究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5.
玉米耐密性及耐密性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实际出发,认为耐密性是优良玉米品种的重要性状之一。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1.在高密度下,玉米植株下体间上,雌雄穗发育协调,结实性好是耐密型品种增产的内在机制;2.高上,株型紧凑,根茎强壮,抗倒,结实性好是进行耐密性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3.耐密性育种不应仅局限于株型选择,而应将耐密性作为一个具体  相似文献   

16.
玉米耐密育种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不同的育种团队方法各有侧重。结合育种实践深入阐述了玉米耐密育种的具体选育过程,指出了选育中应注意的关键指标。就转型阶段耐密玉米在种质资源多样性保留和密度选择上提出了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7.
提高玉米种植密度选育自交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玉米自交系除了要拓宽种质资源外还应改进育种方法提高选择效果,选择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种工作的效率,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选育玉米自交系是近几年来在玉米育种中普遍应用的一个有效的选育方法。通过提高选择材料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多基因矮生系5003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育玉米自交系、利用其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是玉米育种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几十年来,我国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工作成绩显著.每当一个优良自交系育成,都使育种水平和生产水平提高一步,为生产和社会带来巨大效益,掖107、黄早四、自330、E28都是  相似文献   

19.
浅析玉米自交系选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我国玉米自交系由于遗传基础狭窄所带来的对病虫害和逆境表现出的脆弱性以及难以获得突破性新自交系和新品种问题,文章着重陈述了玉米育种过程中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结合已有的育种经验,针对"难在选系,重在组配"的玉米育种工作,阐述了玉米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种质来源途径、创新手段和优良自交系选育的途径和方法,并介绍了如何通过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筛选来获得优良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20.
玉米新品种秀青686是由全国著名玉米育种家王永普研究员以自交系S6-05为母本,自交系S3032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耐密、紧凑型优良玉米杂交种。文章介绍了玉米杂交种秀青686的选育过程和该品种的综合表现、特征特性、适应种植区域、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玉米育种和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