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海大通牦牛4种血清激素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生长牦牛 3个年龄段 (5~ 15、17~ 2 7、2 9~ 39月龄 )的 4种血清激素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 (GH、INS、T4和T3 )浓度进行了 1年 6次的跟踪测定。结果表明 ,生长牦牛的 4种血清激素浓度在性别间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5~ 39月龄牦牛血清GH、INS、T4和T3 平均浓度分别为 (1.6 35± 0 .914 )ng·mL-1、(2 6 1.916± 85 .987) μg·mL-1、(46 .775± 17.74 )ng·mL-1和 (1.190± 0 .70 7)ng·mL-1。血清 4种激素浓度在 3个年龄段间和月份-季节间的变化十分明显。GH、INS和T4浓度从 1月份到 3月份都有所下降 ,特别是GH浓度迅速由 1月份的 2 .913ng·mL-1下降至 3月份的 0 .793ng·mL-1,是此时生长牦牛在严寒和饥饿双重打击下 ,机体动员体组织贮备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结果。INS、T4和T3 浓度在暖季表现出与牧草营养供应基本同步一致的变化规律 ,与机体加强合成代谢有关。GH在暖季维持相对稳定或稍高水平 ,但这一时期生长牦牛日增重达到 6 0 0~ 70 0g ,证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有提高激素受体的敏感性、促进家畜生长之作用。血清INS和T4平均浓度与平均日增重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 .738和 0 .80 5 (P <0 .0 1) ,说明血清INS和T4浓度是相对重要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暖季自然放牧加补饲对羔羊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2010年5~9月在裕民县吉兰德夏草场,选取45只3月龄健康的巴什拜羊羔羊,分为对照组(放牧),试验Ⅰ组(放牧+补饲0.2%营养调控剂)和试验Ⅱ组(放牧+补饲0.4%营养调控剂)。分别在羔羊3月龄、4月龄、5月龄和6月龄进行体重和血清采集和检测。【结果】试验组血清中GH浓度高于对照组,其中在5月龄时,试验Ⅰ组和Ⅱ组血清中G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血清中T浓度随着月龄增加而逐渐升高,补饲组相比对照组血清中T浓度增加较缓慢,在5月龄和6月龄时试验Ⅰ组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T和T4随着月龄逐渐减低,但试验组血清中T3和T4要高于对照组,在5月龄时试验Ⅰ组和Ⅱ组T3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5月龄试验Ⅰ组T4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T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6月龄试验Ⅱ组T4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Ins随着月龄逐渐增高,在4月龄试验Ⅰ组In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暖季补饲营养调控剂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缘放牧绵羊血清矿物元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4个县级区域内的放牧藏羊组织样品进行矿物元素分析,分别在7月份(暖季)和12月份(冷季)对草地牧草和所选择的20头藏羊血清进行样品采集,并对藏羊组织内的主要常量元素(钙、钾、镁、钠和磷)的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牧草矿物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季节差异性,冷季牧草中元素磷、钾和镁的含量在一些地区低于藏...  相似文献   

4.
天祝夏季草原放牧条件下牦牛产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下南泥沟、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3个暖季牧场,对不同胎次牦牛的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含量及牧场草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牧场,1~5胎次母牦牛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增高,5胎以后,母牦牛产奶量开始下降;下南泥沟牧场3~5胎母牦牛日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岱乾上南台和乌鞘岭牧场(P<0.05);下南泥沟7~8月份牦牛月产奶量(33.96 kg)比岱乾上南台(28.07 kg)和乌鞘岭(27.30 kg)牧场分别高出21.8%和14.7%.3个牧场牦牛乳脂肪及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3牧场中,下南泥沟牧场可食牧草产量高于岱乾上南台牧场和乌鞘岭牧场,而其放牧强度却低于该两牧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检验结果表明,冷、暖季放牧草地的主要组成植物种对β-二项分布模型具有很好的吻合性。(2)冷季放牧草地的总物种数比暖季放牧草地多6种,冷季放牧草地大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极显著高于暖季放牧草地。(3)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的冷季放牧草地,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优质牧草增加,而在暖季放牧草地,草地退化的标志性植物鹅绒萎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车前(Plantago asiatica)成为主要优势种,物种多样性降低。(4)冷季放牧草地的群落整体空间异质性高于暖季放牧草地。【结论】在暖季实施围栏封育而在冷季进行放牧利用的冷季放牧草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增加,优质牧草种类增加,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开牧草的生长季节而实行冷季放牧。  相似文献   

6.
放射免疫测定昆明犬血清T3,T4水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放射免疫法对36只昆明犬血清三碘甲状腺素(T_3)、四磺甲状腺素(T_4)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结果:68日龄幼犬(n=8)的T_3为0.359±0.188 ng/ml血清,T_4为56.56±6.1 ng/ml血清;1~2岁的成年犬(n=28)T_3为0.206±01.09 ng/ml血清,T_4为13.47±4.21 ng/ml血清。该结果表明:昆明犬T_4含量明显高于T_3(P<0.01)。68日龄的幼犬T_3、T_4水平明显高于1~2岁成年犬(P<0.01)。还观察到个别(4~#、6~#)甲状腺素含量明显低于均值(P<0.01),犬体高、体重也低于同年龄犬。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寒草甸牧区牧草养分与牧草总能之间的能值预测模型,为高寒草地健康评价及家畜管理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以牧草干物质(DM,x1)、粗蛋白(CP,x2)、粗灰分(Ash,x3)、酸性洗涤纤维(ADF,x4)、中性洗涤纤维(NDF,x5)、钙(Ca,x6)、磷(P,x7)7种常规营养成分作为自变量,牧草总能(GE,y)作为依变量,建立高寒草甸暖季和冷季牧草不同自变量组合与总能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暖季牧草的DM、ADF和NDF与GE呈正相关,CP、Ash、Ca、P与GE呈负相关;冷季牧草的CP、Ash、ADF、Ca、P与GE呈正相关,DM和NDF与GE呈负相关,其中P与GE有较强的相关性;预测准确性较高的模型为:y=9 469-57.71x1+1.34x2-11.06x3+7.70x4+11.38x6+2 306x7,R2=0.906 3,CV=0.69%;y=-6 117+93.81x1+39.82x2+230.61x3+15.54x4-65.96x6-8 000x7,R2=0.815 9,CV=2.44%。综合得出,在高寒草甸草场可选择以牧草DM、CP、ADF、Ash、P建立与GE相关且准确性更高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8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观察组,4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观察组各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T3、F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和FT4水平除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外,其他各期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SH水平则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尿毒症期患者的T4、FT3水平显著低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P<0.01),FT4水平与其他各期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主要表现为低T3、低T4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对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豆黄酮对山羊血液中几种内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芙蓉  王老七  王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42-6442,6530
为了研究大豆黄酮对反刍动物血液中几种内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4只1 a左右的本地空怀母山羊为试验对象,进行对照期(每天通过十二指肠瘘管灌注生理盐水5 ml)和试验期(灌注含200 mg大豆黄酮的生理盐水混悬液5 ml)各12d的试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山羊血清中GH、T3、T4、17-β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灌注大豆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液中T3、T4、GH和E2水平(P<0.01),分别比对照期提高128.57%、124.12%、106.49%和72.34%。表明大豆黄酮可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来间接调节反刍动物的生长和瘤胃的消化代谢。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无公害的、易于推广应用的植物源动物生长促进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裂殖壶藻饲喂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将24头2~3岁健康雄性牦牛分为对照组和微藻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微藻组每天在基础日粮加入200 g·头-1的裂殖壶藻,进行为期60 d的饲喂试验。试验期间记录两组牦牛日均采食量变化;测定两组牦牛饲喂前后体重和体尺指标变化;ELISA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变化规律;饲喂结束后进行屠宰,分离器官和组织计算屠宰率;同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试验60 d后两组牛体内生长相关因子表达变化,探究裂殖壶藻饲喂影响牦牛生长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裂殖壶藻饲喂后,牦牛体重、胸围和屠宰率显著增加(P < 0.05),血清生长相关激素GH、T3和T4含量均显著增加(P < 0.01),生长相关基因(Ampkα1、Mc4r、Lxrα、Lkb1)和生长相关蛋白(AMPKα1)表达显著上调(P < 0.01)。综上所述,裂殖壶藻饲喂促进牦牛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调控牦牛生长相关因子表达,从而加快其生长发育和生长性能提升,为牦牛繁育和饲料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慢性冷应激对蒙古母牛血清酶活力、血清蛋白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激素分泌的影响,选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体况相近,体质健康的全年放牧蒙古牛母牛各8头,并于试验期最后一天清晨进行颈静脉采血并制备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酶活性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等HPA、HPT轴激素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等血清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冷应激对蒙古母牛产生了一定的应激:与非应激期相比,冷应激状态下蒙古母牛血液中的T3、T4、ACTH及GH等血清激素分泌显著升高(P0.05);冷应激状态下蒙古母牛血液中AKP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他酶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冷应激引起蒙古母牛血清中BUN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对TP和ALB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冬季较低环境温度对蒙古母牛造成了应激,HPA及HPT轴被激活,增加机体产热以抵抗低温环境。与非应激状态相比,蒙古母牛TP、ALB、CK以及LDH等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说明蒙古牛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较适应蒙古高原高寒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1日龄健康蛋雏鸭为试验动物,采用2×3(温度×VA)重复实验设计,研究适温、低温的环境下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A(3 000、5 000、10 000 IU.kg-1)对蛋雏鸭抗氧化能力及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但对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5 000 IU.kg-1 VA会使雏鸭血清中T-AOC升高,MDA水平降低,显著增加SOD活性。温度对雏鸭血清中T3、T4水平影响显著(P<0.05),随着温度降低雏鸭血清中T3、T4水平升高,皮质醇(Cort)浓度低温较适温组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胰岛素(Ins)浓度随温度降低而略有下降(P>0.05),随着VA添加量的增加T3变化稳定,添加5 000 IU.kg-1 VA显著增加了T3水平(P<0.05),T4水平有升高趋势,皮质醇与胰岛素水平随VA添加均有下降趋势但都不显著(P>0.05)。VA添加水平在5 000 IU·kg-1还可以提高机体在冷应激下的代谢率,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农牧交错区苜蓿青干草按不同质量比(0∶100、25∶75、50∶50、75∶25、100∶0)分别与小麦秸、蚕豆秸、马铃薯秸和油菜秸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48h产气量及理论最大产气量与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可溶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分别与酸性洗涤纤维(P<0.001)、中性洗涤纤维(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P<0.01)呈负相关;产气速率常数分别与粗蛋白(P<0.001)、中性洗涤可溶物(P<0.001)、有机物(P<0.01)呈正相关,而分别与酸性洗涤纤维(P<0.001)、中性洗涤纤维(P<0.001)、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P<0.001)、半纤维素(P<0.05)呈负相关;产气延滞时间与其他养分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仅与有机物(P<0.01)呈负相关。当苜蓿青干草分别与小麦秸、马铃薯秸和油菜秸均以25∶75的质量比组合、苜蓿青干草与蚕豆秸以50∶50质量比组合时较为合适。因此,适当添补易发酵或高蛋白含量的饲草能够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冷应激对金定鸭开产前内分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选42羽产前的金定蛋鸭进行笼养,研究其在舍温从正常的15℃急速降到-15℃,0.5h后再恢复正常温度的12h内某些内分泌活动的规律。试验结果如下,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呈现抛物线变化,在应激后0.5 ̄1h内出现峰值(1.28±0.03ng·mL-1),然后开始下降,在应激后12h达到(1.22±0.03)ng·mL-1的最低值,其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素(T4)的含量均在应激后1h出现高峰值(5.24±5.07ng·mL-1),然后迅速下降,在应激后12h达到(1.81±1.98)ng·mL-1的最低值,其差异极显著(P<0.01);皮质醇(Cort)的含量前期上升迅速,后期变化规律不明显,并在试验期间内出现了2次峰值,分别是应激后立刻出现的(1.42±0.19ng·mL-1)和在应激后12h出现的(1.38±0.21ng·mL-1),同时在应激后2h有一个小的波峰(1.37±0.07ng·mL-1),其差异不显著(P>0.05);胰岛素(Ins)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应激开始时是(1.15±0.01)μIU·mL-1,在应激12h后为(1.15±0.02)μIU·mL-1,其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应激后1h达到高峰(32.56±3.65)IU·mL-1,然后开始下降,到应激后12h为(24.04±4.40)IU·mL-1;其差异极显著(P<0.01);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较大,应激后立刻降到(1.43±0.33)nmoL·mL-1,应激后12h为(1.26±0.35)nmoL·mL-1,中间不断呈现波动变化,在应激后2h达到了峰值(2.18±0.36)nmoL·mL-1,其差异显著(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得出,在急性应激条件下,血清中的个别激素、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可以作为应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冷适应对大鼠仔鼠和雏鸡某些内分泌腺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20只健康Wistar大鼠仔鼠和30只罗曼雏鸡为试验对象,研究冷适应对大鼠仔鼠和雏鸡某些内分泌腺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冷适应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宽度和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的细胞数目极显著和显著(P<0、05)地高于常温对照组,60日龄仔鼠在冷暴露72小时后,冷适应组T3和皮质醇明显升高,T3比常温组提高19.%,皮质醇比常温组提高37.17%而GH、T4及Ins变化不明显。冷适应组雏鸡肾上腺肾间组织面积和肾间组织细胞数分别比常温组提高26.05%和3.25%,垂体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数目分别比常温组提高12.98%和8.59%。雏鸡在35日龄试验结束时,冷适应组T3,T4和胰岛素分别较常温组抵63.85%、44.22%31.85(P<0.05),而皮质醇比常温组提高90.37%。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型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实测值,用非线性函数模拟和分析了冷、暖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冷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除粗脂肪含量外)均优于暖型苜蓿;在快速生长阶段,冷型苜蓿的平均生长速率较暖型苜蓿高40.7%,其累积生长量在03-28以后开始超过暖型苜蓿,盛花期的产草量比暖型苜蓿高出5.3%;冷型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从分枝期到结荚期均高于暖型苜蓿,盛花期约高出0.8%;冷型苜蓿的粗纤维含量增速较暖型苜蓿慢,盛花期其粗纤维含量较暖型苜蓿低4.3%;冷型苜蓿的粗脂肪含量05-05(初花期)前高于暖型苜蓿,05-05后反而低于暖型苜蓿4.1%。  相似文献   

17.
药用真菌发酵产物调控肉鸡内分泌及免疫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药用真菌接种到以山芋渣为主并添加不同量的黄芪固态基质中进行发酵,获得发酵菌质,研究菌质对肉鸡内源性激素代谢、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质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AA肉鸡,对AA肉鸡的内源性激素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各试验组的生长激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1组的胰岛素、三碘甲腺原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的四碘甲腺原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试验组的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在配合疫苗使用的情况下,肉鸡血清中禽流感-H5亚型、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各试验组的免疫器官重量也比对照组高,说明菌质可提高肉鸡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放牧时段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对青海省海北高寒草原的连续放牧地、暖季放牧地以及冷季放牧地进行群落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常年连续放牧相比,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的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代表性牧草高度;季节性放牧较常年放牧显著增加禾本科生物量、莎草科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地下总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冷季放牧暖季放牧连续放牧,其中冷季放牧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冷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地,但与暖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在海北高寒草原地区,采用季节性放牧有助于提高高寒草原群落高度、盖度和草地生产力。可以适当鼓励牧民进行季节性放牧,促进天然草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用6月龄、体重约16 kg的雄性辽宁绒山羊9只,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3 mg·kg-1)及大豆黄酮与半胱胺协同应用(3 mg.kg-1+100 mg.kg-1 BW)对绒山羊生产性能和血浆T3、In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豆黄酮组增重提高16.67%(P<0.01),血浆T3和Ins水平分别升高29.82%和9.76%(P<0.01);协同组增重提高5.56%(P<0.05),血浆T3和Ins水平分别升高35.77%和11.18%(P<0.01)。且两试验组均明显改善山羊绒品质,使绒纤维明显增长、变细,协同组作用效果大于大豆黄酮组。提示大豆黄酮及其与半胱胺协同应用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来提高绒山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掌握三江源区冷暖两季矮生嵩草草场土壤养分的含量。[方法]对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冷暖两季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冷暖两季0~5 cm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35.78和236.74 g/kg;5~10 cm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5.39和152.92 g/kg,均高于高肥力(15 g/kg)。冷暖两季0~5 cm、5~10 cm土壤平均pH为6.88、6.72、6.85、6.87。冷暖两季0~5 cm、5~10cm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0.2%。冷季0~5 cm、5~10 cm平均磷含量为0.011 6%和0.009%;暖季0~5 cm、5~10 cm平均磷含量为0.117%和0.111%,冷季土壤全磷含量均低于全国水平。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冷暖两季土壤平均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15和6.49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大于24 mg/kg。[结论]三江源区冷暖两季矮生嵩草草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肥沃,弱酸性土壤有利于提高铁的有效性,土壤全氮、有效硫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