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14~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对国内外1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北沧州地区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沧州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12个苜蓿品种中5年总产量(干重)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Vision和Instinct,分别为100254.7kg/hm 2、91458.2kg/hm 2和91209.9kg/hm 2。第1茬干草产量约占年总产量的32%。除2017年第4茬外,各茬次平均产量(5年共20茬次)和对应的年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第1茬的平均相关系数(0.846)最高,第4茬的平均相关系数(0.502)最低。基于5年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分析表明,适宜沧州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中苜3号,3个引进品种Vision、Instinct、SASKIA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陇东旱塬地区研究了海牛、BJ0603和大卡,共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变化及刈割次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时,各品种都处于抽穗或开花期,不能完成生殖生长。收获前测定表明,品种间在株高、节间数、叶数和茎粗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叶片和单秆重差异显著(P<0.05);每个品种全年刈割1茬的标准草产量(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全年刈割2茬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全年刈割2茬的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P<0.01)1茬的。无论全年刈割1茬或2茬,品种间的鲜草、标准草(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差异显著(P<0.05),产量依次为海牛>BJ0603>大卡;从拔节前期到孕穗期,各品种茎秆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呈下降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上升趋势,粗纤维(CF)、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粗灰分(ASH)含量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茎秆中CP、ADF、NDF、ASH、NFE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但EE、C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产量和养分含量变化,我们认为,在陇东旱塬地区春播光敏型极晚熟高丹草生产模式中,作为青贮利用时,以全年刈割1茬且在霜降前收割最佳;作为干草调制或青饲利用时,以全年刈割2茬且第1茬在拔节后期孕穗前刈割,第2茬在霜降前刈割最佳。  相似文献   

3.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北疆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选取国内外32个紫花苜蓿品种,利用DPS9.5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不同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苜蓿年产量以及各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品种干草产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所有参试苜蓿品种中甘农4号、MF4020、甘农5号4年年产量之和排名前3位,分别达58960.60、58051.54、57868.68 kg/hm2;各茬次干草产量总体呈现出第1茬>第2茬>第3茬的趋势,其中第1茬产量占全年总产量比重较高,为44.1%~53.2%;各茬次产量与年产量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1茬与年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随着茬次的增加关联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第2年年产量与总产量关联度最高。综合4年试验结果得出,甘农4号、MF4020、甘农5号3个品种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10个紫花苜蓿引进品种的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2~2007年的田间试验,对国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进行了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北京及周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并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0个苜蓿品种中6年平均年产量(干重)居前三位的是爱菲尼特、牧歌、胜利者,干草产量分别为13.9t/hm2、13.8t/hm2、13.6t/hm2;不同茬次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1茬产量最高,占年总产量的32%以上,第4茬产量最低,占年总产量的百分比不足18%,第2茬和第3茬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对年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不同年份之间的年株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2002年各品种年株高最低,2007年最高;10个品种间的年株高没有显著差异,牧歌的年株高始终位居前5位。综合6年的结果,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爱菲尼特、牧歌、胜利者。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收割茬次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选取了3个紫花苜蓿品种(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分别年收割三茬,并测定其单位面积鲜重、干重,测定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新牧2号和当地苜蓿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新牧1号紫花苜蓿(P<0.05)。新牧1号、新牧2号和当地紫花苜蓿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第一茬的营养价值优于第二茬和第三茬。总体来看,新牧2号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新牧1号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7.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需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蒸渗仪法研究了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和WL323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及行间蒸发占蒸散量的比例。结果表明:中苜1号和WL323全生长季的需水量分别为909.2mm和928.0mm,两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低,第3茬最高。中苜1号和WL323全生长季的需水强度分别为4.4mm/d和4.5 mm/d,两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高,第1茬最低。中苜1号和WL323全生长季行间蒸发占蒸散量的比例分别为26.0%和25.5%,两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高。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型蒸渗仪法研究了北京地区中苜1号和WL323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中苜1号和WL323的生物产量耗水系数分别为915.0和939.7,经济产量耗水系数分别为786.9和808.1,2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低,第3茬最高;中苜1号和WL323的地上部生物产量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1.0和10.6kg/(mm.hm2),全部生物产量分别为19.2和17.9kg/(mm.hm2),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8和12.3kg/(mm.hm2),2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高,第3茬最低。  相似文献   

9.
多花黑麦草在扬州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对10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olorum)在江苏扬州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测定并分析与生产性能有关的生长速度、分蘖能力、茎叶比、鲜草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在扬州地区冬闲田秋播种植多花黑麦草可刈割3次,生长天数约230 d;参试品种的第1茬、第2茬从分蘖到拔节再到孕穗期均表现为"慢-快-...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在郑州地区的表现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试验研究了2,3,4,5,7,8共6个秋眠级18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秋眠级对紫花苜蓿的年鲜草产量、株高等有较大影响,其中秋眠级别为4级的紫花苜蓿品种的年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5级(P<0.01),显著高于7级品种(P<0.05),但与2,3,8级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秋眠级为2,3,4的紫花苜蓿品种较适合在郑州地区种植;不同茬次对其生长性能有更大的影响,其中第1茬的产量和株高最大,其次为第2,3茬,第4,5茬最低,前3茬占全年产量的80%左右,应加强对萌3茬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刈割期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刈割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自选品系和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刈割方案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的饲草产量,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结果表明,同4月1日开始刈割相比较,4月16日开始刈割单位面积饲草总产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品种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提高16.0%~50.2%。相同刈割茬次的饲草品质相比较,饲草中粗蛋白含量以早刈割高于晚刈割,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存在品种差异;WSC、ADF、NDF的含量均以早刈割的低于晚刈割。饲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总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第1次刈割>第2次刈割>第3次刈割。在不同刈割方案中以4月1日开始刈割的各刈割茬次饲草IVDMD均高于4月16日开始刈割。综合考虑饲草产量和品质,适当推迟首次刈割时间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河套地区种植的优质饲草大麦品种,本研究以12PJ-051,12PJ-007,12PJ-067、12PJ-068为参试材料,以蒙啤麦3号为对照,测定各品种饲草的草产量和营养指标,确定各品种最佳的刈割时期。通过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麦品种饲草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PJ-067在抽穗期刈割效果最佳,鲜草产量2947.78kg/666.7㎡,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个时期(P<0.05),达到564.99kg/666.7㎡,粗蛋白含量14.0%。12PJ-007在灌浆期、乳熟期、乳熟后期,鲜、干草产量均表现最好,鲜草产量均在3000kg/666.7㎡以上,干草产量均在500kg/666.7㎡以上,粗蛋白含量均在12%以上。各品种不同刈割期粗蛋白含量在8.4%~18.5%之间,其中12PJ-007在乳熟期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8.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的各个时期(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播种期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生物产量与品种、播种期及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用了6个玉米品种和4个播种期来研究不同播种期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生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选品种中青贮专用型、粮饲兼用型各3个。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在不同品种与播种期之间表现出组内的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内个别播种期或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构成玉米生物产量的组成因子依次为刈割全株重、刈割秸秆重、绿叶数量、穗位、株高和果穗重,而品种与生物产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鄂西南低山平原适合种植的青贮专用型品种为雅玉青贮8号,适宜在4月下旬播种;蠡玉16在不同播种期下对生物产量的影响较大,播种期提前时生物产量相对较高,作为粮饲兼用型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刈割期对春播、秋播燕麦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秋播燕麦科燕1号、UITIMA、白燕9号、T045和春播燕麦科燕1号、白燕5号、白燕9号、Dance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产量并对其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关中地区春播燕麦和秋播燕麦越冬返青牧草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燕麦品种鲜重、干重均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秋播燕麦科燕1号抽穗期刈割表现最佳,其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时期(P≤0.05),达到1625 g/m2,干草产量于灌浆期达到最大值524 g/m2;粗蛋白含量达到12%。春播燕麦白燕9号拔节期刈割表现最佳,鲜草产量0.73 kg/m2,干草产量0.16 kg/m2;粗蛋白含量为15.42%。各品种燕麦不同时期刈割蛋白质含量在9%~19%。科燕1号、白燕5号、白燕9号、Dancer在拔节期刈割,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19%、10%、15%、14%。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沿海滩涂地区牧草高产栽培技术,以4种禾本科牧草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栽培措施对不同饲草品种的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秸秆与添加保水剂处理饲草的产量和叶/茎比显著高于对照(P<0.05)。同一品种,覆秸秆处理饲草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和体外可消化干物质产量最高,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品质最好,其次是添加保水剂处理,对照最差。不同品种之间的饲草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贮玉米(Zea mays L.)和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se)表现较好。在沿海滩涂地区,覆秸秆和添加保水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饲草产量,改善饲草品质,但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洞庭湖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夏季高温刈割后的生长状态及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品种间差异,对种植一年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于2015年8月1日进行全年第5茬刈割测产,9月21日进行第6茬刈割测产。研究结果发现,秋眠级较高的苜蓿品种WL656、WL903第5茬刈割后再生植株长势和第5茬刈割鲜草产量显著优于秋眠级低的苜蓿品种WL363(P0.05)。第6茬刈割WL903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高秋眠级的WL903和WL712综合表现较好,是可进一步研究的耐热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适宜的播种方法,选用陇东苜蓿、WL343和金皇后3个品种,采用撒播、条播和精量穴播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间越冬率差异极显著(P<0.01),WL343越冬率达到78.74%,比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分别高7.86%和13.16%;但3种播种方式间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2)2龄WL343的株高、生长速度和茎叶比与金皇后和陇东苜蓿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其单株分枝数与金皇后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陇东苜蓿间差异显著(P<0.05);精量穴播处理下苜蓿株高极显著高于条播和撒播处理,单株分枝数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与撒播差异明显,茎叶比极显著低于撒播和条播。3)2龄WL343鲜草产量与金皇后相比差异不显著,较陇东苜蓿显著提高了10.57%;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与撒播间差异显著;WL343×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达到39.86 t·hm?2,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方式的饲草产量。4)WL343粗蛋白含量(19.20%)较金皇后和陇东苜蓿分别高出2.65%和6.12%,粗纤维含量分别低20.41%和7.83%,无氮浸出物比金皇后高出17.23%。综合以上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分析,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采用精量穴播种植方式,选取WL343紫花苜蓿品种,其在第2年表现出高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8.
氮肥种类对多花黑麦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西南地区牧草资源,完善牧草营养施肥技术,本试验以‘长江2号’、‘特高’、‘F4N’3个品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种类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均为最高,其中尿素处理的多花黑麦草第2茬鲜草产量为7 023kg·hm~(-2),显著高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硝基复合肥处理的前3茬多花黑麦草的粗蛋白(CP)含量均最高,但施用尿素的多花黑麦草的蛋白质产量(2 054.10kg·hm~(-2))显著高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尿素处理前3茬多花黑麦草的中、酸性洗涤纤维(NDF、ADF)含量均显著低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施用尿素和碳铵的多花黑麦草粗脂肪(EE)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碳铵处理的多花黑麦草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硝基复合肥和尿素(P0.05),但硝基复合肥和尿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从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3个品种多花黑麦草均以施用尿素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