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与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综述近年来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及其与生物有效性分析和土壤酶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重金属形态与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污染指标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成都平原46个样点土壤中活性态重金属(Cd、Cu、Pb、Cr、Zn)含量及其组成,以及在各样点种植的油菜各器官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活性最高的是Cd,其次分别为Pb、Zn、Cu,最低的是Cr;Pb、Cd主要累积在油菜的壳部,而在籽粒中累积最低;Cr、Cu主要累积在油菜的根部和壳部,而在茎部中累积最低;Zn主要累积在油菜的籽粒,而在茎部累积最低。土壤中活性态重金属的含量与油菜各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油菜籽粒中的Cu与土壤中的活性态Cu呈显著正相关;油菜根部中的重金属与土壤中的活性态重金属均呈负相关关系;油菜壳部和茎部的重金属与土壤活形态重金属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下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何云晓  冉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83-10084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胁迫下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重金属胁迫下土壤酶活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酶的关系,并提出了重金属污染下土壤酶研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奈氏试剂比色法、磷钼酸比色法等,对山东裕隆煤矿周边农田脲酶、蔗糖酶等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煤矿周边土壤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Cr、Hg、Pb、Zn污染,从矿区中心到外围重金属污染程度逐渐减轻,而土壤酶活性则不断提高,其中以脲酶活性增加最明显。多元回归模型显著性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对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的作用。可见,采用酶活性构筑的土壤信息系统的总体酶活性来表征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潭锰矿废弃地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Cu、Zn、Mn、Co、Ca、Ni、Pb元素污染;矿渣废弃地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一定关系,可以用土壤脲酶活性的大小检测反映土壤受到Pb污染的轻重,用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大小检测反映土壤受到Zn、Mn、Ni、Pb污染的轻重。  相似文献   

6.
以20世纪80年代初普查的上海市农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依据,通过对占上海郊区蔬菜种植面积达50.5%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调查,分析了近20年来上海蔬菜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状况及其累积原因。结果表明,Cd、Hg和Zn是上海蔬菜农田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累积污染物,其累积原因除了长期以来郊区工业“三废”排放和过去污水农田灌溉、污泥农用区的受污染土壤因城市开发建设发生迁移外,还与过去大量施用含Cd杂质的过磷酸钙化肥和含Zn较高的鸡粪和猪粪有机肥有关。  相似文献   

7.
河北主要土壤中重金属镉、铅形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运用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河北平原潮土、潮褐土2种土类上Cd、Pb的化学形态特征与4种土壤酶活性(脲酶、H2O2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Cd、Pb的化学形态研究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明显好于总量Cd、Pb。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Cd、Pb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贡献最大。在石灰性土壤中,把交换态Cd、有机结合态Cd和4种土壤酶活性共同作为评价土壤Cd污染程度的主要生化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对黑龙江省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PCR-DGGE图谱、DGGE聚类分析图谱、细菌群落丰富度(S)均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发生了相应变化,Shannon-Weaver指数达极显著水平差异(P<0.01),且显著低于非矿区土壤。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铅锌质量分数较非矿区有明显地增加;土壤酶活性与非矿区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可见,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环境质量发生变化,严重影响着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土壤酶活性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对国内外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微生物、团聚体、农药、重金属和有机物料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壤纳米粒子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和二氯喹啉酸使用后均能刺激土壤呼吸作用,抑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中性磷酸酶活性随后又产生一定刺激作用;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在培养前期轻微刺激土壤脲酶活性而后又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79个云南主要植烟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1.1%的云南主要植烟土壤尚属清洁,未受污染,但有8.9%的土壤受到轻度污染;在污染的重金属中,镉污染稍严重,其次是汞。结果也表明云南烟区土壤基本没有有机氯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2.
在农学试验站的水田和菜地、蛟桥、黎家、扬子洲,凤凰洲等菜地取样,并对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和酶活性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在农业集约化利用下,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对土壤不同深度的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的影响。重金属镉、铅、铜、锌与土壤脲酶达到显著正相关。镉、铅与土壤蛋白酶活性达到显著正相关,而其它的重金属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酶的活性与土壤肥力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速效钾与土壤重金属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珠江三角洲农业地质调查项目为基础,综合应用数据库、GIS、RS、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农业检测技术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方法,为建立一个集数据储存、管理、应用、发布为一体的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预警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提出了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架构。土壤重金属预警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控以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的展开,进一步实施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管理监控提供一个先进的信息平台,也为企业投资管理和公众食品安全咨询提供一个开放的窗口,使土壤重金属的调查成果在最大限度上为社会和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采集我国南方13个茶园土壤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化测定土壤锌的全量,以Tessier法对土壤锌进行形态分级,探讨了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锌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表明,13个茶园土壤的锌含量略有差异,但均低于茶园所在地区土壤锌的背景含量。比较13个茶园土壤各形态锌的平均含量,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锌全量的关系表明,随茶园土壤锌全量的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随土壤锌全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表明,交换态锌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结合态锌与土壤阳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残渣态锌与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表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指示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Cu、Zn、Pb、Cd单因素污染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土壤脲酶活性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Cu、Zn含量的增加表现较敏感,土壤转化酶活性对Cu非常敏感。[结论]土壤脲酶活性最适于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表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指示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Cu、Zn、Pb、Cd单因素污染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土壤脲酶活性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Cu、Zn含量的增加表现较敏感,土壤转化酶活性对Cu非常敏感。[结论]土壤脲酶活性最适于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0、10、22、26和30 a时间序列柠条林地土壤物理、化学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柠条林可提高土壤粘粒、粉粒含量,10~26 a土壤容重显著降低;除全磷表现为减少趋势外,随生长年限延长,柠条林地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柠条生长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各种酶表现最佳状态的时间不同,且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对柠条林地土壤变化的敏感性高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植物吸收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有机酸对植物吸收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机酸的种类、浓度、土壤pH值、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等,有机酸能够通过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形成配位体等方式与重金属结合,改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农作物安全率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煤矸石堆放对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对矸石山周围土壤采样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煤矸石堆放对周围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其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Pb的单个元素污染程度为很强,Cd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通过利用土壤背景值法和国家土壤标准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具有能同时兼顾两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矸石山周围土壤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重金属复合污染比单一污染更符合实际,针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在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机理和方法以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在土壤修复和污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