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21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部委首次联合出台关于竹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在中国竹产业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文章从《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亮点等方面对《意见》进行解读,并对《意见》的贯彻落实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湄潭县属于典型的适竹少竹县,现有竹林面积4 691.3 hm2,新增竹林潜力较大,可以通过退耕还竹、低效林改竹和"四旁地"造竹新增竹林15 600 hm2,达到20 291.3 hm2的竹林总量。发展竹产业存在竹林分布零散、利用率不高、加工基础薄弱等问题,但也有立地条件和土地资源等适宜竹林培育的优势条件。由此文章提出了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分类培育,提高现有竹林质量;挖掘土地潜力,规划培育笋、材、景观兼用竹林;扶持笋竹加工,开发竹产品市场;强化科技服务,保障竹产业技术需求;设置管理机构,有序推动竹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四川兴文县竹产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四川兴文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竹类植物的生长,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达2.49万hm2,全县形成了笋材两用竹、笋用竹、纸浆竹3大竹资源集群。为落实"两山"理论,发挥兴文县竹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加快竹产业发展是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分析兴文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兴文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随后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林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此,国际竹藤中心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安排,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委托下,于2018年9月牵头组建了"中国竹藤品牌集群"。中国竹藤品牌集群首批35家企业成员单位,全部由我国竹藤领域省级以上农业(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或拥有自主品牌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优秀企业组成,其中包括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8家。主要涉及竹家具及建材、竹制日用品、竹藤特色企业、竹能源新材料、竹浆造纸、竹笋加工、竹饮制品等领域,构成了我国竹藤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龙头企业8家。主要涉及竹家具及建材、竹制日用品、竹藤特色企业、竹能源新材料、竹浆造纸、竹笋加工、竹饮制品等领域,构成了我国竹藤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为756.2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3.31%;其中毛竹林面积527.76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9.78%。全国有20个省份有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3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四川、广东、广西和安徽8个省份,面积合计678.50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89.72%;有13个省份有毛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7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4个省份,面积合计421.64万hm2,占全国毛竹林面积的79.89%。与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增加115.11万hm2,增幅为17.95%;其中,毛竹林面积增加59.98万hm2,其他竹种面积增加55.13万hm2,增幅分别为12.82%和31.80%;竹林面积增加在10万hm2以上有湖...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记者陈小中报道 日前,四川省林业厅、省农委办、省委政策研究室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快四川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规划到2010年,全省竹林面积达到1200万亩,年产竹材520万吨、鲜笋70万吨、竹浆120万吨、竹地板和竹编板各100万平方米、竹笋加工产品10万吨。竹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竹区竹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变竹资源大省为竹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7.
正泾县现有竹林面积26万余亩,是安徽省重点竹产区之一,竹林资源优势突出,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泾县竹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近年来,随着林业产业向纵深发展和林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一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各地大力发展竹林、林农营造竹林积极性高涨;二是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竹产业发展列为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并编制出台了《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威信县林业迎来了又一次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人工造林面积大幅度增长,仅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就营造了人工方竹林基地20366.67 hm2。然而随着国家要求,云南省陆续出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性文件,威信县林业产业如何发展等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摆在眼前,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新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9.
埃塞俄比亚竹资源丰富,有竹林面积147万多hm2,约占全球竹林总面积的5%、非洲竹林总面积的40%。埃塞俄比亚的竹制品加工以传统作坊加工为主,工厂化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竹产业发展面临着竹林缺乏经营、市场发育不良、竹产业链不完善、科研和技术推广薄弱等问题。在国际竹藤组织多年的协调努力下,特别是“中非竹子中心”的成立,埃塞俄比亚的竹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埃塞俄比亚竹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竹产业,竹制品市场需求大,同时有着良好的投资政策。因此,建议企业和投资者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发展竹产业。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江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江西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做强县域竹产业集群、加快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竹产品市场、加快竹林资源培育和做好顶层设计等6条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安徽金寨县毛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寨县是安徽省的林业大县,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竹林面积近2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占竹林面积的67%。近年来,金寨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竹产业,不断延伸竹产业链条,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金寨县仍存在许多制约着竹产业发展的障碍,文中分析了金寨毛竹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优势,对毛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竹产业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确立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促进贵州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构建了"12345"竹产业链推进模式。文章在系统分析贵州省竹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省级竹产业链及发展图谱。根据"资源培育-产品加工"环节的完整性,将贵州省各区域竹产业发展划分为5种类型,阐述了"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的具体应用以及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效果。针对竹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竹产业是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林业产业,浙江省杭州市紧紧围绕"美丽杭州"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竹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在总结杭州市竹产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推进杭州市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兴林富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威信县乡土竹种资源、生态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筛选出毛竹、梁山慈竹、筇竹和方竹4种主要乡土竹种,提出了合理规划、科学培育竹林资源、深化笋竹产品加工、发展生态旅游、增加科技投入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链理论的贵州省竹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产业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确立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产业链模式及分布格局是影响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系统分析了基于行业和产值的贵州省竹产业企业分布状况,重点剖析了竹化学纤维制品、竹笋制品和竹材制品产业链,以及特色竹产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产品、竹制工艺品和竹林旅游产业链。文章认为,贵州省竹产业链多属于成长型,产品多处于中低端阶段。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贯彻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有区别的区域化产业链建设是前提,打造竹产业高地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产业是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确立的引导产业之一。文章基于竹产业生态系统特性和近年来贵州省竹产业发展的实践构建了贵州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布局政策、组织政策和结构政策,提出了10项具体保障措施,即完善经营政策、健全财税支持、加大金融扶持、完善科技支撑、高效利用竹林资源、提升经营主体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培育产品市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China is globally acknowledged as "Kingdom of Bamboo",and Zhejiang Province is nationally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province of bamboo in China.Systematic and overall analysis is made by the approach of case study on why Zhejiang can get such a marvelous achievement so as to provide significant references and instructions for bamboo development for other countries who desire to learn technologies and know-how from China.The main contributions are concluded as below:1)Quick progress of bamboo technology provides a strong back-up for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2)Governmental supports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including favorable policy,financial support;3)Good relation of bamboo 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4)Special soci-economic and humanitarian advantages for bamboo development,including good export environment,dynamic private economy,bamboo industry zone,excellent talents of bamboo;and 5)Quick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bamboo market stimulates and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