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林业   6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重金属镉(Cd)对柠条种子萌发的毒物刺激效应,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2,5,10,15,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g/L的Cd2+浓度下柠条种子的发芽率、胚芽和胚根的长度达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3.8%,13.4%和11.2%,根和芽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1.8%,CAT活性比对照增加6.3%、10.4%;Cd2+浓度为50mg/L时,柠条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46.9%,26.1%和27.8%;高浓度Cd2+(10,15和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及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Cd2+(2、5mg/L)表现为促进作用。镉对柠条种子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毒物刺激效应,5mg/L的Cd2+浓度为柠条种子萌发刺激效应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已成为制约隆德县发展的瓶颈.针对近年来隆德县降水量偏少、无有效降水、旱情日趋严重、城乡居民供水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提出通过境内跨流域调水、客水调入、加快现有工程建设改造力度等工程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隆德县长期缺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竹种资源、竹林资源和竹产品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贵州省近30年竹产业的动态,阐述了竹资源分布与发展的区域性,分析了竹产品的结构动态.在现有竹产业布局基础上提出了修订竹产业规划、优化竹资源结构、宏扬竹文化、加速竹产品升级换代和建设品牌企业5大举措,以提高竹业产值及在贵州省林业与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篌竹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我国各省(区),是重要的中小型笋材兼用竹种之一,其栽培及经营技术研发历来为业界关注。本研究收集了篌竹近40年国内外研究文献100余篇,系统分析了篌竹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苗木培育、人工造林、病虫害防治、幼林和成林抚育,以及材用林、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经营关键技术,以期为篌竹林培育利用及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赤水河流域毛竹林的生产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尿素和不同氮、磷和钾配比的复合肥B、C、D对毛竹林出笋成竹、新竹质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尿素对毛竹林成竹量和枝叶生物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20.17%、130.70%、93.49%、114.03%、111.37%、113.74%,表现出生物量上升而新竹质量降低的效果,生产上需慎用; 2)复合肥B对毛竹林的新竹胸高断面积、秆材量、枝叶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12.50%、121.69%、101.76%、125.69%、126.41%、125.81%,表现为新竹质量和生物量上升,适宜于培育大径用材林; 3)复合肥C对毛竹林各项生产力指标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01.42%、118.28%、100.10%、118.80%、119.07%、118.89%,适宜于培育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 4)生产力综合效应指数大小呈复合肥B (682.63%) > 复合肥C(476.35%) > 尿素(445.26%) > 复合肥D(261.37%) > 对照(100.00%)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抚育和采伐组合措施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赤水河下游选择经营制度、立地条件与林分质量相对一致的毛竹林,设置皆伐清理、皆伐清理炼山、超强采伐清理3种试验林,研究不同处理毛竹林生产力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皆伐清理与超强采伐清理毛竹林的出笋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度、新鞭质量和地上生长量均具有明显差异,皆伐清理中炼山和不炼山处理的指标间也有差异。3种处理新竹平均胸径和秆材量均小于生产性林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金佛山方竹的自然分布中心———桐梓县随机抽取样竹168株,分别以胸径、高为自变量,以秆重为因变量,配合数学模型。通过相关系数R和剩余标准差Sb的比较分析,以及F检验及实际验证,选出5个较优模型,并编制产量表。这对金佛山方竹以后的经营和研究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ubaniformisPott) 是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北等地区杨树人工林的危险性蛀干害虫,近年来危害严重。1982年以来,我们在吉林、内蒙古等地应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了7万多亩防治白杨透翅蛾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试验材料1.性信息素: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简称E.Z-ODDOH)化学合成剂31克(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合成,纯度98-99.5%的16克;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提供,纯度84-94.8%的15克)。2.载体:1×1.5厘米的空心硅橡皮塞67,000个(由上海橡胶制品厂提供),E, Z-ODDOH合成剂的诱芯(每只含500微克),由上海昆虫所承装。3.粘虫胶:800公斤(由上海警备区天山  相似文献   
9.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防治白杨透翅蛾,做为一种新手段,于一九八二年在省内鉴定通过了。但是,这项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效果如何,还有必要继续加以研究。为此,一九八三年,我们又分别于梨树、怀德及双辽三县,在二万九千四百三十三亩林地内,进行了大面积应用试验,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来源 <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由江苏省昆虫激素研究所提供,剂量15克,纯度89  相似文献   
10.
Kadsura coccinea (Lem.) A. C. Smith has been wildly cultivated in Sou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 bearing fruit as an excellent nutrition source being rich in vitamin C, vitamin E, and a variety of trace elements. In 2017-2018, we found twig blight on Kadsura coccinea with small black dot-like structure in the late stage on lesion, a very common disease caus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he fungal isolates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symptomatic stem tissues and small black dot (pycnidium) which contained transparent, unicellular and spindle-shaped conidia of (17.4±1.2) μm×(6.5±0.7) μm. The purified culture with the grayish white to dark grayish-green as well as partial straight hyphae on PDA plate was consistent with Neofusicoccum parvum, supported by the aliment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ITS, Ef1 α and Tub2 gene sequences (GenBank no: MK563984、MK563986 and MK563987).The pathogenicity test on leaves and stems with needle-punching method matched the symptoms described above and re-isolated the fungus confirming the Koch’s postulate. The lethal temperature for mycelial growth was 54℃ for 10 min; The strain could grow normally in mos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except ammonium carbonat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eofusicoccum parvum causing twig blight on Kadsura coccinea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