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炼山对杉木人工林地生产力具有不利影响.尽管炼山在初期对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积极影响,但从第7年开始,不炼山的杉木林树高、胸径超过炼山后的杉木林,并且差距逐渐增大;至炼山后第27年,不炼山杉木林树高、胸径仍大于炼山杉木林.从生物量来看,不炼山处理林分生物量与炼山处理之间的差异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叶、皮和根的生物量均明显大于炼山处理.未炼山的林分养分及C积累量均大于炼山处理后的林分,两种处理对于养分及C积累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对其他器官均未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2008年桂林市毛竹林受冰冻雪灾的危害,采取笋前一次性清理、选择性清理、新竹定型后清理3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性清理对发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生长量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毛竹生产力最大,处理效果依次为:选择性清理>新竹定型后清理>笋前一次性清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带状采伐后毛竹更新效果以及影响恢复更新的关键因子,以带状采伐后翌年生毛竹纯林为对象,探讨土壤养分、林分结构和地形因子等对毛竹恢复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对新竹平均胸径、平均高、样地株数影响显著,其中,土壤全碳是影响最显著的因子。原有林分平均高对新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影响显著,原有林分年龄均匀度直接影响新竹平均高,原有林分结构对新竹株数影响不显著。不同地形的新竹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差异不显著;新竹株数在不同地形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阴坡大于阳坡,缓坡大于陡坡;地形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新竹平均胸径、平均高和株数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养分、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交互作用解释了新竹胸径和竹高的大范围变异。改善带状采伐后翌年的新竹生长更新,可通过控制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采伐强度时毛竹林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赤水河下游选择经营制度、立地条件与林分质量相对一致的毛竹林,分别按重度和生产性采伐毛竹林设置固定样地,调查分析2种采伐强度对毛竹林分质量的影响。[结果]2种采伐强度下,毛竹林平均胸径、平均立竹度、年龄结构、立竹整齐度、立竹均匀度差异显著,生产性采伐林平均年龄、平均胸径、立竹全高、枝下高、秆重、枝叶重分别高出重度采伐林48.27%、19.12%、18.30%、26.35%、45.31%、19.56%,2种采伐强度下毛竹林不同径级与高度段株数、不同年龄的平均胸径与株数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采伐强度对毛竹林分质量影响显著,生产性采伐的毛竹林材质量优于重度采伐林,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采取炼山与不炼山二种造林方式营造毛竹林,对林分生长、土壤肥力及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毛竹林不炼山与炼山比林分生长稍好,土壤肥力有所改善,而且提高了林分物种多样性。在杉木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方式,不仅可提高林分生长,而且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在南方林区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林密度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①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分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上差异显著;但各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差异不显著。间苗处理提高林分平均生长水平和减小林分径阶分化程度的作用明显。②间苗抚育林分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与密度呈负相关;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第2年,间苗抚育林分出现在第2~4年。前5 a为种子更新林径向生长的旺盛期,间苗抚育保留合理密度对林分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③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2~3年相交,而间苗处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仍未相交;林分优势木前5 a的高生长处于旺盛期。④未间苗抚育和间苗抚育的林分径阶分布类型不同,前者呈倒J型分布,后者近似正态分布,间苗处理改变林分径阶分布的类型、峰值和分化程度作用明显。⑤在间苗抚育后第3.5年,密度较低林分的平均生长量优于密度较高处理林分。⑥充分利用米老排种子成熟期、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通过科学的采伐期、采伐方式、迹地剩余物清理方式和迹地更新林的间苗抚育措施,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和促进其更新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生态修复是当前中国亚热带地区面临的一个难题。了解毛竹林皆伐和剩余物保留后迹地土壤的自然恢复状况可为毛竹林生态修复提供指导。  方法  在毛竹林皆伐迹地设置了保留采伐剩余物(UR)、清理采伐剩余物(CR)和未采伐毛竹林地作为对照(ck)等3个处理。5 a后,通过土壤调查与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土壤指标变化,运用模糊判别和主成分分析,定量评价毛竹林皆伐后土壤自然恢复效果。  结果  ①CR、UR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比ck降低31%和14% (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均高于ck;UR处理土壤的持水力整体优于CR处理。②CR、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高于ck,各指标增加幅度为117%~123%;有效磷则表现为CR处理极显著(P<0.01)低于UR和ck;由于保留了毛竹林皆伐后采伐剩余物,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显著高于CR处理33%~99% (P<0.05);③CR、UR处理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ck;UR处理土壤3种胞外酶活性均高于CR处理46%~98%。④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得到较好恢复,毛竹林皆伐后恢复迹地土壤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剩余物保留样区、采伐剩余物清理样区、毛竹林样区。  结论  毛竹林皆伐后的土壤经过5 a自然恢复,与毛竹林林地土壤相比得到较快修复,毛竹林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更有利于土壤修复。图1表4参23  相似文献   

8.
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萌芽林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友育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77-178
针对南方山地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植被繁多的现状,开展巨尾桉二代萌芽林炼山与不炼山对林分生长、林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炼山3a生的巨尾桉林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与炼山相比分别增加14.5%、21.9%和58,4%,且差异性达显著水平,而平均胸径差别不大;不炼山巨尾桉萌芽林下植被种类和盖度分别比炼山的多33.3%和10,6%,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26,3%和22.1%;不炼山促进林地理化性质改善,增加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杉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立地条件相一致的原则,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设置皆伐前、皆伐1个月、皆伐3个月、整地1 a、整地3 a、炼山1 a、炼山3 a等不同条件下总计21块标准样地,旨在研究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经过对标准地土壤化学性质测定,结合显著性差异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皆伐后土壤化学性质趋于恶化,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带状整地法在短期1 a内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显著强于炼山法,并且炼山3 a后土壤化学性质基本恢复至炼山前,总体看来皆伐后带状整地的迹地清理方式优于炼山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炼山清理林地更能利于木荷的生长。10年生木荷胸径生长不炼山大于炼山,不炼山10年生木荷的平均胸径为8.5cm,而炼山的只有7.6cm,不炼山为炼山的111.8%;10年生木荷树高生长不炼山大于炼山,炼山林地10年生木荷平均树高6.92m,而不炼山林地为7.69m,是炼山林地的111.1%;不炼山林地10年生木荷单株材积大于炼山林地,炼山林地10年生木荷单株材积0.0171m3,而不炼山林地为0.0233m3,是炼山林地的136.3%。炼山的时间很短,但对林地及林木生长的影响是长期的,因此提倡不炼山造林。  相似文献   

11.
天目山皆伐毛竹林自然更新群落类型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中国亚热带区域近30 a来不断扩展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物种多样性单一、生态功能不强。近年来,毛竹林蔓延和入侵越来越严重,已威胁到竹林周边植被,势必要进行更新改造。本研究旨在探讨毛竹纯林皆伐后自然更新形成群落类型、生物多样性特点和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天目山毛竹林皆伐自然更新后形成的次生群落的监测数据,利用TWINSPAN分析方法对自然更新群落进行了分类,比较了不同群落之间α多样性之间的差异性,用冗余分析法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果  毛竹林皆伐后自然更新群落物种和类型多样,可分成11个不同的群落,不同群落之间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发现:在海拔、坡向、坡度3个地形因子中海拔是决定自然更新群落木本层以及草本层α多样性大小的主要因子,且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揭示了毛竹林皆伐后演替初期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分布格局,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图3表3参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坡位毛竹林的影响,以提高毛竹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西芹村不同施肥管理和不同坡位毛竹出笋量、新竹地径和枝下高进行研究。[结果]施肥管理和不施肥管理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施肥管理能有效提高竹林产量;不同坡位样地内的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而新竹地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坡位上新竹枝下高、新竹地径、出笋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竹林生产量最高。[结论]在毛竹低产林改造过程中,采用施肥管理,对毛竹林产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实践生产中,下坡位水肥条件较好,更有利于竹林出笋和竹材生产。  相似文献   

13.
毛竹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合理制订竹材切削工艺,提高竹材切削质量,该文经刨切实验,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材不同切面切削质量有明显区别,纵向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横向刨切; 竹材密度及含水率对刨切表面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密度越大,刨切表面质量越高;含水率与刨切表面粗糙度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竹子的克隆整合特性和采伐作业的便捷性,提出"带状轮伐"模式以期解决劳动力紧缺所致的伐竹难题。以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林分进行留竹、皆伐处理和对照,设置20 m%5 m样带中间(伐竹边界)为"0"点,以1 m为间隔将样带划分成20个1 m%5 m的区段,观测翌年发笋时间,新竹数量、基径和株高,结果表明:皆伐林的新竹数量显著高于留竹林和对照林,样带内新竹基径和株高从-10 m至10 m逐渐降低,6~10 m区段的数值显著低于其他区段;提前出笋新竹数量多于正常出笋新竹,但基径和株高都小于正常出笋新竹;提前出笋新竹分布在皆伐林,正常出笋新竹从留竹林延伸至皆伐林1~5 m区段;在提前出笋与正常出笋新竹交迭区段,两类新竹的数量呈此长彼消态势;正常出笋新竹的基径和株高都显著高于提前出笋新竹。结果验证了"带状轮伐"的3个基本前提:(1)留竹林的克隆整合有效距离可达5 m;(2)克隆整合有效距离内新竹的质量优于有效距离外的;(3)克隆整合对留竹林新竹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综合看来,"带状轮伐"的竹林采伐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5.
毛竹林覆盖稻草丰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稻草覆盖毛竹林,可改善毛竹林的生态环境,促进毛竹生长,增加笋产量。总结毛竹林覆盖稻草丰产技术,主要包括竹林整地、林地清杂、稻草覆盖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天宝岩竹阔混交林毛竹及其伴生树种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竹阔混交林中毛竹与伴生树种间生态关系,寻找适宜混交比例,从生态位角度为竹阔混交林优化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进行群落调查,以不同混交比的竹阔混交林作为不同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竹阔混交林乔木层与更新层各树种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栲树、米锥、拟赤杨作为毛竹优势伴生树种,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2)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不高,对毛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也不高,除了栲树生态位重叠指数Lhi值为0.509,其余树种Lhi值均小于0.5,说明毛竹与大多数树种存在较大的生态异质性与资源利用差异性,彼此间可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3)整体上常绿树种较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对毛竹的生态位重叠也相对较大,当毛竹所利用的资源不足时,也更易对其造成潜在的竞争。4)竹阔混交林混交比在15%~20%时,毛竹的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最大;当混交比过大时,毛竹逐渐失去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它与阔叶树形成的共生协同关系更多转变为了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垦复结合施肥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经营措施对毛竹生长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安徽铜陵凤凰山村选择代表性毛竹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包括垦复、垦复+尿素、垦复+鸡粪有机肥和对照)对毛竹林新竹生长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措施新竹成竹量存在差异,特别是处理后第2年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垦复施肥处理第2年新竹胸径、秆高显著高于对照和垦复处理(P<0.05)。垦复施肥对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影响显著,垦复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容重,提高了土壤持水性能;鸡粪有机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C、有效N含量,尤其是有效P含量比对照提高6倍,而尿素施用后导致表层土壤有效P降低。新竹生长受到表层0~40 cm土壤有效N和P、最大持水力和容重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毛竹林科学经营及土壤肥力维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砂培法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毛竹实生苗形态指标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对不同氮索形态的吸收和利用有显著差异.NO3^-1:NH4^+=2:2最适于毛竹实生苗的生长。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毛竹实生苗生物量,促进了N、P、K等大量元素和Ca、Mg、Zn、Fe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NO3^--N为主的氮素供给模式更有利于毛竹实生苗的生长,且能促进实生苗提前分蘖;当氮源中NH4^+的比例超过总氮源50%时,毛竹实生苗生长即受到抑制,当氮源全部为NH4^+—N时,毛竹实生苗最终死亡.本研究表明,毛竹实生幼苗为弱喜硝植物,这对毛竹林施肥实践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三元地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均匀度和角尺度两个指标,并结合毛竹的年龄,对该地区毛竹林的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均匀度方面,毛竹林均匀度具有尺度效应,各尺度下的均匀度大小相差悬殊,其在大尺度上分布相对均匀,而在小尺度上分布极不均匀;从年龄角度分析毛竹的均匀度,各度毛竹的均匀度相关性不显著。2)在角尺度方面,毛竹等各树种在样地1、4、5、6内为团状分布或不均匀分布,在样地2、3、7、8内为均匀分布;从年龄方面来分析毛竹的角尺度,各度毛竹角尺度之间的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与均匀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