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在种植蔬菜时,除了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蔬菜的产量及质量。文章着重阐述了种植蔬菜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帮助种植户解决蔬菜种植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有机蔬菜主要指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按照有机蔬菜生产流程及原理进行合理种植,减少农药及肥料使用量,与普通蔬菜相比,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可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保证蔬菜营养成分。吉林省作为中国蔬菜种植大省,拥有有机蔬菜种植的先天条件,但是由于有机蔬菜特殊性,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种植人员需要优化蔬菜传统种植方式,提高有机蔬菜栽培水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有机蔬菜种植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多种植大棚蔬菜,当地农业部门和种植人员结合土壤特性,采用正确的种植技术及种植方法进行蔬菜种植,并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大棚蔬菜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在提升,蔬菜种植的规模和技术都在快速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目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还比较落后,受病虫害影响蔬菜种植效益不佳。本文主要分析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为大棚蔬菜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智能温室大棚是新兴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可实现对蔬菜种植环境进行控制,降低工作强度,提升蔬菜质量产量。将物联网引入到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并构建物联网技术智慧温室大棚管理系统,分析该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功能及在蔬菜不同生长阶段的应用,为提升蔬菜种植水平和实现高产高量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农业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也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蔬菜种植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有机无土栽培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设施蔬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为能够使有机无土栽培技术得到更好应用,应当对该技术进行优化及推广,从而使设施蔬菜种植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我国蔬菜供应量短缺及受到季节因素直接影响的局面.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提升种植技术的运用,通过相应技术的创新,合理增加大棚蔬菜种植产量,确保大棚蔬菜质量合格且保证其安全性,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蔬菜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对策,旨在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种植技术的革新。大棚蔬菜种植,以其高产量、高品质的优势,在整个蔬菜种植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大棚蔬菜种植需优化调整种植技术,并注重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进一步提升大棚蔬菜的种植应用成效。文章结合工作经验,浅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大棚蔬菜种植是我国蔬菜种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蔬菜种植产业开拓新途径与新方向的基础支撑。现代社  相似文献   

9.
冬暖式蔬菜大棚是以冬暖式蔬菜种植为对象,针对北方地区冬季蔬菜种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产业链条,内容涵盖了蔬菜种植、大棚建设、农业资金及以相关信息产业。主要针对现阶段农户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蔬菜的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创新推广种植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可有效提升大棚蔬菜的种植效益.该文论述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期提升大棚蔬菜的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三种镰刀菌引起的板栗内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板栗内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BL-5、BL-7和BL-9共3株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BL-5在PDA培养基上初期菌丝白色,菌落中心部位有淡红色素,后期菌落逐渐变成深红色,菌落中心可见黄色菌丝;BL-7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绒毛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梨形、颜色透明、具隔膜;BL-9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棉絮状,初期菌落呈粉红色,随着菌落的生长,后期菌落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或褐色,分生孢子中间粗、两头较细长,似镰刀形,弯曲或直立,具有厚垣孢子。BL-5、BL-7、BL-9的ITS序列分别与Fusarium graminearum KJ847741、Fusarium proliferatum MW686898、Fusarium equiseti KU984711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因此,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判断引起板栗内腐病的3种镰刀菌分别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为板栗内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溴氰菊酯分析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由于高效低毒、对光稳定等优点,溴氰菊酯广泛应用于各类害虫、寄生虫防治中。在溴氰菊酯的研究、生产、混配及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异构体、含量、残留量进行分析。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溴氰菊酯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并对新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砧木对西瓜连作障碍消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新茬与连作2种栽培条件下,西瓜、葫芦、南瓜自根苗以及西瓜-葫芦、南瓜嫁接苗5种处理的植株生长情况、生理生化指标及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西瓜-南瓜嫁接苗生长势更强,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蔓长、地下部干质量与西瓜-葫芦嫁接苗、西瓜自根苗差异显著。同时,西瓜-南瓜植株叶片及根系中ABA的质量分数均高于西瓜-葫芦嫁接株。连作栽培条件下,西瓜-葫芦叶片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与新茬相比差异不显著,而西瓜-南瓜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低于新茬,差异显著。总体来说,南瓜比葫芦生长势更旺,开花结果期早,但是会更早地受到连作土壤的不良影响,而葫芦嫁接苗生长势弱于南瓜,但是后期生长能力更强,抗性更好。研究还表明,同一种作物的连续种植,特别是自根西瓜,导致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松阳县袋栽香菇的优良当家品系,周年生产的品系搭配,生产季节安排及配套技术。周年生产不仅能提高生产设备、菌种场和栽培场地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安排劳力,而且还能促进香菇的优质高产和周年供应,调节市场,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参与式农业基地建设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万涛  刘明池  佟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30-11831,11835
为了编制实用性强的基地建设行动方案,首先,确定参与式发展的主体,搭建一个“决策框架”;其次,针对行动目标,提出不同参与主体,如管理者、农民、消费者等团队与个人的目标及行动内容;最后,工作应向重塑伙伴式合作关系,挖掘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完成三大角色的转换,打造农业基地文化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氰戊菊酯对鲤进行21d半静置染毒,测定不同时间血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染毒后氰戊菊酯对鲤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氰戊菊酯中的鲤,肝脏及血清中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血清中SOD活性变化先于肝脏中的变化,暴露21d后活性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MDA含量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上升时间主要集中在暴露后的第3~14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鲤肝血窦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及溶解并形成局部坏死病灶等,0.8μg/L染毒第21天、4.05μg/L和20.25μg/L染毒3d后上述损伤明显;鲤肾间质细胞增多,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与基底膜分离,管壁细胞水样变性,高剂量组染毒21d还兼有肾小球萎缩,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等。超显微观察发现,高剂量染毒21d肝细胞核萎缩,核内异形染色体边集化、粗面内质网水肿、松散甚至断裂,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大量增多等。以上损伤不仅具有剂量相关性,还具有时间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9.
8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玉米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领  高扬帆  陈锡岭  陈军  孔凡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65-2266,2268
选用市售8种新型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的毒力,得到16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EC50,并筛选了极强毒力杀菌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均有极强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曲线的相关性系数及相应EC50分别为0.883、1.885 8 E+1和0.973、1.404 8 E+1。速克灵、百菌清对玉米小斑菌也属极强毒力,春雷霉素、腈菌净、新万生、甲基托布津属较强毒力,扑海因效果较差。扑海因对玉米新月弯孢霉属极强毒力,速克灵、新万生、腈菌净属较强毒力,春雷霉素、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抑制作用较弱。烯唑醇和扑海因55∶及91∶的混配比例对玉米弯孢霉为增效组合,且以55∶增效最显著。速克灵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未发现增效组合,百菌清与烯唑醇64∶、速克灵与百菌清28∶的混配组合为玉米小斑菌的增效组合。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