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莱州湾金城海湾扇贝养殖海区防牡蛎附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年6 ̄8月,在莱州湾莱州市金城镇海湾扇贝养殖区,研究了牡蛎幼虫对海湾扇贝的附着规律。在养殖海区,离岸1500m以外纵向设立了3个定点站,近岸1500m海区作为一个观察点。结果表明,牡蛎主要为长牡蛎和褶牡蛎,6月下旬水温达到22 ̄23℃时,海水中出现牡蛎幼虫密度最高峰期(950个/m^2),主要为长牡蛎;8月中旬水温降到27 ̄26℃时出现次高峰(370个/m^2),主要为褶牡蛎。水温是监视牡  相似文献   

2.
止锚湾海域筏式养殖海湾扇贝防止褶牡蛎附着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民玉  刘仲宽 《水产科学》1997,16(6):16-19
本文叙述了笔者在止锚湾海域进行筏式养殖3海湾扇贝防止褶牡附着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提出了预报该海域褶牡蛎繁殖高峰期和附着高峰期,采取在褶牡繁殖高峰前和附着高峰期之后分苗入养成笼,从而降低了海湾扇贝壳体上褶牡蛎的附着量和提高海湾扇贝的商品率;试验与生产相结合,利用试验结果来指导生产,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处理方法在海湾扇贝筏式养殖过程中的可行怀。  相似文献   

3.
扇贝与海带间养,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1981年,我县间养面积200亩,投资额比单一笼养扇贝每亩节约二分之一。但在养殖实践中,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清除扇贝壳上的附着物。在我县养贝海区,牡蛎、杂藻等幼体在扇贝穿耳挂养时,容易附着在扇贝壳上,影响贝体生长速度。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将扇贝穿耳的时间推迟到6月中下旬,避开牡蛎等的产卵期和附着期。二,选择坚固耐磨的尼龙胶丝做穿耳绳,防止中途磨断,扇贝散失。铁丝穿耳,易受海水腐蚀,不到收获期往往锈断;聚乙烯绳虽较  相似文献   

4.
于讯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0):34-34
栉孔扇贝属我国海区自然生种类。适宜于我国广大海域特别是北方沿海养殖。栉孔扇贝营附着生活,足丝料发达。成贝壳高可达8厘米以上。滤食,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耐温范围-1.5℃~25℃;适盐范围16‰  相似文献   

5.
周毅 《水产学报》2002,26(1):21-27
对四十里湾养殖海区一些双壳贝类和藻类收获时的化学组成和有机净生产量进行了分析,不同双壳贝类软体有机碳含量差别不大,而N含量差异较大,栉孔扇贝软体N含量最高(12.36%),而牡蛎,毛坩相对较低(8%-9%),贻贝和菲律宾蛤仔贝壳N含量最高,为0.55%和0.56%,而栉孔扇贝壳则较低(0.1%),且贝壳,C,N,P在扇贝C,N,P总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7.5%和6.9%,海带和石莼元素组成说明海区营养元素N的不足,海带的不同部位N含量差别很大,且在不同海区有较大变化,贻贝贝壳C,H,N和P含量在整个贻贝中占有相对大的比例,分别为30.4%,30.2%,31.8%,29.6%,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中国蛤蜊等贝类贝壳中这些元素的相对含量也较高,布扇贝贝壳却较低,四十里湾海区每年因贝类和藻类的养殖,海区将至少减少850tN和78tP,其中贝壳的营养损失占据着相当比例,在海水交换受到一定限制,营养不很丰富,海区,养殖生物收获本身也会对海区的营养状况产生影响,根据贝壳N,P的含量,笔者认为在营养不很丰富的沿岸海区,贻贝,牡蛎最好不养或尽可能少养。  相似文献   

6.
张志华 《河北渔业》2011,(10):67-67
栉孔扇贝属我国海区自然生种类。适宜于我国广大海域特别是北方沿海养殖。栉孔扇贝营附着生活,足丝料发达。成贝壳高可达8cm以上。滤食,  相似文献   

7.
贻贝作为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又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一种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它品种的生长,但又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实际情况,贻贝的苗种易附着、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良特点又显现了出来,再一次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现将贻贝浅海筏式养殖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海区及器材1.养殖海区 选择水质清新,水流畅通的外海区。内湾型海区由于存在水流交换差,…  相似文献   

8.
石玉 《齐鲁渔业》2006,23(2):29-30
柄海鞘(styela clava)属脊索动物门、尾索亚门,为温水性种,多产于浅海,成体多固着在港湾、码头、船壳、浮物、岩石、砾石、海藻、贝壳等上,生长繁殖非常迅速。在贝类养殖场中,柄海鞘常附着于养殖笼上,与笼中的扇贝、牡蛎等争夺氧气和养分,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与产量。柄海鞘在我国黄海产量  相似文献   

9.
乳山市位于黄海之滨,海岸线长199.27km,是首批国家海洋生态示范区所在地。乳山市牡蛎养殖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东部的黄垒河与西部的乳山河为海区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盐,促进了海区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形成了乳山牡蛎个体大、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14日,山东红超水产集团公司研究所承担的青岛海洋与水产技术开发项目“扇贝养殖防生物附着”在胶南市红石崖镇通过技术鉴定。青岛及胶南市科委和渔技站、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的张福绥、王如才、曹金祥等专家参加了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科研项目选题正确,技术路线合理,通过生物拖网系统调查,掌握了牡物、贻贝等浮游生物的繁殖及变态附着规律,采取了加深水层、密网暂养、延分养成笼和中成笼内分放不同粒数贝苗等方法,避开了牡领幼虫附着盛期,达到了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该技术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网笼养殖的栉孔扇贝壳上污损生物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发现9~11月贝壳上污损生物的湿重分别为1.47、0.49和2.09g,与上壳重的比值分别为28.16%、10.24%和31.29%。通过在栉孔扇贝上壳添加上壳干重0.5、1、2和3倍重的水泥,用以模拟附着在扇贝壳上的污损生物,设不添加水泥的对照组,对贝壳上污损生物的重量对栉孔扇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扇贝壳长、闭壳肌和剩余软体组织的特定增长率及存活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贝壳上的污损生物的重量没有影响扇贝的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2.
李霞 《齐鲁渔业》2009,(8):54-56
柄海鞘(Styela clara)隶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Urochordata)、海鞘纲(Class Ascidiacea),系统发育上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属过渡物种,具有生殖周期短、繁殖快等特点。柄海鞘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相当丰富。然而,柄海鞘在沿海贝类养殖中危害性很大,它们附着于养殖笼外,少量进入养殖笼内附着于贝类的附着基及贝壳上,严重影响了网笼内外的水体交换,造成笼内缺氧、缺饵、排泄物积聚,不利于贝类生长。此外,  相似文献   

13.
张继红  吴桃  高亚平  唐望 《水产学报》2013,37(5):727-734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及菲律宾蛤仔对不同浓度、质量的牙鲆粪便、残饵、沉降物的摄食行为,从摄食生理角度,分析了基于滤食性贝类的鱼+贝IMTA养殖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贝类对鱼粪、残饵及网箱周围沉降物都可摄食,但是,不同贝类对食物可获得性的反应不同。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贝类;5种贝类的吸收率、吸收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饵料对贝类的摄食行为影响显著。吸收效率(AE)都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颗粒物TPM浓度达到26.24,21.64,27.00 mg/L时,长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会产生假粪来调节摄入的能量。在牙鲆+滤食性贝类的IMTA养殖模式中,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是比较好的候选种。  相似文献   

14.
祖国各地     
长岛县扇贝采苗的五条经验 4月20日,山东省长岛县召开扇贝海区采苗经验交流会,会上总结了五条经验。一是选择好理想的采苗海区。必备的条件是:海区附近有自然生长的成贝和有人工养殖的亲贝资源,海区水质澄清,浮泥少,透明度较大。湾口朝南到东南,有围湾流,有利于扇贝幼虫集中和附着; 二是选用采苗袋,由聚丙烯,聚乙烯沙网制成。长30~40厘米。袋内装二两左右乙烯废旧网片,作为附着基; 三是掌握准确的采苗时间,既不能过早,又不能过晚。每年大约在  相似文献   

15.
绥中县钅止锚湾海域西与河北省秦皇岛海域相临,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主要的浅海浮筏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idians)养殖区之一,具有十多年扇贝养殖历史.2007年8月由于石灰虫(有孔虫Caliarina)的大量繁殖与附着,给该海区养殖的3万台筏扇贝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扇贝养殖户损失约2 000余万元.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6-2008年对钅止锚湾养殖水域和前所养殖水域进行了监测与调查,发现养殖水域的富营养化与石灰虫的爆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贝促熟、饵料培养、幼虫和稚贝培育等过程。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卵径约60μm,在水温25.3℃、盐度26.5及p H8.2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经14~21 d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培育过程投喂饵料为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和骨条藻,稚贝加投扁藻;采用聚丙烯塑料片作为幼虫变态附着的附苗器。同时筛选出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进行了不同饵料投喂效果及不同附苗器的附苗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牡烟台筏养殖在我区海域拓展很快。从整体上看,牡蛎台筏养殖面积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看似好事,但无计划的发展,却导致了海区养殖台筏的不合理布局,宏观失控。盲目加大密度的生产现象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起海水的质量发生了生物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导致了养殖品种的不同病害发生C尤其是lop年、1997年、1999年的牡蛎大面积死亡和1998年的牡岖个体消瘦及水蛎现象的发生,造成开发区牡蛎养殖经济损失较大。各级水产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和从事水产一线的水产技术人员,对牡蛎台筏养殖个体消瘦及死亡原因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太平洋牡螨养殖区域及养殖方式的不同,其产量和达到可收获的商品规格所需时间调然有异,出肉率、稳定性及抗逆性大不相同,经济效益相差很大。为了探索太平洋牡蛎快长高产的养殖方法,充分挖掘深水上塘的养殖容量潜力,受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和温岭市水产局的委托,温岭市江厦乡于1998年10月~1999年2月在乐清湾沙山海区东门虾蛙蛐混养的深水土塘挂养太平洋牡领秋苗,将对虾、缢蛙、泥蛐和太平洋牡烟四大海产经济品种混养,获得成功,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单就太平洋牡烟而言,这种养殖方法有五大优点:生长快、出肉率高、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19.
黄海北部大连沿岸虾夷扇贝天然苗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了2005、2006年黄海北部大连海域虾夷扇贝的繁殖期、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6年该区域的獐子岛海域、大长山岛海域、广鹿岛海域养殖的虾夷扇贝的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上旬,盛期在4月15~25日。4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此区域均可发现大量的虾夷扇贝浮游面盘幼虫,不同区域浮游幼虫密度变化很大。5月底至6月初是面盘幼虫集中的附着变态时期,在海区投放附着袋可进行虾夷扇贝天然苗的采集。从各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拖网调查和采苗结果看,在虾夷扇贝主要养殖区獐子岛、大长山岛海域和广鹿岛海域,浮游幼虫在浮游的初始阶段能够形成较高的密度,但在附着阶段密度极低,不能采集到大量苗种,但在远离虾夷扇贝养殖区的大李家湾和凌水湾,浮游幼虫的出现比养殖区晚,在幼虫附着期能达到较高密度。能够采集到大量天然苗种。2005年在凌水湾的采苗数量达526±131个/袋(壳长0.6~1 mm),2006年在大李家湾的采苗数量达673±200个/袋(壳长0.6~1mm)。  相似文献   

2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bi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主要有浮筏挂笼养殖、浮筏吊耳养殖、海区底播增殖等养殖方式。汕尾海区华贵栉孔扇贝的自然资源很丰富,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该贝的海区采苗和浮筏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