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逊克县地处黑龙江边小兴岭北麓北纬48°01′~49°36′平均气温为摄氏-0.5℃,属北方高寒地区,水产养殖品种单一,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于1995年6月从杜蒙连环湖引进了青虾(日本沼虾),经过两年的试养和越冬试验获得成功。现将移植和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一、亲虾的选取和运输投放  相似文献   

2.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05年5月,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水平和垂直拖网两种方式进行了鱼卵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121°55′E、32°00′~32°28′N。结果显示,第3~6断面(121°25′~121°36′E、32°08′~32°20′N)为鱼卵的密集区,密度最高的站位分别为2004年的7断面1站位(121°25′E、32°24′N)和2005年的5断面3站位(121°27′E、32°16′N)。主要的种类组成有多鳞鱚、鳀、斑鰶、远东拟沙丁鱼等。2004、2005年第一优势种均为多鳞鱚,2004年的第二、三位优势种分别为鳀和远东拟沙丁鱼,而2005年的第二位优势种则为斑鰶。  相似文献   

3.
东海区短鳄齿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05年东海区(26°30′~35°00′N、121°00′~127°00′E)渔业资源监测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东海区短鳄齿鱼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深、水温、盐度与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主要分布区域为:28°00′~30°00′N、123°00′~126°30′E;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以秋季(9月)最高,春季(4月)最低;短鳄齿鱼适宜水深、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70~110 m、17~23℃、34.3~35.2。结合东海海流分布特点,初步推断短鳄齿鱼为暖水性海洋小型鱼类,其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受台湾暖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地处北纬29°~33°,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热带淡水虾——罗氏沼虾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5°~30℃,因此,在以色列的生长季节约6~7月(5月~12月)。以色列饲养罗氏沼虾仅10年,却已掌握了一整套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根据罗氏沼虾的生活习性,以色列采取了把生长期延续至冬季,用循环水高密度培育,温水里人工孵化,通过商业单位孵化精养,  相似文献   

5.
刘勇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07,29(4):296-301
黄鳍金枪鱼是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重要捕捞种类之一。本文根据2003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及其表温数据,利用频次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软件Marine Explorer 4.0对黄鳍金枪鱼产量和单位日产量(CPUE)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海水表温的关系。结果显示,产量和CPUE最高的是2月份,其次是9月份,5月份为最低。高产量的范围为140~160°E、0°~5°S;CPUE高值区分布在130°E、0°~15°S,140°~160°E、0°~15°S和175°W、0°~15°S;产量经纬度重心分别为150°30′E和3°48′S。产量主要分布在海表温为28~31℃的海域,产量比重高达95.45%,其中29~30℃产量为最高,占69.54%。  相似文献   

6.
为减轻我省近海捕捞压力,开拓外海渔场,在省水产厅海洋处牵头下,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市水产局和厦门市第二海洋渔业公司联合组成探捕调查领导小组。于1986—1987年开展了东沙北部海区渔业资源探捕及渔具渔法研究,现将底层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整理于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时间和范围调查时间:1986年6—8月、1987年2—3月和6—9月。调查范围:东经115°30′~118°00′、北纬21°30′~22°10′,包括331/7.8.9,  相似文献   

7.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数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 (Parargyropsedita)资源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 ,本文研究了二长棘鲷群体数量在该渔场的时空分布 ,全年以 6~ 9月索饵群体的分布密度最高 ,分布的范围也最广泛 ,主要分布在 2 3°0 0′~ 2 4°0 0′N ,117°30′~ 119°0 0′E ;4~ 5月以后幼鱼群体开始大量出现 ;6~ 8月索饵群体广泛分布于闽南、台浅渔场中北部近岸海区 ,而 1~ 3月生殖群体集中分布于该渔场近岸浅水区及澎湖周围海域 ;全年捕捞主要以当年生的索饵群体为主。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在西南大西洋(57°W—60°W,41°S—47°S)的柔鱼生产资料,对阿根廷滑柔鱼的体长与体重组成,以及体长与体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渔场(60°W—61°W,45°S—47°S)与北渔场(57°W—58°W,41°S—42°S)柔鱼的优势体长分别为20~21cm与23~24cm,优势体重分别为100~200g与大于400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2.7×10-3L3.628与W=4.9×10-2L2.792,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6~1990年和1997~2001年东海虾类资源调查及近年来监测调查资料,对长角赤虾的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长角赤虾的平均渔获率为1.23kg/h,以夏季最高,为2.14kg/h,主要分布区在26°00′~28°00′N,120°00′~125°30′E的南部海域,水深80~100m,适温13~21℃,适盐34~34.5,属高温高盐种。雌虾周年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为55.1mm,1.62g,雄虾为55.8mm,1.66g,最大值出现在6~7月。繁殖期在5~7月,高峰期在6月。8月以后,当年生小虾数量逐月增多,生长加速,翌年春、夏季,成为捕捞对象。捕捞群体周年雌虾多于雄虾,雌、雄性比为1∶0.85,摄食强度以1级为主,春季摄食量较高,冬季较低。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宜在3~5月份该虾生长阶段进行保护,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东海南部海域虾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1998~1999年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渔场类虾有44种,隶属14科、25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虾类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以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数量较多,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以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同时虾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80~100 m海域数量最多,这与主要种类长角赤虾、假长缝拟对虾的分布海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有10来种,在渔业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的为长角赤虾、假长缝拟对虾等。  相似文献   

11.
<正> 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经过几年调查研究后,在安达曼海发现可开发鱼类资源丰富的新渔场.新发现的渔场范围在北纬6°23′~6°26′,东经98°~93°30′,即离沙敦省拉维岛70海里处。在调查初期,使用底层延绳钓捕鱼技术在水深130米处约2小  相似文献   

12.
兴凯湖渔业环境监测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凯湖是中俄界湖,地处中国黑龙江省,位于东经132°00′~132°50′和北纬44°30′~45°30′之间。总面积约为4380km~2,其中我国境内约1200km~2。在80年代,曾对兴凯湖渔业资源进行过调查。本次调查是在1999年之后,本文报道了兴凯湖渔业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与水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水温和多年来我国在西北太平洋的柔鱼生产统计资料 ,探讨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5 0°E以西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1°N、14 6°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在 10~ 19℃之间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为 13~ 18℃ ;15 0~ 16 0°E之间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2°0 0′N、15 5°0 0′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为 14~ 2 1℃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约为 15~ 2 0℃。温度场特征分析显示 ,柔鱼中心渔场分布与冷水锋面、冷暖水切变锋面和暖水舌锋的变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 珠江口海区系东经113°30′~114°00′、北纬22°10′~22°45′,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是东、西、北江的汇集口,海淡水交汇水域,自然条件优越,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是棘头梅童鱼 Collichthys lucicla(Ri-chardson)、七丝鲚 Coilia grayii Richardson的优良繁育场。六十年代年产量为5,000~  相似文献   

15.
曲靖地区水库大范围移植太湖新银鱼和池沼公鱼初获成功小结何强,徐定章,达明泽,肖建普(云南省曲靖地区水利电力局655000)曲靖地区位于云南省东部,东经102°42′-105°50′,北纬24°19′-27°03′。区内最高海拔4017.3m,最低海拔...  相似文献   

16.
1.东海绿鳍马面鲀产卵群体自从开发利用以来,体长、年龄和体重组成出现了两次增大两次变小的过程。即1974—1976年和1981—1983年的个体较大,1977—1980年和1984年的个体较小,而1985年的个体最小。但性腺成熟系数却在提高,表明资源的密度在降低。 2.绿鳍马面鲀不同生活阶段的性比不一样,产卵期雄鱼的比例最高,越冬期居次,索饵期雌雄比例基本相等。 3.从产卵个体、仔稚鱼和产卵盛期渔获量的分布判断东海绿鳍马面鲀的产卵场在25°30′—30°00′N、122°00′—126°30′E海区,范围较广,主要产卵场在25°45′—27°00′N、122°00′—123°30′E,水深100—120米的海区。 4.东海绿鳍马面鲀的产卵期在3月底至5月下旬,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 5.从雌鱼性腺V_A、V_B期比例的周日变化判断绿鳍马面鲀产卵的主要时间在23时至翌日11时。 6.从绿鳍马面鲀人工授精卵附着实验的结果和产卵场环境条件的对照,说明海洋里的贝砾类、海藻、海绵体和珊瑚等物体是马面鲀卵的良好附着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夏秋季东海区北部沙海蜇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8年夏秋季在东海区北部对沙海蜇的定点资源监测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2008年夏初沙海蜇生物量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同生活阶段的温盐度属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其伞径变化规律并对产卵时间进行推测。研究表明:6月中旬,沙海蜇出现站位平均资源密度133 kg/h,出现范围33°00′~33°30′N、123°00′~124°00′E,出现率仅为4.76%;9月上旬,沙海蜇出现站位平均资源密度976 kg/h,出现范围30°30′~33°30′N,出现率45.07%,高生物量分别在32°30′~33°30′N、123°00′~124°00′E之间的南黄海中央海域和济州岛东南部外海靠近韩国专属经济区海域。生物学伞径以8月下旬最大,从6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从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逐渐减小的趋势。2008年夏初沙海蜇出现率和生物量较低的原因可能和该年份东海区春末夏初比常年水温偏低有关。在6~8月份的快速生长期,沙海蜇表现为高温低盐的特性;在9月份以后的生长衰退期,表现为低温高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北部黄鮟鱇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4、6、9月和12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北部(27°00′~34°00′N、122°00′~127°00′E)进行的渔业资源大面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以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作为指标值,分析了黄鮟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GAM模型,分析了黄鮟鱇数量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底温和底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鮟鱇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区,4个季节的分布范围有明显不同,以春季为最大,冬季最小;黄鮟鱇适宜底温、底盐和水深范围分别为11~14℃、33.5~34.5和40~90 m;根据黄鮟鱇分布的底温范围,推断黄鮟鱇为冷温性鱼种。  相似文献   

19.
刘键 《淡水渔业》2001,31(1):24-25
1 碧流河水库水体状况碧流河水库座落在东经122°10′~122°53′,北纬39°24′~40°20′的碧流河主河道上,并有季节性三条主河流。水库可养殖水面为53万亩。水库处北温带气候区,平均水温(据1989~1996年资料统计)春季96℃,夏季236℃,秋季204℃。全年结冰期为100天左右。大银鱼生长适温范围为0~30℃,产卵水温2~6℃,在碧流河水库产卵孵化期为12月下旬至第二年的3月上旬。水库底质具备大面积的泥塑沙底(硬底),为大银鱼在碧流河水库自然繁殖提供了较优越的环境条件。1989~1991年调查表明,碧流河水库库水含盐量、酸碱度、硬度都符合国家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1]资源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于2004年跌入低谷,给在该渔场作业的各大渔业公司造成较大亏损。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阿根廷滑柔鱼的洄游路线及渔场范围,以确保在该鱼种洄游路线发生变动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辽渔集团大连公司通过认真探索,成功开发了阿根廷北部滑柔鱼42&#176;S渔场,在该渔场的单船产量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阿根廷渔场的自然条件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端,东临大西洋,海岸北起拉普拉塔河口(35&#176;S),南至火地岛(55&#176;S)。其中41&#176;S以南称为巴塔哥尼亚大陆架,阿根廷水域大部分处于巴塔哥尼亚大陆架海区。大陆坡北部陡峭,南部平缓。阿根廷水域受3大海流影响:北部受高温高盐的巴西暖流控制,南部为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周年不变的南赤道支流,东南部外海形成的低温低盐的福克兰寒流。来自北方的巴西暖流向南在35&#176;~45&#176;S海域与福克兰寒流交汇后转向东形成环流[2]。2阿根廷滑柔鱼的生物学特性2.1阿根廷滑柔鱼的分布及渔期阿根廷滑柔鱼为浅海大洋种类,分布在南起54&#176;S北至23&#176;S,主要集中在35&#176;~52&#176;S海域。其分布主要受来自南极周围水域的冷温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