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明野生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 Lozinsk)的离体茎尖培养快繁技术,为草莓的离体染色体加倍等育种工作提供野生基因源及前期的材料与技术。【方法】以野生东方草莓匍匐茎的茎尖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获得无菌苗,并以无菌苗为材料筛选其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培养基。【结果】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有利于预防外植体褐化;野生东方草莓可通过匍匐茎的茎尖在MS+0.4mg/L 6-BA培养基上获得无菌苗;适合东方草莓快繁的培养基为MS+0.4mg/L 6-BA+0.1mg/L NAA,增殖倍数为11.26倍;适合其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3mg/L NAA,诱导根数多、根粗、长度长,可获壮苗。【结论】通过离体茎尖培养快繁技术,建立野生东方草莓离体组培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给野生毛葡萄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和无毒苗木培育提供参考,以花溪4和农院-11毛葡萄组培苗的茎尖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对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与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 BA 1.5 mg/L+ IBA 0.02 mg/L,离体培养成活率达93.8%以上,增殖率和增殖系数分别为88.6%和5.8;茎尖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IBA 0.05~0.15 mg/L +IAA0.2 mg/L,生根成苗率为100%,建立了毛葡萄茎尖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黄毛草莓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原产我国的黄毛草莓匍匐茎茎尖为材料进行初始离体培养获得无菌苗,并以此为试材筛选出适宜黄毛草莓增殖快繁和离体生根的培养基。实验表明,利用草莓匍匐茎茎尖在MS+0.5 mg/L 6-BA培养基上获得无菌苗,适合黄毛草莓快繁的培养基为MS+0.4 mg/L 6-BA+0.1 mg/L NAA,增殖倍数为5.877;适宜其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0.2 mg/L IBA,生根率可达100%。初步建立了黄毛草莓茎尖培养、组培苗快繁技术,为今后黄毛草莓再生及离体诱导染色体加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孙占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88-9989
[目的]探索长柄扁桃茎尖离体培养技术。[方法]以长柄扁桃试管苗茎尖为材料,接种于QL培养基上,比较不同激素组合对长柄扁桃增殖的影响;将试管苗茎尖接种于不同浓度IBA和1g/L活性炭(AC)的1/2MS培养基暗培养6d,然后转入不含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比较不同浓度IBA对长柄扁桃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在QL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2mg/L6-BA和0.6mg/LIBA的增殖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3.96;在1/2MS的培养基中添加30mg/LIBA诱导生根较好,生根率达93.3%。[结论]长柄扁桃试管苗茎尖适宜于增殖的培养基为QL+6-BA0.2mg/L+IBA0.6mg/L,试管苗茎尖诱导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30mg/L+活性炭1g/L。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耐盐彩叶杜梨的茎尖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耐盐彩叶杜梨茎尖为试材,对影响茎尖离体培养的取材时期、外植体消毒、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休眠期水培促萌发的嫩芽污染率较低,最利于茎尖诱导成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灭菌处理为75%乙醇+0.1%HgCl_2 8 min,污染率和发芽率分别为27.36%和57.47%;适于茎尖增殖培养的培养基和激素组合为MS+1.0 mg/L 6-BA+1 mg/L IBA,增殖系数为9.23。[结论]通过耐盐彩叶杜梨茎尖繁育技术的优化,为建立其优良无性系和进行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对菊芋茎尖进行离体培养,通过不同的接种前处理,研究适于菊芋茎尖离体培养的低污染处理方法及最适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处理2(催芽前严格消毒,催芽过程中保持相对无菌状态,再经75%乙醇和0.1%升汞短时间处理)是菊芋茎尖离体培养中控制污染率的有效方法;MS+2.0mg/L6-BA+0.1mg/LNAA可作为菊芋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利用改良MS培养基,对向日葵野生种的茎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快速获得无菌母株。将无菌母株的节间组织和茎尖组织切割后在添加根皮苷、硝酸银和水解酪蛋白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进一步扩繁出大量植株。在继代培养之前通过将外植体浸入IBA溶液诱导生根。采用离体培养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遗传稳定性一致的个体,为进一步科研工作提供数量充足的植株材料。  相似文献   

8.
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y)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蔗糖浓度、激素组合对茎尖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外植体是长度为0.3mm的茎尖;诱导丛生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IAA 0.10 mg·L-1+蔗糖30 g·L-1;诱导试管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NAA 1.0mg·L-1.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野生五叶草莓茎尖培养组培快繁技术,为其再生离体诱导及离体染色体加倍等技术奠定基础,以采挖于秦巴山地的野生五叶草莓(F. pentaphylla Lonzink.)匍匐茎的茎尖为材料进行初始离体培养,获得无菌苗,并以此无菌苗为材料筛选五叶草莓增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利用野生五叶草莓匍匐茎茎尖在MS+0.5 mg·L~(-1) 6-BA培养基上获得无菌苗,适合五叶草莓快繁的培养基为MS+0.4 mg·L~(-1) 6-BA+0.1 mg·L~(-1)NAA,增值倍数为8.150;适合其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0.2 mg·L~(-1)NAA,株诱导根数多,诱导根粗、长度长,有利于有利于获得壮苗。  相似文献   

10.
尹魁林  张琼  孙承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269-2270,2325
[目的]研究沾化冬枣离体培养的快速繁殖方法。[方法]以沾化冬枣茎尖为材料,以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IAA和6-BA进行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优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外植体最适取材时间为4月下旬,接种培养基为MS+2.5 mg/L GA3;最适增殖培养基为:顶芽切段繁殖MS+0.5 mg/L 6-BA+0.25 mg/L IAA,芽丛分割繁殖MS+0.5 mg/L IBA+2 mg/L ZT;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1 mg/L NAA+0.5 mg/L IBA;试管苗移栽的最适基质为蛭石加草炭(1∶1,V/V),成活率可达78.8%。[结论]该方法优选了沾化冬枣离体培养的快速繁殖方法,为沾化冬枣的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花菜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花菜(Hemerocalli citrina)的茎尖为外植体,采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黄花菜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可采用诱导培养基MS BA 3.0 mg/L NAA 0.1 mg/L、继代培养基MS BA 4.0 mg/L 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2 mg/L或1/2MS IBA 0.2 mg/L的组织培养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2.
绿色棉花再生体系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农杆菌法介导的绿色棉花茎尖转化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为基因工程辅助彩棉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绿色棉花的茎尖作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筛选绿棉茎尖再生体系的最佳条件,包括茎尖外植体最佳苗龄的筛选,激动素(KT)最适浓度的筛选,卡那霉素(Kan)敏感浓度的筛选,农杆菌菌液最佳侵染浓度的筛选以及真空渗透条件的优化筛选。[结果]3日龄的绿棉茎尖为最佳转化外植体;在OD600值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min,同时辅助真空渗透的侵染效果最佳;在茎尖最适培养基MS+lmg/LKT,pH值5.8上共培养24h,转至Kan浓度梯度为30、50、70mg/L的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培养,茎尖分化苗阳性率达34.6%,并获得了绿棉9804的Kan阳性苗。[结论]绿色棉花比白色棉花更有利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草莓(Fragaria vesca)EMC的匍匐茎尖为起始材料,对其茎尖培养及获得的组培苗的快繁和叶片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EMC茎尖培养的培养基为MS+0.5mg/L6-BA+0.2mg/LGA;适合组培苗快繁的培养基为MS+1.0mg/L6-BA+0.2mg/LGA+0.02mg/L IBA;将EMC草莓叶片近轴面向下接入MS+2.0mg/L TDZ+1.0mg/L2,4-D培养基中,暗培养20d后,愈伤组织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可分别达到100%和73%。本试验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野生草莓EMC茎尖培养、组培苗快繁及叶片再生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紫花苜蓿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以组培苗茎尖为材料建立了紫花苜蓿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显示:紫花苜蓿茎尖分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l.5mg·L-1+NAA0.1mg·L-1平均增殖系数为6.25;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IBA0.05mg·L-1,平均侧根数为28.5条,生根率达到93.5%。该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紫花苜蓿遗传转化后转基因植株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滁菊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衍明  褚芳玲  华如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0-4130,4159
采用改良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滁菊组培脱毒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滁菊茎段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茎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 mg/L NAA;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1mg/L NAA.接种脱毒结果为,脱毒率>83%,茎尖成活率>42%.  相似文献   

16.
湖北麦冬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湖北麦冬茎尖离体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 ,结果表明 :湖北麦冬茎尖在MS +6-BA 2 .0mg/L +NAA 0 .2~ 0 .5mg/L的培养基中能完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与分化 ,分化的小苗在 1 /2MS +NAA 0 .5mg/L的培养基中生根而完成植株再生过程。盆栽试验表明 ,湖北麦冬茎尖组培苗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长寿花粉红色品种离体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基本培养基、暗培养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MS最为合适,以1/2MS BA2.0mg/L NAA0.1mg/L可以使粉红色品种的叶片不定芽的再生率高达5.2,暗培养15天可以将叶片的不定芽再生率提高到5.47。生根培养用1/2MS IBA0.1mg/L最好。  相似文献   

18.
罗汉果叶片培养及其不定芽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罗汉果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培养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对不定芽的形成进行了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改良MS较为适宜,在附加6-BA1.0mg/L+NAA0.5mg/L+2,4-D0.5mg/L的固体培养基中,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再生芽高达5.6个。叶片正面接触培养基的培养方式芽分化率达到90.3%。芽苗在1/2MS+NAA0.2mg/L+IBA0.5mg/L+蔗糖20∥L的固体培养基中诱发生根效果最好。硝酸银对不定芽分化具明显效果,分化率达到86.7%。细胞学观察发现,不定芽起源于叶片紧密愈伤组织表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光皮桦叶片高效再生体系,为光皮桦的良种培育及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光皮桦无菌叶片为外殖体,分别用含0.6 mg/L TDZ 的MS、WPM和1/2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诱导分化,筛选最佳基本培养基;向筛选出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 NAA及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6,0.8,1.0,1.2 mg/L)TDZ的激素组合组成不定芽分化培养基,用于诱导不定芽分化,筛选最佳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0,0.05,0.1,0.5,1.0,2.0 mg/L的IBA或0.5,1.0,2.0,3.0 mg/L的NAA组成生根培养基,用于再生苗生根,筛选最佳生根培养基,建立光皮桦叶片再生体系。【结果】光皮桦无菌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其诱导的不定芽最多,且芽生长状况良好,颜色深绿;最适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TDZ 1.0 mg/L+NAA 0.05 mg/L+蔗糖30 g/L+琼脂5.5 g/L,在该培养基上叶片丛生芽诱导率可达到80.00%,平均不定芽数高达12.00个,且芽生长健壮,呈深绿色;最适再生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蔗糖20 g/L+琼脂5.5 g/L,在该培养基上再生苗的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为14.5个,平均根长为11 cm,根较粗壮,基部无愈伤组织,且产生了很多毛细根。【结论】建立了光皮桦无菌苗叶片的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