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成虾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病样按其症状分为肌肉白浊病(以上海和浙江病样为主)、蓝体病(以江苏病样为主)、红体病(以浙江病样为主)三类.从采集的罗氏沼虾病样中分离到优势细菌11株,人工感染健康罗...  相似文献   

2.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发展,沼虾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备受重视。目前研究得比较透彻的沼虾疾病有下列5种:丝状细菌病;黑斑病(甲壳病);细菌坏死病;累枝虫病;肌肉变白坏死病。还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疾病。现将有关的研究状况分述如下。1丝状细菌病病原菌为丝状细菌(...  相似文献   

3.
4种沼虾的SRFA指纹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用沼虾属(Macrobrachium)的4个主要种:罗氏沼虾(M.rosenbergi)、海南沼虾(M.hainanense)、日本沼虾(M.nipponense)、粗糙沼虾(M.asperulum)作材料,构建了它们的SRFA-DNA指纹,经比较得到这4个种的SRFA分子标记,并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谱系关系图,发现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在遗传上比较接近,属于同一“支序”,粗糙沼虾与另外3者在遗传上都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热带性经济虾类。外形与本地青虾相似,血缘关系甚近(图1)。一、罗氏沼虾养殖概况罗氏沼虾原产于东南亚地区湖泊、河流中,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虾类,特别是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国养殖罗氏沼虾有悠久历史。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在马来西亚首先取得成功,开拓了罗氏沼虾人工养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的社群结构特点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罗氏沼虾社群结构的形成,人工调控与利用及BC抑制SM生长的原因等最新资料,为开拓罗氏沼虾养殖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育自繁亲虾,用温泉水高温,人工育苗18.59万尾(0.8-1.0cm),最高育苗密度10.3万尾/m^3,成活率84.5%;外购亲虾用锅炉提温,人工育苗7.79万尾(1.65cm),育苗密度5.53万尾/m^3,成活率64.98%,孵化育苗水温26.0-30.0℃、PH7-8.5、盐度12-14‰、溶氟4-6.5mg/l,氨氮0.3-0.8mg/l。本试验表明,罗氏沼虾人工孵化育苗,在辽宁地  相似文献   

7.
胡守义 《水产科学》1996,15(4):21-22
罗氏沼虾人工育苗技术胡守义(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大连116015)关键词:罗氏沼虾,人工育苗,技术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等,是淡水虾类中个体较大的一种。我国自1976年引进以后,迅速在南方广大地区推广开来,北方地区罗氏沼虾的人工育...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脑保性腺激素的步分离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家遗 《水产学报》2001,25(1):5-10
用SephadexG-50对罗氏沼虾脑抽提液进行了柱层析,发现洗脱液中的第二个峰中的63-74组分可非常显著地促进体外的罗氏沼虾卵母细胞直径增大,进一步检测,发现其中仅63-65组分可显著地促进体外培养的罗氏沼虾卵巢的总蛋白合成,进行日本沼虾肌肉主射可显著地促进其卵巢发育,63组分的分子量在7kD以下,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脑中存在蛋白质性质的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9.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动物模型的感染特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建中 《水产学报》2001,25(1):47-51
应用克氏原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感染增殖特性,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继发感染,半数致死量(LD50),免疫保护及保存期等,结果显示,22-25℃时,接种WSSV的螯虾一般于2-7d内死亡,温度升高对病毒增殖影响不显著,30-32℃时,平均死亡时间2-6d,温度降低对病毒增殖影响较显著,15-19℃时,接种螯虾平均2-10d内死亡,8-10℃时,平均死亡时间3-6d,感染途径分别用腹节肌肉,腹节皮下洲射及口服,均能使螯虾感染发病,而浸泡方式不能使螯虾发病,细菌分离和细菌定量结果表明,寄考于螯虾心脏,肝胰腺内的阴沟肠杆菌在感染后期大量增殖,菌量分别是正常螯虾的25和30倍,形成继发感染,用螯虾心脏,肝胰腺内的阴肠杆菌在感染后期大量增殖,菌量分别是政党螯虾的25和30倍,形成继发梁。用螯虾测定WSSV的LD50为10^-6.5.mL^-1种毒液,将病毒56℃,30min灭活后免疫螯虾,不能使螯虾形成免疫保护,WSSV匀浆液-30℃冻存1年后失活,而-30℃冻存于螯虾体内WSSV保存1年后仍有活力。  相似文献   

10.
陶桂庆  顾树信 《科学养鱼》1999,(11):13-13,19
罗氏沼虾不耐低温,水温降至15℃时,需干池起捕上市,养殖池实际只利用半年。利用罗氏沼虾冬闲期养鳜鱼,此阶段苗种便宜,饵料鱼丰富,鳜鱼养至翌年4~5月份上市,价格相对较高。实行罗氏沼虾与鳜鱼轮养,最大限度地利用鱼池闲置期,提高池塘产出率,增加养殖效益。一、池塘条件与准备1-选择池塘要求池塘水源充足,灌注水方便,面积3~5亩,池塘滩脚平坦,坡比1∶3以上,有效保水深1-2~1-5米,放苗前,必须进行干塘、清整、曝晒,开挖宽1米、深0-5米且同排水沟相通的沟作为收虾槽;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  相似文献   

11.
鲢、鳙滤食及消化器官的发育、构造与食性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晓明  孟庆闻 《水产学报》1992,16(3):202-212
本文通过大体解剖、显微解剖、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鲢、鳙不同发育阶段滤食及消化器官与食性的相互关系。鳃耙左右侧对称,从外向内面积递减。鲢全长26mm时,分离的鳃耙间开始出现桥形横联;全长 85mm,开始形成外鳃耙网。鳙鳃耙的分化发生于全长 41—99mm。成鱼鳃耙均有许多粘液孔;仔鱼期鳃耙端部无粘液孔,鳃耙沟中有少量粘液孔,鳃耙基部侧缘有侧突的雏型。腭褶表面均有次级腭褶及微腭褶,微腭褶表面有味蕾分布。腭褶内部、咽上器官周围及每一鳃耙管外围均有与滤食有关的肌纤维群。鲢、鳙肠管的长度及直径发育早期相同,后期鳙的肠管短于鲢,管径大于鲢。滤食下限规格,鲢全长7.8mm 时为 25,全长56mm 以后为 10μ;鳙终生为 25μ。着重探讨了进食过程及有关器官在进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江、珠江水系鲢、镛的性成熟速度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发  王瑞霞 《水产学报》1990,14(3):189-197
在上海与广东两地的池塘中,对4种不同繁育群体鲢、鳙,即长江天然繁殖鲢、鳙,长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鳙,珠江天然繁殖鲢、鳙,以及珠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鳙,从二龄(1~+)起至四龄,逐年观察不同群体在各龄期的性腺发育状况及催产结果,发现在广东培育的比在上海培育的早一年成熟,这与天然环境里珠江鲢、鳙比长江鲢、鳙早成熟一年一致;而在同一饲养环境里,长江天然繁殖鲢、鳙与珠江天然繁殖鲢、鳙同时成熟,长江人工繁殖鲢、鳙与珠江人工繁殖鲢、鳙同时成熟,表明环境因子在不同繁育群体的性腺发育速度上起决定作用。人工繁殖鲢、鳙同天然繁殖鲢、鳙同时成熟则表明在无近交情况下,人工繁殖不会导致早熟。据推算,鲢发育成熟约需20000度日的总热量,鳙发育成熟约需26000度日的总热量。  相似文献   

13.
人工雌核发育及其在遗传学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楼允东 《水产学报》1986,10(1):110-123
精子染色体的失活(用辐射或化学物处理)与细胞分裂的抑制(用冷休克、热休克或水静压法)的染色体组控制技术,能够容易地应用于鱼类而产生正常的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在雌性配子同型(XX)的鱼类中,雌核发育个体具有其母亲的全部染色体且应该全部是雌性。局部自交,即杂合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可以通过保留卵子第二极体的处理产生之完全纯合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则可以用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方法产生。雌核发育对基因作图与纯合自交系的快速建立是有用的。这些自交系可用于遗传学与选择育种的研究。尽管雌核发育可以被用来产生单性种群,但由于后裔中自交衰退的存在,因此它可能不是种群控制的最好方法。目前,雄核发育还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鱼类,但对自交系的产生来说,作为雌核发育的一个补充方法同样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4.
黄渤海区鳀鱼的分布、洄游和探察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懋中  章隼 《水产学报》1965,2(2):27-34
日本鯷鱼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以下简称鯷鱼)是黄、渤海的一种重要小型上层经济鱼类,资源丰富,在我国有悠久渔业历史。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旅大水产公司在1956年进行了机动渔轮灯光诱捕鯷鱼的试验,1959年中央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在烟台-威海渔场进行了鯷鱼资源调查、捕捞技术和加工方法的试验。1960年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烟台外海进行集鱼灯诱捕鯷鱼试验,在资源调查和捕捞技术方面,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我们还进行了群众渔业的访问调查,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翡翠贻贝增养殖技术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1994年在大亚湾西北部的哑铃湾开展翡翠贻贝的延绳式及筏式吊养增养殖试验,养殖面积约9.1ha,总产量406t。种苗来源中有40%为人工培育苗,其余为天然苗。两种吊养方式的贻贝经1至1.5年的养殖,壳长可达70-80mm。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苗可补充天然苗的不足,延绳式为最佳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任撑住 《畜禽业》2001,(7):46-48
病毒病是危害畜禽健康的主要疾病,消毒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ABB~(TM)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病毒能力,弥补了其它消毒剂的致命缺点—杀病毒能力弱或不具有杀病毒能力或其它因素影响了杀病毒效果。ABB~(TM)是一种优秀的环境消毒专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17.
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雌虾纳精囊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功 《水产学报》1999,23(3):223-228
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雌虾纳精囊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鹰爪虾与中国对虾都具有封闭式纳精囊,鹰爪虾纳精囊表面被前两片甲壳板所覆盖,两板中间为一开口,交配后被胶体物质堵塞,纳精囊中部为单一的囊腔,囊腔向后部两侧延伸形成两个袋状的囊,为贮存精子囊的部位,中国对虾的精囊内为单一的囊腔,外面覆盖有两片圆型,左右对称的甲壳质薄片,囊腔内部由前向后伸出三个锥状的甲壳质突起,交配的雌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冷水性鱼类资源及其分布状况,中国冷水性水域及冷水性鱼类的开发价值。同时概述了中国冷水性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冷水性渔业提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19.
虾塘养殖水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孙耀 《水产学报》1998,22(2):117-123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讨论了虾塘养殖水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在该水环境中,IP的季节变化相对平稳,而IN则在养殖中后期变化幅度较大,IN和IP的垂直分布均匀;IN的形态分布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且与开阔浅海不同,NO2N也成为IN的主要存在形态,IN与IP比值始终较低,且IN在虾养殖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贫瘠水平,从而构成该养殖水环境中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而相对较高密度的浮游植物,则是缩短该  相似文献   

20.
栉孔扇贝生殖活动前后的滤食和生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桑沟湾用模拟现场流水法对栉孔扇贝的摄食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在进行生殖活动前后滤水率无明显的差异,但进行生殖活动前的摄食量较大。尽管栉孔扇贝的滤水率和摄食量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它的吸收率却与个体大小无关。在300 ̄600ml/min的水流范围内栉孔扇贝的滤水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水流小于300ml/min时扇贝的滤水率则明显降低。根据实验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得出了栉孔扇贝在生殖活动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