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开展工厂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管理,提高养猪生产,增加生产效益,我们设计和制做了生长肥育猪的补料箱。实践证明,生长肥育猪补料箱对提高生长肥育猪舍饲养猪数,减少饲养员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节省饲料和提高猪舍设施利用率均有明显效果。现简要报告如下。 1 生长肥育猪补料箱的设计和制做 1.1 肥育前期补料箱(75日龄~60kg)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饲养试验对试猪的生长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进行测试,旨在分析夏季可拆迁式猪舍设计及应用的主要技术参数。选取杜大长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216头,按完全区组设计分为可拆迁式猪舍组和固定猪舍组2个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固定猪舍组高18.75%、7.35%(P<0.01),饲料增重比降低10.42%(P<0.05);当室外平均最高气温为36.5℃时,两者舍内平均日温差差值达3.12℃(P<0.01);可拆迁式猪舍内日最高温度比固定猪舍内低3.14℃(P<0.01)。结果提示,夏季可拆迁式猪舍饲养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舍内温湿度环境指标优于传统的固定猪舍。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我国冀北山区(宽城、滦平、承德县)规模化猪场猪舍春季温热环境,试验选择4个规模化猪场(场A、B、C、D)中的仔猪舍和肥育舍(共8个)进行温湿度和风速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除场B肥育舍外的7个猪舍温度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变化规律,而相对湿度的变化恰好相反;8个猪舍均有9 h以上的时间处于最适温度范围(20~25℃)内,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场A仔猪舍06:30(74.33%),相对湿度最低值出现在场B肥育舍00:00(18.14%),除场A仔猪舍和肥育舍以外的6个猪舍相对湿度均低于70%,场D仔猪舍和场C肥育舍内风速均为0。说明春季猪舍环境与猪群类型、猪舍建筑特点和饲养管理方式相关;冀北山区早春气候变化频繁,温度较低,是猪场环境调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花最少的工,肥育更多的猪,这是一项国际性的奋斗目标。很多国家在实现肥猪饲养管理机械化时,都对全漏缝地板表现出很大兴趣。与传统猪舍相比,全漏缝猪舍可提供比较好的工作环境。但是,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漏缝面积的扩大,肥育猪的生产性能会受到影响。比如,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发现,在漏缝面积为25%的猪舍里肥育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都比较理想。当漏缝面积逐渐提高到100%时,猪的生长和饲料效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最近 ,法国报道全国 80 %的母猪都感染了疥螨寄生虫 ,有 30 %的生长肥育猪舍受到影响。以前也曾有报道表明西班牙和英国的生长肥育猪分别有 2 7.5%和 30 %感染了疥螨 ,其中西班牙有80 %的猪舍发现疥螨 ,英国 67%的猪舍发现疥螨。在德国发现感染疥螨属疥疮 var.suis寄生虫的肥育猪占 36.5%,比利时和丹麦分别为 36%和2 7.5%,其中比利时有 30 %的猪舍发现疥螨感染 ,丹麦则占 40 %。意大利最近报道 ,在体重为2 5kg至屠宰的肥育猪中检测到 1 3%的猪感染了疥螨 ,几乎 58%的肥育猪舍都发现了感染个体。在意大利的屠宰场胴体检测中发现约 62 %的猪由…  相似文献   

6.
选取杜×长×大三元肥育猪120头作为试验动物,研究育肥舍内安装了喷雾降温和纵向通风降温措施后,对猪舍内环境和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立体降温的猪舍内温度比对照组至少低2.25℃,湿度未见明显变化;肥育猪日增重提高13.91%,饲料转化率提高8.4%。由此可见,猪舍内采用了立体降温措施后,改善了舍内热循环的质量,给猪只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肥育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生长育肥阶段是体现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生长育肥猪的健康管理工作是生猪养殖的重点内容,常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生物安全等多项内容息息相关。猪群快速健康成长是生长肥育期间的关键,因此提供优质日粮、强化饲养管理、改善猪舍环境、强化免疫、减少发病概率等至关重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是防控生长育肥猪疾病,  相似文献   

8.
集约化猪场断奶仔猪也叫保育仔猪,研究表明,猪要在生长肥育期内生产性能优良,就必须在断奶后尽可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尤其是断奶后第一周的长势,将对其以后的生长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保育仔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虽然比新生仔猪明显增强,但较成年猪仍有很大差距,其饲养管理的关键是控制猪舍环境及猪群内的环境,减少应激,预防疾病,给保育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其快速生长,防止落膘,为肥育舍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育肥猪。  相似文献   

9.
我场1991年建成投产,按工厂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流程,将猪舍分为妊娠、产仔哺乳、断乳、肥育前期和肥育后期五个单元,并按各类猪生理、行为和饲养管理特点、增添相应设施,以提高各猪舍的利用率,饲养人员管理定额和全年的饲养量。 现将我场猪舍设施、特点和生产效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对于促进农业基础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为城镇居民提供了畜牧产品如肉、奶、蛋等。其中养猪业作为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猪舍环境温度的不稳定性或猪舍环境温度接近,甚至超出生长肥育猪的承受临界点都对其生产性产生消极的影响,降低养猪业副产品的产出量,从而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分析生长肥育猪猪舍环境温度对其生产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适宜的猪舍环境是保障生猪健康、提高动物福利和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智能化的猪舍环境控制技术及方法是养猪产业转变传统养殖方式、实现精细化养殖的必由之路。本文分别从猪舍环境信息监测、环境模拟与预测、环境智能控制3方面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猪舍环境监控方面信息技术与智能算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猪舍环境监控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建立更加精准化、智能化的生猪养殖环境控制方式,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环境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通过可拆迁式猪舍与传统(固定)猪舍的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冬季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及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选取同期转群、体重30 kg左右杜大长生长猪216头,随机分成可拆迁式猪舍组和传统猪舍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头。试验至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出栏结束。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试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传统猪舍组提高17.28%(P0.01)和12.13%(P0.01),饲料料增重比降低7.00%(P0.05);可拆迁式猪舍的舍内平均温度为20.33℃,比固定猪舍的16.86℃高3.47℃,比室外的15.15℃高5.1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育肥的生长性能和室内环境控制优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用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40±1) kg相近的大白×长白×杜洛克商品猪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以普通玉米(N组)和饲用玉米吉单198(T1组)、吉单327(T2组)为饲料原料的日粮,进行了78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T1组、T2组育肥猪的日增重分别较N组提高了10.37%、2.22%,各组试验猪的饲料转化效率基本一致。平均每头猪的纯收入:T1组和T2组分别比对照组每头多85.1和36.1元。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用玉米能够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从而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60 kg左右的杜×大×长育肥猪108头,随机平均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中。试验组使用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对照组使用不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15.4%(P<0.05),采食量极显著提高了15.8%(P<0.01),料肉比提高了0.1%,但差异不显著(P>0.05),收入提高了15.3%。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饲喂育肥猪,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生猪养殖中,决定其生产性能的不仅品种自身遗传因素,还取决于周围生长环境条件。猪舍作为猪生长、活动及生产的主要场所,养殖户应进一步加强对猪舍的科学合理标准化设计。该文对肉猪舍的设计及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生猪养殖大户及养殖专业和重点户的猪舍设计提供帮助。通过标准化设计,推动云南省陇川县整个生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猪舍氨气的去除效果及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选取1栋猪舍(NO.1)开展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另选用1栋猪舍(NO.2)的育肥猪作为试验组,猪只基础日粮中添加5‰的益唯康和2.5%的瑞尔康,同时,采用喷洒和泼洒的方式,利用瑞尔加喷洒液对猪只体表和猪舍内各区域进行除臭,试验周期60 d;对照组猪舍(NO.3)中的育肥猪饲喂基础日粮,猪粪及猪舍内区域不用除臭剂进行处理,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天试验组猪舍的氨气浓度降至5.6 mg/kg,去除率达到70.05%;试验期间试验组猪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3.79%,日耗料量增加了4.45%,存活率高于对照组2个百分点,但料肉比降低了15.83%。综上提示,饲喂和喷洒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去除猪舍氨气,并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以生长育肥猪和玉米种植农田为模型,准确评定生长育肥猪粪肥养分的产生量和不同施肥量下玉米的生物产量及养分需求量,以此为基础建立基于粪肥还田利用的玉米种植农田粪肥承载系数。试验选取8头13周龄胎次和体重((33.2±3.5)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进行饲养试验,分别于16和25周龄各进行一次消化试验,测定其粪、尿产量及粪肥氮、磷产生量。玉米种植试验设6个处理组,对照组施用化肥,负对照组不施肥,4个试验组分别按玉米种植全期氮标准需要量的100%、130%、160%和磷标准需要量的100%施用猪粪有机肥,分别在乳熟后期和完熟期测定玉米种植的氮、磷需求量,与猪粪肥氮、磷产生量拟合,测算粪肥农田承载系数。结果表明,按130%氮需求量施用猪粪有机肥,一季玉米种植乳熟后期和完熟期收获,对氮、磷的需求量分别为122.1、53.0 kg·hm-2和190.2、62.8 kg·hm-2,按130%氮施肥量下乳熟后期和完熟期收获的玉米农田承载系数,以N为基础为61.1头·hm-2和95.2头·hm-2,以P为基础为90.5头·hm-2和107.3头·hm-2,而且施用猪粪有机肥还可增加玉米生物产量,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中氮、磷含量。因此,分别基于玉米对氮和磷的需求,单季玉米种植每公顷土地生长育肥猪的承载参数分别为95.2头和107.3头。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发酵床养猪方式冬夏季环境状况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冬、夏两季选取北京某猪场有窗密闭式和塑料大棚式2种样式、漏缝地板和发酵床2种地面形式的育肥猪舍进行环境监测,综合评价不同季节、不同建筑样式下发酵床在减少猪舍有害气体、调节温湿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季用简易热风炉供暖的有窗密闭漏缝地板猪舍日平均温度、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与不供暖的有窗密闭发酵床舍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酵床舍二氧化碳含量较高(P<0.05),夏季时,发酵床能显著降低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浓度(P<0.05),但床面日平均温度、猪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极显著地高于有窗密闭漏缝地板舍(P<0.01),猪的增重明显低于漏缝地板舍,大棚式发酵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又显著高于有窗密闭发酵床舍(P<0.05),有窗密闭发酵床舍又显著高于有窗实体地面舍(P<0.05)。因此,做好冬,夏季发酵床的管理以及选择与发酵床相配套的猪舍类型和环境调控措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试验针对夏季北方地区正常生产的哺乳母猪舍、保育猪舍、育肥猪舍的氨气浓度,检验纳米光催化环境改良剂干粉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20 min后猪舍平均氨气浓度快速降至1.11 mg/L~1.61 mg/L之间。哺乳母猪舍处理后72 h内保持较好的使用效果,96 h恢复至处理前氨气的浓度水平。保育猪舍与育肥猪舍再处理后96 h仍然保持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型多层楼房式猪舍智能化机械清粪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规模养殖业用地越来越紧张,多层楼房式猪舍逐渐被众多业主所接受。与多层楼房养猪相适应的清粪、环控、喂料等配套工艺技术是这一模式成功应用的关键。文章针对四层楼房式猪舍设计了一种楼房式猪舍自动化刮板清粪工艺,在大跨度小单元全进全出式猪舍,舍内一层每单元采用一拖二刮板清粪机将粪便从湿帘端刮入风机端主粪沟;二、三、四层采用刮粪机刮粪、收集粪便通过落粪管落入一层主粪沟;舍外主粪沟采用一拖一刮粪机清粪。整套工艺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该系统能够大幅度提高清粪效率,减少人工,节约用水,有效改善猪舍内环境,提高舍内猪群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养殖场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